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感怀盛世收藏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感怀 盛世 收藏


打开文本图片集

◎ 盛世收藏:回首来时路

◎ 一半是文明,一半是财富

◎ 收藏乃是一个雅事儿

◎ 让藏品回归它原本的价值

◎ 欣喜与忧虑交织,挑战与机遇并存

国富民强,藏富于民。当我们的话题能够聚焦“收藏”,谈谈收藏的历史,说说收藏的辛酸和收藏的乐子时,我们突然自豪而又强烈地意识到,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珍惜人类文明历史和璀璨艺术的人文复兴时代。

我国的文物收藏几经风雨,收藏市场也大起大落几经磨难。但是,正如心灵的种子总会发芽,只要有适合的空气、阳光和雨露的呵护。收藏之所以迎来今天的盛况空前,与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盛世现状有着直接的关联。

收藏大家马未都曾说,感谢为文明火炬传递不计荣誉的每一个人,正是他们,使我们灿烂的文明得以延续。

这期我们约请了几位收藏家,从不同的侧面叙述收藏,回顾历史,观察现状,展望未来。这里没有“标准答案”,这里只是“口述历史”。它从侧面折射出个人的经历和城市的变化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息息相关。希望每一位读者,爱好收藏的或者不爱好收藏的,从中找到自己的思考点。

——本刊编辑部

按照收藏界的行话,“盛世收藏,动乱检漏。”上海历来是文物收藏的重镇,它的兴衰起伏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文物市场的阴晴圆缺。

朱力先生是著名文物鉴赏家,上海市收藏协会顾问、专家组成员,原上海文物商店总经理,文化部文化市场艺术品评估委员会顾问。参与主编出版《明清古玩真赏》、《近现代名家篆刻》等鉴赏书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上海解放时我七八岁,正好是开始记事的年纪。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从事文物经营工作,干了四十一年,一辈子都没离开过。”

这位文博界令人尊敬的老专家,经历了许多事件,耳闻目睹了世事变幻,亲身体验了市场变迁,也有过许多的感慨和体会。“回首往事,感觉仍历历在目。”

盛世收藏:回首来时路 朱力

翻天覆地新纪元

1949-1955:整顿市场,打击文物走私

关于解放,我最早的记忆是解放军进城。士兵都睡在街上,不去打扰市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个情景,相信给当时的上海市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上海在解放前是南北交汇,东西融会,文物市场可以说十分繁荣。日本侵华,连年内战,虽然给上海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但这颗东方都市明珠依然风采不减。到解放前夕,上海的文物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情形十分混乱。

上海解放前博物馆事业发达,是北京、南京之外的又一大文博中心。主要有几大博物馆。1.上海市立博物馆(创建于1934年,位于江湾);2.震旦博物院(中国最早的博物馆,由法国天主教神父韩伯禄建造);3.亚洲文会(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4.医史博物馆(上海中医院,建于1938年,是中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博物馆。)

共产党取得政权后,面对国民党留下的残局及管理上海这座大城市的种种棘手问题,百废待兴,一切都需从头做起。首先做的就是整顿市场,打击文物走私。陈毅市长曾指出,如何管好上海,是共产党人面临的一大问题。记得当时的方针是首先解决社会治安,积极安排生产,努力恢复经济,整顿市场秩序,稳定人心。跟其他地方不一样,上海地下党组织发展良好,要做好这些工作,当然首先要依靠地下党。共产党内的许多革命家都和上海有渊源,许多革命家都是从上海出去的,比如周恩来、陈云对上海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些对共产党接管上海提供了保证。

1949年9月17日,经上海市军管会批准成立了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李亚农,副主任徐森玉。文管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接管、接收各机关交来的大量文物、图书,贯彻执行文物政策、管理文物市场,负责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和革命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于1952年年底前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

当时,上海古董经营从二百多家下降到一百多家。薛贵笙先生等11人接手了原“上海市古玩商业同业公会”,根据当时有关规定重新登记后,有175家,从业人员209人。

1950年2月,国民党飞机轰炸上海,营业清淡。5月美国发动侵朝战争,12月宣布对华实行经济封锁。上海古玩界捐款4908万元,支援抗美援朝前线。由于西方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外侨纷纷离境,游客数量减少,营业清淡,整个古玩行业重现萎缩趋势。上海的古董商店锐减151家。

1951年8月政务院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出口的暂行办法》,这是收藏界的一件大事。1952年年初时,古陶、古瓷还能出口,外侨还能买古董带回去,到1952年10月都取消了。文物市场经过整顿之后,改变了原来萧条的状况,经营略有起色。但是,由于外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出口受阻,古玩业部分陷入衰退。随之而来的是文物走私狂潮。这时走私活动猖獗,手法隐蔽。

整个五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大金刚走私文物案”。1950年,上海查获雪斋老板张雪以真报假文物17箱、企图蒙混过关的走私大案。从1950年到1951年先后查获走私文物85件,如将汉代鎏金方壶涂以颜色,改装成普通玩物;将三代兵器夹在木器夹层中妄图偷运出口。1955年,福源斋古玩店戴福保将三代青铜器、唐代金银器、唐三彩等珍贵文物近百件偷运出口被查获。1956年,禹贡古玩店叶叔重用同样手法偷运走私文物近百件被查获。同年,珊瑚林古物流通处亦因走私珍贵文物近百件被查获。为此,上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根据这些犯罪事实依法提起公诉,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张雪、戴福保、叶叔重、洪玉林等四人有期徒刑。雪斋、福源斋、禹贡古玩店、珊瑚林古物流通处均由公安机关查封没收充公,并移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自上海二中院宣判这些案件后,文物走私活动才得以遏制。

1956-1960年:古玩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随着1956-1958年的全国工商业公私合营,上海古玩商家变成了9家,有“新隆”、“益新盛”、“朵云轩”、“尊彝斋”等字号,其中广东路上海古玩市场最大。这是上海文物市场经营的一个“浓缩版”。值得一提的是,古玩市场也开始建立了党组织,加强了党对古玩市场的领导。

1958年,全国兴起大炼钢铁运动,因为中国当时的冶炼厂大多在上海,从全国各地收集的“废铜烂铁”都源源不断地集中到上海。其实,这些“废铜烂铁”中不乏珍贵文物。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这一情况,组织古玩市场专业人员到废品公司和冶炼厂抢救文物,从中发现了不少青铜器、古钱币这样的珍贵文物。

从解放初的“肃反”,到后来的“三反”“五反”,到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上海古玩市场一方面加强对社会上的文物的收购,同时亦为上海文管会提供向收藏家征集文物的线索,为稳定文物市场做了大量工作。古董界有一说“战乱藏黄金,盛世藏古董。”这一时期,虽然文物交易频繁,市场活跃,但是在历史的特殊情况下形成的,是文物市场畸形繁荣发展时期。

1960年-1965年:古玩经营日趋活跃

六十年代,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国家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随之也带来文物市场的人气。外国专家、海员来文物商店的多了起来,一些文化人和收藏家也开始逛广东路了。从1960年到1965年,古玩业经营逐渐好转,古玩市场日趋活跃。

这时,领导非常重视古玩行业接班人的问题。为培养解放后文物经营人才,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了第一批练习生进广东路古玩市场。北京琉璃厂古玩行业也同时招收了一批。我和蔡国声等一批师兄弟就随之步入文物市场的天地。进店后进行封闭式学习,只有周末可以回家。领导推选长期从事古玩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文化的老师傅进行专业培训,传授鉴赏业务知识。上课强调学以致用,采用对照文物实物讲座,跟随师傅外出征集文物或到仓库进行整理工作,不是从书本到书本,所以进步很快。大家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都刻苦钻研。当时的老师很强调接人待物。记得领导反复强调的第一职业道德是:“既然为国家工作,自己不能私自参与买卖。”这些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年学习结束后,转为文物商店正式职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