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核心因素及提高其可靠性的措施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可靠性 因素 核心 措施 提高

【摘 要】配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中直接体现供电质量的重要一环,其可靠性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方面,即评价过去的性能和预测未来的行为。也就是说,对现有已运行的配电系统进行历史的可靠性的统计、分析及评价,它是整个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评价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供电质量;管理措施;技术措施;自动化程度;综合效益;经济合理

0 引言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实质就是用最科学、最经济的方式,充分发挥发、供电设备的潜力,保证向全部用户不断供给质量合格的电力能源,从而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1 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1 设备故障与线路故障

配电网中的各种电气设备、配电线路,在运行中,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从而影响系统运行与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1.2 電网结构不合理

电网结构还不够优化。配电网线路电缆化率还比较低,线路供电半径长,平均每段线路所带户数较多。农村电网还没有达到环网运行,影响了可靠性指标的进一步提高。

1.3 线路缺乏运行维护管理

检修质量及试验水平不高,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未能及时开展,安排停电计划的不够合理,处理停电故障能力低都是影响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4 配电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

对配电可靠性有较大影响的一个因素是故障定位与隔离,向完好线段恢复供电时间。若配电网实现了自动化,故障隔离操作时间可大大缩短,如远方手动操作时间可缩短至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全自动操作则可以缩短至几分钟内完成。

1.5 负荷及上、下级网络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负荷高低及分布情况;负荷的增长;上下级网络的影响,包括电源容量、网络结构、性能和管理水平等。

1.6 环境方面

地理环境、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状况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环境方面的重要因素。

2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原则及措施

2.1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原则

2.1.1 城市配电网供电安全N-1原则

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电力系统任一元件(如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等)无故障或因故障断开,电力系统应能保持稳定运行和正常供电,其他元件不过负荷,电压和频率均在允许范围内,这通常称为N-1原则。即:

(1)变电站中失去任何一回进线或一台降压变压器时,不损失负荷。

(2)高压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或一条电缆,或变电站中一台降压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

①在正常情况下,不损失负荷。

②在计划停运的条件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部分用户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③中压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一条电缆或配电室中一台配电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

a)在正常情况下,除故障段外,不停电,并不得发生电压过低,以及供电设备不允许的过负荷。

b)在计划停运的条件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部分用户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c)低压配电网中,当一台变压器或低压线路发生故障时,允许部分停电,待故障修复后立即恢复供电。

2.1.2 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

(1)两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

(2)三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不停电,再失去一回路后,应满足50%-70%的用电。

(3)一回路和多回路供电的用户,供电电源全停时,恢复供电的时间为一回路故障处理的时间。

(4)开环网路中的用户,环网故障时需通过电网操作恢复供电的时间为操作所需时间.

城网规划考虑的供电可靠性是指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考虑具体目标时间的原则是:符合愈大的用户或供电可靠性要求愈高的用户,恢复供电的时间应愈短。可分阶段规定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随着电网结构的改造和完善,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应逐步缩短,若配备自动化装置,故障后负荷应能自动切换。

2.2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管理及技术措施

2.2.1 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的组织机构

只有健全组织、建立制度才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成立可靠性管理组织机构,每个季度召开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分析、研讨专业会,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管理上的对策,不断促进专业化的科学管理。经常性召开关于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会议,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的要求以及有关文件要求,明确可靠性领导和工作小组及职责,使得可靠性管理工作形成从上自下,层层有人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相互协调、运作高效的可靠性管理体系。

2.2.2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组织措施

(1)加强检修计划管理,推行一条龙检修。在检修管理工作中,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管理紧密结合,安排每项检修时,各单位配合工作,合理高效利用停电时间,杜绝重复停电。

(2)提高业务人员技术水平,杜绝各种可能的人为误操作。

(3)完善配电GIS建设,实现配电系统信息化管理,提高配电系统管理水平。利用配电自动化手段进行故障管理。故障处理的快慢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高低。配电网综合自动化处理采取一些列措施包括故障检测、定位、故障点隔离、网络重构以及恢复供电。

(4)加强配电设备、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对电气设备、电力线路进行巡视、维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5)加快用电管理步伐,制定与当前形式相匹配的用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

(6)从管理、技术、科技思维以及电力营销上,都要加强配电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为供电可靠性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

2.2.3 提高配電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选择先进设备。着力抓好电网建设,采用先进的设备,推广应用小型化、无油化、自动化、少维护的设备,提高电网的装备水平。对新接入配电的用户设备,进行严格的把关与技术指导。新上网的设备要有良好的性能,要符合状态检修的要求。

(2)选择合理的配电网系统结构和接线。

(3)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

(4)建立配电网络自动化,选择合理的与本地相适应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配电自动化在实施一整套监控措施的同时,加强对电网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情况、潮流动向等数据进行采集,实施网络管理,拟定优化方案,提高供电可靠性。本文将对此课题进行详细阐述分析。

(5)主干线路进行合理分段,减少停电范围。

(6)在人口较集中,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电缆,并加强架空绝缘线的防雷措施。

(7)中性点接地和配套技术的应用,随着电缆的广泛采用,对地容性电流越来越高,中性点运行方式的改变和配套技术的应用,是改善系统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减少绝缘设备破坏造成的事故、增强馈线自动化对单项接地故障的判别能力的重要手段。

(8)增大导线截面,提高线路输送容量。10kV主干网要满足“准则”要求。

(9)对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形成N-1方式的供电模式,增设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提高各站负荷的转供能力。

(10)推广设备状态检修,通过各种在线监测、诊断技术、掌握设备实际运行状况,确定状态检修周期,并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以保证状态检修的科学性、合理性,到达延长检修周期,减少停电户时数的目的。

(11)推广带电作业,树立检修、施工不中断对客户供电的工作理念,并通过提高带电作业的水平,拓展带电作业的范围,最大限度的减少停电户时数。

3 结束语

相信通过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率,极大提高配电网调度、生产、运行的管理水平,使供电企业与用户建立更密切、更负责的关系,从而为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区家辉.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湖北电力,2005(3).

[2]郑宗安.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探讨[J].中国电力,2002(4).

[3]吴金民.谈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责任编辑:曹明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