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创意妙趣横生,花儿魂牵梦萦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魂牵梦萦 妙趣横生 创意 花儿

由青海省人民政府组织策划,青海省文化厅与北京成桥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编排,青海省戏剧艺术剧院演出的大型花儿音乐舞剧——《雪白的鸽子》于4月16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受到了京城观众的一致好评。青海花儿是以河湟地区为代表,广泛流传于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藏、蒙等民族中的一种独特山歌体裁。它以爱情为主题,充分表达青年男女的心理情感体验,其历史悠久、曲令丰富、音乐以抒情见长、悦耳动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雪》剧人员返青后,B角演员通过整体合排,在青海剧场连演15场,观众场场爆满,社会反响强烈。《雪》剧以青海湖神话传说为蓝本,以青海河湟花儿为主要创意形式,用现代视角对人文文化和自然景观进行艺术再现和新的诠释,是一台彰显青海地域文化,带有青海文化符号的舞台剧,已成为青海花儿剧的一张新颖独特的时代名片。《雪》剧是通过政府及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精心打造成为青海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或是中国青海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次大胆创新的“花儿”艺术体验。参加演出的所有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以最佳的阵容和状态、不论是晋京演出,还是在青演出,都在不同范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雪》剧是一台融合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元素的大型剧目,其独特的构思、精心的编排、巧妙的设计、精彩的表演,把广大观众带到了蓝盈盈的青海湖边、绿油油的山川田野,黄灿灿的油菜花中。观众仿佛陶醉在青海高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怀抱中,整个剧场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台上台下呼应激烈,每场演出结束时掌声久久不息。《雪》剧是以音乐舞剧的形式搬上现代舞台的最新尝试,也是青海继精心打造大型音画歌舞史诗——《秘境青海》并在北京首演获得成功后,再次展现青海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又一台舞台大型品牌剧目。

一、剧情意重、撼人心魄

《雪》剧剧本创作采用原生态经典花儿《雪白的鸽子》(呛啷啷令)的歌名,完美结合民间“美人鱼——鱼儿姐姐的神话故事”改编而成。剧作家采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通过赵海青和尕冬妹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呈现出一幅神话生活图景,尽显青海传统文化之精华。剧情以民间歌谣阿妈的《摇篮曲》为叙事引线,以遥远的传说,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叙述了发生在青海湖畔一对恩爱男女青年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故事的梗概是:在很久以前,青海湖畔赵家庄一对从小青梅竹马的恩爱青年赵海青和尕冬妹,在亲友们的欢欣鼓舞下,兴高采烈地举办结婚仪式,突然,新郎赵海青不慎落入了青海湖。原来是湖中的美人鱼——鱼儿姐姐因为很喜欢听他唱花儿,早就看上了赵海青,此时,众人震惊叹息。新婚丧夫更使新娘尕冬妹悲痛欲绝,为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她最终选择了投湖殉情。赵海青和尕冬妹深深地爱恋感动了湖里的鱼儿姐姐,最终夫妻双方化作了一对雪白的鸽子自由地飞翔了蓝天。

从《雪》剧剧本的结构布局来看,全剧由序曲、婚变、托梦、花儿会、殉情、尾声六场组成,奶奶怀抱小孙子深沉地唱着摇篮曲在回忆中展开剧情,这种手法把观众自然地带入剧情当中,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它不仅符合角色的需要,而且显得有条不紊。正剧、悲剧不时穿插,时空交错、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从《雪》剧剧本的内容形式来看,主题突出、剧情紧凑、曲折生动、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内涵深刻、形式新颖;从《雪》剧剧本的叙述方式上来看,剧情像一股涓涓清流顺着地势自然流淌,而在内涵上又很深蕴,该剧将尕冬妹真实的情感心理状态描述的淋漓尽致,而且悬念迭出、引人入胜,人物间的关系充满了趣味性;从《雪》剧的作品程度来看,具备了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不追逐少数庸俗花儿的低级趣味,有许多藏而不露的东西,使人回味无穷,故事中的人物有思想、有信念,对现代人的爱情生活有启迪意义;从剧本的三要素来看,《雪》剧剧本融入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第一次将“鱼儿姐姐”的神话故事加工改编成舞台剧,重新梳理了人物关系,突出了赵海青和尕冬妹等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其中思想性已成为这部成功作品的首要因素。因此,其思想内涵为该剧品牌生产的成功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从《雪》剧剧本的花儿词汇来看,在对传统花儿的诠释中加入了现代人心理元素,如赵海青唱:“天上的星星千万个/尕妹子看/太多的数不过了/实心实意的维一个/尕妹子听/再多的婉回过了。”尕冬妹唱:“阿哥是红灯者高杆上挂/尕妹是蜡/陪给(者)灯笼里挂下。”花儿会上女把式唱:“油菜花开在塄坎上/七彩云落在花袖袖上/马莲花戴在耳朵上/把阿哥绣在心尖尖上。”尕冬妹唱:“人活在世上有麻缠/放下这偷生的念/静静的湖水有眷恋/投进阿哥怀离人间。”等等,这些词语精美、比兴恰当、情感真挚、撼人心魄,几乎每段歌词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剧情发展的内容与感情。歌词内容充分地反映了尕冬妹深切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以此来激发观众对民族情感深切的认同和感悟。由此可见,《雪》剧剧本线索清晰、叙述流畅、选材新颖、结构完整,视角独特新颖,可观性强。

《雪》剧剧本的舞台指示是该剧本创作的一种艺术新手段,是剧本的主要部分——台词及其所表现的戏剧情境的补充与说明也较清楚。就青海而言,随着传统的封闭式舞台的逐步开放,现代剧本创作承受了现代舞台意识的光照。青海花儿台词因受外地观众审美心理及其自身——地方语言的制约,体现在这方面《雪》剧剧本具有了极强的指向性与准确性,充分体现出人物性格与特定情境。因此,《雪》剧剧本的舞台指示部分,在花儿演唱的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人物语言对自身的束缚,在具体运用上突出了可塑性与灵活性。《雪》剧剧本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握住了这一点,把它当作剧本创作更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舞台指示写作方面作出了新的有意义的创造性开拓。

二、湖为背景、爱为主题

紧紧围绕蓝盈盈的青海湖为舞台大背景,集中展现民间丰富多彩的剪纸文化,放射衬托出湖的壮丽、湖的温馨、湖的柔情。在布景绘制上,充分地展示出综合时间和空间艺术,有效地维持了观演关系。《雪》剧舞台在超越时空的演出中共同构成了具有声、光、色、形等视觉和听觉的青海湖创意空间,并随着时间以及情节、场景的转换,青海湖的神奇也在延续发展。不论是戏剧情节的转折还是歌舞表演,演出灯光在观众视觉中或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进行对青海湖湖光的明暗效果变化、空间的变化或以灯光设备本身具备的功能造成对青海湖各种视觉表现的效果。以塑造青海湖形象、渲染青海湖色彩等方式,有效地营造了有视觉语汇的舞台演出空间气氛,从而激发观众的情绪变化。构成情景、演员、观众相互影响的与舞台演出内容相吻合的青海湖特定空间。在各个点上,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现场感,利用音乐及各种音效追踪青海湖碧波荡漾的情景,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了青海湖的魅力所在。

《雪》剧以独特的视角着重描写了尕冬妹的爱情故事。无论是“人托戏”还是“戏托人”,二者兼备了最佳选择。在《雪》剧中,赵海青与尕冬妹的配合可圈可点。尕冬妹的爱情观是标志性的表演风格,而对于演员来说,能够准确塑造人物形象是十分必要的。于是观众们看到了赵海青的挚爱眷恋、渴望和期待,尕冬妹的乐极生悲、痛苦和果断。赵海青高亢嘹亮的演唱风格,一往情深的表演情景,尕冬妹婉转悠扬、声泪俱下的演唱风格,沉思忆念,执着坚定的表演情景,让观众看到了他俩高超的演技。而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不像让尕冬妹独撑故事,扮演唱把式的其他男女配角加之舞蹈演员也以“绿叶”来比喻,因为他们的表演也真令人称道。随着剧情的发展,从抑郁到果断,完成了从人间到天堂的角色转换。而且赵海青的扮演者王宏伟、B角韩永会,尕冬妹的扮演者雷佳、B角商秀梅,阿妈的扮演者韦嘉、B角贾梅香等都在塑造人物时,发挥了最大优势。此外,剧中的几位配角演员的演唱也是可圈可点,他们的成功演绎功不可没。不失神话故事精神内涵的前提下,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我们能够欣喜的看到,花儿剧能够给观众的心灵带来更大的震撼,给人的灵魂带来更大的冲击。而且剧中感人之处甚多,很多情节让人潸然泪下,特别是在剧的托梦、殉情两场中,那种巨大的张力绝对不亚于一颗重磅催泪弹,心灵震撼性很强,让观众感动的眼泪夺眶而出。《雪》剧对爱情的揭示极为深刻,女主人尕冬妹骨子里的坚强最终让她得到了世人的尊重,也让她的灵魂得到了永生。因此,该剧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角度,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全剧通过浓墨重彩描写人的情感世界的变化,折射出浪漫主义的亮点,是一部难得的爱情题材的好戏。《雪》剧触及的是人与人的爱恋、人与自然的亲近和挚爱,充分体现出剧中主人翁在人生观、爱情观上的情感立场,对现代人的婚姻生活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因而将拥有广泛的观众群体。

三、乡音缭绕、舞风溢彩

被誉为中华之水塔,亚洲之脊梁、中国之夏都的青海是民歌的海洋,花儿的故乡,尤其在青海的河湟两岸,是花儿最为流行的区域。河湟花儿常以独唱、对唱的形式表达爱情,利用道德文明、传承风俗、描述历史的比兴手法表达爱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花儿著名的乐曲有《花儿与少年》、《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雪白的鸽子》等。花儿是一种以情歌为主要内容的山歌,一般都在野外交流演唱。人们面对神气而美丽的大自然环境,利用口头流传的形式创造出了这种抒发内心情感的优美山歌。人们不论在田间地头、高山原野,还是在森林河边,唱起高亢悠扬、低回缠绵的花儿,就会激情澎湃、心花怒放。倾注了人们对生活、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在青海,随时随处都能听到花儿悠扬的歌声,各地入春以来的花儿会此起彼伏,十分活跃。在祖国大西北,以花儿为素材创作的艺术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雪白的鸽子》采用了大量的花儿“令”,如“直令”、“白牡丹令”、“土族令”、“撒拉族令”、“大眼睛令”、“水红花令”、“脚户令”、“二牡丹令”、“呛啷啷令”等20多个“令”以及加进极少数民间小调如“十采花”、“织手巾”、“摇篮曲”等,这些曲令和小调的贯穿,极大地丰富了剧情内容,活跃了舞台气氛。在《雪》剧演员的演唱及乐队伴奏中,作曲家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层、和声节奏层、低音层以及如打击乐、风声、鸟鸣声等噪音层的科学配器手法,使花儿演唱的灵魂更加亲切鲜明。利用各种乐音乐器扩展出的副旋律层, 也清晰动听。和声按音乐的律动规律衬托旋律,律动节奏型十分灵活,有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等等, 在对花儿演唱的伴奏中既有庞大的西洋管弦乐,又加进了富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二胡、板胡、唢呐、锣鼓等民族乐器。《雪》剧作曲家很注重低音的连贯性和旋律性,很容易听出来最后一种低音的旋律, 低音富有流动感。剧中噪音用得很恰当,使花儿剧陈述更加有力,这些非乐音成分虽然在乐曲中不是主导地位,但对于花儿剧情的表达起到了不可抹煞的作用。音乐节拍律动的交待、调式调性的交待、衬托音乐个性化背景的交待都很自然顺畅,清新分明。

此次在《雪》剧中,导演突破传统编排了多个色彩对比强烈的舞段,每一个舞段配合舞美、灯光又有诸多不同的场面,观众的兴趣点随时被转移。如花儿会场面的宏大与激昂;爱情场面的甜蜜与柔美;湖船场面的分离与祈祷;双人舞场面的缠绵与凄情等,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剧中的双人舞段更具体、充足,故事情节表达细腻明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将舞剧的情节贯穿衔接起来,简洁明了地起到了表现人物性格,内容情节、环境背景的作用。双人舞表演中将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相结合,通过丰富准确的舞蹈词汇表现出复杂的心理内容,使之成为全剧最动情的一幕。群舞段的出现,尽情地表达了剧情的发展状态,演员们动作的力度与张力充分表现了剧情发展的喜悦与幸福,压抑与惆怅。作为高水平的双人舞创作,其编创风格上的那种刻意至随意当中的挥洒自如,令人叹服。《雪》剧以象征手法,通过舞蹈语言表现人物与命运抗争,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自我奋争。在结构上导演通过几个主体舞段和情节线的跳跃,围绕人物塑造和主题开掘,呈现宏大的舞场面抒情效果,给人以新颖的视觉冲击。《雪》剧呈现了一个悲喜交集复杂的心理,一段追求美好爱情的情节,一曲悲哀的人性畅想 ,那也许是希望,也许是险恶,也许是忧郁。在整个舞剧的编排中,群舞段的编创是重点之一,群舞段是用来刻画女主人翁尕冬妹心理活动的一个手段,象征意义很强很明显,运用群舞队形的调度变化展现剧情的环境,加强故事情节的一定氛围,这种编排方式使《雪》剧产生了另一个舞台背景,为男女主角及其他人物性格的烘托做了一系列的辅垫。《雪》剧中形神兼备的舞台人物,吸引了观众、感染了观众、打动了观众和征服了观众。因此,《雪》剧维系观众的首要因素是演员们群情激昂,精彩的表演,演员们创造出了气质不同的人物个性和揭示出了剧本不同的思想内涵。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雪》剧的舞蹈创作凭借魅力十足的新语汇去展现了青海高原富有特色的民族风情。将古老的民俗赋予强烈的现实意义、生活哲理、舞蹈家的感悟融入剧中,使人在欣赏美丽的同时引发出深深的思考。

《雪》剧突现出创新领域中集成创新精品生产的关键环节。“集成创新”就是把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提升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以河湟花儿为核,融花儿会、民族舞蹈、现代舞、芭蕾舞表现方式于一体,采用假定、虚拟、写实、时空自由流转等艺术手法,通过艺术嫁接增强了河湟花儿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满足了观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达到了好听、好看的效果。我认为,此剧的最大成功,就是把高原河湟花儿发展成了大型的音乐舞剧,掀起了新世纪艺术领域的一场新革命。

四、舞美神韵、雅俗共赏

为准确塑造出《雪》剧的艺术形象, 舞台设计师根据剧情的要求进行构思和设计,用舞台技术的方法造型和塑形,使其充分体现在演出剧情中,与灯光、化妆、服装等共同综合塑造演出外部形象,渲染演员表演的气氛,揭示剧本内涵。《雪》剧的舞台美术承担了为舞台演出塑造全部环境气氛和人物形象及其有助于演出的各种造型任务。以青海戏剧艺术剧院自身的发展来讲,此剧的舞台美术不仅打破了以往多以幻觉性写实布景和值班布景为主的格局,在舞美设计和体现上,出现了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百花争艳、绚丽多姿的喜人景象。以《雪》剧舞台美术的设计与体现为例,创编人员用写实手法精心选择,把典型的生活环境逼真的展示给观众,如牦牛、骆驼、美人鱼、青海湖、船、鸽子等,这种布局更好地揭示了剧本深刻的内涵,又给人以新颖别致的美感。青海湖、美人鱼、剪纸、鸽子等的舞台画面典雅优美,意蕴深沉,凝炼明快,虚实相生的舞美设计与体现,浓笔重彩、富丽豪华;淡雅清新、风格各异,五光十色的条屏式装饰性板景,更让人目不暇接。《雪》剧精巧设计的服饰典雅简洁、五彩缤纷、轻便舒适、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雪》剧的整个人舞美设计不仅追求了当代风采的形式美,且从剧本的内在需求出发,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本去进行创造,从而对剧情的发展真正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花儿是听觉艺术,听或唱是花儿艺术表现的最基本的特征。花儿的艺术效应只有通过心灵对流动音响的审美感受才能完成,花儿艺术表演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于听觉和视角。《雪》剧的舞台灯光和音响效果,在现有设备的条件下,充分展现了舞台艺术形象的眼睛和耳朵,为《雪》剧舞台给予了生命和灵魂。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电脑自动化的程控技术,不断更新的光源,音响设备器材,为《雪》剧舞台艺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手段。因为“光是舞台的灵魂”,它的思维特征是立体的、场性的,所以为了使《雪》剧舞台更加绚丽多姿、千变万化,舞美师很重视灯光对画面的表现作用。又因为光是音乐的视觉等价物,只有音乐和光才能表现所有表象的内在本质,所以在舞台上,静止的青海湖等舞台背景置于光色之中,便生机盎然、活灵活现。《雪》剧舞美师遵循了技术与艺术和谐统一的舞台灯光设计原则,逐层深入地应用了设备、光位、布光、表现手法、艺术效果等各方面的技能。由此可见,灯光的运动感为《雪》剧舞台营造了生动的时空气氛,让观众饱享眼福、沉浸其中。

五、艺术精品、市场运作

《雪》剧特邀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和著名“花儿皇后”苏平出任艺术总监;西安电影制片厂电影导演,曾担任《红高梁》、《老井》等多部影视剧导演的杨凤良出任总导演;花儿编曲、舞蹈编导、舞台美术、服装设计、灯光设计等主创人员都在业内有较大的影响力;著名歌唱演员王宏伟、雷佳、韦嘉领衔主演。这些著名人士的参与,使《雪》剧舞台充满活力,提升了演出质量。他们充分展示了青海“花儿”的魅力,对宣传大美青海,建设旅游名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雪》剧在北京、青海的演出由此还突出了其另一特点,即剧场性:演出很贴近观众,在艺术感染中实现了最大的剧场效果。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和标志,精品生产必须深植地域文化的沃土,《雪》剧把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花儿元素、花儿符号加以整合利用,这样打造出来的文艺精品才会有坚实的文化基础、群众基础,所以它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吸引了广大观众。实践已经证明,精品剧目是最能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如《云南映像》、《印象刘三姐》、《大漠敦煌》等都是靠地域文化而风靡中外的。《雪》剧从服饰、音乐、舞台美术到演员的表演,既让观众感受了民族文化鲜明的个性魅力和底蕴,又呈现出彼此融会贯通、交相辉映的艺术特征。

市场运作是精品生产的必由之路。一台剧目是否成功,最终要靠市场来检验,靠观众来评判。《雪白的鸽子》完全可以按照市场化的目标来操作剧目生产的全过程,因为它在剧本选择、主题确定上做到了大众化、世俗化,在艺术手法、科技手段上做到了多元化、时尚化、现代化。从而在各个方面适应了观众心理需求,使其具有广泛的观众缘,为走向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只有多出精品,多创名牌,才能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带动文艺事业的全面繁荣。为了支持艺术精品生产,省政府、省文化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生产;通过这次政府的指导扶持,市场引导调控的手段,实现了省直两院精品生产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力地促进了艺术精品的创作和生产。

花儿的风格因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花儿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花儿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花儿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花儿元素的多元化。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够相互沟通,大范围才会流动,永不静止,永葆生机。今年,为配合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我省依托本地优势文化、自然、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出了高水平、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文艺作品,既由省民族歌舞剧院演出的大型音画歌舞史诗——《秘境青海》,由省戏剧艺术剧院演出的大型花儿音乐舞剧——《雪白的鸽子》,由西宁市歌舞团演出的大型音画舞蹈诗——《天域天堂》等。让这些品牌文艺作品通过商业化演出,带动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这个举措值得令人称赞。

六、感人之深、美玉需琢

《雪》剧的舞台设计最大的成就是利用了民间剪纸与橱窗相结合的花儿会空间展示手法,这样既集中展示了民族民间艺术,又充分利用橱窗高层空间,便于群体花儿会场面的展示,但是,舞台设计又忽略了花儿会场面一般在高山原野,田间林区举办的习俗。《雪》剧毫无夸张地做了对青海湖的体验和解释,也是对呈现在舞台的剧本解释。同时,给观众的提供了不只是一些视觉刺激,而是感知、体验、评价民族音乐舞剧世界的航标和框架,所有这些是应该肯定的。不过还有一点应是确定无疑的,舞台设计总是一种视觉解释,但《雪》剧中的这种视觉解释难免有些牵强附会,甚至把陕北地区的民间剪纸——部分窗花花图案也当成了青海的民间剪纸图案。《雪》剧这台音乐舞剧的群舞段虽然表达内容较丰富,但是群舞段的表演显得比较凌乱,演员穿灯笼裤表演难免有些牵强附会,因为河湟地区的人们参加歌舞表演时习惯跳扇子舞。穿灯笼裤,升挂大灯笼,好像又形成陕北地区的舞风了。群舞段的表演有些情节似乎与音乐舞剧脱了节,失去了地域民族风格,让观众看得似懂非懂,不清楚编导对群舞段设计的用意,有时刚看明白群舞段所表达的意思,正要进入状态感觉又消失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群舞段表演没有将地域特有的风格或突出的剧情深化下去,所以造成观众找不到花儿表演原型的感觉。群舞段要给人视觉上的震憾,整编后的变化应该是非常明显突出的,队形变化要特别强调整齐规范,这样群舞段表达的意思更清楚了。要力求做到群舞段的表述与渲染清晰准确,要多关注群舞段在音乐舞剧中的运用,这样才能提升音乐舞剧的水准与质量。另外像《下四川》(脚户令)以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经典花儿歌曲,连国际华人较熟悉,再加进新词,听得很别扭,原则上如《四季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雪白的鸽子》这四首著名经典花儿歌曲,最好保留其原生态属性。为了使观众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河湟花儿、认识河湟花儿,还要不断在完善剧本内涵的深刻性、文化的地域性、发展的现代性上继续进行深化拓展,在表现操作的可行性、手法的立体性、舞台布局的地域性上再作进一步调整,力求打造出内涵更深刻、特色更鲜明的时代精品。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