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社会工程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及意义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综合性 意义 社会 工程 研究

[关键词]社会工程;实践思维;价值统摄

[摘 要]社会工程研究与具体部门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同,他不是以发现某一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为对象,而是以建构一个新的社会事实为目标。社会工程是一个实践思维的领域,它具有综合集成的方法论特征,它是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应用的一个重要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工程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理论指导和价值统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有和社会工程实践结合,把理论思维和社会工程思维相结合,才能加强其针对性,提升它的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C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0)08-0021一05

社会工程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基本类型。社会工程学是关于社会工程活动的理论和方法的学问。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人们对于社会世界的关系也是如此。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这个体系结构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是“认识”型的学科,也就是以对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发展过程的规律性的反映为基本特征。关于如何改造社会的知识则散见于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能政治报告和经验文集中。认识社会的结果足形威关于社会的知识体系,改造社会的前提是设计衬会改革的方案,制定社会发展的规则体系。这科关于社会改革的方案,关于社会运行的规则体系,可以统称为社会模式。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可以有两类知识:一是关于事物本质特点的真理性知识,另一类是关于新事物形成的模式性的知识。人类行动的能动性特点就在于,一个具体的行动开始之前,关于盘如何行动的预案已经实现形成。所以,改造社会的过程,如果从思维的角度分析,就是把相关的、关于社会事物的具有抽象的规定性的知识,转换成一系列关于社会行动如何进行的操作规定,形成如何行动的行为模式。如果人类对于社会的知识,只有关于社会现象如何存在的知识,而缺少人们关于具体的社会模式如何形成的知识,对人们的社会行动的逻辑和结构认识不够,那么我们所谓的社会科学的学科结构是不全面的。显而易见,人们认识社会的逻辑和社会行动的逻辑是不同的。社会工程研究是探索人们在社会行动中如何进行社会模式设计的问题。这个研究过程是一个综合多种知识、联系多学科的准则去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它与发现一个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过程不同,它足通过-系列社会行动去建构一个社会模式的过程;因而研究社会工程展开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就足社会工程学的任务。所以,建立和发展社会工程学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应用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发展新的学科增长点的需要。

一、社会工程研究的综合性特点

社会工程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它体现着自然科学方法、工程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的有机统一。如果我们要对社会工程研究的特点作一个概要的理解,可以从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及其统一的角度进行,即偏重于从工程技术层面理解的社会工程与着重从社会层面理解的社会上程。前一种简称为工程技术理解的社会工程,后一种可简称为社会理解的社会工程,并且这两个层面的理解应该是统一的。

1.从工程技术层面理解的社会工程。1979年饯学森发表题为《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的论文,他把“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叫做社会工程”。他从宏观社会管理的层面上理解社会工程,着眼于国家怎样发展、国家经济怎样发展、国家经济计划怎么做,把它看成是,个礼会工程。他从系统工程角度指出社会工程是对宏观社会总体进行组织管理的技术。饯学森认为社会工程“是系统工程范围的技术,但是范围和复杂程度是一般系统工程所没有的,这不只是大系统而是巨系统,是包括整个社会的系统”。组织管理社会的前提是提出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根据,制定更具体的政策、组织原则和法规。他认为社会工程是从系统工程发展起来的,但社会工程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所以社会科学对社会工程就更加重要。社会工程工作者要很好了掌握现代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工程是处理范围广阔和复杂程度高的社会系统工程问题。

钱学森认为社会工程有两个重要的支撑:一是社会情报信息系统,包括情报、资料的数据库;二是工具理论,如运筹学、控制论和系统工程的情报信息系统。这足从事社会工程工作的基础。钱学森倡导建立一个供社会工程研究使用的情报网和情报资料数据库,即一个自动化、计算机化的网络数据库。钱学森提出的社会工程是基于工程技术理解的社会系统上稃,它强调要将系统科学、控制论、运筹学等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社会管理问题,他虽然强调社会管理研究中,要发挥社会科学家的作用,但是他的基础和工具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以及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所以。他把社会工程理解为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这种理解是社会工程研究的前提,只有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王理论和力’法引入社会问题的研究才会有社会工程问题。他把“工程技术”思想引入对“社会”的研究,提出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手段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开启了社会工程研究的先河,所以钱学森是我国社会工程研究的鼻祖,是我国社会工程思想的先驱者和开创者。钱学森还强调,社会工程研究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我们进行社会工程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前提。钱学森强调搞社会工程要有两种人的参与,一种是复杂性系统理论、控制论专家,一种是社会科学专家,两类专家联合起来解决社会问题。要进一步发挥和展开钱学森的这种两类科学家联盟的思想,对于社会工程,不仅要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进行理解和开掘,还要从社会科学角度,从社会的层面进行深度理解和开掘。

2.从社会科学层面理解的社会工程。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其实社会工程的概念和思想方法在19世纪已经萌发。19世纪的社会学家孔德提出把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把自然科学中已经成功运用的观察、实验、比较方法应用于研究社会发展问题,并且提出了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思想。孔德认为社会静力学就是暂时不考虑社会系统的基本运动,去研究社会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反作用的规律;而所谓社会动力学则研究社会进步的机制。孔德的社会学方法论思想应当被认为是社会工程思想的前期萌芽,由于孔德过分强调物理学方法对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以至于导致另一些人因强调社会现象不同于物理现象而否定了孔德的社会学方法论思想。至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程的概念被社会科学研究者逐步明确。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在法学领域中产生了社会工程法学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法学家罗斯柯·庞德(R Pound,1870--1964)。庞德的社会工程法学把法

学认为是一种社会工程学,指出社会工程法学要研究社会秩序,而不是去争论法的性质;作为一种社会工程活动,法的目的是尽可能合理地建筑社会结构等等。

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一书中论及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时强调,社会现象的内容固然可以分成各个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并不是孤立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可以从各个制度的联系上探讨,从各个制度的相互关系上着眼。譬如某一政治制度的形式常和某一经济制度相配合,又譬如在宗教制度中发生了某种变动会在某一经济制度或政治制度中发生影响。社会学研究各个制度的相互联系的方式,可以从总体上研究社会结构的模式。

如上所述,社会科学关注的重点是社会制度、社会规则系统问题。如果说把工程的思想引人社会研究,那么,社会科学视野中的社会工程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思想方法研究社会关系结构的发展变化问题,即社会规则系统的演变问题,社会秩序的建构问题。因此,社会科学理解的社会工程是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系统的建构和变化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理解的社会工程。

3.综合知识的社会工程——工程技术的理解和社会的理解的统一。工程技术理解的社会工程是以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系统科学方法在社会关系结构的变迁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为特点的。它以信息收集、分析和模型建构方法为特征。从这个角度说,系统工程和控制论理论是核心理论,现代调查技术、情报分析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是基本的技术手段。技术理解的社会工程的数据指向是各种社会活动的效率和效益指标,它反映人们社会活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的现实结果、实际状态以及期望状态。社会理解的社会工程研究的指向是人们社会生活所赖以存在的社会规则系统。它表现为各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的相互交织所形成的社会结构,是指人在社会生活、生产、交往中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社会理解的社会工程就是指建构各种具体社会关系形式的过程和结果,他把社会关系结构理解为一种变化的量,即设计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模式。

我们认为对社会工程的理解要把技术的理解和社会的理解统一起来。我们理解的社会工程,一方面要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方法优化社会研究的过程,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收集数据资料,构造数据模型;另一方面要应用社会科学的知识,突出“设计”思维,强调预先建构的思想,建构社会关系模式,也就是针对人与人之间具体的社会关系形式进行设计,把设计从蓝图转化为具体方案,通过综合模型对设计结果进行预测。换句话说,把自然科学的理念和方法与社会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起来,把社会关系的模式设计和相应的数据调查、分析、预测相结合,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与新设计的社会模式结构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动态的分析,预测其期望的结果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而调整人们的社会行为,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与社会规则体系,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二、社会工程研究的意义

社会工程学是关于社会实践思维的科学。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综合各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但是,现有的社会科学学科谱系的主要特征是带有浓厚的科学主义特征。从社会科学学科的学科分类结构与学科目录来看,还缺少社会工程学。这反映了当前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具有强烈的科学主义传统,即每一门学科都锁定了社会复杂现象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层面、某一类因素,并致力于发现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这种学科发展的形势对于人们认识社会现象是十分必要、十分重要的,并且其水平还要进一步提升。但这仅仅属于认识社会的需要,问题在于我们要改变社会,所以需要如何让改变社会的学问与相应的学科相结合。多少年来,我们在实践思维领域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将高度抽象的理论知识直接运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将单科性的理论命题当成具体实践的唯一准则,从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又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成本!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混淆了理论思维的范式和实践思维的范式,用理论思维的标准替代了实践思维的标准。从学科根源上看,人们在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只有科学主义的科学思维范式,而没有上程设计中的工程思维的范式,导致在学科建设上,只有分门别类的各种社会科学学科,没有体现社会模式设计的社会工程学科,以至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科学”家,他们以“科学”的思维范式去解决社会工程问题。经验教训使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学会了理论原则妥协与策略变通,但是在科学的殿堂中却没有这种具体社会模式研究与设计的学问。如何有效地改变社会?它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实践知识,将表达事物性质的命题转换成建构对象的功能规定,这就是社会工程思维问题;尽管人不能没有科学思维,但人并不局限在科学思维的樊笼内。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丰富的社会建设与社会改革的经验,对社会实践领域的单科性思维提出了实践批判,并呼唤着社会工程研究的综合思维与集臆肚思维。早在1979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社会工程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工程。近几年来不少学者都提出并愈来愈认可发展和推进社会工程研究。可见,建设和发展社会工程学科,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完善社会科学学科谱系结构的需要。

社会工程学是关于社会改革的方法论科学。社会改革是社会工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的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关系的处理一直是一个中心问题。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群众接受的程度的综合协调方式,反映了处理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艺术。但足这种艺术能力建立在对社会改革方法论深入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社会工程学实际卜就是社会改革的方法论的科学。社会改革目标的定位、改革路径的探索,改革突破口的选择、改革逻辑的设计、改革面的拓展等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总结和研究其一般的规律性特点和方法论要求,这些内容就是社会工程学的重要内容。建国60年的历史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经验,迫切需要从理论上总结其方法论思想。建立和发展社会上程学是中国人60年伟大实践的理论表现,是中国人对人类文化思想体系建设的重要贡献。

发展社会工程学科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在我国,随着社会上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社会结构问题、微观社会秩序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的突显,社会公共政策、社会公正秩序和社会具体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已经是各级政府管理的主要问题。社会利益的调整、社会物品的分配、社会项目的规划、社会福利的增进等成为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多种主体的利益互动过程,也是多学科准则相互约束的产物。在这类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因素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如何设计一个能够体现重点突出、综合协调、统筹兼顾原则的发展模式,不是能够依赖某一个单科性的理论模型

能够解决问题的,它需要社会工程的协调思维与综合集成思维来充任助产婆!

社会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社会学理论相结合对于理解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过程性特点是十分重要的。社会的发展总是和制度设计与制度变迁密切连接在一起,认识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必须联系制度设计和政策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特别是最近30年的改革开放,是各种社会制度不断变迁的过程。所以,在社会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迫切需要引入社会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才能有助于提升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的理论洞察力和分析中国当代社会实际问题的理论素质与实际能力。

社会工程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应用的实践形式。社会工程是设计和改变社会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指向社会发展,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变革,改造社会,推动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作用必须通过社会工程活动体现出来;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也要着眼于社会工程的实践,联系社会工程实践,指导社会工程实践,从社会工程的实践中吸取营养。离开社会工程实践活动,即离开制度设计、规则设计与政策设计这个核心环节,就等于把马克思主义束之高阁。研究社会工程规律有利于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的执政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而社会主义建设旨在解决社会主义怎么干,建设什么模式的社会主义,二者是不同层次的问题。社会主义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不同国家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实现形式,它一方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又从不同国家的具体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具体现实形式。当今世界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各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本国具体国情设计实现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形式。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对社会主义的模式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失去了体现真理性和价值的载体。社会工程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供方法论基础,有利于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通过社会工程研究发挥它的价值观统摄作用。在不同理论和价值观指导下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模式设计有不同的过程和结果,社会工程就是将理论指导与现实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模式创建和制度设计的过程,是将理论用来指导和实现实践的过程。不同的模式的创建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取向,而各种价值取向定位的背后有多种理论做支撑。价值统摄要通过模式设计和模式选择来体现。而模式的形成就是通过社会工程来实现的。在这种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不是平权的,它是具有指导地位和统帅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发挥价值定位与价值统摄的作用需要通过社会工程的研究将其落实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有和社会工程实践结合,把理论思维和社会工程思维相结合,才能加强其针对性,提升它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钱学森,鸟家培,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经济管理,1979,(1).

[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098.

[3]王宏波,工程哲学与社会工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王宏波,社会工程研究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