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多媒体教学方式探索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方式 探索 多媒体 高校

摘要: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许多高校开设或改革信息技术类课程,笔者对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环节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面向非信息专业的课程可根据教学对象差异采取分级授课,按教学内容侧重不同变换多媒体教学环境,并采取相应教学方法;对信息专业的课程则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各环节结合使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

如今,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已成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此,许多高校都开设或提出改革信息技术类课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突破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学科式教育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构建科学、合理的具有特色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值得探索。笔者根据自己执教体会,从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环节进行探索,提出了一些想法。

● 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探索

目前,许多高校面向所有专业的大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这类课程内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如Word、Excel等软件的操作技能。另外,由于某些专业需要,高校还开设相对应的较深层次的信息技术课程,如有些经济学专业选择开设数据库编程,如VF、VC等课程;某些数学专业选择开设如LATEX、MATLAB等数学软件课程,这类课程要求学生会熟练应用一些相关专业软件,也较为简单。这些计算机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直观、便捷,“演示+操作+讲解”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好于传统教学方式。

而面向信息专业如计算机和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则类型多样,内容复杂,应用性强。学生需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编程、网络操作技能、基于芯片处理器或仿真实践平台的电子设计等。结合选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尤其是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适合该学科特点,能帮助学生直观、迅速、扎实、广泛地熟悉该学科知识和技能。

1.面向非信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

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教师所云,造成师生难以互动,效果很差。教学时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室中的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以“演示+操作+讲解”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就计算机基础课程来看,考虑到各专业差别,不同生源地区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差异较大,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需因材施教。此时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就需要进行补充和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分级授课

学生的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设为不同层次,最少为两级:初级和高级。其中课时安排、授课内容、考核方式也作相应调整,若有必要,授课教师也可分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级别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选课可以通过教师协助学生的方式利用校园网完成。

(2)多媒体教学的各环节改革

多媒体课件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而适当的教学策略、先进的教学方法同课件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大致分两类:一类为扩充知识面的计算机理论相关知识,可选择在普通多媒体教室授课,在课件设计上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并实现该部分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让学生课余共享资源,自主学习。另一类为注重实践的软件操作,选择在一人一机的多媒体机房授课,要求课件设计呈现超媒体结构,强交互性,授课时结合“任务驱动、实例引导、边讲解边演示”的教学方法,并专门安排实验课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实施个别指导,真正达到因材施教。该类课程的最终考核应包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综合测试。

某些专业需要开设的编程类课程,如VF、VC、MATLAB等,侧重对学生的软件编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通常通过“多媒体机房授课+实验”的教学模式,学生能熟悉软件操作,但缺乏运用灵活的编程思维去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此时,需要补充基于多媒体的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项目教学法等,才能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实践方式在信息技术专业的某些课程中经常会被采用,可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2.面向信息专业的信息技术类课程

面向计算机和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可分为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基础课理论性较强。专业方向课则体现了工科的应用型特点,需要超越理论,要求学生建立较强的工程观念和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符合信息专业课程特点,笔者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几个环节提出了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的应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传统教学中语言、手势、眼神、情感交流的优势,与多种教学媒体做到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一般理论枯燥,难度较大,在进行某些原理推导过程中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板书整体性强、节奏慢等优势,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缓冲的过程,能很好地贯穿掌握所学知识。而利用多媒体手段的图示优势,讲解某些比较难用语言描述的概念、复杂的演变过程或者图形比较多的内容,可以加强理论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形象、生动地模拟抽象概念和看不见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不再感觉理论的枯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易接受理解。例如,信号系统课程中有许多概念,如频谱、谱分辨率、栅栏效应等,教师只是单纯地在黑板上讲解,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若教师在课前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边讲边通过幻灯投影演示给学生,这样抽象概念得以形象化,枯燥的定义和概念立刻变得鲜活和生动起来。

实践教学是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侧重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存在着观察、实验、调查、参观、考察等活动,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有极强的互动,因此多媒体组合教学需侧重采取互动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构建从实验平台、课程设计实习到课题式研究的实践体系。对于一些课程还可以加强开展项目教学(如JAVA,面向对象编程等)、小学期或短学期形式的专周教学(如FPGA、EDA等)、课程设计(如嵌入式系统)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实践环节应减少认识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训练对重要工程技术和现代设计工具的掌握,构建以网络化虚拟实验、开放实验为主要特征的实验形式。

由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有限,课余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难题时无法获得教师的适时指导,对课程学习有时无法深入展开。因此,可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其方式灵活、时空不受限、同步异步均可互动等优势来丰富完善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依托校园网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和互动平台。资源平台搭建时尽可能将所有教学资源,如课件、大纲、课堂教学视频、实验、程序等,以多重形式发布在课程网站上,建设教学资源库,学生通过查询或视频点播等形式访问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素材,补充学习。互动平台则包含教师辅导或自动答疑系统,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室,BBS论坛,E-mail等。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可基于互动平台选择同步或异步互动方式来获取帮助,同步互动可以采用电子白板、BBS、远程教学系统、多用户目标定向系统、QQ群、MSN等方式实现;异步互动可以利用E-mail、论坛(博客)上发帖留言等方式实现。学生还可通过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室来进行实践演练。当然,网络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随时关注学生反馈,对疑难及时给予答复,更新完善教学资源,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将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去接受理论性较强、枯燥、难度大的信息技术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构建基于多媒体的实践体系环境,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促进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网络教学中,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互动的教学平台,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顺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趋势,在信息技术类课程中各教学环节的合理应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需求。

3.信息技术类课程多媒体教学方式实施具体要求

完善的多媒体硬件资源体系是保证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分级授课、因材施教,尤其是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多媒体资源建设能力(设计制作课件,更新课程网站等)和资源利用能力(熟练使用各类多媒体资源以及多媒体技术),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次,教师自身要有探索和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熟悉相关学科最新知识,才能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最后,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策略、教学技巧,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环节能良好地应用,需要相应教学平台的支持。例如,互动的网络教学模式正常运转,需要高速校园网的支撑,需要若干先进的多媒体教室, 需要大量供学员和教员使用的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等,其工程复杂,一些高校也刚刚起步探索,大部分都还停留在课程内容的发布上,互动性很差。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融合多媒体、网络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逐渐会发挥其优势,成为未来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 [1]姜希伟,项荣武.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对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今日科苑,2009,(6):181-182.

□ [2]李浩蕾.浅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教学[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 2009,(7):167-168.

□ [3]成宝芝,郭险峰,郭宗光,刘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模式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9(3):142-144.

□ [4]佘堃,杨异.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与改革探讨[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2):85-87.

□ [5]宋艳琼.现代教学方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18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