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国际化 实战 物流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摘要]物流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培养能够适应业界要求的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已经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问题。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通过对该模式的解析,并且在参考了现实中成功做法的基础上,为这种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A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0-0035-02

我国物流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稀缺,物流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大规模发展的瓶颈。物流是实务性强的一门学科,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国际化人才。近年来,培养国际化、实战型的物流人才成为物流业界和物流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以往的物流教育模式研究中,人们就实战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双轨制、三明治、工学结合等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上,也提出了双语教学、国内外合作办学和海外实习等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但是如何在物流教育中将国际化的视角和实战型的能力结合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具有这两种综合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本文的研究将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有所帮助。

1 模式定义

所谓国际化实战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现有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内外合作办学以及双语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通过国际化视角的养成教育和实践型能力的实战培养,力争打造能够适应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的复合型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应该将“理论学习、认证学习”与“企业实战、创新学习”相结合,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企业实践”的培养模式。

其次,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将国际化的沟通和海外经历相结合,将理性灌输和感性体验相结合,知行合一。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运用双语教学,提升国际沟通能力。同时通过海外实习等形式增加个体体验经历。

最后,为了提升学生的复合应用能力,将理论提升和实践检验相结合。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团队形式的企业咨询和完成仿真性的物流业务设计来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2 具体做法

国际化实战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种复杂性一方面来源于物流学科本身的较强的实践性,另一方面来源于现有教学体制的约束。每一个组织在实施这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自不同的问题,没有办法整齐划一。所以在此我们仅以北京物资学院的物流实验班的实践为例来进行说明。

北京物资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耕耘。2006年,为了适应物流市场的人才需求,北京物资学院创立了物流实验班,开始了国际化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他们的具体做法包括:

2.1 建立了物流专业双轨制培养的基本范式和框架

在大量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在不打破现有的本科教学体系和编班的基础上,从本科第三学期开始选取较为优秀和具有潜力的学生,在未来的四学期中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双轨培养体系。通过柔性复合化的培训,双主导型的企业实习,双导师制的项目研究和立体化的国际视角养成培养等手段,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家的“请进来走出去”,建立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良好互动模式。

2.2 柔性复合化培训体系

在不影响现有学生正常教育体系的条件下,实现柔性的教学手段和英语与职业的复合培训的结合。灵活安排各种面授课程、自学任务和网络课程学习,将各种教学手段相互结合,柔性的适应学生的需求。同时将英语能力培训和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考试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推进。

2.3 双主导型的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为此学校精心挑选了十几家物流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为了提升实习的效果,在实习前由学校和企业为学生设立实习的理论提升目标和实践提升目标,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4 双导师制项目研究

通过科研项目和团队工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利用学院现有的5个科研平台和实习基地企业,为每一个学生配备科研导师和实践导师,让学生在项目的过程中具体地体会物流运作的实际。

2.5 立体化的国际视角养成体系

物流实验班不仅通过大量的英语能力训练和文化背景介绍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邀请国外教授、专家来校讲座和交换学生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通过不断的耕耘和努力,国际化实战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界的认可。北京物资学院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并且在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中实现了100%满意的好成绩。近年,各大国际物流业巨头频繁来校延揽人才,更是说明了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

3 建立途径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国际化实战型的物流人才培养确实有着巨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前景,但是在具体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宜?以下笔者给出若干建议,仅供参考。

3.1 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学习国内外的物流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具有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师资格。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物流科研实践,结合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2 建立复合化课程体系

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职业类型需要,开办和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在原有的理论体系上,加入包含商务英语、企业实战、认证教学体系等具有国际化视野、实战及创新机制的复合课程体系。

3.3 实验课程和实验中心保证

物流教育要侧重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系统整合能力、主动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大对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物流仿真平台、模拟公司、物流技能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开设物流模拟仿真课程、物流中心经营模拟课程、自动立体库实验课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验课程等,使物流专业学生全面在实验室完成职业训练环节。积极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和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手段,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

3.4 教学手段创新

通过聘请外籍教师讲授专业课,同时聘请海外教授举办讲座,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采用职业经理人进课堂的方式,经理担任专业课程教师,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指导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同时,通过企业经理进行的综合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3.5 探索国际合作培养教育模式

通过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办学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进行资源共享,从而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提高教学质量并完善教育体制。学习国外的经验和制度规范同时进行,将有助于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6 校企联合共建实验教学基地

应尽快建立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高校应根据物流企业的需求为员工进行理论培训,帮助其改进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企业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其提供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并接受师生进行见习和实习,为师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3.7 双导师制研究平台

教师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吸引学生到科研团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配备科研导师和实践导师。通过组织各种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竞赛、全国大学生条形码应用大赛、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