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运用和展望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展望 金融 行业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数据集中地深入推进,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并逐步体现出使用面广、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今后,金融服务将极度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金融信息化建设在新时期将肩负更为艰巨的使命。

关键词:金融行业;信息技术;商业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8)22—35—02

金融行业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引入业务管理的行业之一。目前,有一半以上的大型金融企业已经在全球各地开展业务。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数据集中地深入推进,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一般来讲,金融信息可分为三个层次:金融业务基础信息、金融管理信息和金融决策信息。金融业务基础信息一般是在金融业务数据处理中产生的,它是金融管理信息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有关业务部门、下级机构、同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综合经济统计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金融管理信息是对从业务处理系统中采集到的基础信息进行汇总、分类、提炼加工后得到的,一方面用于满足自身管理职能的需要,为管理人员提供各类金融统计信息,另一方面为决策层提供初步加工的决策支持信息;金融决策信息是对高层金融管理机构决策提供的信息,主要是综合性的金融指标。

一、 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

1.业务处理系统。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促使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开始引入全新的管理模式。与这种信息管理模式相适应,以大型计算机为主的集中式信息处理系统是银行业信息技术运用的主流。对于采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的系统一般称为某业务处理系统(BPS)。现行的BPS的数据存储多采用数据库技术,一般为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绝大部分的BPS采用微机或若干台微机构成的局域网,BPS一般为客户机服务器(C/S)方式。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业务为比较定型的业务,基于流程的处理,面对较为固定的对象。

2.管理信息系统。随着国际银行业着力发展零售业务,导致积累的客户信息越来越多,银行业务出现了综合化发展趋势。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银行的各级管理者需要面对不同业务层面的大量信息迅速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而业务处理系统往往是分散与封闭的系统,互联性差,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了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银行业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要技术工具整合了银行的后台信息,建立了全行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业务交易信息和经营管理信息的集成和一体化管理。随着业务处理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之间的信息流已不再是单向的,即不仅存在着业务处理系统向管理信息系统的正馈信息流,也存在着管理信息系统向业务处理系统的反馈信息流。

3.数据仓库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随着银行业务量的增长和金融产品的丰富,银行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管理与分析的数据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在处理业务系统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时往往会遇到以下三方面不可逾越的应用缺陷:数据库技术无法处理巨量数据;数据库技术难以处理跨部门、跨业务、跨时间、跨信息平台等复杂的信息集成问题;数据库技术构造的管理信息系统检索及访问信息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在线访问的要求。企业决策者有时所面对的是影响因素、客官条件、环境都还不明确的决策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系统能够通过列举可能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来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对银行来说,它是中央数据源,它是一个面向多主题的如存款、贷款、财务等功能,而且是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期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决策。

在以数据仓库作为集中管理海量数据的主要手段后,银行业为了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决策信息,还引进了包括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人工智能等理论在内的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推动着业务数据处理的重点从以往对业务处理系统的支持与模拟转向对海量数据的集中分析和处理,并将分析结果广泛深入运用于客户服务、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决策支等方面。

4.商业智能系统和网络技术。21世纪以来,银行业普遍采用包括人口地理统计理论、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及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等技术来处理跨时间、跨空间、跨部门、跨产品的银行数据集成分析问题,以逐步实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交叉销售从而提升销售,挽留优质客户。商业智能系统由数据仓库、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在线分析、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商业智能的实现步骤包括:从不同数据源收集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正确,再将数据经转换、重构后存入数据仓库,然后利用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等对数据仓库中的信息进行处理,使信息变为对决策有益的知识,并以有效的形式展现出来。从信息管理的角度来看,商业智能的应用是决策支持技术在金融业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仓库是商业智能的核心。现代银行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离开了管理信息系统,现代金融业就无法正常运转,甚至无法生存。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管理者成为终端用户,管理者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地方直接进入大型计算机系统,银行各级管理者可以共享管理信息数据库,可以用最方便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来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

二、 金融业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1.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在金融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数据的集中过程中,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金融业是数据和信息密集型的产业,充分利用全行业的数据,才能构筑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因此,推行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实行全行业的信息共享势在必行。行业在推进标准化的过程中,可采取由外而内的方法,先在市场规模大、技术力量强、业务有代表性的银行之间建立统一的外部信息交换端口,然后逐步改造银行的内部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行业统一标准,成熟后再全面推广。

2.加强信息安全建设,进一步拓展网络销售渠道。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深入,网络成为了新销售渠道的重点。当前,公司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信息技术的公关,加强系统安全策略,保障网络通讯安全,增加网上交易过程中双方的互动环节,使网络销售渠道进一步成熟完善,得到客户的普遍接受。同时,对一些规模小但发展空间大的业务可考虑作为网络销售模式的试点。提升网络金融信息平台的保障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尽快改造和更新我国金融信息系统中落后的软硬件配置,促进金融信息技术平台的速度、效率、功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全面升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金融业务需要;二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着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信息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金融信息技术平台的保障水平;三是完善与信息技术平台相适应的技术管理体系。必须构筑一个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建立在自主研发基础上的信息安全体系,促使我们的金融系统更加安全、健康地发展,减少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细分客户群体,找到价值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数据挖掘。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核心数据库,以集成业务信息库、经营管理信息库、外部信息库中的各类信息和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商业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统一性、标准化相对稳定的海量数据存储,为各级用户提供跨区、跨业务的综合信息产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前我国金融业数据仓库建设尚未高度成熟,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挖掘,才能产生较高的生产效率。在开展数据挖掘时,不应忽略少部分客户创造的高额利润。在客户搜索分析上,锁定范围,深入研究,挖掘优质客户的内在价值,提高企业的业务质量。

4.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指兼修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的人才。他们既能深入理解金融的本质,熟悉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的循环走向,把握客户的需要和市场变化,洞察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又具备信息系统设计经验,能详细描述信息流、数据流的变化,并能站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在沟通方面,复合型人才既能够运用业务语言与业务人员有效沟通,了解真正的业务需求,也能够使用技术的语言向系统设计者准确描述业务的本质和流程,在整体业务上按照业务的需求来确定信息系统的构架。金融业对于这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因此,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将是企业今后人才培养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周志远.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金融电子化,2001(3).

[2]贾铁真.对建设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探讨[J].中国金融电脑,2001(8).

[3]钟诚.电子商务安全 [M].重庆大学出版社.

[4]陈京民.数据仓库原理、设计与应用 [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M].清华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刘惠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