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生长空间的拓展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下图 书馆 生长 拓展 环境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这一特殊功能的发挥既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图书馆须从自身生存危机的战略高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机遇、克服困难,不断拓展生长空间,使图书馆事业永远充满生机。

Abstract: The coming of the Internet age brings infinite opportunities for playing this special feature of the library, and also poses a serious challenge. Facing the challenge, library shall make full use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from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its own survival crisis, and continue to expand growth space, so as to make library be vibrant with life.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发展;图书馆生长空间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library development;growth space of library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157-02

0 引言

为社会公众阅读提供公益性的空间、文献、辅导及相关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是事关图书馆生存与生长的根本性功能之一。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这一特殊功能的发挥既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网络环境,如何兴利祛弊,进一步拓展生长空间,实现其社会阅读功能的与时俱进,则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1 社会阅读与图书馆生长空间

阅读,是自文明史以来人们的基本生活、生存活动之一。最初,阅读只是少数人的权利,与阅读相关的文献生产、保存、流通只是在很小的圈子里进行,阅读的社会性也仅仅蕴涵在达官贵人之间。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普及,阅读逐渐成为大众生活与生存的基本内容,阅读的社会化及文献的社会性需求,促使社会阅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进而也催生了以无偿服务于社会阅读为己任的公共图书馆的诞生。

社会阅读不仅是图书馆诞生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图书馆成长的根本性要素。图书馆只有在不断地满足社会阅读需求的进程中,才能不断成长,离开了这一要素,图书馆就会失去生机。对此,被誉为“图书馆思想发展的真正里程碑”的巴特勒图书馆学思想代表作——《图书馆学引论》(1933)早已作了系统的论述。巴特勒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根本对象(亦即图书馆生长的根本要素——笔者注),是图书馆通过图书这种媒体将社会积累的经验(或知识)传递给社会个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就是“通过阅读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无休止的智能的新陈代谢过程[1]。这个过程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就是全面履行社会阅读功能的过程,“……只有当图书馆学将其注意力从过程转向功能时,上述事情才会成为可能;唯其如此,人们才能从图书馆学的层面来认识图书馆现象[2]”。无独有偶,另一位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法则”中,将图书馆看作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即作为社会系统的图书馆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自组织和自适应系统[3]。其自组织、自适应的基本宗旨则是为广大读者服务,为社会阅读服务——这在“五法则”的前四个法则中作了通俗而深刻的阐发。

2 网络环境为拓展图书馆生长空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环境使得当今社会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及运行方式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既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图书馆生长空间的视角来讲,这种机遇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环境为拓展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以丰富的文献资源来满足无限增长着的社会阅读需求,是图书馆一直苦苦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在传统社会,这一境界却一直是图书馆界的海市蜃楼。因为任何一家图书馆都不可能藏尽世间文献,而社会阅读的需求则是无穷无尽的。从理论上讲,这也是图书馆的根本矛盾所在,图书馆正是在不断解决这一根本矛盾的过程中不断生长。可见,解决这一根本矛盾的能力和条件是拓展图书馆生长空间的关键。网络环境则可有效地实现“集千馆为一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目标,成倍地提高文献服务效益,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步入现代化之轨。

网络环境为拓展图书馆的社会阅读服务职能带来了空前的机遇。网络环境为图书馆从根本上打破地域界限和文献服务的区域限制、读者群限制,全面实现“天不分南北,地不分东西,人不分你我,图书馆目前人人平等”的社会阅读服务“全球化”提供了可能,进而使图书馆服务领域和生长空间得以空前拓展。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拓展情报用户、扩大读者队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是各行各业共享的环境,也是新兴行业应运而生的环境。在信息社会,随着信息资源需求的日益广泛,与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职能相关、相近甚至相同的行业,在网络环境的沐浴下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市场化的网络信息服务业俨然已超过了公益性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势头,吸引了大量的情报用户和普通读者。在我国数亿网民中,大部分都不是图书馆的直接读者,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服务方面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图书馆生长空间最为重要的因素——社会阅读需求,相对“百度”、“搜狐”、“新浪”、“雅虎”之类的网络内容服务商及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各类信息开发与服务公司而言,不仅没有明显拓展,反而有所委缩。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拓展知识资源优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下,不仅使图书馆的情报用户、直接读者受到了来自社会其他行业、机构的争夺,而且使图书馆传统的知识资源存储、组织、开发优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诸多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大型知识信息数据库、各类为不同专业、行业“量身定做”的知识仓库、泛若星辰的社会生活类在线数据库等现代知识资源开发项目,大都不是出自图书馆之手。长期以往,图书馆最值得津津乐道的知识资源集散功能将会被社会公众所淡望,图书馆的生长空间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

3 图书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不断拓展生长空间

面对网络环境带来的空前机遇与严峻挑战,图书馆须从自身生存危机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机遇、克服困难,不断拓展生长空间,在新的历史时代更好地发挥社会阅读服务功能,使图书馆事业永远充满生机。

从图书馆事业目前所处的弱势境地来看,要拓展生长空间,首先要拓展传统的社会阅读服务方式,尽快实现传统服务与网络环境有机链接。利用网络技术与网络环境拓展馆外主动服务业务。与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部门联姻,广泛开展“参与式信息服务”;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体主动开展社会化信息服务,以各图书馆间的网上协作为途径,积极创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体系,深入开展“联机服务”和“互动式多媒体用户教育服务”。其次, 《图书馆法》应以时不我待的社会责任感尽快地应运而生,为图书馆事业的与时俱进,为全体公民尤其是占全国人口70%以上的农民平等、自由、合法地获得图书馆服务提供直接的法律保障。

从我国现阶段的读者群体特征来看,要拓展图书馆生长空间,重点应拓展农民群体的读者队伍,使图书馆的读者数量得以成倍地增加,为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发展奠定雄厚的社会读者、情报用户基础。首先,应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在政府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投资建设力度的同时,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筑,将这些年在农村广泛展开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知识工程、电影放映“2131”工程、广播电视“西新工程”、宽带联乡村工程等与文化信息传播、社会阅读学习相关的各类“工程”[4],有机地创建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其次,在农村乡镇组建“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以统一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信息服务站、科技服务站等文化信息服务职能,并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网络健全、实用高效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第三,将乡镇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站和村级图书室与当地的中、小学图书馆共置为一个机构,挂数个牌子,承担数项服务职能,将政府对农村的教育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馆舍、资金、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培训等方面的投入集中使用,以实现投入效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宜本地农业特色的多媒体数据库系统,建设“三网合一”的信息网络传输系统,以满足农民的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文献信息需求。

从我国的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普及现状与趋势来看,要拓展图书馆生长空间,必须要积极融入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之中,开拓新的社会阅读服务领域和方式,以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创建并普及“第五代媒体”社会阅读服务系统,使亿万移动电话用户逐渐成为图书馆的新读者。近些年来,诸多传统的信息传播机构频频介入手机通信领域以实现新一轮的“媒体革命”,融入信息社会的发展潮流。全面普及图书馆博客网站,开拓图书馆社会阅读服务范围,深化图书馆定向、定题服务业务。网络环境为图书馆与广大读者间的双向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平台,同时也为图书馆聘请大量的“虚拟馆员”创造了关键性的技术条件。各类图书馆应从自己的特色出发,及时创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博客网站,以此为平台,开展各种类型、各种方式、各类学科、各类专题、各类层次的社会阅读互动活动,以本馆的学科馆员和大量的“虚拟”学科馆员为主导,开展社会化阅读辅导和定题、定向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切实发挥“没有围墙的大学”之功能。创建具有图书馆特色的学术性与大众化有机结合的社会阅读专题电视频道,实现文献信息服务及科学知识普及的社会化。发挥数字图书馆联盟优势,尽快与数字电视传媒业联姻,建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雅俗公赏的社会阅读类专门频道,开拓图书馆生长的新空间,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从图书馆建设主体的视角看,要拓展图书馆生长空间,必须进一步明确基础图书馆尤其是乡村图书馆事业建设的责任主体及建设职责。现代图书馆作为文明时代必不可缺的公益性大众化服务机构,从来都是由政府充任责任主体的。政府对其管辖地域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责无旁贷的投资建设、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的职责。这一点,在我国县以上城市已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只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城市间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状态较为严重。相比之下,乡村图书馆事业的责任主体问题则亟待解决,否则,广大农民的图书馆权利仍将因无人承担责任而难以落到实处。为此,应从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出发,从政府的根本职能出发,从缩小城乡差别的现实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是乡村图书馆事业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乡村图书馆的投资建设、机构建设及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以确保农民与市民拥有同样的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进而在图书馆的大众化普及进程中,有效拓展图书馆发展空间。各级政府应将基层图书馆尤其是乡村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置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地位。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战略高度出发,将普及和发展乡村图书馆事业作为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实现“科教兴农”和“乡村文明、管理民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项目,列入新农村建设宏观规划并辅之以系统的投入、建设、组织、运行、管理工程,并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成效或政绩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为网络时代图书馆发展空间的不断拓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孟广均,徐引篪.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1999:73.

[2]转引自孟广均,徐引篪.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1999:73.

[3](印)阮冈纳赞著.夏云译.图书馆学五定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403.

[4]苏丽萍.我国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N].光明日报,2005.12.07:0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