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馆员 继续教育 浅谈 图书馆 高校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26-02

随着现代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图书馆的简单借还工作已不能满足读者更深层次的需求。因此,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创新能力也应不断的进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工作和读者的更高需求。中国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主要是指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实施专业技术培训,它既是传统教育的延伸,又是正规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它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教育形式,是提高高校图书馆员基本素质的重要措施。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员的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80%馆员不具备图书情报专业背景,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少,馆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普遍。大多数青年馆员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不注重搞科研、评职称,思想上认为只要工作不出大错就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二、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图书馆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在高校图书馆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馆员是非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这些人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因此,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完全不能胜任,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借还书工作。而那些少数毕业于图书情报专业的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随着现代化图书馆新技术、新情况的出现,图书馆员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2.继续教育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程度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图书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使传统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好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具备现代化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和温馨的阅读环境,更重要的是拥有一支强大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馆员团队,继续教育可以帮助馆员扩大知识面,提高馆员的工作能力,也能使图书馆事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3.继续教育是提高服务水平的需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知识宝库,拥有丰富的中外文纸质文献、电子期刊和数据库等资源馆藏,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起着重要的作用。“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图书馆员要做好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就必须适应现代科技信息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文献信息,通过继续教育可以提高馆员的素质,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1.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是馆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是馆员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前提,图书馆的文献从收集、加工到开发利用均是学术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这些都要求馆员要具备一定的图书情报专业理论知识,熟练信息检索技术,正确解答读者在馆藏资源利用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2.职业道德教育。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员首先要热爱图书馆事业,还要有要有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精神,这样图书馆员就会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图书馆员对工作不认真,对读者服务态度冷漠,那么,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肯定就会受到直接地影响,同时对图书馆的声誉也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要充分重视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使她们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通过进行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服务热情、待人谦逊、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把为全校广大师生提供最优质、满意的服务作为工作的目标。

3.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教育。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已经普遍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得图书馆传统的信息处理、信息检索以及信息服务等手段发生巨大变化,图书馆员仅具备专业知识远远不够,还要学习一些网络技术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能够指导读者利用计算机进行馆藏查询和文献检索,提高读者利用馆藏资源的效率。

4.外语水平教育。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大爆炸,用户对各种文献的需求与日俱增,仅仅依靠中文文献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馆需要开发外文文献的利用渠道,加大引进外文期刊和国外数据库的数量,因此,作为图书馆员,应当加强外语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5.服务创新能力培养。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图书馆员为了适应当前的新要求、新任务,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地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对新技术的掌握,及时了解专业学术前沿的发展状况,更新自身的服务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为读者创造出新的服务方法和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6.科研能力培养。科研能力是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之一,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图书馆员的科研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图书馆领导应重视加强对馆员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组建科研团队,由科研成果显著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的人员担任学术带头人,带领青年馆员进行科学研究,指导和帮助青年馆员申报科研课题和项目,提升馆员的科学研究水平。另外,为激励馆员积极搞科研,馆领导可以对取得较大科研成果的馆员进行适当奖励。

7.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馆员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读者,要为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然而要使每位到馆的读者都能满意而归,馆员就需要承受较大的思想压力和工作压力。因此,图书馆领导应注重对馆员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好的心情、健康的心理才有利于干好工作。

四、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图书馆领导应根据本馆工作和馆员的实际需要,组织不同层次的馆员学习,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1.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目前,高校图书馆中的馆员大部分是本科学历,少数是硕士研究生学历,还有少数是专科学历,在这些馆员中毕业于图书情报专业的极少,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专业知识结构复杂。学历教育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馆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如非图书情报专业的人员可以采取脱产的形式,对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掌握基础专业知识,而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的人员,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的形式,及时补充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2.外出进修学习。有计划的组织馆内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外出学习、进修,选派具有图书馆情报专业的职工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图书馆做访问学者,拓宽知识面和学术视野。

3.举办岗位培训。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和高级别专业技术人员为职工举办不同类型的岗位培训。培训内容应根据职工岗位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通过岗位培训使图书馆馆员尽快地了解、熟悉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4.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专家为图书馆馆员做专题讲座,内容应主要包括图书馆业务的新知识、新发展。对图书馆新购买的计算机软件、电子数据库等,应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馆员进行新技能的培训,使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5.开展学术交流、参观考察。图书馆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服务部门,只要能做好读者服务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注重科学研究,其实不然,图书馆的科研对高校的科研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图书馆领导应注重对科研的投入,组织图书馆定期开展图书馆工作与学术研讨会,可以组建几个不同研究方向的学术研究小组,鼓励馆员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撰写学术论文,让馆员之间相互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要经常组织馆员到其他先进的、优秀的高校图书馆进行参观学习,这样既开阔了馆员的学术视野,也为图书馆引进了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也使馆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学术地位。

6.实行轮岗。为保持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图书馆领导在不影响图书馆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可以安排馆员到馆内其他业务部门工作学习,这样不仅避免了馆员因长期从事同一工种而产生职业倦怠感,还使馆员对图书馆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有所了解,也学到了其他业务技能知识,提高了馆员的专业和综合素质,促使馆员由单一型向多能型人才转变。

7.自学。图书馆员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图书文献和数字资源的优势,确定自已需要的学习内容,边工作边学习,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期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工作要求。也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上自己选择内容进行自学,这样既不受时间也不受时空的限制,为自学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使图书馆馆员都能够有机会进行继续教育。

五、结语

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与图书馆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图书馆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利用一切学习机会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莉娟,谷松立.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1).

[2]汤笑浪.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3).

[3]顾爱莲.浅谈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2).

[4]容海萍.试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图书·档案,2006,(8).

[5]邵莉娟,谷松立.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