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图书馆最佳服务方式的探讨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探讨 图书馆 方式 服务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对比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优劣,指出传统图书馆既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与母体,也是复合图书馆的形成基础。复合图书馆兼备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挖掘创新功能与服务,兼具信息的真实与传播的高效;书库与数据库共享,阅览室与网络平台联袂,是新世纪图书馆存在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复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传统图书馆(Traditional library);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中图分类号:G25

0 引 言

19世纪欧美出现了开放式的、为公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1]。1803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索尔兹伯里镇宾姆儿童图书馆的产生,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的起源。20世纪初,中国式藏书楼逐步转变为新型的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经百年。

20世纪90年代,由于计算机、多媒体、WEB技术的巨大成功,CD/DVD-ROM、INTERNET、3G、WIFI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以几何级数迅速膨胀,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互联网来获取知识、信息[2-3]。21世纪,全世界的传统图书馆都面临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

当越来越多的文献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实体图书馆还有存在价值吗?通过对比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优劣,得出结论:实体图书馆不会消亡,网络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及其衍生形式,如手机图书馆,PAD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孕育出的新型的服务模式。图书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复合图书馆是新形式下图书馆的最佳存在方式。

1 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

调查表明,选择图书纸本文献的比例(57.83%)远大于选择数字图书文献的比例(4.05%);平均读完一本书,采用纸本文献的比例(32.27%)远大于采用数字图书文献的比例(5.06%);搜索引擎的使用只在资讯类、论文类、文娱体育类基于Web的OPAC(公用在线查询系统)的人数高于基于局域网的OPAC的人数。工具,百科,报纸,杂志,专著,文学类,政、经、法学类的信息获取方面,传统图书馆是无可替代的[4]。归纳起来,传统图书馆具有如下服务优势:

(1)传统图书馆保存了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人们所创造的各种知识和各种出版物,孤本、善本、珍本保持了知识的历史原貌,是传统文化的延伸,保存文化遗产是其最大优势。

(2)传统图书馆馆舍规模大,环境幽,是学术机构的建筑主体。据《中国图书馆年鉴(2012)》所载的统计资料,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由1980年的91.9万m2增加到2011年的783万m2.几乎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新建了省级公共图书馆,显示出传统图书馆的勃勃生机。

(3)传统图书馆有广泛、稳定、多层次的读者群,阅读不存在技术隔阂。长期以来形成的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已深入人心,众多基层公共图书馆已成为社区活动中心。

(4)传统图书馆数量多、覆盖广,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自1904年3月我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诞生起,我国已建立了2 952个公共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年鉴(2012)》),其中的省级图书馆和高等学校图书馆以及科研机构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事业的中坚。

传统图书馆的劣势:时间、空间、资源的局限性,造成其服务存在缺失、资源严重浪费,图书馆应有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2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新动向

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向往更加网络化、动态化、开放化的图书馆,图书馆出现了许多新的走向,涌现出具有代表意义的新型概念型图书馆,归纳如下。

2.1 数字图书馆

l945年美国科学家维勒维尔·布什(Vannervar Bush)在《大西洋月刊》首次提出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开展的“数字图书馆”首倡计划。到1995年初IBM公司推出“全球数字图书馆计划”。“数字图书馆”一词从国外发展到国内,倍受图书情报界及相关行业的普遍关注[5]。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音响、影像、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同时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

2.2 虚拟图书馆

较早提出虚拟图书馆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卡耶(Gapen D. Kaye),他在199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把虚拟图书馆定义为“利用电子网络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一种手段”,又称“无墙图书馆”[6]。

虚拟图书馆不是一个物理概念及独立存在的实体,是一个跨地区跨国家的信息空间、信息系统,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它是以数字化方式将信息资源存贮于一定的载体,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将信息资源,快速传递给分散在各地需要利用的用户。任何用户只要拥有计算机并与网络连接,就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充分自由地查询、搜索、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并不受期限、数量与馆际界限的限制,是实现信息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或“环球图书馆”。

2.3 手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和掌上图书馆

随着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WAP服务、3G服务、WIFI服务的拓展,借助掌上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如IPAD)、电子书(如Kindle)、MP3、MP4播放器、电子词典等电子设备。国内图书馆纷纷开始进行掌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建设和研究。

三个概念型图书馆均是借助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图书馆的服务,特别是数字化服务延伸出去,实现“3A理论”,即任何用户(Anyuser)、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均可以获得图书馆的服务[7]。

信息时代新概念型图书馆具备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传统图书馆无法企及。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便。具体总结见表1.

表1 信息时代概念型图书馆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不足

a数字化信息载体的存贮量大、体积小。a在保存期限上,数字化信息存贮载体的寿命有限。机读磁带的寿命仅为15-20年,保存时间最长的CD-ROM也只有30年。

b信息传递距离远、速度快,信息资源全球共享,信息获取不受时间、区域的限制。b在内容还原上,信息数字化转换会造成信息缺失。

c其有强大功能的检索引擎,便于文献资料的检索和查询。c在阅读习惯上,数字化信息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特殊的装置(如计算机)等才能阅读。

d信息资源的使用范围广,利用率高。d在安全同题上, 数字化信息极易受到外力(电磁场、计算机病毒、黑客侵袭等)等干扰和破坏。

e便于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e在版权问题上,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很容易下载,不易监管,给侵权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f 单位信息量存储成本低。f在经济问题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馆藏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转换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3图书馆的走向-复合图书馆

鉴于传统图书馆以及概念型图书馆的优缺点,p-only(印刷文献)型图书馆已成为历史,p-first(印刷文献为主)型图书馆正在遭受冲击;e-first(电子文献为主)型图书馆方兴未艾;e-only(电子文献为主)型图书馆更被一些人看好[8]。

笔者认为,完全抛弃传统图书馆是不可取的,大量珍贵文献资源必须保护,文献信息转换可能会造成信息缺失,唯有p+e(复合或hybrid)型图书馆可以扬长避短,是图书馆理想的存在方式。

3.1 复合图书馆的概念

英国的图书馆专家苏顿(S. Sutton)最早使用“复合图书馆”一词。1996年,他在一篇题为“未来的服务模式与功能的融合:作为技术人员、著作者和咨询员的参考馆员”的文章中,将图书馆分成连续发展的四种形态: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9-10]。英国电子图书馆(eLib)项目主任Chris Rusbridge于1998年提出了“混合型图书馆(Hybrid Library)”一词,用于表达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过渡形态[11]。

复合图书馆是在一个机构框架下,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并有机结合于一体。是实体加虚拟,围绕信息存储的物理场所和信息空间,它应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技术,根据版权法的规定,对印刷型、电子型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转化、管理,实现一体存取,为信息用户提供馆内服务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服务。总之,复合图书馆既不是纯传统的,又不是纯数字化的;既不是完全的实体,也不是完全的虚拟,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性体[12]。

3.2 复合图书馆的优势

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提供对电子信息资源也提供对印刷型信息资源的利用。它的特点是:保持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不变;有条件地对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服务全社会;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互相依赖、互相促进。

在复合图书馆中,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具有相同要件,服务对象相同,服务形式优势互补,不是1+1的简单叠加,是全方位的融合,包括:信息资源的融合(ebook和pbook);读者类型的融合(读者及联接网络的用户);图书管理员的融合(能适应传统与数字化、网络化融合环境的工作人员);存储载体的融合(传统建筑设备及计算机);管理的融合(传统图书馆及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等)[13](见图1)。

图1复合图书馆的构成要件与复合

Fig. 1 Elements of compound library and composite relationships

荷兰图书馆学家伏赫特说:“21世纪的图书馆将处于一个新的图书馆建筑和新的信息环境迅速发展的时代”。以世界著名的大英图书馆为例,这座成立愈250年,拥有超过1.5亿件馆藏的学术图书馆,2011-2012财政年度经济评估报告中指出,总收入为1.355亿英镑中的1.160亿英镑为实体馆创造[14]。

3.3 复合图书馆的模式

于2008年9月9开馆的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中文文献收藏基地,也是国内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服务基地[15]。正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徽标一样,复合图书馆是一种围而不闭,亦连亦分的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四大功能(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的拓展和深化[16]。

在复合图书馆体系中,实体馆与虚拟馆共同承担文献信息收集,文献信息处理,文献信息存储,文献信息转换,文献信息检索与咨询,信息知识传播,文献信息宣传报道,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教育,情报,娱乐大众等功能。与用户的交互方式除基于局域网的OPAC,还衍生出INTERNET,WAP,WIFI,3G等多种方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见图2)。特别是在知识挖掘与创新方面,具有传统图书馆不可比拟的优势。

图2 复合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方式的转变

4 结 语

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不仅是信息载体,也是文化载体,具有无可替代的原始记录性和珍贵独特的文化元素,传统文化不能通过数字化全部无损留存。信息时代的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融合。复合图书馆提升了服务层次和水平,扩展了服务项目和范围,增加了知识挖掘与知识创新功效,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图书馆。

书库与数据库共存,阅览室与网络平台联袂是图书馆存在的最佳形态。未来这个复合体中,数字图书馆内涵将逐渐丰富,传统图书馆将逐渐浓缩(但其基础地位不会发生转变),复合图书馆将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必将面对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黄宗忠.中国新型图书馆事业百年1904-2004[J].图书馆,2004,(2):4—8.

[2] 黄宗忠.中国新型图书馆事业百年1904-2004续[J].图书馆,2004,(3):7—11.

[3] 黄宗忠.中国新型图书馆事业百年1904-2004续(1)[J].图书馆,2004,(4):9—13转21.

[4] 吴 江. 传统图书馆将走向消亡吗[J].图书馆杂志,2004,23(5):8—10.

[5] 吴奇才,马炳厚,郭国庆. 21世纪我国图书馆发展方向及对策探讨[J].情报杂志,2002,(3):21—22.

[6] 黄宗忠. 论21世纪的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1):3—8.

[7]发江 波,覃燕梅. 掌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比较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2,32(1):69—71转88.

[8] 张晓林. 重新定位研究图书馆的形态、功能和职责——访问美国研究图书馆纪行[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5—10.

[9] 初景利. 复合图书馆的概念及发展构想[J].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1,(3):3—6.

[10] 赵继海,夏勇.混合型图书馆新世纪图书馆的现实运行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1,(1):62—65.

[11] Rusbridge C. 1998. Towards the hybrid library [EB/OL]. D-Lib Magazine, July/August 1998.Available: http://www.dlib.org/

dlib/july98/rusbridge/07rusbridge.html.

[12] 黄宗忠.论图书馆的新模式——复合图书馆[J].图书情报知识,2002,(3):10-26.

[13] 天 晓.高校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试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有机融合[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 130(6):21-23.

[14] Andrew Tessler. 2013. Economic valuation of the British Library [M]. OXFORD ECONOMICS, January 2013.

[15] 陈魏魏, 孟桂平.浅谈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到数字+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J].情报杂志,2011,30(6):216—219.

[16] 张宁林.试论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互动发展[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2):87—91.

[作者简介]刘春霞(1967—),女,副高,大学本科,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主要从事图书馆生态建设,文献信息转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发表文章4篇及专著(合著)1部。

[说 明]资助项目:2012年焦作市社会科学重点调研课题,证书编号:SKL2012—124。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