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加快县级图书馆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县级 加快 图书馆 推进 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及其保障措施都有详细的论述。这无疑为我国图书馆事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和更好的发展时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县级图书馆建设远远跟不上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其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本文结合县级图书馆的实际,就县级图书馆的建设阐述一些发展思路。

一、县级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图书馆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国现有县以上的公共图书馆2767所,1949年只有52所,1978年为1218所,与1978年相比,20多年来县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增长了177.5%。目前,86%的县都建起了公共图书馆。同时,各级政府对图书馆工作日益重视,不断加大投入,从基础设施、馆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基层图书馆取得了蓬勃发展,为加快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与新世纪的挑战和要求相比较,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县级图书馆存在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队伍建设落后,与图书馆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县级图书馆由于受传统“照顾安置”观念的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多为政府各部门干部的家属,这些人普遍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敬业精神和发展意识不强。致使图书馆队伍看似阵容庞大,实则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虽然各馆每年都有不同学时的职业再培训,但当地政府劳动人事部门的培训缺乏对图书馆学的针对性培训,广大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提高不快,难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图书馆许多工作根本没法展开,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加强图书馆人才建设,提高从业者素质已是迫在眉睫。

2.馆藏资源落后,与广大读者的需求不相适应。受经费限制、书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各馆每年经费往往只够订一些报刊杂志,基本上不能购买图书,馆藏的增加依赖于社会各界捐赠,多数图书为上世纪购进,大部分图书馆的馆藏严重陈旧,大部分图书的阅读价值不高,不能赶上时代的需求。从分类上看,多以文学教育类及娱乐类图书为主,这类图书流通频次高,折旧快,图书馆又没有及时的修复,多已破旧不堪。一些直接关乎国计民生的技术类、科技类图书较少。由于馆藏陈旧且缺乏针对性,难以吸收读者进馆阅读,前不久有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目前各馆的读者群以学生和退休老干部为主,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广大处于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只占极少的一部分。

3.服务手段落后,与信息时代的先进要求不相适应。县级图书馆普遍采用传统手工管理、收费办证的服务方式,大部分时间是坐等读者上门,履行一些借借还还的基本服务。由于经费和人才的紧缺,县级图书馆现代化服务设施缺乏,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至今尚未得到真正全面应用。有的县级图书馆即使建了数据网络和电子阅览室,也因缺乏专业人员而无法充分利用。由于服务方式落后,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阻碍了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利用和认同,让图书馆在文化领域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部分读者自行通过网络寻找所需的资源,很多原来应该由图书馆完成的事情被网吧等社会商业组织夺了先机。不少青少年也远离图书馆而走进了网吧等场所,给社会发展带来隐忧。

二、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图书馆服务是政府实现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关怀、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创造的重要方式。县级图书馆要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就要充分发挥现有馆舍、藏书和人员等资源的效益,把文化共享工程信息服务与图书馆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学校和乡镇农村等社会角落,把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促进图书馆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保障和文化支撑。要实现以上任务,需要切实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大计

实现图书馆现代化,培养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是关键。对于图书馆来说,馆员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将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要本着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强政治理论、图书馆情报学知识、现代信息管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学习,使图书馆馆员既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又能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必需的技术专长。同时还可以采取派出学习、进修等途径,逐步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素质,能真正胜任本职工作。二是要采取扎实有力措施,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需要。要严把准入关,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有选择性吸纳、引进图书馆、中文、计算机等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三是要将竞争机制引进到图书馆这一事业性机构中,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严格进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考评,把考评结果与其各项福利待遇联系起来,从而调动馆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服务质量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所在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服务质量是衡量图书馆工作水平的标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图书馆要改变目前的困境,必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有针对性地深化服务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图书馆真正成为 “读者之家”。一是要以读者为本,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物质环境,是指馆容馆貌、建筑设施、环境布局等物化形态。人文环境,主要体现于馆员的人格、形象、作风、言语、仪表、行为。图书馆人员必须以热情礼貌的服务,时刻保持图书馆的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保持幽静安宁的阅读环境,让读者安心寻找自己的精神食粮,静心陶醉于书海中。二是开发馆藏资源,开展特色服务。县级图书馆应该根据本地的优势或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服务。三是拓展服务空间,提高服务水平。如采取延长开馆时间,中午和晚间开馆服务;减免收费项目,实现无证件进室阅览,使公共图书馆的大门无条件地向社会公众敞开;馆藏文献实行全方位开架,让读者最大限度地接近馆藏等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为读者服务。四是扩大服务领域,举办各种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图书馆可通过书评、讲座、培训、征文、展览、报告会、多媒体影视等方式,使人们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把图书馆当作自我完善、精神修养的殿堂。通过送书下乡、送书到军营、厂房、工地等方法,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让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和宝贵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读者,吸引更多读者,为读者创造最大的利益。

3. 贴近群众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生存之道

县级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组织,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明确社会信息需求,持续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一是在政府部门和上级图书馆的支持下,抓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乡镇文化站、农村书屋等项目建设的契机,构建城乡图书馆服务体系。县级图书馆可采取与街道(村)居委会、学校、企业、物业开发商等合作的方式,多方共办县级图书馆社区分馆,既可解决建设社区图书馆的经费,又扩大了县级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和影响力。二是应根据社区独特的经济、文化、人文环境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特殊需求,策划、组织好社区图书馆服务工作。如农村社区图书馆,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农作物种养、家畜饲养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定期请有关专家到社区图书馆讲授相关专业知识,形成独特的优势,使社区图书馆成为人们休闲放松、学习交流的场所,从而增强亲和力和凝聚力,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倡导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居民的素质,为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起到重要作用。

4.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未来方向

随着Internet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已从封闭的环境走向无限广阔的信息空间,读者也由直接“走入”图书馆,逐渐变为“链接”电子网络间接走入虚拟的信息空间,这对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也为读者服务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为此,各级部门应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在经费和人才上给予一定倾斜,与时俱进地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使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与社会资源共享。同时,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文献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信息量大的绝对优势,通过建立电子阅览室、资源数据库、网站等方式,让健康的文化信息资源进入社区、乡村、家庭,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走进图书馆,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9亿农民和城镇广大居民的读书需求,奠定了21世纪我国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基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广大图书馆人的共同努力下,县级图书馆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广东省新兴县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姜猛.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对策浅议,《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2期

2、张彤.国内外城市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的比较与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年第5期

3、郑卫华.推动欠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建设的构想,《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4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