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内图书馆灾后重建研究综述(下)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重建 综述 灾后 图书馆 国内

摘 要:文章对国内图书馆灾后重建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梳理,论文主题涉及广泛,主要有灾区新建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要求、灾后图书馆开展的服务、地震文献的收藏与研究、防灾应急机制的建立、灾后心理重建工作的开展、灾后重建所展现的图书馆精神、单个图书馆的灾后重建现状、图书馆灾后恢复重建的思考等。

关键词:图书馆 灾后重建 综述

5、防灾应急机制的建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首先必须做到预防为主,建立防灾应急机制,编制图书馆应急预案;同时加强教育,宣传普及防灾应急知识,提高图书馆人的危机管理意识;再者开展各种应对灾害能力和避险自救措施的学习与培训,掌握处理危机事件的方法,提高图书馆人的抢险救援能力,将应急预防常态化。此外,应成立防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统一指挥和协调各方行动。采取多种方式组织馆员进行灾害应急模拟演练,明确灾害发生时各自的义务和责任,熟悉整个预案的程序,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图书馆防灾减灾工作要做到日常化,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防火防盗制度与信息安全制度;开辟安全通道、紧急疏散通道,并在出口处设立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和紧急备用照明灯;配备报警器、电视监控系统、消防器材等硬件设施,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对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特别是古籍、善本等重要资料,要做好异地备份。古籍善本等地方文献,是当地文化的记载和符号,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但复本量少,一旦受到损坏,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图书馆可以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华善本再造工程,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推进珍贵文献的数字化,将数字化的文献进行异地备份,多套拷贝、多点存放。

6、灾后心理重建工作的开展

汶川地震灾难之大空前,许多灾区群众不仅遭受身体上的疼痛,更遭受心理上的折磨。心理重建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一环,图书馆人文环境祥和,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经常举办各种人文活动,具备了进行心理重建工作的条件。图书馆应发挥社会教育之功能,通过阅读疗法帮助灾区群众进行心理重建。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面对重大灾害,心理调节能力差,难以承受如此之痛,因此,青少年的心理重建是重中之重。图书馆应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合,实现分工协作,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开办特长培养课程、举办人文实践活动、开展图书导读活动等途径,参与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工作。

7、灾后重建所展现的图书馆精神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行业特有的价值观念,是每個图书馆人开展工作的内在动力,包括图书馆的职业精神、事业精神和科学精神。图书馆精神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激励着一代代图书馆人为图书馆事业奋斗终身。

汶川地震发生后,图书馆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从中国图书馆学会等各级图书馆联合组织,到“图书馆家园”等行业援助项目,再到每个基层图书馆馆员,集中展示了“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图书馆志愿者们的物质援助、精神支持和智力帮扶,向灾区图书馆人传递了温暖,带去了力量,激励着灾区图书馆人重建家园。在他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精神的力量,倒下的是废墟,挺起的是脊梁,经过灾难的洗礼,“图书馆人一家亲”的精神会大放异彩,必将成为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灾后重建中图书馆人的团结仁爱、守望相助,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图书馆精神的内涵,不但抚慰了灾区图书馆人的心灵,也纯净了每一个参与者的灵魂,更震撼了整个图书馆界。图书馆界应借这次精神洗礼和升华之机,大力宣传和发扬图书馆精神,使图书馆精神保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脚步发展。

8 、单个图书馆的灾后重建现状

此类论文均主要介绍了图书馆在地震灾害中的受损情况,如馆舍、办公设备、文献资源等损毁情况,震后的自救行动,如抢救图书资料和计算机硬盘、慰问图书馆同事、通过受访争取援助等;震后开展的文化服务活动,如设置临时借阅点、到居民安置点慰问、提供流动图书服务等;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支援,如国家图书馆的书籍捐赠、“图书馆家园”的资金捐助、企业的设备捐赠等;图书馆的灾后重建工作和重建思考,如图书馆在文化抚慰和精神重建中的作用的发挥。

9 、其他主题

除上述主题外,还有单篇论文分别论述了以下四个主题:

(1)灾区图书馆重建的投入与运行模式。论文提出构建共享协同基础上的图书馆“5M”集整投入与运行模式,通过集中整合多样化的建馆模式、多方向的资源共享平台、多层次的集整管理模式、多形态的协同服务模式和多渠道的投入模式,实现图书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投入与产出效益。

(2)图书馆地震遗址的学术研究价值。论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唯一的自然灾害型图书馆遗址——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楼地震遗址,认为地震遗址对于图书馆建筑物抗震性能设计、科学选址、合理设计馆舍结构等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3)图书馆行业的灾难援助。图书馆行业组织通过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接受捐赠等形式,为政府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与图书馆、国内与国际图书馆界的纽带作用,并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等开展灾后援助。通过抗震救灾,反映出图书馆行业组织在援助计划和实施体系、专业性援助、行业组织间协调合作、国际化宣传和联络水平等方面有待加强。

(4)灾后农村文化信息需求与农家书屋服务。论文调查了灾后村民的信息知识能力与阅读情况、村民对农家书屋的利用情况及期望。村民的信息需求有了新的变化,文化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在灾后转型时期必须根据村民信息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建设农家书屋,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服务措施,使其更好地发挥智力支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华雯文,张晓帆.发挥公共图书馆帮助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作用[J].新长征,2010(10):64.

[2]刘秉宇.论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工作中的公共图书馆责任[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1):6-7.

[3]周勇.从灾区重建中发现“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G]//中国图书馆学会.不朽的图书馆精神:汶川地震与家园重建.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88-195.

[4]张琦,王蕾.论图书馆精神的知行合一——由“图书馆家园:援助图书馆人计划”说起[J].图书馆论坛,2009,29(4):42-44,62.

[5]尚庄.512汶川地震引发的对图书馆精神的丰富、拓展和升华[J].当代图书馆,2009(1): 21-25,29.

[6]虎妍.关注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的青川县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10,30(3):3-4,51.

[7]李开成.大震面前不屈不挠——绵竹市图书馆抗震救灾工作纪实[G]//中国图书馆学会.不朽的图书馆精神:汶川地震与家园重建.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43-47.

[8]李春.在地震中崛起的北川图书馆[G]//中国图书馆学会.不朽的图书馆精神:汶川地震与家园重建.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36-42.

[9]陈洋.地震灾区公共图书馆事业提速发展的大机遇[G]//中国图书馆学会.不朽的图书馆精神:汶川地震与家园重建.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54-58.

[10]程孝良,黄英,郑蜀.地震灾区图书馆重建中投入与运行模式的理想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6):2-5.

[11]陈冬梅,李亚君.图书馆地震遗址及其学术研究价值——兼及几点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2):167-170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