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教育及护理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胰岛素 注射 糖尿病患者 护理 自行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合理的教育和护理方案。 方法 对该院自行注射胰岛素的220例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教育和护理,进行观察和随访。 结果 采用科学的教育和护理使患者能自行正确注射胰岛素。 结论 科学合理的教育及护理在整个糖尿病治疗中起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胰岛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a)-0158-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糖尿病人群的数量呈扩大趋势。目前全世界约有2.3亿例糖尿病患者,估计到2025年,患者数目将增加到3.5亿例[1]。糖尿病分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中Ⅱ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临床经验表明,注射胰岛素对Ⅱ型糖尿病有积极的作用,许多病人长期甚至终身注射胰岛素以控制病情,为了探讨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合理的教育和护理方案,该院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一直都进行了教育及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糖尿病概述

1.1 病因和症状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Ⅰ型糖尿病的病因包括自身免疫系统缺陷、遗传因素以及病毒感染;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遗传因素、肥胖、年龄、现代生活方式等;妊娠糖尿病的病因包括激素异常、遗传基础、肥胖症等。

临床上糖尿病病状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患病早期,病人会感觉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然有饥饿感;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一旦有以上症状患者应当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1.2 治疗糖尿病的常见药物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有:①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作用于胰岛β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如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非磺脲类促泌剂,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②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药物:双胍类,可以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肝糖的产生,减轻胰岛素的抵抗,如二甲双胍、格华止等;噻唑烷二酮类,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骨骼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③α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是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如阿卡波糖等。

注射用药有胰岛素,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①超短效胰岛素,注射后10~20 min起效,40 min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 h,可餐前注射,如优泌乐和诺和锐等;②短效胰岛素,注射后30 min开始作用,持续5~7 h,可用于皮下、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 min皮下注射,如诺和灵R、优泌林R和甘舒霖等;③中效胰岛素,注射后3 h起效,6~8 h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 h,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

2 自行注射胰岛素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消毒工作不到位

皮肤是人体的一道天然防御屏障,皮肤表面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或条件性致病菌,消毒就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2]。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但是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很多患者缺乏消毒意识或者消毒方法不正确,导致皮肤消毒不彻底,注射后容易引发皮肤感染。

2.2 针头重复使用

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要求是针头一次一换,但是实际调查发现注射针头重复使用的情况很普遍,一次性针头如果重复使用可能出现倒钩或者毛刺,这些毛刺、倒钩不仅会增加注射时的疼痛,还可能因多次摩擦而引起皮下组织的损伤,导致皮下组织增生和硬块形成,出现胰岛素吸收不稳定,从而无法有效的控制血糖,更严重者会出现针头在皮肤内折断,从而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3]。关于针头重复使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保护意识不强,重复使用针头后并无不良反应,自我感觉良好,因此不重视针头的替换,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经济条件制约,认为能省则省。

2.3 注射的方法掌握不牢

胰岛素注射要求将药液注射至皮下,如果注射在肌内,那么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血糖不稳定,同时增加疼痛感;如果注射至表皮,则导致胰岛素渗出,皮肤出现皮丘、疼痛。一般患者注射时需要将皮肤捏起来再缓缓注射,以保证药液进入皮下,注射完毕要停6~10 s再拔出针头。调查中发现不少患者不知道捏起皮肤等技巧,有的患者虽然知道,但是操作不正确,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注射知识培训。

2.4 胰岛素储存不当

胰岛素是一种精制的蛋白质分子,在受热、冷冻或振动大的情况下将会发生变化或者遭到破坏,任何未启封的瓶装或笔芯装胰岛素应保存在冰箱(2~8 ℃),开封后使用中的胰岛素可在常温下放4周[4]。在实际调查走访中,我们时常发现患者对胰岛素的储存不当,这样很容易导致药物变质,影响治疗效果。

3 该院对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教育及护理

3.1 对象

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需要自行注射胰岛素的220例患者,男120例,女100例,平均年龄54.5岁。

3.2 教育内容

3.2.1 正确认识糖尿病 首先对他们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因为许多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过分自信者认为饮食避免进食糖类即可,过分担心者认为糖尿病是不治之症,过度担心忧郁,这两种情绪都要不得,该院医护人员首要工作就是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

3.2.2 正确认识胰岛素治疗 对于自行注射胰岛素不少患者存在恐惧担忧等情绪,医护人员要把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应用的必要性告诉患者,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之正确认识胰岛素并且愉快地接受注射治疗。

3.2.3 注射操作的教育 注射前、注射中、注射后的注意事项都要详细的告诉患者,如注射前应该注意消毒工作,清洁双手和注射部位的皮肤,准备好注射工具;注射时必须注入皮下组织,注射部位有腹部、臀部、上臂外侧以及大腿前外侧,推荐腹部,因为吸收胰岛素的速度最快;为了使药液充分吸收,注射完毕后需停留6~10 s再拔针,并且不要摩擦注射部位,根据注射胰岛素的种类按时进餐,用完的针头应当弃之,不能重复使用。

3.3 护理工作

3.3.1 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得知患上糖尿病,内心便开始恐惧,对注射胰岛素存在排斥心理,治疗中过于紧张,加上没有注射经验导致注射不能成功,这时就需要心理指导,让患者认识到注射胰岛素对控制病情的作用,了解自行注射胰岛素的必要性,让患者以平常心对待患病一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3.3.2 注射护理 在患者自行注射前,应给予标准示范,注射前对皮肤消毒,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有无凸起、红肿等,注射时的手法、技巧逐一向患者演示。观察患者注射的动作,若有不当及时给予纠正。

3.3.3 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一日3次都要严格控制,须忌食糖及糖类制品,如白糖、葡萄糖、蜜饯等,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200 mg,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及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脂肪摄入。进餐定时定量,少油少盐保持清淡,有饮酒习惯的患者,最好戒酒。

3.3.4 监测 注射初期,要对患者餐前餐后进行监测,调整胰岛素用量直至血糖控制接近于正常水平,患者能正常自行注射后定期也要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医护人员要及时处理。

3.4 结果

经过近2年的观察,我们发现经过教育及护理的患者进行注射胰岛素情况良好,注射部位无增生、硬结等状况。

4 结语

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教育和护理要做好注射前的消毒工作、注射时操作准确、注射后做好护理。正确的教育和护理在整个糖尿病治疗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信心,而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可能。患病并不可怕,只要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就一定可以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丽莹,黎刚,黄永英,等.抗糖尿病药物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8-10.

[2]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4-251.

[3] 巫海娣,胡艳,莫永珍,等.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注射针头更换频次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1-3.

[4] 孙美红,栾诗旋,张俊蕾.胰岛素注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74.

(收稿日期:2012-12-1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