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夯实临床知识是辨认疾病个性的基石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夯实 基石 辨认 临床 疾病

思维方法

仅就知识与思维的相互关系而言,宽厚而渊博的临床知识,可以为你提供识别疾病共性与个性的重要线索与思路,清楚哪个是某一类疾病所共有的表现,哪个是某一个疾病所特有的征象。从疾病的个性人手,就能够较快地在疾病共性与个性相互混杂的漩涡中,识别疾病的本质,建立确切的诊断。

病毒性膀胱炎的诊断

我的同事王教授支农到某县医院协助工作3个月。

我问他:“患者多吗?”他回答说:“患者不少,疑难杂症少见。”话音刚落,他突然补充说:“刚去的时候遇到一个少见病例。”我问:“什么病?”他笑着说:“你听我给你讲。”那是一名22岁新婚女性。在半年前曾经患过一次尿路感染,表现为尿痛、尿急、尿频,当时给予口服药物治疗,七八天就好了。这次发病是4天前,突然发生急性尿频、尿痛,与前次相比类似,当时认为是一般的尿路感染再次发作,患者没有太在意,自己在药店买了一些喹诺酮类抗菌药口服,但是,非但没有像上次那样很快见效,反而病情加重。1天前发现血尿。特来医院就诊。

在医院门诊体格检查,除下腹正中耻骨上膀胱区有轻度压痛,尿道外口轻度红癍外,未发现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化验检查:血白细胞计数6.7×109/L,分类正常。尿红细胞和白细胞满视野,亚硝酸盐(一),pH6.0。

以“尿路感染”为初步诊断收住院治疗。

住院后按照一般尿路感染治疗,未见效果。

当时查房时主任对血尿症状的解释为“急性细菌性膀胱炎”造成。为取得临床诊断依据,导尿行细菌培养,结果(一),再次复查,仍为阴性。尿沉渣检查:上皮细胞核内包含小体。

病情变化致使大家处于迷茫状态,对出现的结果如何解释?请示院领导,组织全院会诊。在这次大会诊时,邀请医大支农老师参加。在大家讨论发言一直没有倾向性意见时,王教授提出,这次会诊是不是要解决如下几点疑问:

①血尿的原因应该如何解释?②为什么按照细菌性感染治疗无效?③膀胱尿培养(一)如何解释?④为什么尿化验检查沉渣检查发现上皮细胞核内包含小体?

以上问题,用常见的细菌感染性膀胱炎来解释都是很困难的。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思路,考虑其他疾病?

一席发言,大家很受启发,再考虑其他病?还有什么病?说不出来。这时王教授说:能不能是病毒性膀胱炎?大家愕然,面面相觑。

诊治过程提示

连续进行2次导尿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面对用急性细菌性膀胱炎难以解释的4个问题否定了“急性细菌性膀胱炎”,那其他有可能是什么病?

依据病毒性膀胱炎,解释“细菌性膀胱炎”难以解释的4个问题①血尿的原因应该如何解释?是病毒性膀胱炎的特征性表现。②为什么按照细菌性感染治疗无效?因为是病毒性膀胱炎,按照细菌性膀胱炎治疗当然无效。③膀胱尿培养(一)如何解释?是病毒性膀胱炎,作尿的细菌培养必然为(一)。④为什么尿化验检查沉渣检查发现上皮细胞核内包含小体?这一点是诊断病毒性膀胱炎的特异性依据。

病毒性膀胱炎的个性表现(临床特点)血尿——是病毒性膀胱炎的特征性表现;尿沉渣上皮细胞核内包含小体——是诊断病毒性膀胱炎的特异性依据。

知识链接

病毒性膀胱炎 膀胱炎可以由各种致病因子侵袭造成,最常见的是细菌,除此以外,还有病毒、寄生虫、化学试剂、过敏反应和器械检查。其中病毒性膀胱炎出现血尿的机会要比细菌性膀胱炎更常见,因此有人将尿痛、尿频和血尿称之为病毒性膀胱炎的“三联征”。目前的病毒性膀胱炎通常是由11型腺病毒和21型乳头状病毒引起。

目前对病毒性膀胱炎的病因尚有争议,多数人认为其发病可能是通过血源传播所致。对病毒性膀胱炎的治疗缺少特异性的病毒抑制剂,可以采用一般的控制病毒感染的方法,据临床观察,多数病毒性膀胱炎经过7~10天的病程,可以自然好转获得缓解。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