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预防 危险 因素 方法

骨质疏松属于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其往往是因人体破骨细胞能力超出了骨细胞自身承载能力,使得骨量不断地降低,从而造成长时间骨质流失。该疾病危害较大,会导致全身性骨痛,尤其是老年人属于一种致命危害,极易造成骨折,因此,对于骨质疏松不得大意,应积极预防,并避开误区。

1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危害?

骨质疏松症静悄悄的出现,在无声无息中发展。现阶段,我们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重视程度较差,有的患者当出现骨折才发现骨质疏松。虽然这一疾病的发生比较静悄悄,但是却危害不得忽视。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骨代谢障碍疾病,骨量持续降低,骨脆性提高,极易发生骨折症状,严重危害到人体的骨骼。这一疾病最大的危害在于破坏骨骼生物力学结构和性能,骨细微结构发生改变,骨矿物质持续减少,股强度明显降低。

当感觉到突发性背部剧烈疼痛时,应判断是否患上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随着疾病的恶化,脊柱前倾度增加,直接压迫脊髓,使得下肢功能出现障碍。胸腰段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也会造成脊柱渐渐弯曲,从而影响人体呼吸系统,患者渐渐产生呼吸不畅、胸闷气短、肺功能持续降低的症状。如果骨折发生于髋部,治疗起来更加困难,且预后效果差强人意,需接受手术治疗和长时间卧床休养。然而,长时间卧床会诱发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严重并发症。如果出现胸骨骨折、腕关节骨折,则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因此,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不仅仅危害人体健康,更影响我们生活品质,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

2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1遗传因素

虽然骨质疏松不属于一种典型的遗传性疾病,但是存在一定的遗传性特征。如果父辈患有骨质疏松,那么下一代患上该疾病的几率便会增加,其原因在于一家人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大体一致。如果母亲患有骨质疏松,其子女患上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加大,这是由于子女先天性骨骼骨密度相较低。

2.2缺乏运动

运动能够对骨骼造成强烈的刺激,促使鼓励细胞活性的增长,确保骨骼健康。久坐不起,这种机械刺激便会消失,从而造成骨骼健康问题。

2.3雌激素因素

对于骨骼健康而言,雌激素是重要影响因素,若、雌激素分泌越来越少,则会诱发骨质疏松。所以,大多数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持续降低,从而这一类女性患上骨质疏松的几率较大。

2.4疾病因素

有的患者由于骨折长期卧床休养,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较大。还有的患者由于重疾病长期卧床不起,这样骨骼缺乏运动,肌肉渐渐萎缩,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3三级预防为骨骼健康“保驾护航”

3.1一级预防

儿童青少年时期便应积极预防骨质疏松,合理膳食,加强营养,积极锻炼,参与户外活动,戒烟戒酒,少食甜咸食物,少饮咖啡,尽量晚婚少育。对于存在骨质疏松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应重点随访,早期积极防治。

3.2二级预防

定期测定骨质密度,45岁女性、50岁男性开始应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针对存在骨质疏松遗传史及绝经后女性、老年男性等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检测的次数,以此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并科学评价骨折的风险。

3.3三级预防

针对患上骨质疏松的人群,应及时接受药物干预,日常生活中应加强自我防护,预防摔倒,提高安全性。针对老年骨折病人,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尽早进行下地运动,预防卧床诱发的一系列不良症状。

4养成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对防治骨质疏松至关重要

日常饮食中钙、蛋白质等是骨质的重要成分,科学饮食能够为骨骼新陈代谢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支持,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状。芝麻酱、虾皮、鱼、瘦肉、牛奶、豆类、蛋类、核桃仁等食物中钙含量较高,可巧妙搭配并时常更换品种进行食用。

人体活性维生素D有利于肠道充分吸收钙、磷,加快骨形成,有效预防骨质疏松。人体中维生素D主要由经皮肤合成、食物摄入等途径获取。因阳光中紫外线有助于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生成前维生素D3,再借助皮肤温度将其转化为维生素D3,以淋巴为转运途径,再通过肝、肾中羟化酶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素D。一般情况下,在日照充分的环境下,将面部与前臀暴露三十分钟,便可合成生理所需的维生素D。

酸性体质也是造成钙质大量流失、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人体弱碱性环境可缓解及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例如,长时间熬夜不休息会使得体质酸化的程度;较大的心理压力也会使得人体酸性物质的沉积,不利于正常的代谢。因此,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对自身压力进行有效缓解,以此来保证身体处于弱碱性状态,从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饮食过咸,超标的盐分会促使钙大量流失;咖啡过量也会促使尿钙的排泄,阻碍身体对钙的吸收;碳酸饮料也不利于钙的吸收;喝酒抽烟也不利于钙、维生素D的代谢,不利于骨细胞的代谢,也影响骨锋的形成。所以,应戒烟戒酒,控制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的摄入量,改正以上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

对于成年人而言,积极运动可有效预防骨量的大量流失,强化肌肉强度,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中老年人每周积极参与强度较低的运动(打太极、爬山等)。特别是绝经期妇女,每周锻炼不得低于三小时,加快人体钙含量的增长。

跌倒是诱发骨质疏松骨折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方法预防跌倒。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尽量预防意外的出现,并对一些增加跌倒倾向的药物进行控制。

女性绝经期前后、男性五十岁后应定期测量骨密度,一旦发现骨量骤然降低,应迅速采取激素替代治疗、补充钙质等干预方法,尽可能控制骨量的丢失。骨质疏松病情严重时应接受延误干预,有效预防骨量的大量流失,增加骨量。

5关于骨质疏松的误区要了解

误区1: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年轻人往往不喜爱运动,且挑食或节食,饮食习惯较差,往往摄入少量的钙,体重偏瘦,再加上抽烟、喝酒等恶习,使得骨骼风值量和质量难以达到标准,从而增加了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特别是年轻女性。所以,应尽早预防骨质疏松,确保年轻时达到最佳的骨峰值。

误区2:补充性激素防治骨质疏松易患癌症

针对合并更年期症状的骨质疏松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严格遵照短期、低剂量的原则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以此来积极改变更年期症状。如果半年内子宫、卵巢、乳腺并未出现病变症状,如此雌激素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如果骨质疏松患者并未出现更年期症状,不得采取雌激素补充治疗方法。

误区3: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维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钙量应持续进行运动刺激,运动不足极易造成脱钙,患上骨质疏松。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或骨折固定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较大。运动量降低,不加强锻炼,骨流失较快。所以,对于骨质疏松防治而言,体育锻炼发挥着积极作用。另外,不加强锻炼,患上骨质疏松后肌力渐渐降低,对骨骼的刺激较少。如此,不仅会使得骨质疏松病情加重,而且还影响关节的灵活性,跌倒风险大,导致骨折。

误区4:过量补钙会导致肾结石

补钙同肾结石直接的联系并不明显。遗传、环境、营养、尿钙浓度是影响肾结石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常规补钙(600mg)不会引起肾结石出现的风险,是安全的。值得注意的是,过于补钙时肾脏滤过排除的钙较多,从而增加了泌尿系统出现结石的风险。所以,针对极易患肾结石的患者,在维生素D、高剂量钙补充前,应对血钙、尿钙水平进行检测,如果尿钙正常,可适当补钙。

对于骨质疏松症而言,其属于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我们应高度重视,尽量采取有效预防方法来避免骨质疏松症病情的恶化,更可预防骨折的出现。即便是出现骨折症状,也应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療,从而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几率。所以,广泛宣传骨质疏松知识,真正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预测骨折风险并实施有效的防治方法尤为必要。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