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及应用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血浆 恶性肿瘤 测定 妇科 含量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D-二聚体含量试剂盒,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进行快速定性及定量检测,检测术前和术后1h、24h、3d、7d D-二聚体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术后3d达到峰值;3d后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降低,术后7d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患者血浆可能处于高凝状态,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术后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动态观察患者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

[关键词] D-二聚体;酶联免疫法;妇科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7.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2-121-02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之一,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可定量反映药物的溶栓效果,可用于诊断、筛选新形成的血栓。但是到目前为止,D-二聚体检测手段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中D-二聚体的胶体金免疫过滤检测法,由于其快速测定、灵敏度高、阴性预报值高、重复性良好,是临床较多采用的检测方法。本文对妇科恶性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浆中D-二聚体的浓度进行监测,以探讨D-二聚体含量变化在妇科恶性肿瘤病情变化、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观察组为2009年1月~2009年5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妇科病区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30~70岁,其中子宫内膜癌9例,卵巢癌6例,宫颈癌5例,均经病理确诊;对照组为来我院门诊体验的健康女性20例。年龄29~70岁,1周以上未服用抗凝血、抗血栓和抗纤溶药物。

1.2仪器与试剂

仪器:自动酶标洗板机,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分光光度计,日本奥林巴斯公司;试剂:血浆D-二聚体测定(酶联免疫法)试剂盒,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1.3标本采集

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前和术后1h、术后24h、术后3d、术后7d分别采静脉血进行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检测用枸橼酸钠(0.109mol/L),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为1:9,3000r/min,离心5min取血浆待测。

1.4检测方法

D-二聚体测含量定按照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操作步骤完成:在包被单抗的酶标反应板上加入样品和不同稀释度的标准品,37℃温育1h后洗涤4次,再加入酶标记的单抗,37℃温育30min后再洗涤4次,加底物显色,37℃温育15min后加2mol/L硫酸终止反应,在492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求得含量,参考范围D-二聚体(0~0.256)mg/L,>0.5mg/L有临床意义。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χ±s表示,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见表1。

表1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术前和术后1h、术后24h、术后3d均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时间段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术后3d最高;3d后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降低,术后7d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手术对机体是一种创伤,手术后机体各系统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纤溶系统也与其它系统一样会发生改变。如果凝血和纤溶系统平衡受到破坏,出现高凝状态,可导致血栓形成。据报道妇科恶性肿瘤后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45%[1]。因此,应用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作为敏感的指标检测,指导临床对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及早进行药物性预防有重要作用。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凝血被激活生成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和已交联稳定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水解下产生一种特异性最小片段降解产物,是反映体内纤溶酶活性的高度敏感的分子标志物。以血浆D-二聚体分子为标志物[2],本文对20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检测,结果手术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可能处于高凝状态,使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3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手术本身可直接损伤局部的组织和血管壁,导致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3],而T-PA可以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产生D-二聚体而升高,术后7d患者体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体内肿瘤切除,血栓形成因素清除,血浆D-二聚体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动态观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于了解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更深层次研究如D-二聚体的增高是否意味着容易发生血栓或出血、几率有多大、是否容易转移以及这种增高是否需要治疗等尚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沈铿,郎景和.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治与预防[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

[2] 王振义.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 第2版.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507.

[3] 高进. 癌的侵袭与转移[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201.

(收稿日期:2009-08-30)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