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2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 反思 幼儿园 策略

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2篇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 幼教论文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探索与反思以小班班本课程《糖果宝宝》为例 摘要:“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为了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2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2篇

篇一: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

论文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探索与反思以小班班本课程《糖果宝宝》为例

 摘要:“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为了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让孩子成为发展的主人,班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围绕幼儿的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学习、探索的过程。在开展小班班本课程《糖果宝宝》的实践过程中,收获了许多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疑惑,并由此进行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班本课程幼儿幼儿园课程建设 正文:

 虞永平教授说“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追求适宜性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指向。从幼儿个体、经验、兴趣、班级情况出发,建构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班本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笔者所带的班级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因而在开展班本课程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幼儿兴趣决定班本课程主题 (一)班本主题选择的方式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偏小,刚入园时常规意识较差,且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有意注意水平低下且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但同时,小班幼儿又处于语言、观察、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

 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什么才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呢?孩子最喜欢什么呢?于是我们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寻求答案,有的孩子说我最喜欢玩具汽车;有的孩子说我最喜欢好看的贴纸;有的孩子说我最喜欢洋娃娃„„孩子们各有各的想法。当有孩子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吃糖果啦时,其余的孩子们都不约而同的说:我也喜欢吃糖果!

 原来,在我们班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是好吃的糖果,同时考虑到“糖果”种类、形状、色彩繁多,可以在五大领域内开展的活动也较为丰富,在区域中开展游戏活动也较为适合,由此确定了班本主题“糖果”。

 (二)班本课程的主题说明 糖果是孩子们生活当中常见的、爱吃的食品。它甜甜的味道,鲜艳的包装,亮丽的色彩,都是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糖果宝宝》这一教学内容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缘于幼儿的兴趣。因此,选择这个来源于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糖果作为我们班班本课程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我们设置了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谈话活动、亲子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希望多感官、多方位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艺术、社会等方面的能力。

 二、环境创设营造班本课程氛围 围绕《糖果宝宝》的班本课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美术活动《糖果撕贴画》中,孩子们尝试利用彩纸、胶水装饰糖果图形,虽然孩子们的手工操作能力较差,但是在多次尝试练习后,孩子们对撕贴活动兴趣浓厚,还能尝试撕贴游戏后再利用蜡笔进行二次装饰,不断丰富自己的作品。在美术区,我们专门制作了一面大型的“糖果墙”,并将孩子亲手装饰好的糖果撕贴画布置起来,鼓励幼儿继续自由创作。

 在益智区我们专门设置了“观察角”,引导幼儿观察棒棒糖融化的过程,感知杯子中水颜色的变化,体验糖果融化的神奇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自从设置了观察角,孩子们喜欢在午间、闲暇时去看一看糖果的变化,有的孩子还会闻一闻,惊喜的发现原来的白开水居然有了草莓的味道!有的孩子还会和小伙伴说一说,快看,棒棒糖上的糖不见啦,只剩下一根管子了!有的孩子甚至忍不住去尝一尝此刻水杯中水的味道,竟然发现有了一丝甜味。孩子还将自己的发现带回了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在家里也进行了小小实验。在活动中,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意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创设恰当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材料,也能激发起幼儿操作、游戏的兴

 趣,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三、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开展班本课程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班本课程的实施也并非局限于集体活动,而是渗透在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小班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较为缓慢,在平常吃点心时我们就发现,孩子们自己撕开包装袋比较困难,常常需要老师帮助。于是开展“我会打开糖果袋”的活动应运而生,但是将这个活动设置为集体教学活动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于是我们将这个活动设置为谈话活动,请孩子们说一说平常是如何打开糖果包装袋的?如果自己尝试可以成功打开吗?同时鼓励所有幼儿都来试一试自己打开包装袋。第一次尝试时我们发现有大部分孩子不能成功,看着个别孩子打开了包装品尝了甜甜的糖果,有的孩子甚至表现的有些焦急。第一次“我会打开糖果袋”的谈话活动以后,遇到需要打开包装时,如吃点心时我们都会请幼儿自己试一试,在家也多练习自己打开包装袋子。慢慢的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手指力量逐渐强大起来,撕开包装的本领越来越强了,于是我们再一次开展了“我会打开糖果袋”的谈话活动,请孩子们说一说现在打开糖果包装袋的方法,并再次尝试。这次大部分的幼儿都能自己打开包装袋了,孩子们不仅品尝到了好吃的糖果,更是感受到了小小的成功带来的喜悦。在无形中孩子们体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自信心也逐渐树立起来。

 在《糖果宝宝》班本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还利用了家长资源,

 开展了亲子活动。在《买糖果》的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自主选择糖果。由于平日里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少主动给孩子吃糖、买糖。所以,当孩子能自由选择喜爱的糖果时,孩子的积极性特别高。在超市自由购买糖果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孩子对糖果购买、品尝的愿望,同时也给予了孩子自主选择、自主决定的机会,体验了购买活动的乐趣。在《制作牛轧糖》的活动中,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准备食材进行 DIY,感知牛轧糖的制作过程,体验了亲子制作的快乐,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亲子距离也不断拉近。

 四、班本课程实施中的反思 (一)以点带面选择班本课程主题 选择一个具体的点深入探索、挖掘教育点更加适合班本课程主题确立。在《糖果宝宝》的课程中,糖果就是课程的主角,围绕糖果我们深挖教育资源,如科学《糖果宝宝》、数学《分糖果》、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美术《好看的糖果》、健康《好吃的糖果》、区域游戏《奇妙的彩虹糖牛奶》、《糖果店》等等。同时考虑到糖果属于零食,我们还扩展开来,在谈话活动中说一说多吃零食的坏处;考虑到糖果甜甜的味道特别吸引孩子,我们还开展了语言活动《寻找甜甜的„„》以点带面开展更为丰富的课程。

 (二)不足之处 1、班本课程渗入到户外活动较少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中指出,针对幼儿健康,要保证每天为幼儿安排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在《糖果宝宝》的班本

 课程中,我们的活动大多是在室内完成的,基本不涉及户外活动,这一方面着实存在欠缺,在以后的班本课程内容确定时,要将户外活动也考虑其中,开展相应的体育游戏与活动。

 2、幼儿与班本课程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增多 班本课程的建构是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尝试中进行的,并由此建立起班本课程的框架和理念。考虑到小班幼儿能力有限,在开展活动时,我有些束手束脚,偶尔会有“高控”的行为,导致幼儿并未完全的参与到班本课程的实施中去,互动较少。在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逐步深入发展的条件下,我的教育理念仍有待提高,对于课程观的理解也应更深入,努力从班本课程的主题选择、内容设置做起,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提高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成为班本课程的真正受益者,绽放出的教育活力!

 科研论文浅谈对多动幼儿的教育

 科研论文:浅谈对多动幼儿的教育 摘要:

 活泼好动不仅是儿童的天性,而且是健康儿童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儿童“多动症”又是怎么回事呢?它是“多动综合症”的简称,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多动症的实际发病时间多半是在幼儿时期,有的甚至早在婴儿时期,但求医就诊的年龄多数为 6 至 12岁。此时孩子已经进入学校学习,课堂纪律要求严格,使其症状更为突出,从而引起父母的焦虑不安和学校老师的关注。

 关键词:多动自控能力培养 多动症儿童可能有各种不适应的行为,如教学活动中干扰别人、不听讲、不做作业,生活中和伙伴打打闹闹,甚至打架等。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更精心地事先计划好怎样管理多动症儿童,按部就班地实现自己的计划。教师对多动症儿童管理是否成功取决于他们什么时候管理以及怎样管理。多动症儿童在学校干预中,行为技巧的运用是必须的,教师应掌握一些行为管理的技术。

 多动症儿童的管理方法和原则:

 一、选择目标要实际 从多动症儿童实际出发,不可过高要求,也不能像对正常孩子那样用一个尺度衡量,更不要常常将他们与正常孩子相比。苛求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使儿童感到失败而放弃,使儿童与教师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多动症儿童的行为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就可以了。

 二、用适应行为取代问题行为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教导多动症儿童一系列的技巧和适应行为去取代问题行为,例如:针对条理化有问题的儿童,目标行为可以是教他怎样整理自己的物品;对于一个好斗的儿童,应该教他增加“运动员风度”的技巧,如果不教给他正面的行为而只针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多动症儿童可能仅仅是克服某一个问题行为而已。

 三、集中干预 关键时间所出现的问题儿童的行为问题常出现在几个关键时期,如活动、休息和午餐、午睡之间转换时,教师可以用预先提醒、安排

 多动症儿童从事一些特殊活动等方法去预防儿童在一天中这几个阶段所出现的问题。重点是防止他们的鲁莽行为损害自己或危害别人。

 四、对多动儿童过多的精力要给出路 多动症儿童的精力往往十分充沛,应适当增加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或游戏活动,使其充沛的精力有发泄的出路,如组织他们参加跑步、踢球、跳绳等体育活动及户外活动,安排适当的室内活动;让他们担任小组长,既可以使他们的精力有用武之地,又可以让他们记得自己的责任和表率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心。

 五、规则和指令必须清楚而简单明了 与正常儿童相比,多动症儿童更难于接受繁琐的条文,常常需要简单、明了、客观的指令。给儿童提要求时,必须清楚地说出指令并让儿童大声重复,当儿童按指令行动时,让他们轻声对自己说出来,这种语言可以起到自我监督作用。

 六、运用奖惩机制 管理多动症儿童时,教师的评价是最常用的奖惩方法。最好是综合给予阳性奖励(表扬、实物奖励)和阴性处理(训斥、付出代价、暂时隔离)。奖励应掌握以下原则:

 1.奖励应该是立即的,延迟奖励会大大地降低对多动症儿童的作用。

 2.由于多动症儿童动机不足,给予奖励应该比正常儿童更频繁。当规则确定并开始实施,就密切观察其行为,遵守了规则就给予积极的奖励反馈,帮助儿童遵守规则。

 3.对多动症儿童的奖励类型必须更强有力,由于多动症儿童对于奖励的相对敏感性,实行行为疗法时,必须有足够的强化物去推动他们保持我们所期望的行为,而仅仅用偶然的表扬或呵斥不足以管理多动症儿童。强化物特别是奖品的使用必须经常改变,围绕多动症儿童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感到满足。尽管一种特殊的强化物在促使儿童依从方面似乎是有效的,但它经过屡次使用后会失去强化价值, 4.惩罚和奖励之间要保持相对比例:对于多动症儿童,“正面奖励总在批评之前”是一个原则。

 惩罚之前,合适而良性的刺激和奖励可以强化适当的行为,所以,行为矫正开始时,首先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阳性强化并实行 1~2 周,然后再考虑应用惩罚。惩罚和奖励之间要保持相对比例,以奖励为主,尽量少用惩罚,使之起到更大作用。

 七、教学环境的安排 为了改善多动症儿童的学校功能,教学环境和秩序十分重要。在教学环境中应尽可能对多动症儿童采取一些特殊对策。最常见教学环境中的干预包括:

 1.将多动症儿童的座位放到靠近教师的地方,与其他调皮孩子分开。如果一个多动症儿童与另一个调皮孩子坐得很近,由于互相之间的干扰,注意力常常无法集中,多动症儿童会不时干扰其他孩子,使其不当行为得到强化。改变座位的安排使教师可以更好地管理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对增加合适的课堂行为与强化训练有帮助。

 2.由于单纯用言语提醒多动症儿童,他们常常置若罔闻,可以采

 取一些可视的客观的指令。如在教室里贴上日常的任务和规则,课桌上贴出一些提示(例如:画上停止符号表示停止干扰别人,画上大眼睛、大耳朵表示注意看和注意昕),这对多动症的管理是基本的,可以帮助提醒多动症儿童记住规则。贴上多动症儿童遵守课堂纪律情况的反馈图表(如进步曲线,五角星等)也可以使干预容易成功。

 3.对于多动症的儿童,可以通过使教材形象化,增加教学的新奇、趣味性,加强直观性教育,多利用活动和游戏方式,以克服儿童的厌烦情绪,提高注意力。当然这些方法对普通学生也是必要的,但多动症儿童更需要新奇刺激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老师讲课要生动、有吸引力,使儿童关注目标,积极地参与;课堂上适时地提问,可以防止儿童分心。

 除此之外,还可运用音乐治疗。在对儿童进行行为训练,行为矫治时,运用音乐的形式是非常容易为孩子接受的。一方面是因为在孩子眼里,音乐活动就是一种游戏,它能给孩子带...

篇二: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及反思

儿园园本课程班本化实践策略探究

  【摘要】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针对每个班级教师、家长、幼儿等环境的特殊因子,从班级流程再调整、内容再选择、形式再创新、资源再拓展等方面等进行园本课程班本化的实践,促进了幼儿的最优化发展。

 【关键词】园本课程

 班本化

  实践策略

 园本课程

 班本化

  实践策略

 一、问题提出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许多幼儿园都开始致力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园本课程”成了学前教育改革的焦点。我们南海实验幼儿园在 10 年办园的过程中,课程探索完成了从“模仿化→本土化→园本化”的过渡,形成并完善了我园的园本课程,即在蒙台梭利教学理念影响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吸引课程,建立了课程框架结构,整合了课程教学内容,梳理了不同课程的适宜呈现方式。

 然而,在一个具体的班级,教师、幼儿、家长和环境都有其特殊性,每个班级教师的专业水准和专业成长的路径是不同的;每个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发展的环境也是不同的;每个班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有差异的,对教育的投入程度也是不同的;每个班级所处的空间和形成的班级文化都是有区别的。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也提出:幼儿园课程的每一个进展都是教师在具体班级的实践中,在来自不同班级的教师的讨论中实现的,应以班级为基点进行幼儿园课程建设。

 因而,需进一步深化园本课程的改革,构建适合每一个具体的班级,适合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的班本课程。但是国内幼儿园对这方面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很少,有的即使有也只是在探索阶段,因此,我园提出对园本课程班本化的实践与探索是非常意义的。

 二、 对园本课程班本化的理解 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根据本园特点和发展现状、幼儿需要、教师特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幼儿园实施的课程,园本课程是在幼儿园之“本”上建立起来的课程。

 班本化,顾名思义就是以班为本,它是指以班级为基点实施的课程,从各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和开发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通过对园本课程的再设计等操作策略实现课程班本化、生本化的研究。

 三、 园本课程班本化的特点

  园本课程班本化能够"灵活"地满足每个班级教师、幼儿、家长的需要,因而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灵活性 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设置上,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幼儿兴趣、现实需要来自由选择合适的内容,决定活动实施的形式。

 2.半独立性 内容和形式在灵活选择、调整的基础上必须以园本课程下的理念和原则为准则,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深化园本课程的实践,达到教育的目标,因而又具有半独立性。

  3.班本性 必须考虑班级幼儿的兴趣以及社会需求,考虑班级现有的师资状况、教师的能力,班级资源等,符合班级的现实情况和特色,实现班级幼儿的发展。

 四、园本课程班本化的实践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园对园本课程班本化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和实践,将园本课程开发引向纵深, 致力于坚持打造富有吸引每个孩子的南海幼儿园吸引课程,在几年探索与实践中,积累了以下一些实践策略:

 (一)流程再调整

 (一)流程再调整

  这一类型是在幼儿园块状一日活动安排表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幼儿一日活动安排表再造。其遵循原则和类型为:

  1. 遵循原则

  (1)以园为准的原则 遵循原则

  (1)以园为准的原则 ①幼儿园宽松自如的活动节奏准则 ②幼儿园全面平衡的内容安排准则 ③幼儿园秩序井然的人员配合准则

  (2)以班为本的原则

  ①以班级幼儿年龄特点为根本

 ②以班级教师特质为根本

 ③以班级教育特色为根本 2. 流程再调整做法:

  (1)一日活动作息流程再调整 流程再调整做法:

  (1)一日活动作息流程再调整 从幼儿园块状的一日作息时间到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班级教师进行班级一日作息时间点状的安排来进行一日活动作息流程再调整。

  如:香橙班(小班)的一日作息时间再造 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安排

  班级一日作息时间再调整

  在香橙班作息时间的再造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缩短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在区域活动前增加了小班幼儿喜欢的歌谣活动,同时作息时间中以生活活动为重点。作息时间既具统一又富弹性,仅仅规定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如午餐、午睡时间,让班级教师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安排班级的个性化活动。

 时间 内容 7:15---8:00 接送幼儿工作、生活准备 8:00---10:00 幼儿早餐 区域活动 点心活动 10:00—10:30 户外活动 10:30-11:00 (团体)生活活动11:00---12:00 幼儿中餐、饭后活动 12:00---14:00 午睡 14:00-14:40 起床、点心 14:50----15:30 分组教学 15:30---16:10 户外活动 16:10—16:30 视听、饭前准备 16:30---17:20 幼儿晚餐、离园 时间 内容 7:15---8:00 接送幼儿工作、生活准备 8:00---8:40 接待幼儿入园 幼儿早餐 分组阅读 8:40----8:50 小歌谣演唱 8:50---9:35 蒙氏活动 9:35----9:45 幼儿喝牛奶 9:50---10:30 幼儿早餐、户外活动 10:30-10:50 生活活动 10:50---12:00 幼儿中餐、饭后活动、午睡准备 12:00---14:00 午睡 14:00-14:50 起床、点心、渗透时间 14:50----15:30 分组教学 15:30---16:10 户外活动 16:10—16:30 视听、饭前准备 16:30---17:20 幼儿晚餐、离园

 (2)一日流程中教师职责再调整 从幼儿园一日流程中教师的职责规定到根据班级教师自身的情况(教龄、特长、能力等特质)进行班级一日流程中教师的职责再调整。

 如柠檬班(小班)午餐后活动到午睡环节的安排

  幼儿园教师职责安排

  班级教师职责再调整 时 间 活动 环节 教师职责 时 间 活动 环节 教师职责

  11:00 --- 14:00 午餐、 餐后 活动、 午睡 教师管理幼儿午餐,保育员和助教午餐后进入,保育员负责卫生整理、助教负责组织幼儿活动,12:00 保育员进入午睡环节管理。

 柠檬班一日流程中教师职责再调整既体现了班级对教师的职责作了更明确详细的规定,同时考虑到班级保育员老师管理组织的能力相对较弱,调整让助教协助管理幼儿午睡,这样既可帮助保育员让幼儿尽快入睡,又可做到保育员先打扫完卫生,幼儿午睡时不出来保证小班幼儿午睡时的安全。

 (二)

 内容再选择

  这一类型是在幼儿园(年级组)内容预设的基础上,班级进行活动内容的再选择。其遵循原则和类型为:

  1.遵循原则

 ①以幼儿生命发展的敏感期为切入口 ②以班级幼儿当前的兴趣点为选择点

 ③以社会、科学、艺术创造为再选点

 ④文学作品、艺术成品一般为重选点 2. 内容再选择做法:

 ①主题内容再选择 2. 内容再选择做法:

 ①主题内容再选择 以幼儿园(年级组)主题活动预设开展为基点,在班级教师、幼儿、内容与时间 活 动环节 主班教师 助教 日保 时间 活 动环节 主班教师 助教 日保 11:00---12:00 午餐/餐 后活动 管 理 幼儿午餐

 协 助 管 理午餐,帮助个 别 幼 儿进餐;整理打扫餐厅。12:00---14:00 午睡

 协 助 保 育 员做 好 幼 儿 入睡 前 管 理 ,12:30 左右出寝室。

 管 理 幼 儿午 睡 ; 清扫、整理活动 室 及 物品,并做好消毒工作。

 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动态整合中,在原来的主题中补充相关的内容或最新进展,或在某种情境里,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行班级主题内容再选,以拓展主题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如“大班主题活动《热闹的菜市场》”执行中,各班的内容再选择情况:

  可以看出,这一主题开展中教师追随了班级幼儿的兴趣进行了主题内容的再选择,从而生成了相应的小主题。

 又如“中班《猜猜我有多爱你》主题的实施”中,樱桃班按年级组预设计划从营造—体味——抒发——回报的脉络培养与妈妈的感情,但在活动实施中,幼儿突然对“我是怎么从妈妈的肚子中来的?”这一话题感兴趣,于是班级教师生成了“我是哪里来”的小主题,进行了这方面内容的再选择。

 可见,这一主题开展中教师敏锐捕捉了班级(中班)幼儿的出生敏感期进行了主题内容的再选择,从而生成了相应的小主题。

 ② ② 特色内容再选

 班级特色内容主要班级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班级教师的特长选择合适的内容,社会、科学、艺术创造、文学作品欣赏为特色内容再选的范围,主要以线性活动开展或渗透的形式进行。

 班级 各小主题生成、内容再选 园部( 年级组)

 内容预设 天鹅班小主题:称重 谈话活动:热闹的菜场、认识各种计量工具、称体重 我是小小售货员、好玩的天平菜场的摊位数、营业时间、菜的价格亲子调查(菜场调查表、我家的餐桌)

 2.谈话活动:分享交流调查结果

 3.逛菜场(段活动)

 4.我是小厨师(烧菜活动)

 5.音乐活动:锅碗瓢盆交响曲 6.音乐活动:杀鸡宰鸭 7.公共场所的用餐礼仪(段活动)米奇班小主题:我家的餐桌 绘本教学:幸福的大桌子 亲子活动:菜肴品尝 菜的由来、各种各样的菜 …… 柠檬班小主题:买菜 综合活动:菜场里的人 数学活动:买菜 实践活动:小天鹅菜场 讨价还价…… 小主题:菜场的分布 谈话活动:菜场的区域分布 我眼中的菜场 美术活动:我来设计菜场 ……

 如星星班两位教师自身有美术方面的特长,在她们的带领下班级幼儿有一定的绘画兴趣,因而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开展“情境绘画”的特色活动,因此班级对情境绘画特色内容作了线性详细的选择;樱桃班根据寄宿制的特点,幼儿知识面相对狭隘,因此选择了百科知识、艺术作品(音乐、美术)、古诗词等内容利用晚间进行长线性地日常渗透,来丰富幼儿的知识面。

 班级特色内容的再选既丰富了各班的活动开展,又凸显出各班的特色。

 (三)

 形式再创新

  这一类型是以在幼儿园一般活动的基础上,班级教师再创许多不同的活动形式。其遵循原则和类型为:

  1.遵循原则 ①再创形式以活动教育目标为标准 ②再创形式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③再创形式力求活动更完整、精致、丰富 2.形式再创新做法:

  ①同一目的活动形式再创 2.形式再创新做法:

  ①同一目的活动形式再创 这一类活动形式再创新是指各班级为达到活动的同一目的,在园部一般活动形式的基础上,班级教师创造出各种丰富的活动形式。

 如我园重视开展优质日常生活教育,以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目的,一般形式为日常生活环节细化、周到;不同班级进行活动形式再创:如开展“自主自助用餐”的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乘车礼仪、用餐礼仪、活动礼仪)……

  ②同一内容活动形式再创 这一类活动形式再创新是指各班级针对某一活动,在园部一般活动形式的基础上,班级教师创造出各种丰富的活动形式。

 如幼儿园的过生日活动,一般形式为想来过生日的孩子全班幼儿为他来共度一个生日。但为了让过生日更有意义,班级进行了活动形式再创:主题式集体生日、亲子集体生日、外出集体生日……

 (四)

 资源再拓展 这一类型是幼儿园开拓和分配各类资源的基础上,班级教师积极挖掘、开发、利用来进行资源再拓,从而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其遵循原则和类型为:

 1. 资源再拓遵循原则

 ①再拓资源以教育目标为引领 ②再拓资源以弥补原有资源为准 2. 资源再拓遵循做法:

 ①家长资源再拓

 幼儿园分配家长资源,班级教师根据自身班级家长资源的特点进行开发利用, 吸引家长积极参与,达到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如太阳班“教师家长资源”再拓:幼儿园分配了 10 名教师家长到太阳班,教师利用班级家长教师这一资源,开展了教学辅助式家长义工活动,又吸引了很多家长来参加深入到家长课堂活动,到最后利用爸爸们的优势成立了“爸爸教导团”,这一家长资源的再拓,充分达到有效利用的同时,同时弥补了幼儿园男性教师的缺乏。

  ①教学资源再拓

  幼儿园开拓一定的教学资源,班级教师利用幼儿园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资源再拓,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如我园“校园环境资源”再拓:教师们利用幼儿园地处大学校中的资源,有的班级开展了校园内“桃树的变化”系列观察活动;有的班级开展了“亮眼看学校里的雕塑”活动;有的班级开展了“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树”活动…… 五、园本课程班本化实践策略成效

 (一)实现园本课程的核心价值、深化园本课程实践 我园园本课程的核心价值以幼儿为本,针对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园本课程班级化的实践,开展更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因材施教,注重幼儿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园本课程班本化实践策略的探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园本课程实践。

 (二)提升教师建构课程的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园本课程班本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实际,探索出最适宜的班级活动和最优化的教育效益,这对班级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认识到自己由一名课程的执行者变成了一名课程的决策者,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

 促进幼儿最优化发展、彰显幼儿的个性 园本课程班本化实践的最终目的真正满足班级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

 班级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极大的调动了班级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促进他们个性化地发展。

 六、思考 (一)具体分析、初显班本特色是班本化的前提 六、思考 (一)具体分析、初显班本特色是班本化的前提 首先,班级教师必须对班级中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本班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分析本班可利用的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家长资源;客观分析班级情况是园本课程班本化开展的前提。

 (二)有效调整、凸显班本特色是班本化的关键 根据原有预设,分析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思考哪些更适合本班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