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黄河扬琴作品的概述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扬琴 黄河 概述 作品

摘 要:本文将黄河扬琴作品以时间为线索,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0年至今来说明黄河作品在扬琴界的影响和价值。黄河的创作始终保持着清新脱俗的语言魅力,并不断探索新的音乐风格,与时俱进。增加了扬琴音乐的生命力,激励着扬琴演奏者技术的不断提高,更带动了一些扬琴演奏者及专业作曲家对扬琴乐曲建设的青睐。笔者将通过分析法、举例法等方法来概括说明。

关键词:黄河;扬琴作品;年代;风格

黄河,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作为当代扬琴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教学、演奏之余,创作和改编了数多扬琴作品,丰富了扬琴曲的内容,强化了扬琴曲的深度。其音乐语言清新脱俗,既立足于传统又超脱传统,具有当代音乐审美意识,极具浓郁风格。深受演奏者们喜爱。黄河亲力亲为创作乐曲不但拓宽了扬琴曲题材,还带动和影响了自己的学生及其他扬琴演奏家尝试创作,一些作曲家也开始愿意为扬琴创作乐曲,促使扬琴乐曲的创作呈现雨后春笋之势。他编写的一套《黄河练习曲99首》基本上是扬琴学习者人手一套的教科书,也是第一套有系统的练习曲教材。所以对黄河作品进行概述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里,笔者将以年代为线索,对黄河的作品进行概括总结。

(一)上世纪80年代的音乐创作

80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也是黄河的创作初期,这一时期纯粹由他自己创作的作品的数量还不多,作品有:《阿童木再见》(第一部作品)、《回忆》、《牧乐》、《天山即景》、《天山素描》、《金色牧场》,其中《回忆》、《天山素描》、《金色牧场》都在作品比赛中崭露头角。流传最广泛的要属《金色牧场》,这首乐曲描绘了蒙古牧场上的美好风景和策马扬鞭的潇洒生活。乐曲的引子模仿了蒙古的长调,使音乐更生动。与以往乐曲不同的是这首乐曲结构布局相对丰满,由“引子-小快板-稍自由慢板-快板”四部分构成,全曲欢快热烈,激动奔放,对演奏速度的要求有所提高,技术难点在于不同齐竹大跨度的演奏。

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改编移植乐曲,如《联奏曲》、《幸福渠》、《啊朋友再见》、《阳关三叠》、《梁祝(片段)》、《苗岭的早晨(二重奏)》、《渔舟唱晚》、《查尔达什(二重奏)》、《流浪者之歌》、《梦的传说》、《樱花》、《海滨之歌》等等。受到了外国音乐文化的影响,这时期他改编了一些外国音乐作品,但仍然以中国传统民族乐曲居多,这些创作已经具有独特新意,由于时代和社会风尚的影响,仍偏向传统,民族语言很强烈。

(二)上世纪90年代的音乐创作

黄河在90年代的音乐创作在扬琴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创作改编的作品有《离骚》、《古道行》、《川江韵》、《天山诗画》、《拉萨行》、《京韵风》、《黄土情》等,改编的作品有《黄河颂》。《离骚》这首作品有“标题”性,以屈原这个历史人物为背景。引子非常具有戏剧性,强弱对比非常强烈,给人带来激烈的矛盾冲突感。主题曲调哀伤,透露着无奈,仿佛在诉说心中的苦闷与委屈。表现了古人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作品《古道行》描绘的是“荒城古迹,残城远眺”的丝绸之路,引子部分用泛音奏出远古空灵的纯净佳音,主题部分形象地写出了丝绸之路上的商队行走的感觉,山河依旧,世事浮沉,感叹古今。华彩处三连音齐竹与支手轮音将情绪逐渐推向高潮,苍劲雄浑。复合节拍的小快板节奏鲜明,粗犷洒脱,潇洒华丽。《川江韵》描写川江风景的“丽”和“险”,引子生动的模仿了川江号子,慢板曲调非常恬美清新,好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清丽脱俗。快板运用了大量的快速齐竹和半音阶来表现川江的壮阔和水浪的凶险,一气呵成极具震撼。尾声重新回到清丽安谧。表达作者对川江这一自然景色的感触,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天山诗画》、《拉萨行》分别描绘新疆、西藏的绮丽风光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两首乐曲旋律风格突出,曲调非常优美,朗朗上口。《天山诗画》的快板融入了踢踏舞的节奏动感,运用了大量的齐竹与单音交替,描绘了新疆人民载歌载舞幸福生活的场面。《拉萨行》快板的节奏型较为密集活泼,快速双音部分左手旋律出现正反竹音色的变化,并且双手通常演奏不相同的音这就对双手的独立性要求比较高。《黄土情》是黄河创作中一座里程碑式的乐曲,技术运用丰富、新颖,音乐情感真挚深刻,使扬琴曲蕴含的意义又上升到一个高度。它讲述了作者在黄土地生活的一段经历,触动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所以这首作品与之前写景、写人都不尽相同。它表达了黄河心中最最深沉的感懷,乐曲旋律质朴感人,主题运用了九连弹的竹法,慢慢将音乐情绪带动,然后转换成轮音,双手轮音各自分工,以丰富音响效果,并易于将强烈的情感推向高峰。快板运用了锣鼓镲的节奏感觉,突出了黄土高原的音乐形象。改编的《黄河颂》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运用了扬琴双声部、轮音等技术手法,再现了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情怀,用扬琴歌颂我们的民族坚强不屈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这些作品都受到了专业人士的交口称赞,和扬琴演奏者的喜爱,它们的特性就是旋律优美,技巧炫丽,感情真挚,富有音乐哲理性,每首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意味,被扬琴界广泛的演奏。

这一时期黄河还创作了如《双声部独立练习》、《三对二练习》、《节奏型练习》、《半音阶练习》、《华彩性快速双音练习》、《六连弹练习》、《七和弦快速分解练习》、《变化音练习》、《泛音练习》等许多具有针对性、高难度的练习曲,收录在《黄河练习曲九十九首》中。使扬琴基础教材更系统化,这些别出心裁的好听的练习曲、也是对学生演奏技术进行专项训练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2000年至今的音乐创作

2000年至今,是黄河音乐创作的鼎盛时期。从90年代开始,他就希望能创作出富有各地方风格的扬琴作品,他创作的乐曲极少使用一个动机发展为全曲,构成乐曲的引子、主题、快板、尾声在旋律上皆不相同,却互为整体不可分割。这期间创作的作品如有浓郁四川地方特色的《巫峡船歌》、湖南特色的《湘江抒怀》,云南风格的《滇寨春色》、安徽戏韵的《黄梅随想》等。这个阶段的作品对演奏技术的要求更高了,最具代表性的是《巫峡船歌》与《黄梅随想》。《巫峡船歌》引子描写了巫峡江水碧波荡漾的感觉,主题清新优美、悠扬婉转,仿若渡船人在江面悠闲自在悠悠的唱着船歌。快板处激情昂扬,极富音乐表现力。《黄梅随想》富有典型黄梅戏旋律的音调,吊古伤今,满怀人世沧桑。主题委婉感伤;三拍子的中段,节奏型富于变化,饶有情趣;快板部分激昂刚劲,尾声再次回到自然朴素,回味无穷的深切意境。运用了右手弹奏同时左手手指刮奏这样一种特殊的方法。具有现代感的技法和音乐语言的运用延长了传统音乐的生命,使传统音乐更具有时代特征,将现代与传统紧密的结合,更受现代人的欢迎。对比许多“抽象”、“不和谐音响”的现代派作品,他的创作对旋律、韵律有着强烈的追求,但也并不疏于现代感。

这个时期黄河还改编移植了许多外国音乐作品,大量的移植改编乐曲,一方面迅速增加了扬琴音乐作品数量,是解决扬琴作品匮乏的方法之一。另一方面丰富了扬琴曲的风格与类型,拓展了演奏者的视野,在演奏技术得到提高的同时也领会到西方音乐的特色。如《卡门主题随想曲》、《帕格尼尼变奏曲》、《引子与回旋》、《哈巴涅拉》、《俄罗斯主题幻想曲》、,与学生共同移植的作品《圆》、《摩西变奏曲》、《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乡村骑士》、《卡林卡》、《巴斯克人》、《精灵之舞》等。这些作品主要来源于钢琴、小提琴器乐作品,外国民间乐曲,影视音乐等。黄河成功地把握了每首移植乐曲的精髓,巧妙地运用各种演奏技法、丰富的节奏型与扬琴特色相吻合的外国乐曲,技术难度对比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有很大的提升,归纳如下:

1.扬琴共有62个音,包含4个8度之多,是民族乐器中音域最广的乐器。相比中国传统扬琴作品,这些移植乐曲的出现一定程度的开发了扬琴中不常使用的音位,也间接刺激了演奏者更全面、更仔细的认识扬琴。音位多、跨度大、加上扬琴自身音位结构特点以及竹法运用的多样性,演奏者的手臂需横、纵、斜向大幅度运动,并且次数频繁,是练习的难点。遇到快板急速的时候,手腕运动速度要快,还要与手臂配合,做到上下左右全能。

2.变音的频繁使用。在外国的很多乐曲中都经常使用变音,最为典型的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钢琴曲《野蜂飞舞》。在钢琴键盘上,相邻半音是连续排列的,但扬琴自身音位的特殊结构导致变化音位置复杂多变,演奏者需耐心慢练来体会音与音间的距离关系,以及手腕和手臂的协调合作,眼到手到,从而提高击弦准确率。

除了改编移植的外国乐曲,黄河早前的创作非常注重民族特色及地域风格,每一首作品都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而近几年的创作跳脫了“中国风”模式,不再按区域音乐风格创作,更加注重时代性。从2009年与王瑟共同创作的《春》开始又有了突破。据黄河先生讲,柴可夫斯基有钢琴套曲《四季》,维瓦尔第有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每每听到这饱含热情的旋律,内心总要为之震撼。于是扬琴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四季》大组曲(《春》、《夏》、《秋》、《冬》),以借此表达对四季时空美好的体会和对人生的热爱、赞美。创作思路更有新意,语言更具跨度,有更加严谨的调性布局。并且为每首乐曲都配以分门别类的演奏形式,如《春》配成了扬琴与钢琴、小提琴;《秋》配成了扬琴与中阮、马林巴;配器方式与以前的扬琴与钢琴或扬琴与民乐队大不相同。2012年《春》和《冬》已实现与管弦乐队的合作。

从上世纪80年、90年代、2000年至今的作品,黄河一直在突破创作,不断丰富作品,构思新颖,这种创新进取、严于律己的精神给后来的扬琴人以光明的指引和深深的启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