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初高中物理教学接轨的策略初探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初探 接轨 物理教学 策略 高中

据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反映,他们升入高中后不能一下子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感觉到高中物理难学,学习物理有畏惧情绪.这在某种层面上说明初中物理老师没能为学生后续的物理学习做好接轨工作,导致初中毕业生无法较快、较顺利地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物理学习.因此,笔者认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接轨,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这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研究这个问题,期望能对初高中物理的接轨教学有所裨益.

1 重视知识内容的接轨

初中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然而,我们初中物理教材内容较少,知识大多简单形象易懂,教学课时又较多,经常机械重复知识点.教学上还不能满足部分学生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教师可在初高中知识点有交叉的方面做适当拓展.如初中速度的定义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此处教师可适当拓展,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是恒定的,因此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等于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而对于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由于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不完全相同,此公式求出的速度只能是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这样一讲,就能够为高中学习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打下基础.再如通过初中学习,许多学生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总与物体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这时,教师可通过举例纠错.例如:人在走路时,就是依靠人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人才能前进;人站在倾斜的电梯上随电梯向上运动;轻轻放在运动的传送带上的物体之所以能运动起来依靠的也是摩擦力, 这些情况摩擦力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趋势)都相同,拓展后为高中学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奠定基础,这样就能及早纠正学生认识上形成的一些误区,为后续物理学习扫清障碍.

教师还要重视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例如,欧姆定律的内涵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教师可以把欧姆定律进行外延,即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动势(电源所能提供的最大电压)成正比,与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外电阻与内电阻之和)成反比,即全电路欧姆定律.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高中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2 注重学习能力的接轨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个战略问题.能力出效益,能力出速度,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学习,绝不是冲突和排斥的.

2.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能力中包括自学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看书的能力、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讨论问题能力、语言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中,笔者认为自学能力是首要的.由于教师和家长对初中学生呵护和关爱的多,导致他们自主性较差, 他们中的很多人即便有了学习的热情,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但对于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安排等等一无所知,没有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他们习惯于什么事情都等着别人安排.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利用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在上课之前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问题,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考.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弄清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同时让学生判断:“摩擦力是阻力,方向总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的说法是否正确.在讲解物理定律的教学中,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是怎样建立的,可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自行去克服,制定目标让学生自行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培养自学能力.

2.2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包括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和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等.然而,许多初中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等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与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较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老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可从这些方面突破.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公式的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情景,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子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例如,初中看U-I图像除了得出U增大,I也随着增大外,可追问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什么?图线倾斜程度大表示什么?

3 关注学习习惯的接轨

3.1 培养规范解题的习惯

初高中物理在解题的流程上大同小异, 而许多初中学生把解物理题当成做算术题,喜欢用字母x代替要求的物理量,解题时没有基本的文字说明及物理公式.就算有了公式,计算结果常常没有单位等等.到了高中,因为解题过程较为复杂逻辑性,条理性要求变高,这些学生往往感觉无从下笔.所以初中教师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力学中应要求画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中应要求画运动图景,字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不要忽略或遗漏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只有解题过程规范化,才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物理解题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注重思维过程,推理严谨,言必有据的好习惯.

3.2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不仅是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化解学习困难的方法,而且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就大处说,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就学习过程而言,没有独立思考,就无法真正理解知识,无法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所以说,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都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应该在“导思”的节骨眼上下功夫,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创设悬念,创设知识冲突等手段,使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形成最优学习心理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独立思考.例如,在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把手放在平面镜前移动,让学生观察,思考手和手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关系与位置关系如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猜想,然后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特别投入,观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自己设计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加以解释.

3.3 培养科学记忆的习惯

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包括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物理创造性的源泉.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初三才发现初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从一开始就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尤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从而便于记得牢.记得准,记得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