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经济联系及空间整合模式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西江 经济 广西 城市群 整合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文章从城市质量和城市距离两方面改进城市引力模型,以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和柳州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大,处于“双核心”地位;其它各市与核心城市及相邻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差距明显。可通过实行“双核”、“圈层”和“组团”空间整合模式,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联系;城市群;整合模式;引力模型;广西西江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5)04—0111—06

城市群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的一种高级空间形态。城市群的形成和扩张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城市群的发展需要在分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基础上加强城市空间的整合。经济联系强度是衡量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指标,主要反映区域内某一城市与其他城市相互作用的紧密程度。广西西江经济带是广西继北部湾经济区之后重点发展的区域,是广西发展的“双核驱动”战略之一,特别是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与广东共建的珠江一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发展更加引人注目和令人期待。分析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把握城市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特点,提出城市群空间整合模式,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以城市群的发展带动经济带的整体发展,使经济带成为推动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

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包括南宁、柳州、梧州、贵港、来宾、百色、崇左7个地级市。经济带区域土地面积13.09万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量的55%;人口2853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53%;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1亿元,占广西总量的58%,在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方面均占据广西的“大半壁江山”。在区位特点上,经济带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也是大西南各省区进行物资交流、沟通东南亚的运输大动脉和出海大通道,还是中国面向东盟各国开发开放的前沿地带。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广西区域发展“两区一带”的总体布局,即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增强资源富集的桂西地区自我发展能力。2012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实施《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年),要求努力把西江经济带建成贯穿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一条重要的国土空间开发轴带。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要求努力把珠江一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为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描绘的宏伟蓝图,为广西西江经济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研究模型及数据来源

(一)城市引力模型

在对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测度中,引力模型是学者们最为常用的研究工具之一。万有引力阐述的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从19世纪开始,牛顿物理学的万有引力模型就被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1929年,Reilly将牛顿引力模型应用于对零售关系研究方法的分析。1942年,zipf首次将万有引力定律引入城市体系空间相互作用研究中,建立了城市体系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此后引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距离衰减效应和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中。Russon等(1995)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短拖模型,以反映客源地、目的地间的旅客流与人口密度、运输距离间的指数关系。Djankov(2002)运用引力模型对苏联9个俄罗斯地区、3个苏联加盟共和国1987—1996年间的贸易流联系变化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学者在对区域经济联系的研究中,也广泛应用了引力模型。周一星等(2001)利用铁路货运和港口资料,分别对区际联系的开放性、方向性和货流联系的同构性进行分析。陈彦光、刘继生(2002)推导出引力模型的幂函数形式,以北京一天津的空间相互作用为例,对基于城市引力关系的空间作用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波谱分析。。顾朝林、庞海峰(2008)运用重力模型对中国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描述了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联系状态和结节区结构。赵雪雁等(2011)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利用修正引力模型确定了各城市的主要对外联系方向及联系强度,采用断裂点公式计算了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朱道才等(2011)依据引力模型,构建新型引力和断裂点公式,研究安徽省17个城市间的空间格局。申怀飞等(2014)借助引力模型,测算了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间相互联系的强度,并对其经济联系强度的特征进行分析。

在学者们运用城市引力模型测度城市经济联系的研究中,其一般公式如式(1)。

1.城市质量的修正。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既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城市规模、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体现。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实际情况,初步建立城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将初步建立的指标体系征求9位专家的意见,并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改。最终,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市政建设、社会发展等4个方面选取17个具体指标来反映城市质量。其中,城市规模包括行政区域面积、年末总人口、建成区面积和市镇人口4项指标;经济发展包括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进出口总额4项指标;社会发展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卫生机构床位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和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4项指标;市政建设包括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用水普及率和用气普及率5项指标。

2.城市距离的修正。城市之间的通达程度不单与空间距离的远近有关,与运输方式和交通技术也有密切相关,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高铁时代的到来,城市间的空间距离将不断缩短。对城市之间距离的测度,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公路距离为基础,综合考虑不同的交通方式组合对交通时间和成本的影响,赋予不同的距离修正系数进行修正,得到城市间的经济距离。公式如下:

考虑到随着高速铁路的开通和西江航道的进一步完善,动车和轮船成为城市间除汽车和列车之外最常见的交通运输方式,但飞机运输方式较少。因此,对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间距离的测度,主要考虑汽车、列车、动车和轮船四种方式的运量、时间及成本。对距离修正系数的确定,经过征求9位专家的意见,得到不同交通方式组合的修正系数(见表-1)。

(二)研究数据来源

为保证研究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获得性,对城市质量评价的数据全部来源于2013年的《广西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原始数据,或通过原始数据进行换算。城市间的公路距离来自各市汽车站公布的里程数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组合来源于中国铁路客运服务中心、广西港航管理局等官方网站。

三、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二)城市经济联系的测算

1.城市经济距离的测算。根据各城市之间的公路距离和交通运输方式组合,结合距离修正系数,运用公式(2),计算出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见表-4)。

2.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将表-3、表-4中的数据代入公式(1),结合城市间联系的实际情况,为便于比较,令公式(1)中的K=107,计算出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和每个城市经济联系总量、比重,并依次排序(见表-5),再根据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绘制出经济联系结构示意图(见图-1)。

(三)结果分析

从表-5和图-1可以看出,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7个地级市中,按经济联系强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南宁、柳州、来宾、贵港、崇左、百色、梧州。

南宁作为广西的省会城市,既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其它各城市的联系最为密切。南宁经济联系总量为138.51,占城市群经济联系总量的31.98%,排在第一位,具有较强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在经济带内处于第一核心地位。南宁与贵港和柳州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大,其次是崇左和来宾,最后是百色和梧州。其中,南宁与贵港的经济联系为39.35,是南宁与梧州经济联系的4.29倍,距离因素起了主要的作用:南宁与贵港的经济距离为91.5,仅是南宁与梧州经济距离的45.52%。

柳州作为广西的重要工业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好的交通条件,经济联系总量为106.03,占城市群经济联系总量的24.48%,占南宁市经济联系总量的76.55%,处于第二核心的地位。柳州与来宾的经济联系最大,达47.14,比柳州与南宁的经济联系还大,主要是因为柳州与来宾的经济距离仅为45.6,是经济带内所有城市间距离最短的两个城市。

来宾的城市质量排名最后,但其经济联系总量排第三,占比为16.20%,主要得益于区位优势,与南宁、柳州、贵港等城市的距离比较近。除与南宁、柳州经济联系较强外,来宾与贵港、百色、崇左、梧州的经济联系较弱,均低于5,并且与百色、崇左、梧州的经济联系还小于1,处于较低的水平,说明这五个城市的发展更多需要依托核心城市的带动。

贵港是经济带内的重要港口城市,城市质量在经济带内排第五,经济总量占比排第四,因区位的距离优势与南宁、柳州、来宾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大,但与梧州、崇左、百色的经济联系较小。

崇左、百色、梧州由于本身城市质量不高,并且没有距离上的区位优势,它们的经济联系总量占比均不到5%,分列后三位。其中,百色和梧州的城市质量并不低,分别排在第三、第四位,但经济联系总量分列第六、第七位,主要是由于两市在经济带内区位不占优势,分别处于经济带内的最西端和最东端,与其它城市的经济距离较长。

综上分析,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经济联系的特点有:南宁和柳州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大,处于“双核心”地位;各城市与核心城市及相邻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差距较明显。

四、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整合模式分析

根据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整合成合理有效的空间结构,形成分工明确、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空间模式,是促进城市群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托相关的理论基础,结合各城市的经济联系和区位特点,提出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整合的“双核”模式、“圈层”模式和“组团”模式。

(一)“双核”模式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一个或几个“增长中心”,然后逐渐向外扩散和传导,最终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某一个或几个核心城市通过要素集聚,首先发展为区域的增长极,随后不断扩散和辐射,逐步带动城市群的整体发展。

南宁和柳州的经济联系总量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但两者差距不明显,南宁的经济联系总量仅是柳州的1.3倍;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在经济联系总量和城市质量方面均与南宁和柳州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各自问的经济联系也较弱,但与核心城市南宁或柳州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强,表现出较强的向区域内核心城市的指向性,可见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表现出较明显的“双核”特征,但双核心的实力还不强,与其它城市拉开的差距并不大。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南宁和柳州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其双核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圈层”模式

德国经济学家约翰·冯·杜能(Johan Heiich von Thunnen)提出的圈层结构理论认为: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受“距离衰减规律”的制约,其作用与空间距离成反比;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为中心,以圈层状的空间分布逐步向外拓展。

一般而言,核心城市及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圈层。离核心城市南宁或柳州较近的来宾和贵港,虽然城市质量不高,但因距离上的优势经济联系总量分别位居第三、第四位。结合经济实力、经济联系强度和地域关系,可以把南宁、柳州、贵港、来宾四个城市作为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点圈层。重点圈层向外辐射的梧州、崇左、百色作为经济带发展的外围圈层,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的双“圈层”发展模式。城市的“圈层”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发挥重点圈层内核心城市的集聚效应,提升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加快城市间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改进运输技术,缩短经济距离,加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增强核心城市的对外扩散功能,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群的发展,以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

(三)“组团”模式

我国地理学者陆大道提出的“点一轴理论”认为:“点一轴系统”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空间结构,“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信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随着“点”和“轴”的扩散,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发展。

根据“点一轴一面”的区域空间发展模式构想,结合广西西江经济带内各城市的发展特点及区位情况,利用南宁的核心地位,崇左连接东盟的区位优势,百色资源富集的优势,组建“南宁一崇左一百色”发展组团;通过柳州传统工业重镇与来宾新兴工业城市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组建“柳州一来宾”发展组团;通过发挥梧州、贵港西江“黄金水道”及港口优势及毗邻东部发达地区的有利条件,组建“梧州一贵港”发展组团,形成分工明确、特色鲜明、互相促进的三大组团,共同推进经济带的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改进的城市引力模型,对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与分析,并提出了城市群空间整合的模式。理论上基于以下假定。一是研究范围的封闭性。假定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仅考虑城市群内部7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二是城市间要素的线性流动。假定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城市间的要素流动是线性双向流动。

基于以上两个假定运用引力模型计算的城市经济联系虽然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但使分析更加简单明了,在相对意义上与实际基本吻合,对区域内城市间经济联系的比较和城市群的空间整合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城市间经济联系为基础提出的城市群空间整合模式,仅为广西西江经济带特定区域内城市群空间整合提供理论参考。当然,所提出的模式,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不应是孤立的模式,各模式间既需要相互融合,也需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其它区域的互动与协调。

城市问的经济联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改进研究模型和方法,以更科学有效地反映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现实情况,并提出更适合的城市群空间整合发展模式,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责任编辑:唐玉萍】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