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图说黑洞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图说 黑洞

黑洞是科学新闻中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哈勃空间望远镜、钱德拉X 射线望远镜和XMM-牛顿空间望远镜等空间天文台发射升空,并投入观测以来,有关证实、发现和找到黑洞的报道,层出不穷。今天,对公众来说,“黑洞”已不再是陌生名词,但离真正理解它的科学含义,还有一定的距离。笔者尝试以科学图片来诠释黑洞的方方面面,希望此文对读者读解有关黑洞的科学新闻有所帮助。

什么是黑洞

“黑洞”这个名词,第一个字是“黑”,这表明它不向外界发射和反射任何光线或其他形式的电磁波——无论是波长最长的无线电波,还是波长最短的γ射线。因此,人们无法看到它,它是“黑”的。第二个字是“洞”,意思是说: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边界,就别想再“溜”出来了,所以它活像一个真正的“无底洞”。

也许有人要问:如果用一盏威力巨大的探照灯向黑洞照去,它会不会原形毕露?不行。射向黑洞的光,不论有多强,都会被黑洞全部“吃掉”,不会有一点反射。“洞”依然是“黑”的。因此,给这样奇特的天体取名为“黑洞”,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黑洞并不是科学家在近年来才突然想到的。早在1798年,法国大科学家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1749~1827)就根据牛顿的力学理论推测:“一个像地球、直径为太阳250倍的发光恒星,在其引力的作用下,将不允许它的任何光线到达我们这里。”这些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先从宇宙飞船说起。宇宙飞船要飞出地球、进入行星际空间,至少要有11.2千米/秒的速度,否则就摆脱不了地球引力的束缚。11.2千米/秒的速度,就是一个物体从地球引力场中逃出去必须具备的最低速度,所以称为地球的“逃逸速度”。太阳的引力比地球强得多,因此太阳的逃逸速度比地球的大得多,等于618千米/秒。如果一个天体的逃逸速度达到或超过了光速,那么就连光线也不可能逃出去了。这样的天体正是我们所说的黑洞,拉普拉斯所说的那个天体就是一个例子。

宇宙间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能超过光速。既然连光都逃不出黑洞,那么其他东西当然也就跑不出去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黑洞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了。关于黑洞,如今更正确的说法是:黑洞是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期创立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

黑洞里面什么样?

视界与奇点由于连光也无法逃逸,成为黑洞的恒星便从观察的宇宙中消失。看不见的黑洞和看得见的宇宙之间的界线,叫做视界(event horizon)。视界内部会发生什么事情,不得而知,但是天文学家可以猜测,正在收缩的恒星还会继续收缩下去,直到收缩到无限小和无限密的点,称为奇点(singularity)。

被抻成面条如果你不幸,掉进了黑洞,那可就“大事不好”了。黑洞中的引力增长速度快得吓人,拽你脚的力量,比拽你的头的力量要大得多。你最终将被抻得又细又长,就像意大利面条。当然这只是个比喻,物质进人视界时,估计早被强大的引力疯狂撕成碎片了。

“三毛定理” 黑洞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世界,被黑洞吸进的物质会以光速坠向黑洞中心,这时除质量、角动量和电荷被“没收”成为黑洞的整体属性之外,其它所有特性,如半径、密度、温度、化学成分、磁场等全被黑洞吞没了。天文学上称这一性质为黑洞的“无毛定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一位中国天文学家在谈到这条定理时,曾幽默地说:“称‘无毛定理’好像不妥,中国有个三毛,头上只长了三根毛发,黑洞也只有三个参量,是否可称为‘三毛定理’。”与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

黑洞是怎样形成的

如果物体的密度固定不变,而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堆积在一起,那么这堆物质的引力会随着质量的增大而越来越强,到头来,它的引力总会强到连光都不能逃逸出去的程度。例如,把质量像1.4亿个太阳多的水集中起来做成一个“大水滴”,那么它就会成为一个黑洞,这个水滴黑洞的直径大约有8亿千米。

另一种情况是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和斯奈德(Snyder)首先想到的:如果恒星的质量固定不变,并让它们不断收缩下去,那么恒星的密度会越来越大,这样,它的引力场也会越来越强。所以,只要一直收缩下去,它迟早也会变成一个连光也逃不出去的黑洞。譬如说,如果太阳收缩到半径只有3千米那么大,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个黑洞。这个半径只有3千米的小圆球,密度却大得简直难以想象:在1立方厘米的体积中竟包含了200亿吨的物质!这两位物理学家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分析了恒星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缩的过程,并在1939年提出了比较准确的黑洞理论。所以,人们常把1939年算作现代黑洞理论诞生的年份。

黑洞的种类

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应该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黑洞:恒星级黑洞、星系级黑洞和原生黑洞。

恒星级黑洞有些恒星真是巨大——比太阳要大上几十倍。它们度过的是辉煌而短暂的一生,只能活几千万年。当这样的一颗恒星消亡时—— 超新星爆发之后,它庞大的身躯在引力的作用之下的收缩是不可阻挡的。宇宙中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抵御这一垂死挣扎的庞然大物的压力,即使原子内部的核动力也无能为力。恒星越变越小,而它的引力却越拉越大。最终恒星收缩到如此微小的地步,以至它的引力高到任何东西都无法从它那里逃脱——甚至是光线和其它射线。这时恒星级黑洞就形成了。

星系级黑洞在星系的中心部分,恒星非常密集,星体之间容易发生大规模的碰撞和合并,结果形成一些质量极其巨大的天体,这种超大质量的天体坍缩后,可以成为质量超过太阳1亿倍的黑洞。

原生黑洞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理论,造成宇宙膨胀的那次“大爆炸”具有异常巨大的力量,它把一些物质挤压得极其紧密,这样就形成“原生黑洞”。它们的尺度极小,通常只有一个基本粒子那么大(10-13厘米),可是质量竟和一颗小行星差不多。

黑洞会蒸发

黑洞的“只进不出”,让它获得“宇宙中最自私的怪物”的称号。可是现代天体物理学发现,黑洞也会“喷射”一些物质。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1976年,有着当代爱因斯坦之称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提出黑洞蒸发的新理论,指出真空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存在着数量相等的正、反粒子对,它们之和虽然为零,但它们的存在和起伏会影响物理过程。物质和反物质在经过黑洞附近时,可能一个掉入黑洞,同时将另一个排出黑洞,这意味着黑洞能产生和发射一些粒子。在这个过程中,黑洞因慢慢地辐射能量而逐渐地蒸发掉。其蒸发的速度随着黑洞变小而加快,最后突然爆炸。

怎样发现黑洞

从双星中寻找黑洞黑洞虽然无法直接观测到,但是它强大的引力场却会影响附近天体的运动,于是人们就可以根据那些天体的运动情况来推测黑洞的存在。如果双星中一颗是普通恒星,另一颗是黑洞,虽然看不见黑洞,但是能从普通恒星的运动轨迹,分析出那个看不见的伙伴质量有多大,如果质量超过中子星的质量上限,那么就有可能是一个黑洞。但是这种判断往往有不确定性,因为大质量伴星不一定就是黑洞,也可能是聚星。那么,是否

有更好的办法呢?

黑洞的蛛丝马迹天文学家预言,当物质即将到达黑洞时会发射很强的X射线和γ射线,所以如果一颗暗伴星发射X

射线和γ射线,而且质量很大,那么就可能是一个黑洞。因此,X射线和γ射线这类高能辐射也就成为搜寻黑洞的重要线索,这也就是为什么哈勃空间望远镜、钱德拉X 射线望远镜和XMM-牛顿空间望远镜等空间望远镜上天之后,有关发现黑洞的科学报道特别多的道理。

天文学家推测,太空中一个叫“天鹅座 X-1”的强X 射线源很可能就包含着一个超过3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级黑洞;在一个名叫M87椭圆星系的中心核中则可能存在一个质量比太阳大90亿倍的星系级黑洞;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心也可能存在星系级黑洞。天文学家的这些推测已被越来越多的观测结果所证实。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