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改革创新的探索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改革创新 本科 探索 特色

摘要: 从我国目前特色应用型本科培养的角度,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培养的现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基础课改革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础课应如何进行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作参考。

关键词: 特色应用型;高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3-0283-02

0 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引导相关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办学,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创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作,为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衔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从而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各高校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专业性极强的专业课程而言。

调查表明,基础课程虽有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但大多数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脱节,不适应或达不到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麻省理工学院以美国工程院院士Ed. Crawley教授为首的团队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从2000年起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合获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后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是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是对以课堂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革命。近年来国内有些高等工程技术大学已经开始着手开始尝试进行CDIO的工程教育改革,按CDIO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大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较多,体现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特征的认识上以及如何设置高等教育的课程等问题,而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本质及相关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等理论问题仍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更缺少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对基础课如何进行改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特色应用型本科培养的重点是结合本校特色,突出“应用”二字

特色应用型本科不同于传统的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是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各行业的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主的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和技术教育,并通过充分的技能培训,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

特色应用型本科结合自己的特色,突出“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调面向行业、面向岗位的应用能力培养,重点关注理论的应用,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式。

2 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下,基础课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对多数省属高校来说正在逐步转型,向着办出自己的特色,打特色牌,走特色路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的高校,人才质量标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必须用新的人才质量观去考核、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全面培养、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重视在基础课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服务专业为核心,采取“结合专业、结合学生、结合能力、结合载体”的四结合教学模式,加快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础课改革。为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针对高等教育在基础课教学环节尚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主体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育模式理念;单一以知识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困扰着学生汲取知识的积极性;传统的以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标准,难以准确的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在基础课教学环节中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少,工程案例单一,导致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应用创新、创造能力,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有些茫然,不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及模仿能力,但却缺少探索与创新能力。

3 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下,基础课教学如何进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①打破原有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基于CDIO理念,在基础课教学中从“坐中学”向“做中学”转变,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旨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强调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坚持在办学中注重实践性和实效性,分类培养,规格明确。

②打破原有的授课内容体系,使理论教学和工程项目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出版特色应用型本科适用教材,教材体现基础课在工程中的应用,以项目为背景,加强理论的学习和应用,使枯燥的理论得到鲜活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专业背景,熟悉专业领域。

③打破单一以知识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师生互动、研讨式教学方式,采用以服务专业为核心的“结合专业、结合学生、结合能力、结合载体”的四结合教学方式。任课教师与学生所学专业对接,列举出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工程案例,从中建立基础课知识模型,培养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扩展了专业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④打破传统的基础课单一考核方法,采用全方位、多层面考核方式。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考试的最终成绩包括试验成绩、创新活动成绩、口试成绩、笔试成绩等多项考核内容,在笔试中增加综合能力测试题,考查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方法。旨在充分吸收和继承传统基础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由以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向以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综合考查为标准的方向跃进了一大步。使静态测评转向动态测评,由一元评价变为多元评价,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

⑤精心组织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在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外的科技创新等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知识应用能力,确立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如在数学基础学科中开展数学建模课程、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在基础力学学科开展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省结构设计大赛、力学建模竞赛、力学创新设计大赛等;在大学物理中坚持开展省级以上的竞赛和校内进行创新的“四小”活动等(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动画)。

4 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下,基础课中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作用

①加强与基础课理论密切相关的实验室建设,完善基础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使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同时,把学到的理论在实验室中得到应用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②在数学课堂上增加软件应用课堂。把数学理论课堂上学习的数学微积分、矩阵、概率等重要理论编制程序,运行结果,结合工程背景解决实际问题,让理论鲜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③在基础力学课堂上增加创新作品设计。通过所学的力学基本理论,让学生以小团队(2-3人)的形式,设计一个实物作品,说明设计的力学原理,设计的思路,形成作品,使得理论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理论得到有形转化。

④在大学物理课堂上增加仪器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让大学物理理论在课堂上就得到体现,如:电磁转化,驻波等物理概念,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然后讲解理论,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5 结论

为进一步突出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关键是突出“应用”,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关键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灵活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真正达到这样的要求,要从学校的基础投入着手,否则将停留在理论上,不能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清时.注重创新素质.培养成功的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14.

[2]于丽艳,闫龙海,等.加强力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人才培养改革,2013,294:49-50.

[3]于月民,刘宝良,等.大学力学基础课实施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225-226.

[4]赵国刚.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办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57-59.

[5]吴俊峰.黑龙江科技大学2014年暑期干部培训班上得讲话.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