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能/不能的理由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理由

毫无疑问,今天的武器装备大多还是对昨日的延续,单就为变化所继续抵抗的传统或背景,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与它们在1960年代、1940年代乃至1920年代的一样强大,但有些变化的确值得探讨、争辩。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目的在于卸下考据的重担,倡导仔细考察那些迹象背后更深更广的内容。

“争+鸣”空间的落地归结于北京西山脚下“四王府”的一次圈中好友的聚会,故记于栏目名中,以作纪念。

反 弹道导弹打不了航母

1 雷达发现监测难。由于地球曲率的原因,海平面上雷达最远只能看到40千米外的目标。在没有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航母编队会开到岸基火力的打击范围内。

2 虽然远程巡逻机或大型预警机可以发现航母,但此时是看得见打不到。而且前方的电子侦察飞机已经处于航母编队战斗机的拦截半径内,处在自杀性的观察位置,随时可能遭到航母编队的打击,侦察质量难以保证。

3 虽然深海中的潜艇可以探测到航母的行踪,但潜艇最大的性能是隐蔽,无法开启主动雷达和声呐,只能用被动声呐探测到航母编队相对于本艇的位置、航向、速度等诸元,无法为弹道导弹提供高质量的绝对坐标数据。

4 信息传输指挥控制难。假设攻击航母编队的一方获得了高质量的目标坐标数据,需将这些数据完整无误的从侦察平台传输到弹道导弹的发射阵地平台上,这需要跨军兵种的数据链来支持。这些数据发送到海军、空军或总部后经处理,再发往导弹部队的中枢,转至发射阵地。这只是简化了的发射程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都能造成目标的错漏丢失。

5 末段制导难。假设打击航母的弹道导弹发射了,在发动机工作的主动段拖着几千度高温的尾焰向上爬升,很快会被敌方的红外预警卫星发现,发射信息和轨道数据很快会传到航母编队,编队可能要做相应的规避机动了。飞行中间段,导弹轨道高度上千千米,陆基中段反导十分困难,海基更是难上加难,导弹的战斗部放心大胆的进入了末段,以每秒6-7千米的速度向目标区飞去。

弹道导弹的制导方式是惯性制导,射程为2000千米的弹道导弹全程飞行时间约15分钟。发动机关机的自由段占飞行的大部分时间。在这超过10分钟的时间内,如果航母编队非常听话的按照你的思路直线航行的话,应该已经从弹道导弹瞄准的初始位置离开了10千米以外了。只能给战斗部赋予末段机动的能力。末段机动不难,世界上四个国家搞洲际弹道导弹,他们的导弹都可以末段机动——打击固定目标。可现在战斗部的目标是以每秒15米速度移动的300米×100米的航母,只有上末段制导。用GPS也不行。目标的GPS数据是不断变化的,而战斗部从进入大气层到目标区上空可能只用10秒,数据更新和传输的速度追不上战斗部飞行的速度。热成像技术也不行。战斗部气动加热的温度远高于航母甲板的温度,航母热成像无法穿过“热障”到达热像仪。雷达制导可能是理论上可行的方案,这需要战斗部上有处理速度很高的计算机,同时战斗部要尽快出黑障区。战斗部上还要装有能在每秒6~7千米速度下有效控制姿态、飞行轨迹的控制系统。这一切在理论上都是可行的,只是不知道战斗部上还有多大的空间能容下这些“小玩意”。

6 毁伤目标难。假设战斗部能准确的飞向航母编队。此时的航母编队已采取了防空疏散阵型,舰船问的距离应在千米这个数量级以上,在航母上用肉眼是看不见位于编队前方的防空驱逐舰的。一般的弹道导弹对固定目标的圆概率偏差是200米左右。大型航母长约300米,宽100米,正好套进了这个圈。

中程弹道导弹的投掷重量应在600千克左右,如果战斗部能以每秒6~7千米的速度直接命中航母,那么航母是必沉无疑。可这是无法直接命中的,只能加大战斗部威力。核门槛轻易是不能越的,哪种常规战斗部能打穿拥有现役军舰中最厚钢板的航母呢?打航母难,用弹道导弹打航母难上加难。

正 弹道导弹可以打航母

1 目前,对航母的侦察手段比较可行的有卫星、航空、无线电侦察。其中超地平线雷达的探测距离可以达到1500海里以外。美国在2010年的《空海一体战报告》中已承认这一事实,列举了澳大利亚“金达莱”海防雷达说明这一问题。类似的雷达,苏联时代就有了,不是太大的技术问题。

2 将导弹战术和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最大效益。只要航母编队进入1000海里以内,弹道导弹就可以对其瞄准了,飞机侦察只是若干侦察手段中的一种。警戒性侦察还可以使用战略无人侦察机。

3 反航母弹道导弹的制导方式不需要潜艇的绝对坐标数据,相对于潜艇的位置、航向、速度等诸元就已经足够了。

4 航母编队的大致活动情况等战略情报较容易获得。例如此次3艘航母齐聚亚太,每个航母的电磁、光学和声学等特征情报,可以通过长期跟踪积累得到,战时侦察只需获得简单相对精确的位置信息,可简单理解为坐标代码。识别码也不过十几个字节,可以同时向作战单元和指挥部门发送。

5 采用被动无线电引导方式辅助。如苏联SS-N-13就是将航母的典型无线电频率预置在导弹上,采用类似反辐射导弹的方式攻击航母。

6 适当提前末制导雷达开机时间。例如,“潘兴”2末制导雷达在4.5千米高的天线扫描范围为35平方千米,此时搜索圆半径约3.4千米。若要覆盖在导弹飞行15分钟里航母的机动距离14千米,未制导雷达的工作高度要接近19千米。只要适当增加雷达功率是可以实现的。

7 突击航母应立足于打残,而不是二战航母战中的击沉、击毁。打残就是使其丧失主要作战能力,被迫退出战斗,或为其它水面、水下和空中打击奠定基础。因此没必要使用整体大威力爆破弹,应使用类似反坦克的穿甲子母弹或穿甲燃烧子母弹。这类弹药不但有较大的抛撒区,能尽量覆盖航母目标,而且可以穿入舰体内爆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