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自我效能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效能 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 合并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84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干预组给予以强调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健康教育模式,对比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两组生化指标、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恢复程度。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干预组心理社会、精力/症状、精力/动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干预组病房内活动、个人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社会性退缩、对外界兴趣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自我效能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并有益于其精神疾病症状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社会功能。

[关键词] 健康教育;自我效能;精神分裂症;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4-0109-04

2型糖尿病是一种高发慢性代谢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率则约为普通人群5倍。研究认为这与精神类药物对糖代谢作用的影响有关,两种疾病均需终身药物控制。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在于长期高血糖或大幅度血糖波动导致的靶器官损害而诱发的心血管系统、外周神经系统、视网膜损害等严重并发症,血糖控制是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重点和难点[1],需要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适时、充分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重要手段。但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障碍,对健康教育的接受和依从性均较低,增加了对其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难度[2]。为了提高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精神症状恢复效果,本研究采用针对其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五病区收治的精神分裂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精神分裂的诊断标准[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精神分裂经治疗后症状好转处于稳定期,意识清楚具备基本自理能力并自愿接受健康教育,年龄≥18岁,排除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入选84例,男44例,女40例为年龄29~62岁,中位年龄44岁为精神分裂病程3~10年,中位病程5.5年为糖尿病病程2~8年,中位病程5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例,大专26例,高中30例,初中及以下18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预组自我效能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由本科室护士根据精神病专业医师、心理医师及营养师建议制定,建立患者血糖及生活行为档案,并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细化个体教育方案,健康教育实施方案:①血糖控制的认知教育:采取集体授课的方式,组织患者参加小课堂,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易懂的方式宣传糖尿病基础知识、危害及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讲解自我管理的益处和自我管理表格的使用,1h/d,连续3d。②血糖自我监控:逐渐培养患者自行记录血糖的习惯和意识,每次测血糖后嘱咐患者在记录册上进行详细记录,每周进行护患记录数据比较,对依从性好的患者给予表扬,督促其他患者配合。③糖尿病饮食指导:营养师根据个人热量需要制定糖尿病饮食,并在护士监督下进餐,对自控力较差的患者给予单独进餐,避免抢食其他患者食物,对依从性差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④运动锻炼:根据患者爱好和要求组织体力运动锻炼,包括太极拳、健身操、瑜伽、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柔力球等有氧运动。⑤人际互助培养:根据患者年龄、性格、爱好等分为3~5人小组,组织经验交流会,通过引导抒发情绪,糖尿病控制经验,增加患者人际交流意愿和意识,1次/周,日常小组成员相互鼓励监督血糖控制和生活行为自我管理情况。对照组健康教育方式以常规的说教模式。

1.3评价指标

干预时间为6周,分别检测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用以评价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共30个条目,包括心理社会(15条)、精力/症状(8条)、精力/动力(7条)等项目,各条得分为0~4分,分数越低表明主观生活质量越好,信度系数为0.87[5]。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改良版:用以评价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共5个项目,包括病房内活动、个人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社会性退缩、对外界兴趣,各项0~2分,分数越低表明社会功能越好,信度系数为0.78[6]。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SQL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QLS量表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心理社会、精力/症状、精力/动力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心理社会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心理社会、精力/症状、精力/动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2。

2.3两组SDS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DSS量表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病房内活动、个人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社会性退缩、对外界兴趣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房内活动、个人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病房内活动、个人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社会性退缩、对外界兴趣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社会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见表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态存在特殊性,处于稳定期患者仍具备较正常的思维能力和感受力,但可能因为不恰当的刺激而出现波动,因为患病期间受到精神、情绪、心理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导致患者长期脱离社会、家庭、团体,人际交往能力退化缺乏关怀,对自我的认知较为扭曲缺乏自控力,对之进行自我效能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难度[7]。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应顺应患者性格特征和治疗需要[8]。

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平和态度接近患者,了解其内心世界,更好地接受其所需的健康知识,为其提供充分的尊重和关怀,营造适宜患者精神症状恢复平稳的环境,在更多的时候让患者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平等与共同点,减少隔离感和孤独感。我科采用了较为传统的血糖控制宣传教育模式即集体授课,让患者在同一环境中,使之消除自我孤立感,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共同性[9,10],教育方式则考虑到部分患者认知功能可能有所损害而尽量采用简单而直观的图片、图表等,还可以配合幻灯、视频等方式增加教育方式的丰富性和活泼性,易于患者产生参与感,教育内容为血糖控制和自我效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我效能的建立需要患者对血糖控制产生正确的兴趣和对自我的责任感,兴趣在精神状态异常患者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自我的责任感则需要患者建立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故而无论采用集体授课、运动锻炼、互助小组等形式都是心理调适的方式,在此过程中引导患者回归普遍价值观、认知自我和团体的关系,从而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对自身的关注。在此基础上让患者逐渐参与自我血糖的监控,利用鼓励、表扬和督促等多种方式激发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行动力[11,12]。特别应注意的是患者的饮食控制,对于普通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依旧为难以执行的行为改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控力较差则更具难度,在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同时仍应适度采用权威式教育[13],进食时给予监督,个别患者应独立进食以达到有效的饮食行为改善、维持血糖控制的效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明显的社会功能丧失,长期不被理解,受歧视、隔离及疾病状态的影响,人际关系疏离、信任感减弱、孤立感增加等社会心理环境恶劣,不仅加剧患者精神症状,更不利于康复重新回归社会[14]。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及患者整体健康状态均有显著益处,适当的有氧运动还有助于调节心理状态,发泄情绪,转移注意力,因此,组织患者进行一些由多人参加的有氧运动可同时促进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健康状态恢复,并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形式,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体会互助、互信、互爱等正面心理状态[15,16]。为强化人际交流能力,组成互助小组化整为零施行更灵活的自助和互助,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团体意识,社会意识,在血糖控制、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方面相互督促也可以更全面地促进患者自我效能的建立,有利于长期的血糖和精神症状控制。

自我效能健康教育将以上各方面综合应用,结果显示,通过6周干预,干预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糖、脂代谢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为好。对于患者心理行为方式也有显著改善作用,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均显著提高,患者自我行为能力提高,也反映了自我效能健康教育适用于并有助于精神分裂患者精神症状和代谢状态改善。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并有益于其精神疾病症状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俊雄,吴树跃,彭红梅,等. 合并糖尿病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2, 18(8):1048-1051

[2] 尚慧丽,万巧琴. 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的调查[J].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8):552-554.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36.

[5] 石广念,黄河,潘羽彪. 精神分裂症伴与不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22-24.

[6] 许洁,陈婷,朱静. 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41-1843.

[7] 徐雪梅.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2(16):2187-2188.

[8] 邓莉.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28(32):82-83.

[9] 许勤伟,刘向来. 并发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门诊急诊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31-32,35.

[10] 张生翠,皇甫幼让. 护士分层管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3,26(7):731-733.

[11] 李爱凤. 系统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5):331-332.

[12] 韩淑芬,边辛丑,黄金如.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双盲对照研究[J]. 河北医药,2013,22(20):3197-3198.

[13] 莫莉梅,崔虹,何夏君.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2, 11(9):49-50.

[14] 姜涛,张艳芳,迟勇.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88-2089.

[15] 刘文亮,蔡松涛,洪晓虹. 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共病性的研究进展[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0):958-960.

[16] 丁可,陈奇.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及干预效果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67-69.

(收稿日期:2014-01-06)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