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连朴饮治疗难治性发热的实践与观察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发热 难治 实践 观察 治疗

【摘要】应用连朴饮化裁治疗难治性发热。治疗组26例,痊愈2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治疗25例,痊愈5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关键词】连朴饮化裁;难治性发热;湿热

【中国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79-01

由于医学发展水平、及各地诊疗水平的限制,常常在临床过程中遇到一些各种方法及药物治疗无效,病程长久的难治性发热。对此种发热,明确诊断固然重要,但有效的治疗是患者追求的根本目的。笔者应用连朴饮化裁治疗难治性发热 ,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0月至2011年10月难治性发热共51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人,经抗生素治疗一周以上,反复发热治疗无效,纳差,食少,小变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辩证为湿热者。治疗组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10~76岁,平均37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发热13例,术后发热4例,脑出血后发热3例,泌尿系感染发热3例,无名原因发热3例。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11~74岁,平均38.5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发热12例,术后发热4例,脑出血后发热4例,泌尿系感染3例,不明原因发热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感染轻重程度、有无并发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每天定时或不定时发热连续1周以上,体温在37.5以上,应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无效,中医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辩证为外感湿热或湿热内蕴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3日内恢复正常为痊愈,4-7日恢复正常为有效,7日以上未恢复正常为无效[1]。

治疗组:应用连朴饮化裁,组成:川黄连10g、制厚朴10g、石菖蒲15g、制半夏10g、香豆豉10g、山栀子15g、芦根25g。随症加味:外感湿热,加金银花10g连翘10g。湿热内蕴加薏仁15g、生大黄10g(后下)。下焦湿热,加黄柏10g 、白茯苓10g 。治疗观察时间7天,连服中药7剂。

对照组:更换抗生素。发热时服用或肌注非甾类退热药,或消炎痛栓纳肛,或物理降温等一般常用退热药物。

两组观察治疗期间,均不排除正常基础治疗,如必要的补液、营养支持及其他对症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体温完全正常,停药一周发热无反复;②有效:发热三日内明显减轻,体温在37.8℃以下,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③无效:治疗一周发热无明显变化。

2.结 果

治疗组26例,痊愈2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治疗25例,痊愈5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4%,两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典型病例

女,20岁,多囊肾术后1周,持续午后发热,38℃以上,西医给予头孢曲松钠及左氟沙星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一周仍持续每日下午发热。来诊症见:体温39.5℃,面红,神疲,尿频、尿急、小变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辩证为湿热内蕴,下注膀胱。处方:川黄连15g、制厚朴15g、石菖蒲15g、制半夏10g、香豆豉10g、山栀子15g、芦根25g、白茯苓10g、黄柏10g。一剂量体温降到37.8℃以下,三剂痊愈,一周后随访无反复。

4.讨 论

连朴饮出自《霍乱论》,为湿热霍乱之主方。能够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治湿热霍乱: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等[2]。但遵循病机辨证原则,经过化裁便成为治疗难治性发热的有效方剂。对于湿热引起的发热者,能够清热燥湿并行,辛开苦泄,宣化湿热[3]。使难治性发热,湿去热退,迅速痊愈。所以中医诊疗要谨守病机、辩证施治,才能在疑难杂症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宁.中西医结合对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治疗[J]_中国现代医药,2005(3):77-78.

[2]段富津.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46-247.

[3]扬振伟,张国伦等.连朴饮辨治沙门氏菌感染浅析 [J]_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 (1):36-37.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