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初探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通用 技术

摘 要:通用技术课程涵盖而广,内容多而深度浅,使得教师难以驾驭课堂。本文探讨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科的特点,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做中学;发散思维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的现状困恼着广大技术教师,不少教师无奈的而对课堂上提不起兴趣的脸和做其它学科作业的现状。教师也努力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案例和视频,制作精美的课件,但由于授课形式呆板、教学内容缺乏深度等问题,没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的效率都大打折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有效性,我认为技术类课程就是要突出实践性,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在实践操作中亲历技术,应用技术,思考技术,才能掌握技术。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如下一些积极措施让自己的课堂更具吸引力,更富感染力。

一、把“生活”带入课堂。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就书论书,学生听讲的兴趣往往不高;而当从学生日常生活事例讲起,就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说明通用技术课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应让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加强“生活教育”的思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解决问题,从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技术。比如我在讲《技术与设计2》的“结构与稳定性”时,一开始并没有讲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而是让学生观看杂技演员在钢丝上骑摩托车的图片,讨论杂技演员能完成如此惊险的动作的奥秘。然后做了一个小的演示实验“钢笔尖不倒翁”。一开始,钢笔尖肯定不能立在桌面上,然后在笔杆的下半部分用铁线连接一个较重的物体并弯曲到笔尖下方,钢笔就可以随意立在桌面上了。然后再对学生解释:“任何物体都有维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但为什么一开始笔尖不能立稳在桌面上,原因是钢笔的自平衡能力不能抵抗外界的干扰作用。笔杆下面吊了一个重物后,这个系统的重心移到笔尖下方了,系统的自平衡能力也发生了变化,只要支撑点在重心的上方就可以实现稳定平衡。”从这个小实验就可以知道摩托车走钢丝的动作并不难实现。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设计课堂演示实验,不仅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有亲近感,同时也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

二、把“操作”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技术的奥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教师讲技术很费劲,学生听起来好像都懂,但一到实践的时候就傻眼了,一些简单的操作也不知道如何下手。学习技术如同学习游泳一样,如果只是听游泳的技巧,学习的人就算听的头头是道,一下水就不知所措。只有让学生亲历技术,在操作中体会的技术的要领,领会技术的奥妙,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模型的功能”一节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模型具有使设计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功能,我先让学生进行教学猜想:一个等腰梯形纸张将他卷成圈,沿两个腰张贴在一起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呢?(如图1)

学生猜想的结果一般为圆台或歪圆台,之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制作模型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制定动手的计划。当学生将纸张剪成等腰梯形,再沿两个腰围成圈张贴在一起时,惊奇的发现和自己前面的猜想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别。从中体会模型使得设计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功能。

人的想象能力有限的,常常是会出现偏差,先让学生通过猜想得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然后再自己制作模型来验证。模型是具体的、形象的,而模型的功能是抽象的,让学生用形象的物品分析抽象的思维,不但能让学生了解模型的功能,而且用自己的实践验证自己猜想的错误对他们印象十分深刻。这就说明通用技术课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应让学生在做中学,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加强课堂实验的开发。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双手和大脑,在实践中领悟技术。

三、把“设计”带入课堂,让发散思维在课堂中尽情飞翔

有个学生对我说:“通用技术与数学、物理比,在思维深度和难度上都有很大的反差,我在通用技术课上做其他课程的作业,是因为我在这门课上吃不饱。”对于技术课程中碰到的简单问题,最好的解决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展开思维的过程,其特点是大胆的假设,不受知识的局限和传统的束缚,突破思维定势影响,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是一种打破“旧框框”,解放思想的创造思维方式。例如在《技术与设计2》“系统的设计”一节中,课本实验是给学生一个手摇齿轮组、电动机、灯泡、气门芯橡皮、导线、等材料,要学生设计一个手摇照明系统,最简单的设计是通过气门芯橡皮连接电动机和齿轮组的轴承,齿轮组的转动带动了电动机发电,而这种设计对高中学生一点难度都没有。为增加学生思维的力度,我多给了学生一起材料,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方式让灯泡发光。结果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居然采用了9种不同的方式能让照明系统正常工作,其中许多想法是老师没有想到的,例如:1、将气门芯橡皮首尾连接后当成传送带由齿轮组带动电动机转动进行发电,2、将导线绕在玩具车轮,快速抽出导线让电动机轴承快速转动进行发电。3、将导线一头绑在电动机轴承上,另一头绑上一个重物,甩动电动机,让重物绕着电动机圆周运动从而带动电动机转动。4、电动机装上玩具车轮后将玩具车轮贴在齿轮上当成从动轮使用。这些完成不受约束的设计放飞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也增加了对技术课程的喜爱。

四、把“深度”带入课堂。探索技术的本质

有技术教师认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内容广而不深,一节课中案例往往很多,各种图片、视频更是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缺乏主线,学生学习的时候常常表面热闹,却很少让学生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探索技术本质的深度。北大哲学系教授靳希平认为:“生活就是要认识自然,揭示它的规律,揭示它的内容,找出它的客观性,进一步按我们人类的需要对它加以改造和利用。我们要使技术走出躲藏状态,撕开它神秘的面纱,让它赤裸裸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技术的本质就是科学原理,技术如果能用科学原理这条主线贯穿在一起的时候,课堂就有了深度,教与学的有效性就大大提高了。如“结构和力”一节中,在探讨三角形和拱形结构的强度问题时,就采用了物理学中力的分解和合成进行分析,得出三角形结构强度的提高是由于施加在结构上力沿侧向分解,将弯曲力转化成对材料的挤压力,从而提高了结构强度(任何硬质材料抗弯曲能力都小于抗压和抗拉能力)。再如:在流程的设计一节中教材案例: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它涉及到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的化学反应,适当的让学生描述一下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条件,既可以了解流程必须考虑的因素,也能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任何技术都具有科学依据的技术内涵。

通用技术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所需要的授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侧重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论课,有侧重于动手操作的制作课,有侧重于探究的探究课,有侧重于试验的实验课,有侧重于方案设计的设计课,有侧重于技术评价的评价课。众多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形式,在客观上就要求通用技术的任课教师在知识和技术储备上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更新和充实,只有充分掌握各项技术,并熟练的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方展画.现代人的思维训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