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对策 面临 高校 卫生 服务

摘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行,高校卫生服务面临着许多困惑和问题。如何准确把握高校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职能,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校卫生机构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探索了几种高校卫生服务机构改革模式,希望对高校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校卫生服务;功能定位;一体化卫生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P12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4)06-0262-01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国家对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为:一是公共卫生功能,监测学校人群的健康状况、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学校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的监督和管理等;二是医疗功能,对学校社区内危重病例进行救治及转诊、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控制等;三是教育功能,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教育与咨询),协助教务部门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选修课或必修课)或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从这三大功能来看,高校医疗机构是集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教育和社区医疗几项职能于一身的学校卫生保健单位。由于体制、经费、人才、硬件、软件等诸多方面原因,高校的卫生服务面临着许多困惑和问题。

1.高校的卫生服务现行体制面临的问题

1.1高校卫生服务机构的定位不清承担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的高校医疗机构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多是其所属学校在建校初期根据当时学校现状而设置的,隶属后勤部门管理,属于福利型医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建国初期的公费医疗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几经改革,发展成为现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近几年,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包括校医院在内的福利型服务项目已被逐步剥离出来,重新按市场运作规则进行组合,高校卫生服务机构既需要建立与社会医疗改革同步发展的高校医疗体系,又需要建立一种保障师生员工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的自主运行模式。

随着体制的改革,高校医疗机构的属性定位也模糊不清。近年来,各高校医疗机构已由原来的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或经营福利型转变,具有经营与福利的双重属性。有人认为,高校医疗机构属于社会大医疗行业,应与社会接轨。也有人认为,校医院面向广大师生这一特殊群体,具有福利性的职能,其职责是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不能搞任何赢利性的经济活动。

1.2高校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关支持政策缺失

高校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运行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仅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高校卫生服务的工作难以开展。目前,高校的卫生服务缺少相关配套政策的有效支持、引导。业务上高校卫生服务机构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行政上服从教育系统主管部门的管理。随着卫生行业管理的日渐法制化和规范化,高校卫生服务机构需要按行业管理要求制定医疗服务的流程,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医保调控、污水处理、物价监测传染病防控等均需接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并严格执行,而所有经费开支仍依靠学校支持。目前,各高校的办学经费首先保障教学和科研,对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的投入不足,高校卫生服务几乎到不到任何从卫生行政方面的经济补偿,仅依靠所属学校的拨款开展工作非常艰难。

1.3较高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的矛盾

高校医疗机构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主体,承担着医疗救治服务,卫生行政管理,公共卫生管理,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等多种职能。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加之高校后勤社会化所带来的食品卫生、宿舍卫生管理的薄弱化以及就业难给学生带来心理疾患的增多,学生群体健康状况较十年前脆弱,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有所增多。一方面是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高校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经验性很强的学科,高校医院服务对象相对单一,常见病多发病较多,医务人员对疑难杂症的诊治缺乏经验,实践机会少[1],亟待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在人事管理上,高校医院急需的业务人员难以引进,有的高校医院甚至成了安置引进人才家属的场所。高校的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难,缺乏自主知识更新的内在动力,再加上社会对高校医务人员的认同度较低,很难体现医务人员应有的社会地位,影响高校医务人员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评价, 从而可能导致这个群体某些行为的认知偏差。医生的实践技能与社会医院医生也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受体制的影响,医生的服务意识不强,学生普遍对高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业务水平反映不佳。

1.4高校卫生服务相互独立,信息无法共享

封闭的管理模式造成了高校卫生机构之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与社区卫生机构之间连续性和协调性差,信息不能共享和交换。在信息化建设中,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妇幼保健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但是由于地方医院与高校卫生机构之间信息系统各自垂直建设,缺乏横向联合机制,使原本分割的业务部门在信息上沟通更为复杂,检查报告、住院病历等互相认可度低,形成大量“信息碎片”和“信息孤島”[2],也给患者造成里一定的困扰。

1.5高校医疗机构的服务形式单一

现行机制下的高校医疗机构的服务一般以被动接受教职工的医疗求治为主,这与社会医院的工作方式基本雷同。实际上高校的医疗机构与社会医院有很大区别。应该承担基础医疗和全校师生的预防保健工作,而预防保健是高校医疗服务的主要内容。但现在体制下的高校医疗机构的功能还非常单一,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以及急救网络的功能尚未健全起来。高校卫生机构对师生的健康信息档案也没有建立统一模式,各自的医疗信息资源难以共享。这种工作形式的单一与高校医疗机构的运行模式、分配制度有直接关系。

1.6社区卫生服务举步艰难

大学校园是人口居住密集、有特定功能的社区,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高校医疗机构是城市卫生资源的组成部分,作为服务边界清晰的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参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前,高校医院均未取得社区卫生服务资质,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也未惠及高校师生,如何跨越障碍,实行高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准入,落实补偿机制,对高校师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全覆盖,是关系到大学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高校医疗体制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要履行学校内的卫生服务职能,另一方面人员短缺、经费紧张、行业管理规范难以执行却又苦于找不到相关政策支持。

2.解决高校卫生服务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准确把握高校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

2.1.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和建设

高校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之一,公共卫生的建设非常重要。高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的公共卫生管理和监督等工作,必须加强投入和建设。从人员队伍的建设到各种应急设施、医疗器材、网络、通讯、消毒隔离防护物品、突发事件的物资药品及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设施等的配备均应加强。

2.1.2加强传染病的预防保健职能,定期进行卫生监督检查

大学生生活空间集中,一旦发生传染病容易造成传染蔓延,影响学生的生活、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的稳定,因此,传染病的预防应是成为高校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

高校医疗机构要协同相关部门定期对学生食堂食品卫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不发生学校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暴发和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坚持对下水井、垃圾箱、施工工地等现场进行卫生检查、监督,以避免污水、污物对校园环境的污染,切断消化道疾病的传播途径(如肝炎、霍乱、伤寒等)。

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让他们主动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做到一方面自己免受传染,另一方面知道如何不传染别人。

2.1.3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做好预防性疫苗接种

每年对教职工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对在校学生进行不少于2次的全面健康体检,将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动态观察,对疾病进行随访监测,及时查找隐患,全面掌握了解教职工、学生、餐饮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

疫苗的预防接种能提高一个群体整体的抗感染性,形成一个有效的免疫屏障,是最积极、最人道、最经济的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值得大力提倡和积极宣传实施。

2.1.4改善服务意识,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量,

高校卫生服务机构固定的服务群体是师生员工。在服务意识上,强调高效、方便、经济和全方位,要设法设法主动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变单纯的临床治疗为“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综合服务,使他们能得到比“解决基本医疗需求”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还要充分调动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各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各类疾病预防、诊疗、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等有关知识培训,培养全科医生、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医疗康复、营养指导等人才,确保高校卫生服务的高水平、高质量。

2.2高校卫生服务机构几种改革模式的探索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高校医疗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的运行机制改革。有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管理模式;也有依靠学校发工资,自己创收负责津贴等运营模式。但以上模式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卫生服务所面临的困惑核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对高校卫生服务机构提出几种改革模式。

2.2.1构建一体化高校卫生服务平台

把地域上的紧密连接高校联合起来,构建區域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统一规划部署区域内各院校卫生资源,实现人力资源共享、设备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增大医疗健康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实时共享、快速传递和高效利用,以便优化卫生服务[3]。

2.2.2将医疗机构从高校切离,整体托管大型医院。

高校给予大型医院一定的补贴,充分利用大型医院专业技术水平的优势,共享优质的社会医疗资源,来保障高校卫生服务的质量。

2.2.3高校卫生服务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

高校卫生服务机构是以学校的社区为范围,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和学生宿舍为基本单位,集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这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是一致的。随着高校教职工老龄化的加剧,需要提供出诊、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形式的卫生服务也越来越多,这些特点提示了高校卫生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的可能性[4]。目前,各级政府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济优惠政策并没有惠及到高校卫生服务机构,转型后的政策优惠将会给高校卫生服务带来生机。

参考文献:

[1]朱梅.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分析[GB/OL].天津院校后勤基建网. 2005-07-27.

[2]王佐卿. 新医改模式下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10,30(11):47-48.

[3]宋斌. 军队医院集团化与一体化区域医疗服务平台构建.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17(9):819-821.

[4]张春惠,徐珊,赵丹,刘盛元,杨洁,彭晓琳.健康管理对社区慢性病干预效果评估[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3):162-165.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