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谢飞近况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近况 谢飞

去年国庆后不久,我和夫人去看望谢飞同志。

谢飞同志家在国家公安部的高层宿舍楼里。

谢飞同志家里整洁、朴实,没有豪华的高档家具,表现出革命人的家风。大厅的墙上挂着一幅波涛翻滚的油画,寓意谢飞同志历尽惊涛骇浪的生涯,周围墙上还挂着不少友人赞颂她的字画。

谢飞同志已九十四岁高龄,她身着紫红色的小棉袄,精神很好,双目有神,(见照片)记忆力有所衰退。

我恭恭敬敬地奉上我为她敬撰的对联:

寒光照单衣,渡关山,草地、雪岭,天静谧,观墨黑旷野,冷月随剑影;

朔气扫细柳,反围剿,金沙、泸定,水翻腾,念花艳锦城,断桥送琼香。

注:单衣,渡关山——古时花木兰,“寒光照铁衣,关山堵若飞。”铁衣,尚可防寒,而,谢飞同志过雪山时穿的是不能防寒的“单衣”。

墨黑旷野,冷月——是写自然环境,又是当时的社会。

朔气——西北风,寒风,祖国的寒风。

细柳——女性,女红军。

花艳锦城——美好社会。

琼香——谢飞同志原名。

谢飞同志为了人民的解放,奔赴沙坊,转战南北,其疆域比木兰的更辽阔,其条件比木兰更辛苦,其英雄事迹更是可歌可泣。

谢飞同志于1913年2月3日生于海南省文昌市茶园村,名琼香。1927年年仅14岁就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革命生涯。在白色恐怖中,她从事秘密工作,在国内国外,不畏艰险,冲破重重关口。敌人杀害了亲人,烧了房宅,她为革命毫不动摇。1929年,她仅16岁已经是虎胆英雄,孤身去新加坡挑起中共南洋临时委员会和马共中央秘书的重担,在胡志明(后来的越南国家主席)同志指导下工作。1932年回到福建省在陶铸同志(解放后曾任中国副总理)领导下当福州中心市委文书。两年后到江西瑞金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当机要员。1934年9月参加红军长征,年仅21岁。

一个娇嫩的少女,在饥饿中,在酷寒的冰天雪地里,在敌人的围剿、追击的枪林弹雨里,跟随红军步行两万五千里,她的信念,她的精神,她的毅力,非为凡人!草地是望无边际的沼泽中漂浮的草丛,一不小心陷入泥潭就不能得救,她小心地行走,看到了被陷下去已经无救的战士和战马。雪山是高原雪岭,冰雪皓皓,就是毛泽东主席诗中写的:“原驰腊象,欲于天公试比高。”也是死地,山鹰飞不到的荒原。

谢飞只穿单衣跟随部队翻越,途中不能停步休息,一止步就有冻僵的危险,她看见有些战友已成冰人长眠。土中不是雪山草地,就有敌人围剿追击,有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敌我相距咫尺,伸手可擒,分秒间都有生命危险。没有战斗,就是饥饿,休息时有人解下身上的皮带来吃,谢飞从牛马粪便捡来没有被消化的玉米粒,到水池淘洗干净后吃,还分给战友充饥。谢飞同志身边有30位女战友,有邓颖超、康克清、钟月林、邒六金等。她们有聚有散,她们充满乐观,她们有时谈起胜利后的幸福生活,渴望人民有花艳锦城,她们问谢飞胜利后想干什么?谢飞回答说,想吃海南的饭菜。长征到泸定桥的时候,谢飞同志病倒了,发高烧,步覆艰难,来到桥头,她看到翻腾的江水,桥已被敌人破坏。她两眼发黑,她想难道我就过不去了吗?领导劝她留在老乡家养病,她不同意,决心过桥去,随部队走。她走不动就用双手扶着前面部队铺在铁索上的木版,坐着一步又一步地往前挪,每一步都用尽全身的力气,终于渡过泸定险桥。1935年10月随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刘少奇同志结婚,时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干部。1936年到中央北方局工作。1939年后到皖、豫、鄂地区、江西、浙东、中共华东局、华中局、山东临沂、大连、中共东北局等地工作,与刘少奇失去联络。在全国家喻户晓的“沙家浜”上有谢飞同志的足迹。在北京解放前夕,她到北京西郊的西山去看望毛泽东同志,警卫不让她进入警卫区,她向毛主席递上一张条子,说阿香来看您,毛泽东主席立刻请她进来,叙谈良久。解放后,谢飞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并且攻读研究生,在政法干部学校任副校长。文革中于1968年被“四人帮”迫害,非法关押了5年多,身心受到伤害。1987年后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理事、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安大学顾问、公安部咨询委员,副部长级待遇。

我们在谢飞同志家停留的时间不长,但是她传奇式的生涯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作者:谢飞同志的老乡,原对外经济贸易部干部、高级经济师、高级国际商务师、承担过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工作、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