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国际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团组织职能优化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团组织 导向 职能 优化 认证

【摘 要】专业认证中的学生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专业认证指标体系中的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支持条件等多项指标都与共青团组织有密切关系,文章着重研究高校团组织如何全面服务专业认证指标体系中的人才培养,优化团组织职能,论述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程中大学生应具备国际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的十项基本能力,提出了共青团组织应优化原有职能,大胆开创性地工作,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指导、科技学术指导、文化素养指导、专业学习指导、文体活动指导、社会实践指导、学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通过创新教育和职能优化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国际化的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卓越工程师”,保证毕业生就业后能快速进入工作岗位,提高岗位的适应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专业认证;团组织;职能;优化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首要职能,共青团工作也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这个中心。但是,随着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无论是专业认证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还是专业认证实践过程与结果,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这些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同时要发挥团组织在专业认证能力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共青团作为高校的基层组织,在政治职能、教育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等方面积极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团组织应该在原有职能基础上优化相应职能,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相关要求创造性的开展相应工作。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基本职能

共青团组织是一个教育青年的组织,其本身有着教育青年、凝聚青年、推荐优秀青年的组织优势。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既要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任务去开展工作,又要关心广大青年的热点问题,调动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学生队伍。

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共青团作为高校的基层组织之一,在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共青团在人才培养中的政治职能

政治职能无疑是团组织最根本的职能,这一职能在基层主要表现为凝聚能力与动员能力。《团章》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面对这样的形勢,高校基层团组织通过知变、应变,迅速完成自身政治姿态的转型,努力从以往的控制青年转变为主动的去贴近青年、凝聚青年,了解青年的所思、所想、所求,采用与青年的实际状况相适应的工作理念、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使得青年从内心深处主动向高校基层团组织靠拢。

(二)高校共青团在人才培养中的教育职能

教育职能是共青团与生俱来的职能,《团章》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因此,政治教育天然的成为团组织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此同时,高校青年团组织身在高校,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使命,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共青团的教育职能在高校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和重要:再者,作为高校的基层团委,在现行的高校招生和培养模式下,还肩负着在学院专业背景下围绕学院的培养目标教育学生的使命,因此专业教育也是高校基层团委教育职能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校共青团在人才培养中的文化职能

在发挥文化职能方面,高校团组织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青年处于人格形成的最重要时期。青年所处的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对青年健康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社会文化形态对于青年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青年也在创造和累积具有自身属性的文化,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高校基层团组织是高校院系团员青年自己的组织,在社会文化和青年文化日益多元的今天,高校基层团组织在院系内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使命日益明显,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和职能拓展的需要。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强调青年人向长辈学习、向传统文化学习的同时,平等地看待他们,鼓励青年开拓创新,有自己独立的意识,鼓励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四)高校共青团在人才培养中的社会职能

在发挥社会职能方面,团组织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跨世纪人才为己任,力求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持和知识贡献为目标,做到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团组织不断提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水平。使群众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知识水平和精神风貌,增强学校与社会联结的桥梁,充分发挥社会的育人作用,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专业认证中毕业生应具有的十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第二,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第三,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具有较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第五,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检测与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第六,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第七,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对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应用研究和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

第八,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第九,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第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国际专业认证下高校团组织的职能优化

高校团组织应该按照专业认证下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在原有政治职能、教育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基础上进行优化,创造性的开展相应工作。专业认证下的团组织开展学生指导工作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指导、科技学术指导、文化素养指导、专业学习指导、文体活动指导、社会实践指导、学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综合培养,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坚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专业素质相结合;坚持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坚持课内外一体化培养人才,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教师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在团组织原有的政治职能、教育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基础上进行如下优化:

第一,构建与专业认证要求相适应的团组织育人模式,探索出一系列的学生育人活动,使这些活动的开展更好的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

第二,形成与专业认证第一课堂能力培养相匹配的学生工作第二课堂“教学大纲”。

第三,按照专业认证指标体系形成团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认证学生毕业能力培养支撑体系矩阵表。

第四,形成科学合理的团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认证学生毕业能力目标达成度考核体系。

四、结语

文章从宏观的视角考察国内外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下团组织职能的优化,这种优化既为改善和提高高等教育团组织工作效果提供了现实条件,也要求高等教育团組织工作必须不断提高实效性、肩负起艰巨的育人责任,探索形成国际专业认证与团组织工作育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团组织工作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综合培养,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学校教育、教师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第二,通过研究形成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制定与专业认证第一课堂能力培养相匹配的团组织工作第二课堂教学大纲,绘制团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认证学生毕业能力培养支撑体系矩阵表,形成科学合理的团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认证学生毕业能力目标达成度考核体系,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2.3毕业要求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第三,从大学的育人目标与国际专业认证培养目标的内在一致性、人的知行合一观念的形成的角度来阐述高校团组织工作育人的价值和意义,真正将团组织工作育人提升到国际专业认证育人模式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的高度来认识,并将之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建构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团组织工作育人模式,以期对解决当前高校团组织工作与专业认证标准相脱节的症结提供一种参考。

第四,在形势下,高校团组织只有积极迎合高校发展的需要和青年新思想的要求,开拓进取,转变观念,才能使团的工作不断迈向职能化、社会化,寻找团组织新的立足点和闪光点。以专业认证为导向,将共青团工作与专业认证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专业认证的标准为导向开展具体团学工作,促进团组织相关活动的开展更好的服务于符合国际化人才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董秀华.专业认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方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8(06).

[2] 赵琦.切实做好专业认证 正确导向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02).

[3] 张凤宝,贾绍义,傅虹.关于院系如何做好专业认证自评工作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0(05).

[4] 谢安国.试析新形势下高校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0(01).

[5] 陈浩凯.虚拟团组织:高校团组织创新的切入点[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6] 陈平财,王襄渝.高校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定位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5).

[7] 高扬文.试论高校团组织辐射力和引导力的加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03).

[8] 安琳.高校团组织要做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排头兵[J].理论界,2005(07).

[9] 戴卫义,闪茜菁.论高校团组织在学生社团工作中的主导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10] 刘冬辉,何发胜.高校团组织拓展学生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探究[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9(01).

作者简介:周扬(1981- ),男,辽宁沈阳人,硕士学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