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高校理论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社团 思考 理论 高校 建设

摘 要: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引领青年思想、凝聚青年才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积极能动性,尤其是整合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平台。但在新形势下,高校理论社团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发展中间存在着许多困境需要我们去面对。如何积极地促进理论社团的建设并引导其良性发展,是摆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高校理论社团 现状与问题 发展思路

“青年者,国家之魂”。可以说,谁能够引领青年的思想,谁就能够引领国家未来的发展。当前形势下,影响青年发展的各种思想纷繁交错,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理论教育工作亟待加强。高校理论社团作为凝聚青年的阵地,如何通过有效地加强自身建设促使青年学生勇担时代使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日趋成为摆在所有理论社团面前的一大难题。新形势下加强理论社团的自身建设与有效发展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一、现状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简称“中特会”)成立于2009年6月,隶属于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是在学院党委关心、校团委指导下成立的年轻的理论型社团。它以研究会的形式存在,突破了大学生活动的社团的传统形式,有老师教学,师生互动,以及学生间交流等理论学习形式,更注重的是理论问题研讨。社团在院、校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在社长带领下,所有社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希望最终做到掌握其实质,提高在校青年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理论分析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社团立足于“青年学生”这一主体,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理论学习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创造性,力求打造一个融理论性、学术性、研究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型理论学习学生社团;同时社团也是青年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平台,它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全校,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是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为宗旨的学生社团。

尽管有校、院各级党团组织的领导和帮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理论学术优势又使其有发展的天然土壤,但作为理论型学生社团,中特会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资源少。

中特会作为理论社团,不同于其他文艺、实践、综合类型社团,其发展必须依仗于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学术资源,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对于大学生理论社团,想要提高层次,增强效果,必须有足够的学术资源和财力资源保证理论学习活动的质量。然而实际情况是,老师的指导仅仅在于为大家开设例行讲座,而不是做好社团顶层方面的设计工作,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缺乏对社团切实有效的支持。

(二)人员散。

干部队伍管理松散和社团成员素质层次不一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障碍。对于理论社团,由于当前形势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潮涌现激荡,部分青年学生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明辨是非,感到马克思主义离我们越来越远,导致社团自身的吸引力不大。很难做到每位学生干部都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导致个别同学的加入也不过是走走形式,社团成员参与活动随意性大,社团活动难以有序开展。

(三)受冷落。

理论社团往往以引导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为主,活动内容相对枯燥,活动形式过于陈旧单一,缺乏亮点,气氛严肃,学生很难有实际收获。加之我国处于发展转型期的特殊阶段,部分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即使加入社团也是出于功利目的。导致中特会在成立之初“招兵买马”时“兵强马壮”,在一段时间后成员失去新鲜感纷纷“销声匿迹”,积极性越来越低,参与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少,社团的影响力也日趋下降,受到学生的冷落。

二、建设对策

针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为代表的理论社团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把握理论社团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当代青年特点和团学工作经验出发,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理论社团自我建设的一般模式。

(一)强化意识,建立品牌。

1.强化理论社团的自主意识。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来自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配合和指导,但更重要的是社团成员自身要树立自主意识,社团工作的策划、组织、开展和反馈,每个环节都需要社团成员的协力合作。如果仅仅依靠会长等几个人的力量,社团的持续性便无从谈起。

2.强化理论社团的管理意识。理论社团须建立完善的管理理念,无论在成员档案构建、社团活动规划等各个方面,建立健全理论社团内部管理办法,使社团活动不仅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能有序开展,切实落实。

3.强化理论社团的品牌意识。理论社团必须要树立精品意识,提升社团层次,注重活动效果,整合资源,确立社团的品牌并使之长效化,使得理论社团活动开展主次有序,特色突出。

4.强化理论社团的实效意识。理论社团活动内容一定要有实效意识,与时俱进,同时,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保证活动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充分展现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

(二)把握方向,创新理念。

1.把握理论社团建设的正确方向。明确工作思路,理论社团活动内容的确定和开展必须要在正确方向的指导之下开展,对活动方式、活动目的等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创新形式,确立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实效方案,实现理论社团活动的主题化和多元化的结合。

2.坚持社团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活实践,因此,理论社团的活动,一方面通过如主题沙龙、论坛、讲座等进行理论学习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各类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对社会人情百态的了解。

3.坚持活动开展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理论社团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应该相应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的希望、要求,围绕学校学生工作大方向,将理论社团政治素养高、人才众多的优势和学校组织健全、学术资源丰富、资金充沛的特点相结合,真正将理论社团建设成为青年学生自我教育和高效理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堡垒。

三、发展思路

以中特会为代表的高校理论社团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排头兵”,不同于党支部、团支部等严格的组织,它兼具学生社团的自发性和自主性的特质,具有专业化高、动员性强和开放度大的特点,在摸索中形成了成员精英化、活动自主化和共建常态化的发展思路。

(一)专业化高,推动社团成员精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是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下的学生社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又有强有力的专家教授团队,为社团成员们提供了专业化的客观条件,也为培养一批优秀学生骨干提供了硬件上的保障。基于当下青年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的排斥心理,社团在规模上从过去的“大众化”朝如今的“精英化”发展,控制社团参与人数。充分运用各类专业化资源,通过自主、专业的理论学习、交流活动首先对大学生中的精英产生影响,把对政治方针的偏解、误解转化为理解,把对理论学习的被动化为主动,把单向度的“聆听”化作双向度的“交流”,再由社团成员们“一传十,十传百”的发挥“辐射源”和“领头羊”的作用,从而带动更多学生燃起对于理论学习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主流价值观。

(二)动员性强,带动社团活动自主化。

理论社团有别于党团组织,是自发形成的学生群体,没有强制规定性要求,组织的紧密联系和各项事务的落实大都是靠团队认同感来实现的。中特会成员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和团学干部为基础,形成社团成员的良性互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社团活动通过成员们自发和积极参与而不断完善,并不依赖于外界的强制力。社团成员通过自主组织沙龙、经典阅读等活动,提升了个人素养,活跃在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等各个层面上,带动了更广泛的学生学习理论,从而增强社团的吸引力。

(三)开放度大,推进社团共建常态化。

中特会是学生自发组成的理论型组织,社团通过严格的审核,可以接纳更多的有志青年入会,增强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互动,让更多的成员参与到社团的建设中,并在团队互动中增长知识和收获经历。另外,对于社团来说,加入了新鲜血液,能够保持社团的生命力,有利于朝着适合自己、适合校园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积极联系兄弟院校社团和校内外学术机构来实现社团共建的常态化,在取长补短中发展社团,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团成员的能力和素养。

今天五四青年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应走在时代的前列,青年应投身人民伟大的实践。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引领青年思想,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窗口;是凝聚青年才智,培养优秀骨干的摇篮;是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中坚力量,也是民族创新、时代进步的桥头堡。发展高校理论社团,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整合资源,方能促进理论社团的良性发展,才能使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2012,5.

[2]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号)[N].人民日报,2004.

[4]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2005,4.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