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必要性 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青年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外来思潮的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转变,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不断凸显,这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新形势下,高校只有认识到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结合时代要求与青年自身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使青年快速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教育历来是我国教育事业尤其重视的部分。全国第二十三次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些重要论述,无不体现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任务。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作为一个解释世界,尤以改变世界为主要目的的价值观念系统,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实践功能。无论哪个阶级、哪种制度、哪个领导者,如果忽视或拒斥意识形态。必然会受挫折跌跟头,甚至会导致江山易手,改旗易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一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渗透已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如何使青年学生抵御外来思想的侵蚀,坚持与巩固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纵深发展,市场经济程度不断提高,外来思潮的影响不断加深,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价值选择上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思想“多元化”,培养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应对国内外思想领域复杂情况的必要措施。现今社会,文化与思想之间的交融异常活跃,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影响,妄图左右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高校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甄别外来思潮,坚持以辩证的发展观对待中国文化,树立和弘扬爱国主义主义精神。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使青年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确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青年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胡锦涛在2012年5月4日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理想是指引人生的灯塔。青年时期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广大青年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把个人奋斗同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矢志不渝朝着崇高理想奋进,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创造人生辉煌”。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生力军,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能完成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任务。青年的理想信念的塑造是青年成才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理想信念的塑造。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青年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国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时代发展的丰富多彩性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应不局限于革命传统教育。应根据实际情况丰富发展教育形式与内容。当前我们正处于多种文化相互交融、新旧体制更替时期,伴随着西方思潮的侵入在青年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義、极端个人主义现象。如果不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高校应加强对青年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以革命先烈与英雄模范事迹教育鼓舞人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凝聚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引领时代精神。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构建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的防线,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突出贡献。

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否牢固

青年是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就极为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从此,青年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积极投身到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当中。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如何能够长期执政更是对共产党的重大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尤其是得到青年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们要非常重视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党的后备军的共青团组织必须深刻认识巩固扩大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性,探索青年群众工作的内在规律性。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凝聚作用,扩大巩固青年群众基础,引领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锐意进取、奋发向上。

只有赢得青年的支持与拥护,才能使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中国共产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终高度青年工作,并把培养和使用青年作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毛泽东在1957年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时的谈话中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邓小平鲜明提出。青年一代的成長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习近平在2013年5月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而我们党要赢得青年,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青年,使青年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

二、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创新课堂教学体系,使教学直接面向社会现实问题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重视课程体系的设计。在课程设计上既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内容。同时也要体现历史的厚重感,如课程体系应涵盖中国近现代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展现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应兼顾拓展国际视野,将国外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思潮等方面的内容涵盖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当中。帮助青年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泉与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凝聚青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同时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于解决实际现实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利用网络传媒等新兴传播载体构建模拟课堂,提高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热情。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置于鲜活的案例分析当中。变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感受。要重视师生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为指导实践的理论武器,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高校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为青年学生创造条件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如组织学生党员利用寒暑假到老、少、边、穷地区进行志愿服务工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情,建立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增长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参观红色景点、党的纪念日活动、党课学习等活动,使青年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从而成为坚定的马克之主义者。

2.创新高校党团组织及其工作机制,使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党团组织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机构,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新时期,我们应发挥党团组织的教育优势地位对青年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应根植于现实生活,以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使其成为思想交流的载体。帮助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团委、学生会、社团等组织的作用,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困难与就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年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3.加强校园文化的营造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的营造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学校的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教师节等开展丰富多彩主题教育活动,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具体过程当中。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加强校园传播媒体的建设工作,严格管理新闻、出版、讲座等传播渠道,抵制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侵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创新活动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贯穿其中。在活动上既注重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又要突出时代主旋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活动内容上彰显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元素,通过演讲比赛、社团活动一帮一活动等活动帮助大学生认识国情。感受我们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已经进入已经初见成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高校应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组织、师资优势,找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力争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