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管理学科的科学性与管理行为的艺术性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管理 艺术性 科学性 学科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然而,管理学是什么样的“科学”又是什么样的“艺术”的问题,即关于管理学学科属性的探讨、争论,自管理学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文章认为,“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的说法并不准确。管理学的研究是一个科学的、创造知识的过程,管理学要创造知识,无疑是定位于科学的;而管理的艺术性,是就管理活动本身而言的。所以,把“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理解为“管理学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艺术性”更为确切。

关键词:学科;科学性;实践;艺术性

一、 管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 管理学的科学性。自20世纪初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以来,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能反映管理活动内在规律性的理论体系,这个由一系列的基本概念、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等组成的理论体系在此后的管理实践中,一方面用于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使人们的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另一方面又随着人们管理实践的不断丰富而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科学性,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经过无数次的成功和失败,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可供人们学习和传授的反映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作为一门科学,管理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知识的创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应用。管理学的研究是一个科学的、创造知识的过程,管理学要创造知识,无疑是定位于科学的。在研究中应避免将管理学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研究混淆。

勿庸置疑管理学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人们在认识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性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原理、原则、方法等不可能像自然科学的原理和定理那样通过实验加以提炼和验证。因此当管理者应用管理理论指导管理实践时,不可能像自然科学应用其定理和原理去指导自然科学实践那样严谨、精确和一丝不苟,而是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灵活地运用管理理论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管理的艺术性。说到艺术性,艺术强调的是管理活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正因为管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人的认知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组织环境因素的难以准确预测性,现实情况也难以彻底弄清,加上人的行为的多样性,使很多管理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正如其他所有技能一样,管理工作也需要利用系统化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以获得预期的效果。这就是说,在管理实践中,如果只凭书本知识来诊断,仅仅借助原则来设计,靠背诵原理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发挥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技巧和经验。

从本质上讲,管理活动牵动着理智和感觉,融合着知识和智慧,转化出计谋和方略,落实到工具和手段、程序和步骤,围绕着预设性和可行性、实践性和有效性,最终指向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成果的获取和创造。管理的这一特性,对于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使人们既注重对管理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一个管理者要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不但要学好管理理论,还要掌握管理的艺术。前者需要的是系统的理论学习,而后者则需要个人的智慧和经验。由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科学与艺术的特质,有学者认为,管理学原理称为管理原则更为妥当,因为“原理”是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管理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从一定的原理出发,就能得出确定的结果。“原则”是观察、处理问题的准绳。管理只能按一定的原则行事。正基于此,一些管理学家积极主张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二者应当融合和统一。加里·哈默尔指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无非就是对两样东西的追求:让管理更加科学,让管理更富人性色彩”。大部分管理学理论的方法论实际上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了融合的方法,虽然融合的程度不一、维度不同,但是融合本身却是大部分理论的方法论内涵所具有的基本性质,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可取之处。

3. 管理学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之间的矛盾。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管理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那么,管理学为什么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如果说,管理学是“科学”,它是什么样的“科学”,是“艺术”,又是什么样的“艺术”?事实上,自管理学诞生以来,关于管理学学科属性的探讨和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泰罗和他的追随者们认为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他们因此也一直在苦苦追寻着严格的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科学理论。而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管理学家则认为,管理学是“集人类价值与行为准则之大成的或是集社会秩序与智力探索之大成的完整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管理学研究事实上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学的创新和发展。本文认为,“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的说法并不准确。所以,把“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理解为“管理学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艺术性”更为确切。

二、 管理实践上升为科学的可能

管理学在出现之初,是由具有实践特征的管理活动,逐渐演化成管理活动中的规律、法则,进而成为一门科学的。那么,管理中的技术,或者说技艺,是如何把管理学者们学科演变为科学的?或者说,管理实践在管理学的科学化进程中,发挥了怎么的作用呢?常常听说外科手术或其他技艺是一门艺术,这就表明,有些技艺得到了科学证明的意义上,比如管理学中的技艺。这就为我们敞开了一个问题,即作为具有艺术性的技艺可能上升为科学么?

1. 独特的技艺。我们把技术划分为艺术和科学,艺术是需要技巧的事物,是一种试错的事物。我们把能够绝对成功的机械所做的事物称作科学。例如,人们有时习惯于把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看作思想与行为的区别,有时看作普遍与特殊的区别,而有时又看作抽象与具体的区别。古典观点认为,行为要合乎理性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只有实现了这点,才能开始。一个具体的行为,一门技艺,可能是特殊的,但是行为理论、技术则不是特殊的,也就是说,就一门技艺决定一个行为而言,这个行为不是独特的。

2. 技艺的可重复性。一个实验或观察在被赋予科学地位之前必须具有可重复性。在被赋予可重复性的特征之前,一个实验至少必须有两个真实的独立观察人证明他们在两个独立的场合观察到了这个实验。实验可重复性的作用是促进知识的增长,可重复性要求是科学共同体内部从未受到争议的唯一传统,不可重复的领域是超科学。然而,实验的可重复性会关系到整个共同体。可重复性是控制,而控制是保证,那么在管理学中,能够重复任何经验或任何事件吗?负责管理的人,其职责是控制、保卫和保证,一再地和永无止境地要求成功的荣耀,拒绝失败的耻辱。他们通常解释说成功是由于控制和可重复性。事实观点的科学地位只取决于它们的重复及对它们的可重复性要求等等。这是一种无穷倒退。管理学中的技艺,如搬生铁的实验,如十二条管理方法,这些技艺虽然在绝对意义上说是不可重现的,但是在不同的空空坐标上,这些技艺的精髓和方法却具有重复性。

3. 技艺的累积性。每个事项都有独特的和普遍的方面,我们不知道二者的边界在什么地方,科学经验的可重复性仍然是科学中最重要的要求。对可重复性要求的不断反驳仍然是经验发现,并且仍然产生了对原初观点的合格重述,这些必定是科学理论的一个负担。假如只有可重复的经验是科学的,假如可重复性要求是有问题的(和常常越来越有问题),那么整个科学事业不是都有问题了吗?当今仍然在科学家与哲学家之间最受欢迎的科学哲学,认为科学是一个不断增长的集合——对现实结构或数学工具的描述集合。在这两种方案之间进行的选择在大多数人中间产生了争论,他们认为科学是累积性的。有些人认为很难断定科学在什么意义上是累积性的,通常他们断定数学和经验知识都是累积性的,他们在技术进步中看到了这种累积性的明确表达。在某种意义上,科学确实是累积性的——虽然不是在大多数现代科学哲学家所使用的传统意义上。这一切得出的一个最重要推论是具有艺术性质的一切事物,都有机会成为科学,这也是科学的来源之一。

三、 艺术性事物的客观化过程

科学过程是客观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越来越接近真理——因此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认知过程,尽管它必然包含非认知的方面。艺术过程是艺术客观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客观化是不断地接近美,因此大部分是美的,虽然也必然包含不美的方面。这是柏拉图式的:它建立在两种理想同时存在的假设基础之上——真理与美。同时必须承认的是,艺术过程与科学过程是不同的,即使最后它们都朝向相同的理想而努力。然而接下来的问题就不可避免了:艺术的客观化是什么?通往美的理想路径确切的是什么?艺术中存在进步吗,假如存在,这种进步在于什么?假设科学与艺术都经历了客观化的过程,经历通往其最终目的的过程。既然艺术不属于真理,那么它能将什么客观化和如何客观化?

西方传统习惯性地将艺术的形式认同为客观的,将艺术的内容看作主观的,虽然这不一定符合认知与美学的事实,也就是说形式与内容,客观与主观、认知与美学之间的区别看起来一致但实际不同,甚至那些认为艺术是主观的,是情感性的,是内容,更偏爱形式的人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澄明一个问题,艺术性是内容还是形式?主张艺术是形式的理论拥护者是形式主义者,他们的对立面是表现主义者。那么,每个可表达的事物,不仅仅是艺术,都既有形式也有内容。将内容客观化的一个方式就是发展情感接受力,客观化必定也意味着变得更正式、更理智。可以说,管理活动作为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实践,其融合着知识和智慧的方法和技艺,其形式是主观的,是受时间、地点和环境影响的,但是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主体作用于客体的独特方式却是客观的,是可以具有科学特性的。

四、 管理学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的统一

从对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分析不难看出,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某一件具体的事物上是可以同时共存并相互影响的,作为具有艺术性的实践和具有科学性的学科,管理学同样可以具有这两种特性。通过对管理思想史的分析,可以发现管理研究的对象不应该简单的定义为物、人、组织这样具体的事物,而应该是管理发生的动机和管理行为,因为这样的研究对象更具有一般意义。而管理发生的动机是受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的,管理行为是在这种大环境下组织如何做到最有效率的实现目标的管理观的体现和管理原理的总结。案例法根据使用者的目的并非展示管理科学而是提供一种揣摩“一种悟性”的场景,他们会在管理实践中刻意创造一种氛围,也就是将成功企业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应用过来,“悟性高”的人能对环境进行分析,并且可以修正以上的管理职能,他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应用各种知识,比如心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等等。这个过程是一个艺术式的过程,因为它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对于案例本身来讲它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有特定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虽然体现在案例中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是科学的,但就整个案例来讲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过程。所以对于管理案例的研究方法也是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一次统一。

管理的实践性与普适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即管理学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的关系可以通过图1来表示。

参考文献:

1. B. Mar. Managing High Technology: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Amsterdam:North Holland,2000:56-63.

2. 薛求知.科学与人文: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的分歧与融合.学术研究,2006,(8):5-11.

3. 林曦.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3):88-96.

4. 林曦,张闯.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一个科学思想史的观点.现代管理科学,2004,(11):44-45.

5. 王玉仓.科学技术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24.

6. Dewey John.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1997:98-109.

7. 杨旭.刍议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现代管理科学,2006,(3).

8. 王续琨,丁堃.管理科学学科结构及其发展态势.学术交流,2001,(1).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完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处置机制的对策研究”(项目号:2011lslktglx-63),课题主持人:张媛媛。

作者简介:张媛媛,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张莹,大连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东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硕士。

收稿日期:2011-08-22。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