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解读十七大确立的政党外交基本思路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政党 确立 外交 解读 基本思路

摘要:政党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为发展政党外交提供的基本思路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以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为契机,推动政党外交的发展;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原则;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发展同各国政党的友好关系;把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同时兼顾国际利益。这些基本思路对于推动我国外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党外交;时代主题;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D25;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4-0004-04

政党外交,指的是执政党在对外交往,特别是与其他各国政党进行交往过程中所秉持的政策取向、价值判断和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政党外交不断发展,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树立起我党的良好形象。进入新世纪,我党的政党外交正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也承担着更加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政党外交的基本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动我党政党外交的发展。

任何政党的政党外交,都建立在对国际形势的总体理解和对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上。要准确把握十七大提出的我党政党外交的基本思路,就必须对确立这一思路的宏观背景有全面的了解。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遭遇严重挫折,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产党或宣布解散,或改组、改旗、易帜,甚至干脆宣布加入资产阶级政党。在全球范围内,共产党势力处于低潮,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而资产阶级政党则分享着冷战的胜利果实,乘机扩大自身的影响。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会主义遭受的曲折和共产党力量的削弱,并未改变国际环境和时代潮流的根本趋向。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对当前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上述判断,是我党制定今后一个时期政党外交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必然给政党外交带来深刻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以生产、金融、贸易尤其是市场的世界性和一体化为基础和前提的,表现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它的迅猛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世界性普遍交往的加强,在使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度加大的同时,也使各国的政党外交日益发展。许多国家的政党都把如何提高执政(参政)能力、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国际竞争地位作为优先考虑的治国理政问题,与他国政党之间在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交流,促使政党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成为政党外交的最新生长点。与全球化如影随行的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使全球治理理念应运而生,而这单靠民族国家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于是,发展政党外交,便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的多极化是一个客观的大趋势。在军事方面,美国与俄罗斯占有绝对优势;在经济方面,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是主要的力量;在政治方面,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某些地区性强国是基本角色,由此形成各种力量相互交织、不同力量相互组合的,多领域、多层次的多极化。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又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但无论是哪个方面,都会对我党政党外交的基本思路带来影响。近几年来我党政党外交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就并获得长足发展,就是因为充分尊重国际大环境的客观现实,坚持按照时代潮流的客观逻辑来发展我党的对外交往。

发展政党外交,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原则。这四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有机统一体。

“独立自主”原则是政党外交的基础与核心。各国党在对外交往中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独立自主地处理和解决本党本国的各项事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去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我们也不赞成搞什么‘大家庭’,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正是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搞“大家庭”制,以致出现“大党”、“老子党”的深刻教训,才提出一定要坚持以独立自主原则来处理党与党之间关系的。离开了这一条,党际关系、国家关系都会步入歧途。

“完全平等”是处理党与党之间关系的出发点,是独立自主原则的重要保证与补充。只有一律平等,才能保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性。每个国家的政党,不分大小、强弱、执政与否,在交往过程中必须一律平等,不得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大党主义”是20世纪中期导致整个国际共运大分化、大分裂的重要原因,在国际共运史上留下了沉重教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近年来我们坚持政党外交的完全平等原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中国共产党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并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交往与合作,一个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格局已经形成。

“互相尊重”原则是处理党际关系的表现形式和前提条件,是完全平等原则的外在体现。所谓互相尊重,就是尊重各国政党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党本国事务的权力,尊重它们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它们在探索和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面对21世纪复杂的国际环境,各国政党对国际事务的态度往往存在很大分歧。如何对待这种分歧?“正确的办法是:在完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内部互通情报,交换意见,友好协商来加以解决。对于一时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意见,耐心等待,让实践作出回答,绝不能一有分歧就扣上反对什么‘主义’,公开批判,甚至约集一些党,搞突然袭击。进行讨伐和围攻”。只有互相尊重,才有利于党与党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求同存异、互谅互让。因此,党与党之间的正常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乃至互相谅解的基础上。

“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是上述三原则的逻辑发展,是政党外交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应由各国党自己去处理,任何外国政党都不应该横加干预,也不应该利用党际关系干涉别国内政,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近年来,一些国家和政党的领导人提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主张,对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原则提出了挑战,这是十分危险的,

必将为强权政治的推行打开大门。国际政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党的内部事务,最终都要靠这个国家的人民或这个政党的党员自己去解决,外部势力干涉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而且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近年来,我党在政党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证明,党际关系的上述原则是完全正确的,必须作为政党外交基本思路的重要内容长期坚持下去。

政党是意识形态色彩最强的政治组织。每个政党都有各自的纲领和主张,这无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同时也成为这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正因为如此,政党之间在意识形态上是否相同,不应成为政党外交的前提和条件。历史证明,意识形态相同的政党之间未必不发生矛盾和冲突,意识形态相左的政党之间未必不能和平共处。21世纪的中共政党外交,必须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无论是同资产阶级政党还是同共产党发展关系,都应当如此。为此,就需要正确理解“超越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首先,“超越”不等于放弃。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超越是以承认这种差异为前提的。但是,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成为“鸿沟”,也就是说,要尊重各党对意识形态的自主选择。其次,“淡化”不等于“同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和渗透始终是存在的,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但不应搞意识形态对抗,不扩大争论,不强加于人,既不要求对方改变立场,也不放弃自己的立场。第三,“超越”只是前提,落脚点在“了解”、“合作”,最终达到搁置分歧、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在新世纪新阶段,在政党外交中如何处理意识形态问题,如何摆正意识形态的差异同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位置,始终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回顾历史,我党在同他国政党交往过程中,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上曾经犯过严重错误。例如,常常以意识形态的异同划分敌友,把意识形态放在决定性的位置上,同一些共产党、工人党的关系紧张和恶化,同资产阶级政党几乎中断关系往来。21世纪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纪,我们必须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必须互相尊重,坚持不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争论的立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不应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壁垒,也不应成为发展党际关系的障碍,否则,只会恶化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近年来,我党在政党外交中完全摈弃了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错误逻辑,不断冲破“左”的羁绊,将我党的对外交往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资本主义国家,从周边国家发展到世界各地区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延伸到发达国家,从共产党扩大到民族民主政党,从社会党拓展到右翼保守政党,形成了与世界各国各类合法政党普遍交往、在国际上广交朋友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党际交往新局面。

世界各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发展水平上都不尽相同,各国政党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这正是世界丰富多彩的必然反映。世界的多样性,各国政党的多样性,可以成为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彼此合作的动力和活力。因此,新时期我党的政党外交需要超越意识形态差异,不分资本主义国家政党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党,也不分发展中国家政党还是发达国家政党,都要主动交往,在交往中增进了解,在了解中吸收、借鉴各国政党有益的经验。

要使政党外交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就必须贯彻这样的基本思路,即在坚持自身意识形态的同时,承认各国政党的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在与各国政党交往中,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在对外关系中的定位。这事关政党外交的前途,关系到我国外交工作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影响力。在新形势下,我党已经摈弃了传统的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对外交往方针,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在对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我党在政党外交工作中的重大创新。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驱动国家互动最基本的因素,也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它作为实体利益、关系利益、意识文化利益的辩证统一体,在性质属性上表现为阶级性、民族性、国际性的辩证统一。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利益有两种定义:狭义的国际利益是指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或人类的共同利益,也可谓之世界利益或全球性国际利益;广义的国际利益是指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它既包括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也包括部分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可谓之集体国际利益。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既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甚至相互斗争,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外交的目标与宗旨。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它必须服务于国家利益,必须以实现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己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全球化时代催生了各国的共同利益,形成了在国家利益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因此,我们在确立政党外交的基本思路时,必须既坚持国家利益原则,又兼顾国际利益。

首先,中共的政党外交必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关系,在发展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摈弃传统的国际利益观,即以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为国际利益的冷战思维。冷战思维曾经对我党的政党外交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使我国的国家外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大量涌现,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都形成了许多共同利益,国际利益定义的外延和内涵都变得更为宽广。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共必须超越传统的思维观念,拥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在对外关系中既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国家利益,又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处理好面临的国际事务,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促进整个国际社会的和谐,以实现维护国际利益的目标。

其次,要坚持使政党外交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关系。政党外交是党的对内政策的延续,是实现党的对外政策的手段,因此,要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观察和处理问题,使政党外交成为推进国家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杠杆。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便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这也是世界人民的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这就使中共政党外交始终与国家的外交目标保持一致,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因此,中共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这既符合党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国际社会中行为体的多元化及相互依赖的加深、全球性问题的凸现、全人类共同体意识的强化、价值分配机制的转换等,催生出以往的国家利益概念所不能涵盖的“国际利益”,并成为解释、分析国际社会现实变动实况、机制、意义和方向的一个重要概念。政党外交如何处理好国际利益问题,尤其是解决好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在中共的对外关系中,更需要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加强中共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的合作,共同协商和处理好全球性问题;要实现安全利益全球化,树立新型的合作安全观;要加强与实现国际政治制度化,依靠制度和合理的程序解决国际事务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争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国际利益。

国际利益是全球或世界某些区域的共同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利益是从属于国家利益的,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中共在处理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时,要把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同时兼顾国际利益。我们既不能如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派那样,片面强调国家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主张以牺牲国际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国家利益;也不能如理想主义学派那样,以国际利益至上为原则,主张国家利益应该让位于国际利益。

总之,党的十七大给我们指明了发展中共政党外交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以全球化和多极化为契机,根据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从而服务于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中共政党外交作为党的事业和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上述精神,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深化规律性认识,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方式,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创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新局面,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王清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