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势的几点看法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新世纪 几点 走势 看法 世界

[摘要]本文高度分析了21世纪头二三十年世界社会主义的总体态势,详细分析资攻社守、资强社弱的现象能够持久存在的原因,并指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是新世纪初叶最佳的战略决策,应在邓小平国际战略观的指导下,探索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新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国际共运战略,实现全面的观念更新。如能照此发展,那么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将如凤凰涅槃,在烈火中再生。

[关键词] 韬光养晦;善于守拙;资攻社守;资强社弱;和谐世界;凤凰涅槃

[中图分类号]D0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7)02—0067—05

苏东剧变已过去十多年了,进入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已逐渐走出了谷底,处于全面探索之中。探索的问题已从如何防变反变扩大到怎样认识时代主题的变化,加深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以及现在和将来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探索的广度和深度也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种不同观点的总结而日趋广泛和深刻。世界各地所出现的不同声音和不同看法,预示着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将出现五彩缤纷的绚丽画卷,并在这个基础上极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笔者对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走势,有以下几点初略看法。

一、资攻社守,资强社弱,是21世纪头二三十年世界社会主义的总体态势

21世纪初叶,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表现为世界资本主义亡“社”之心不死,仍在千方百计地对5个社会主义国家,150个左右各国共产党和革命势力进行渗透、打击、围堵、破坏和颠覆,妄图在西化、分化的过程中,继续缩小社会主义阵地和影响,扩大资本主义势力和范围。它们不断地施展间谍战、宣传战、网络战、情报战、疯狂地进行“无硝烟的战争”,力图搞乱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心和意志,特别是年青一代的思想和感情,动摇世界各地社会主义革命力量的信念和团结,最终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它们的这种战略攻势,由于以下原因,而进行得比较猛烈和持久:

1.20世纪末21世纪初,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继续朝着有利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方向发展。美、日、西欧等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迅猛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和空间技术而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的富国、强国,有条件在国内进行诸多改良和缓和各种社会矛盾,它们在20世纪90年代又出炉了“信息高速公路”、“科学技术政策大纲”、“尤里卡计划”等,尽力保持其富国、强国的地位(也是为了彼此竞争的需要),这就使得它们能够在无硝烟的战争中,有较充裕的财力、物力和军力,也有条件在21世纪头二三十年中持续下去。综观目前新科技革命的动向和发展势头,美、日等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明显地居于前列,它们掌握了许多高、精、尖技术和产品,保持着科技领先地位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权。如在当今世界500强名单中,前50家就有47家属于美、日、英、法、荷等几个发达国家所有。在发展中国家,只有三家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排列其中。这是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世界第三次新科技革命的性质、特点、基础及研发条件等有重大关系的。世界第三次新科技革命,是以科学技术的绝对领先而凸显其特色的。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的比率中,已从20世纪前半叶的30%左右,提高到90年代的90%以上,如一枚小小的科技芯片,其资源成本只要几分钱,却可卖到几十、几百元,其价值全靠技术,这对技术落后的国家来说,最是要害。鉴于这种特点和要求,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如2005年中国的GDP,只占日本GDP的48%,美国的18%(2005年底中国GDP为2.23万亿美元,日本是4.66万亿美元,美国是12.49万亿美元),这种由经济力和科技力所造成的“资”强、“社”弱的局面,使得“资”攻“社”守的战略态势得以存在,并能延续较长一段时间。估计21世纪头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仍将如此。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

2.苏东剧变后十多年,许多国家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虽已从大动荡大分化中稳定下来,不再继续分裂和瓦解下去,但总体说来力量并未完全恢复,不少革命政党处于迷茫状态,他们对今后的发展道路并未探索清楚。如用什么样的战略和策略才能发动和影响人民大众?扩大自身的力量和影响?怎样才能防止新的分裂现象再现?怎样才能开辟社会主义前进之路?等等。这些事关自身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的问题,至今仍在摸索中。例如,英、荷等国家共产党至今尚未恢复和重建,意共虽已重建,但力量大不如前,目前又出现一个意大利共产党人党,与意共重建党观点不同,彼此对立。法共、日共、美共等几年来进行的革新和政策调整均未见新的气象。美共党员人数号称3万,据说实际上只有几千人,影响力一直很弱。日共党员长期保持在40万左右,可算稳定,但其影响力近几年已明显下降。法共领导层提出的新观点是否完全符合法国实际还未得到证明。前东欧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发生剧变后,其社会主义成果已丧失殆尽,共产党组织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今日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几乎已听不到共产党人的消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及利亚等国,共产党虽已重建,但名称不同,力量不等,影响各异,不能说是已存在有组织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运动。在摩尔多瓦,摩共几年前通过选举赢得议会多数,党的主席当选为国家总统,至今仍处于执政地位,并取得较好执政业绩,但摩共是在承认多党制和私有化的前提下,按照竞选承诺去实现执政理念的,下届大选中成绩如何,能否继续执政尚难确定,所以也不能说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摩尔多瓦地区得到恢复。在前苏联地区,俄共在上世纪90年代末曾取得骄人的成绩,但进入21世纪后,俄共复兴的势头受阻,内部多次分裂,最近大选又受挫。对俄共说来,如何端正政治思想路线,如何甩掉前苏共的历史包袱并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尚需时日。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其共产党组织虽都已重建,但普遍存在如何调整自己的思想理论基础,更新自己的内外政策主张,处理好同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力量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重大问题的探索结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它们的前途命运。在白俄罗斯,近期产生的白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和白俄罗斯共产党之间,因政见不同彼此已处于对立状态。在高加索地区,亚美尼亚共产党经过较长期的重建再生,内部分裂,再陷困境等曲折历程,现状不佳。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两国共产党始终没有真正恢复起来,在中亚地区,塔吉克斯坦共产党、吉尔吉斯共产党人党经过多年奋斗,在议会中有一些席位,但不足以影响国家内政外交。哈萨克斯坦共产党近几年力量受阻,在议会中一席未获。乌兹别克和土库曼斯坦根本不允许重建共产党组织。在波罗的海地区,共产

党始终未获得合法地位。在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印度共产党(马)、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南非共产党、巴西共产党力量稍强,且有一些执政经验和较大政治影响,其他国家共产党尚未建立或无影响。

从上述情况看,世界各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虽比十多年前苏东剧变时有些好转,大多还处在政治迷茫、组织涣散、行动各异、影响乏力的状态,它们面临着艰巨复杂的任务,在世界性反共力量的进攻面前,只有招架之功,尚无反击之力。

3.世界社会主义主体力量还不够强大,尚在积蓄力量,处在重谋发展的特殊时期。其内外政策正在调整和探索之中,对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支持程度非常有限,更多只是给予道义支持和提供榜样力量而已,一切都极需要加以探索。中、越、朝、古、老挝五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苏东剧变后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尚存的世界社会主义主体力量,它们经历了严峻和复杂的斗争之后,力量已逐渐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重振雄风的希望所在和核心地区,从而也必然成为世界反社会主义力量新一轮攻击的重点和靶心。它们需要付出很大力量才能抵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西化、分化的图谋,眼下尚无力广泛顾及世界各地社会主义运动。

由于观念更新,改革开放较早、较快进行等原因,社会主义主体力量中真正比较强大的只有中国一家。中国是个大国,但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产值在世界排名中还居90位以下。要让中国发挥世界社会主义中流砥柱的作用和再振雄风尚待时日。应该说,邓小平在苏东剧变后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为、有所不为”等战略思想,是在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特殊情况下,为维护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而采取的十分正确和高明的战略和策略思想。十多年来中国按照邓小平思想的要求,其外交战略完全抛弃了过去那种较浓的意识形态色彩,而奉行无敌国外交,和平外交,经济外交和务实外交,尽力扩大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和周边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就与俄罗斯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法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与美国确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与日本构筑“面向21世纪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与东盟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与加拿大、墨西哥建立了“跨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中国外交的文献中,出现了“实现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安全和均衡的世界”的提法,近期又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概念并在逐步实施。最近,俄罗斯《政治杂志》指出,中国外交耕耘越发面向未来。比如,2006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阿(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就是按照中国提出的四项原则去建立“新型伙伴关系”。这四项原则是: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增进政治关系;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密切经贸往来;以相互借鉴为内容,扩大文化交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该刊认为,这四项原则“背后隐藏的是双方共同的利益。为实现这一利益而开展的合作,不仅能够解决各种局部问题,还能从事实上起到显著改变全球力量对比的作用。”这是当前世界对中国外交发展态势的认知,也是一种有远见的见解。总之,中国外交政策的这种变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形势要求,也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得以健康发展所采取的极有效的措施。事实证明,中国外交理念的这种深刻变化是时代主题变化的要求,也是忠实奉行邓小平世界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结出的硕果。

综观21世纪初叶的世界社会主义形势,可以大胆地预言,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寄希望于中国,而中国要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融入到国际体系之中,否则是难以实现的。可见近十多年来,中国的外交战略是同邓小平的世界社会主义战略思想密切相关、彼此对应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务必要经历一个较长的、从中国吸取经验和榜样力量的过程,它将从改变传统的国际共运战略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漫漫长路中实现。

以上三点说明,较长时期的“资”攻“社”守局面的出现是有很多复杂原因的。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新走势,并采取相应对策,才能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朝着不断巩固和发展的道路前进。

二、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是新世纪初叶最佳的战略决策

面对资攻社守、资强社弱的战略态势,邓小平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作出正确部署,提出一系列旨在保全和发展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战略战术。其核心思想表现为五个方面:第一,面对新的国际霸权主义的压力,要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要在国际高压面前树立“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第二,面对动荡的国际形势,要冷静观察,做到“冷静、冷静、再冷静”,要做到“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邓小平说只要我们自己不乱,谁也压不垮我们;第三,面对新的国际力量对比,我们要善于守拙,决不当头,不要把目标引到自己身上;第四,面对众多的舆论和说法,我们要善于自处,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第五,面对复杂的国际纷争,我们要有所作为,要扎扎实实地干自己的事,中国人应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有足够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做到有所作为。这些战略和策略思想,完全符合新时期国际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贯彻了“韬光养晦”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真正体现了“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战略决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退”和“守”是有特定价值和意义的。所谓“退”,是指在强大压力面前,收缩自己的阵地,把未曾击出的拳头收回来,增强自身的抵御力量。所谓“守”,是集中力量,更好地抵御对方的袭击,把应该出击的力量,留作眼前的防御。其目的既是为了打不垮,顶得住,也为以后的“进”和“攻”创造条件。这都是正确战术的运用,正如走路两手摇摆,有前有后,而不能永久在前或永久在后。对这些战略思想的运用,邓小平用“善于守拙”和“韬光养晦”来表达甚是恰当。“守拙”不等于示弱,不是放弃目标和理想,“韬光养晦”更是保全力量,伺机待发的新战术。在力量尚不够壮大的时候,不要更多的豪言壮语,不要表露出远大的抱负,而要埋头于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力量的逐步回升。这是在敌强我弱,力量对比不利于我的情况下,必须运用的最佳战略战术。这种“防御性”立足于现实,也立足于长远,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再用。历史已经证明,中国这样做的结果,使自己在十分困难的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既争取了时间,又保全了力量,也为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创造了

条件。

邓小平的这些国际战略观,虽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但却有长期的指导意义。因为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要经历长久的岁月。其路程艰辛多变,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最重要的主体力量,要避免走传统国际战略的老路,要让世界各地社会主义力量,在探索和创新中走出自己的新路,而在迈向胜利的长过程中,中国都要扮演好有节制的示范者的角色。

三、彻底改变传统的国际共运战略,实现全面的观念更新

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状的要求,传统的国际共运战略必须彻底改变。从第三国际创立起,以苏联为基地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便以迅猛的势头向世界各地推进。先后参加第三国际的各国共产党有65个,它们作为共产国际的各个支部严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定,领导各国的革命运动,完全服从共产国际的指挥。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存在的24年内(1919—1943年)共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和13次执行委员会全会,决定世界革命大事,其间主要议题和任务是领导欧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支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反对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批判内部机会主义思潮,捍卫和传播马列主义。其历史功过不在此评述。但其战略思想已完全不符合现实需要,因为它有三个已过时的特点:

1.基地性。列宁、斯大林是把苏联作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地,从苏联输出革命,全力支持和直接援助各国共产党(提供财力、物力,甚至人力的援助),文革时,毛泽东则把中国看作是世界左派力量反帝反修的核心,发挥世界革命的新基地作用。

2.进攻性。无论是列宁、斯大林还是毛泽东的世界革命战略,都是以向国际帝修反攻为特点,呈现进攻的态势。它力争在一个较短的历史时期内,用暴力革命手段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在20世纪头五六十年,“社攻资守”的格局一直很明显,这也与那个时期时代主题是革命与战争有重大关系。世界也曾几度出现大面积的革命风暴,世界共产党数量和社会主义国家越来越多,但没有持续多久,这是重量不重质的结果。

3.指导性。列宁、斯大林执政时期,苏共(一段时期通过共产国际季米特洛夫等人)直接领导和指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各国共产党的战略战术无不带有苏俄革命的色彩。如20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派李德来华直接担任中共最高领导小组成员,一切必须由他裁定。这种状况虽说与当时各国共产党普遍年幼及力量薄弱有关,但指导思想是忽视各国的国情,强调大党大国的领导作用,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许多国家也习惯于听从苏共党的指挥,认为它最有经验(包括建议经验),是公认的头。中国革命胜利后虽然已没有了共产国际,苏共的影响力也已减弱,但在60年代后却广泛宣传井冈山道路通天下,中国的革命经验有普遍的国际意义,等等。中国“文革”期间,这种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不少国家左派力量纷纷来中国“取经”。

应该说,这“三性”的出现,有历史和认识的原因,也有国际环境的因素。它构成了一段历史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涛起伏的局面。对其功过要作具体分析。不过,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世界格局的变迁,特别是苏东剧变以后,在新的国际形势和阶级力量对比面前,往昔的这些国际共适的战略战术已不宜再用,必须完全改变。首先,不存在“基地”的必要和可能性,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力量的限制和认识的提高,已不会再把自己当作推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地,不论哪个国家的共产党或其他革命力量,也不可能再从中国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取得大量物质力量的支持。今天,各国对“国际主义”的理解已同以往的认识大不相同了,更多的是以服从本国的利益和需要为前提,这是纠正前苏共对“国际主义”滥用的必然结果。其次,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社会主义就已面临“资攻社守”的态势,今日仍然如此。如何防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继续低落,是面临的首要任务。昔日的“进攻”,已变为今日的“防守”,这是诸多原因造成的。因此,21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应集中力量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力争在深层次上理解“韬光养晦”的意义,防止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的再现。再次,历史已用大量事实证明,外来的指挥力量是非常有害的,各国国情不同,条件不一样,如何进行革命,用什么方式进行革命应由各国革命力量自行探索,自行决定,由共产国际和苏联发号施令,干预决策的时代已完全结束了。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由于完全独立自主,一切依各国实际办事,因而将是多种模式,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的“不当头”思想是非常英明和正确的。以后,中国强大了,也应该如此。

对传统国际共运战略思想的否定,是建立在时代主题变化认识的基础上的,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认识武器的。新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世界政治经济结构的诸多变化和各种不同类型国家上层建筑的重大调整,而使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新现象。它不可避免地要对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发展道路、革命对象、依靠力量和斗争方式等,提出新的思考并制定新的战略。人们在理解马克思提出的“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个道理的同时,必然要对现今世界资本主义的生命力提出不同往昔的思考,也对采用什么样的革命方略进行再认识。具体说来,主要是究竟应该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应该打倒什么?是垄断财团么?其中包括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么?应该保留什么?眼前和未来的革命任务应有什么区别?革命的道路和方法是什么?对于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如何在“一球两制”的国际大环境中,在和平共处的条件下,巩固和发展自己使之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主体力量?应有怎样的现实和长远的战略和策略方针?对于尚未取得政权的革命政党和革命力量来说,它们的目标纲领、斗争策略应如何制定?如何落实?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求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用更高的智慧,在反复思考和探索中得出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答案。如果能够这样,那么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世纪。它将如凤凰涅槃,在烈火中再生。

(责任编辑:石本惠)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