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抗日根据地发展史》绪论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绪论 发展史 中国 抗日根据地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同进行的全民族反侵略的战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这场气势恢宏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高举民族解放和团结抗日的旗帜,推动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把自己经过10年创建起来的人民革命军队的主力开赴抗日前线,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当正面战场节节失利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数有限的抗日部队,毅然留在日本侵略军占据的敌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开辟了敌后战场,成为坚持中国抗战持久战的强有力的基地。抗战初始,日本侵略者对活跃在敌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和人民抗日力量不屑一顾;国民党当局和将领们也没有认识到貌似无力,且分散在各处的这股敌后抗日力量在中国战场上的威力。然而,当日本侵略军气势汹汹与国民党主力从北打到南,从东打到西,占领了大片中国国土,打垮了一批又一批国民党主力军,自以为可以横行中国大陆时,却惊奇地发现,在他们已占领的地区内,到处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对他们的占领形成严重的威胁,向他们的侵略发动了强有力的挑战。当日本侵略者认识到这一点,回过头来想用对付国民党主力军的办法,调集大军一次又一次地寻找歼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时,却是越打抗日部队越多,越“围剿”根据地越大。眼看着中国共产党在敌后一天天壮大,一天天发展,不仅有了比抗战初期强大得多的抗日武装力量,而且在敌后建立了政权,开展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相对独立的社会,成为日本侵略者最为惧怕的对抗势力。这不是一般的势力,而是包括了抗日政权、抗日武装、抗日民众在一起的有着固定地域的整体力量。这个整体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在以民族斗争为主的抗日战争时期,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继续推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向前发展进程中,创建起来的中国抗日根据地。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已经成为光辉的历史,载入史册。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经过50年的沉淀,如今被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和政界人物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无论是哪一学派历史学家,无论是代表哪一个阶级、阶层的政界人物,在谈及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时,都不得不承认这一客观存在的史实: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是抗战的主力,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全国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由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和拥护,成为全民抗战的政治领导者,为发展自己的力量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有 120多万党员的大党,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主力军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正是由于抗日根据地的存在、发展和壮大,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比重,大大增强了,为尔后在解放战争中战胜有美国帝国主义作后台的执政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打下了基础。中国抗日根据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显示出来。从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方面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使大而弱的中国,在小而强的日本侵略者的进攻面前,充分利用地域广博的优势,以己之长,击彼之短,在敌后广泛发动和组织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坚持持久抗战,使骄横一时的侵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大大牵制了日军,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把侵略军认为是后方的占领地,当作抗日战争前方,是向敌发动游击战争的基地。毛泽东在抗战初期论及抗日根据地的作用时,明确指出:“我们要在这样广大的被敌占领地区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争,将敌人的后方也变成他们的前线,使敌人在其整个占领地上不能停止战争。”抗日根据地在战争中深入敌后,与侵略军形成包围和反包围的复杂态势,利用有利地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一点一点地包围消灭敌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敌人眼皮底下建立巩固的抗日基地,使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战略成为泡影,使抗日战争成为群众性的人民战争。毛泽东把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比作下围棋中的“做眼”,认为“在这个‘做眼’的问题上,表示了敌后游击战争根据地之战略作用的重大性”。实践证明,把大批八路军、新四军及南方游击队分散到敌后各地,同当地地方共产党组织相配合深入发动组织民众,开展游击战争,一个一个地“做眼”,包围歼灭一股一股日伪军,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是坚持全国持久抗战的重要因素和成功的决策。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依托抗日根据地,对敌作战12万5千余次,歼灭日伪军171万4千余人,其中日军52万7千余人。抗日武装在对敌作战中伤亡60余万人,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民众伤亡达600余万人。正是由于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艰苦的持久抗战,消灭了日伪军大量有生力量,才使整个中国战场上的敌我力量逐渐转变,使敌人最终处于劣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第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信心,坚定了抗日的决心,抵制了妥协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并在初期迅速占领了大片国土时,在中国国内,有不少人对抗日战争抱着悲观的情绪,一些位居高官的妥协投降派则鼓吹与侵略者“合作”,散布“抗战必亡”“再战必亡”。面对强大日军的进攻,对抗战的前途和信心持何种态度,成为抗战中能否带领广大民众奋力抗击侵略者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抗战派,一贯主张实行全民抗战的路线,从抗战言论到抗战行动,都表明了抗战的决心和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中国国民党内坚决抗战的力量占着相当的多数,但妥协投降、对抗战丧失信心的也大有人在。当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时,国民政府不明确表态发动抗日;当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时,国民党中央政府只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直到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疯狂屠杀军民时,国民党中央政府仍不对日宣战。相反,国民党中央政府在日军大举进攻侵略面前,却暗中与侵略者秘密谈判,不少军政要人公开投降侵略者,充当了可耻的汉奸。国民党当局的所作所为,影响到全国不少人士的抗战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敌人占领的区域建立起一块又一块抗日根据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攻、“扫荡”,在敌后高高举起坚持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大旗,使迷惘中的国人看到了抗战的前途,鼓起了抗日的信心。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根据地内新民主主义建设的瞩目成就,使大多数中国民众看到了抗战的前途,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的解放、为人民的幸福所进行的努力奋斗的成果,把抗日根据地看成是中国抗战的坚强堡垒。大批国民党统治区和日本军队占领区的民众投奔到抗日根据地内,大批伪军反正加入到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中,说明了人心所向,证明了抗日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作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