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勿以“独特思考”为“独立思考”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独立思考 独特 思考

摘 要:本文认为,所谓“独立思考”,只能是指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思考。由于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是“一个人以良心、尊严为标志的神圣人性相对于任何一个人的独立和相对于一个人自身生命的独立”,而拥有这种独立人格的人在今天的世界上极少,从而今天的世界上的思考主要是由私欲所鼓动的思考,这些被私欲所鼓动的思考通过努力追求形式上的独特来获得自己的合法性、合理性地位的,在努力把自己装扮成“独立思考”的样子。但是,“独特思考”绝不是“独立思考”。

关键词:独立思考;独特思考;独立人格;新形式创造;独创性;私欲;良心;尊严

中图分类号: B82-066文献标识: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6-0001-06

对于外行人来说,中外理论界可能显得高深莫测、崇高无比,但对内行人来说,充斥于理论界的则是一些非常低级的行为,低级得连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的世界里都广泛存在,即:很多人都在努力地散发出自己独特的气味,通过自己独特的气味来努力地争抢、占领和标识自己的地盘——当然,这里所谓的“独特的气味”是指独特的想法和主张。至于这些独特的想法和主张是不是代表一定的事实,人们并不关心,人们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是否足够响亮、足够独特和足够有震撼力。以致出现了这样一种十分怪诞的现象:在西方,一方面人们高喊哲学死了,美学死了,艺术理论死了,但另外一方面新的哲学主张、新的美学主张、新的艺术理论主张则正如人们所说的“雨后春笋”般地层出不穷。而且,这“哲学死了,美学死了,艺术理论死了”的口号还不是单纯而空洞的口号本身,而是代表着普遍的事实。比如,就像如果人们把土、水泥、黄沙当作面粉而不断倾倒在盛面粉的仓库,并数十倍、数百倍、数万倍地倾倒,倾倒得越来越多、搅拌得越来越匀时,最终必然会很难能够找到面粉一样,人们为了追求独特而把非哲学、非美和非美学、非艺术和非艺术理论的东西不断塞进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世界的结果,人们还真的越来越弄不清哲学是什么东西,越来越不知道美和美学、艺术和艺术理论是什么东西了,从而真正的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还真的从人们的认识领域、观念世界中逐渐消失和死掉了。

本来一种理论是因为合乎事实、揭露了事实真相而获得存在权的,并被人们所认可和接纳,但现在不是,至少在人文学科领域不是这样。现在人文学科领域的所谓理论则完全是靠新颖、独特、别致来获得合法性地位的。以至于现在的硕士、博士性的学位论文不管是不是有关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业方面的,但都有一个“独创性声明”,声明这篇论文是学生在其导师的引领下“独立创造的”!不知别人看到这样的“独创性声明”会有什么感受,我的感觉则是恐怖。为什么觉得恐怖呢?因为这些论文并非是科技领域、制造业领域、商品生产领域的论文。在科技领域、制造业领域、商品生产领域要生产一种全新的物品,这是需要独创的,是需要创造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东西的。但在人文学科领域、在科学研究领域,人们所做的、能做的只是发现一些新的事物、新的现象和新的联系,然后以论文的形式做出报告,岂容人们做什么“独创”!在科学研究领域,一个人说他的著作是“独创”的,这是什么意思?是说“独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事实——如一个人体生理研究者多给人类增加了一种器官,多搞出了一个脑袋?一切基础性的研究,只是为了发现什么,而不是为了制造事端、为了添乱,那么能“独创”什么呢?那么,是不是说这篇论文本身是独创的,前所未有的?可是,假如一篇论文不是以某种事实为“论”的对象,不是被事实支撑着,那么,只能说明这样的所谓“论文”只是一种想象、设想、猜想、设计的产物,而作为“想象、设想、猜想、设计”的产物,充其量也只能构成科幻故事的某个具体情节的东西,根本不可能是“论文”。看来,在科研领域的所谓“独创性”,只能是指对同一个对象做一番不同以往的全新的描述或把同样的道理换一种说法!由于新的形式是可以创造的,新形式的创造性地位是被人们承认的,从而对于“独创性声明”我们也就只能在“新形式创造”的意义上予以勉强的接受。

可悲的是:现在的中国,并非只有在教育领域才强调“独创”,实际上从官方到民间都认为想要用理论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想要使理论指导正确而有效,就得让理论紧跟上现实的变化,就得不断地发展理论、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的确,现代工业和现代生活设施及现代生活的舒适和便利,都是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领域的不断创新带给人类的,电灯、电话、电影、电视、电车、电脑、办公自动化装置等等一切无不都是科技创新带来的产物。可是,人类在很多方面、在具有本质意义的方面,依然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并没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一切没有变化的方面,人们所能做的就是进行不断地探索而把握其具体本质,在这些领域怎么能创新、创新又有什么意义!拿人本身来说,现代生理学、解剖学、医学虽然对于人的纯生理方面的理解和把握超过了以前的人类,但对人的身心一体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却远远不及中国传统医学。而在人的纯精神领域,现代人不仅毫无作为,而且还歪曲和否定了古代的贤哲们的一系列曲尽妙理的理论,使现代人变得对人本身更加盲目和无知。在这些领域,现代人所能做的就是破除现代主义迷信,努力接近、发现、研究和把握人的各种精神实质,正确地理解、阐释人,使现代人类的行为能够与其本性相一致,从而摆脱无穷无尽的迷惘、惶惑、焦虑、乖张和痛苦及改变相互之间冷漠、敌视和对立的状况。在这些领域,你怎么创新?胡编乱造的所谓“理论创新”对于这些领域有什么意义?所谓“创新”,就是在事物、现象之间建立有机而全新的联系,从而拼接出全新的事物、全新的产品,对于始终难以摆脱自己的本性的人类,你又如何在其本性之中构建新的联系、炮制新的理论?你能创造出新的人类吗?

创新,只是科技业和制造业的事儿,即便在科学研究领域,人们所能做的也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而发现新的事物、现象和联系,而不能创新什么。在人文学科领域则更是如此,只能是发现各种内在的联系和潜隐着的各种本质。即便是艺术创作,人所能做的也只是“独抒性灵”,而不是什么创新。艺术领域的所谓“新”,只不过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上的独特而已,这样的独特只是一个成熟艺术家的独特个性的成功表现而已,而不是通过苦心孤诣的什么“创新精神”而强行制作出来的。

所谓“独立思考”,当且仅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思考。而这里的“独立”,并非来自个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而是来自人的尊严意识从生命意识、功利意识中的分离和对生命意识、功利意识的绝对超越,最终从生命意识和功利意识中彻底独立出来而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所谓“人格”,则是经一个人意识到、确认过的自己作为人的精神蕴涵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自己是人,而不是动物”的身份。这里人们可以意识和确认的人之为人的“精神蕴涵”,就是指以爱和良心为标志的神圣人性。只有当人们从自己爱与欲、神圣人性和动物性的二元天性中认识到只有神圣人性或只有爱、良心才是自己的本质,才是自己得以与低贱、卑微的动物区别开来而拥有高贵和神圣地位的精神资源,并因此而始终听从良心的命令和召唤、赞同并愿意践行“不自由毋宁死”、“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主张时,才算具备了人的身份,获得了“独立人格”。

只有拥有这种“独立人格”的人们进行思考时,无论他在思考什么,都是“独立思考”。由于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们“无论他在思考什么,都是独立思考”,所以拥有这种“独立人格”的人不一定是知识分子,因此,“独立思考”者可以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任何一个人;由于“独立思考”只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思考,所以“独立思考”不一定要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在更多的情况下所谓“独立思考”只是“代表事实而言说”的代名词。而“独立思考”者之所以代事实而言,并非是为了沽名钓誉,仅只是听从良心的召唤、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方式。因为,违背事实的言论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出于对私欲的屈从。真正的独立思考者不会去言说自己无知的事——这是他的良知和尊严所不允许的,而如果迁就于私欲,那是对于自己人格和尊严的自我践踏、是对于自己真正的精神生命的自我戕害,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奇耻大辱。

在黄钟废弃瓦釜雷鸣、斯文扫地道德沦丧的当今社会,有几个知识分子是拥有真正的“独立人格”的?只能说极少。因此,现代社会的所谓“独立思考”也好,“理论创新”也罢,其实差不多都是“新形式创造”,只是在玩花样翻新的游戏。譬如,在本来就非常荒唐可笑的“美学理论”中套进“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就可以“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如果套进“模糊数学”的一些原理、概念,就可以“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出“模糊美学”;如果套进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就可以“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出“生态美学”。当然,也可以把那荒唐可笑的“美学原理”披挂在肮脏、恶心、暴力和性等现象、事实、事件上而“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出“肮脏美学”、“暴力美学”和“性美学”来。形式很新颖吧?但“理论”还是那一套,没有任何变化,照样是荒唐可笑的。不仅仅美学这样,所有的人文科学都是如此。比如,现在的世界上心理学家和心理学著作多得不胜枚举,而心理学流派本来就已经很多了,但新的流派却在拼命争着吵着嚷着探出自己不名誉的脑袋。可是,心理学的基础观念依然是奥古斯丁错误地制定出来的“知、情、意三位一体”结构。没有人关心一下这“情”作为一种包含了“生理状态”的东西,有没有与“知”和“意”共同的性质、可不可以与它们并列在一起?更没有人思考一下,每个人都是由爱与欲、利他与利己两种相互对立的原动力驱使着,但“知、情、意”为什么却从来就是单一的?在根本上会不会存在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知”、两种“情”、两种“意”?

如此这般,当今世界上所谓的“理论创新”,其实只不过是“新形式创造”,人们自以为是的“独立思考”,其实只是“独特思考”或“独自思考”——只是在思考着如何炮制一种令人震惊、非常独特的东西。把独特而怪诞的东西当作一种独立思考的标志方面,在网络世界里极其普遍。看看哲学人生网,看看中国网络哲学协会网,看看中国思维网,新奇、怪诞、独特的主张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绝大多数都是漏洞百出、不值一哂。但你休想让任何一个人通过你强大的说理而放弃他那些不值一提的主张。因此,除了极其邪恶的主张,你只能见怪不怪。我曾两次与什么“交换哲学”交锋过,一次是在哲学人生论坛,另一次是在中国网络哲学协会论坛。这种主张认为“除了交换,一切扯淡”,认为无论整个自然界还是整个人类社会,一切都是交换,交换是世界的本质。于是我正言告诉这种主张者:你的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是非常有害的。因为,人类的很多东西是不能交换的,一经交换,这些东西对于交换者就不复存在了。如贞洁、操守、爱情、友谊、亲情、人格、尊严、忠诚、诚信等等都是不能交换的,但人家认为这一切都是可以交换的,而且还可以举例说明这一切一直在进行着交换。于是,我说:如果因为诸如此类的交换的实际存在而可以认为“交换哲学”就是真理的话,那么,“交换哲学就是娼妓哲学、汉奸哲学”,是专为娼妓和汉奸的无耻交换行为辩解的。于是,人家就不再跟你理论了,而是开始发疯般的谩骂和撒泼了——两次交锋,两次都是不欢而散。而“交换哲学”现在依然作为哲学人生论坛的招牌,还在那里悬挂着,广告词依然是“除了交换,尽属扯淡”。

如此明显荒谬而错误的东西,人家为什么不放弃呢?原因不外乎四种:一是人家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认为什么贞操、爱情、友谊、亲情、人格、尊严、忠诚、诚信等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东西,是来自于错误的观念,实际上既不存在,也无价值;二是人家觉得“交换哲学”是尽自己一生所创,来之不易,且十分独特,且能概括一些表面现象;三是认为这是自己能够独立思考的标志,意味着自己不再是芸芸大众中的一员,而是能够独立思考的智者,凭此可以炳彪千古、后世留名;四是标举交换,在人家看来是合乎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望被大力推行市场经济的官方看中而使自己平步青云。——此位仁兄还当真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推荐过自己的“交换哲学”。

诸如此类,网络上的表面现象总是讨论激烈,但绝大多数的人们之间和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各抒己见,很难趋同,永远都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原因就在于大家都误把独特思考当成了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除了是一种属人的真正思考以外,也是对于人权和尊严的表达。但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则是以道统、以某个人的思想来压制绝大多数人的思考的历史,这使得绝大多数中国人就在思想上也都始终处于被奴役、被欺压、被控制的状态,以致“不善独立思考”,于是就成为令中国人羞愧而不能抹去的印记。时至今日,好不容易进入了言论比较自由的网络时代,人们怎么可能不疯狂地过过“独立思考”的瘾呢!怎么可能不伸张一下自己的个性呢!可惜的是,误把为私欲鼓动起来的“独自思考”、“独特思考”或标新立异当成了独立思考。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有的人的“独特思考”是出于对自己个性的强调和申诉,并误把对自己个性的强调和申诉当成自己能够独立思考的标志。

但是,虽然个性的张扬与独立思考的进行都以每个人的精神独立为前提,但追求个性张扬和保持独立思考两者之间的原因并非是完全相同的。人们保持独立思考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一个人的尊严又来自于人们对于自己与生俱来地拥有的神圣人性的自觉,来自于关于“我与他人拥有同样的神圣人性,我与他人是平等的,我如果在精神上依附于他人、矮他人一等,就是辱没自己、否定自己、贬抑自己、伤害自己”的认识,而任何一个人违背事实的言论,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出于私利的考虑,而无知是对于自己悟性的埋没和贬抑,出于私利而发表违背事实的言论则是对于自己神圣人性的背叛和践踏,会使人堕入纯粹的低贱;而个性本身就是指每个人自己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尊重和解放个性的要求来自于人们对于身心欢畅的要求,而人类的有些个性如果得不到自身人格或良知的制约,就会对他人的生活、财产、甚至生命造成危害。因此,只有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们才能为自己的个性彻底地赋予合理性和合法性,获得了合理性与合法性而得已解放和张扬的个性才能成为一个人精神上独立的标志。

这也就是说,单凭独特的思考本身任何人都不能为人的个性赋予合理性和合法性,每个人个性的合理性、合法性地位的获得必须通过独立人格的建立来实现,只有每个人自己都完成了下面这样一些工作,他的个性才会是合理和合法的,这些工作是:一是始终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自己的神圣人性——人格或良知允许的范围以内。因为,一旦放纵了欲望而僭越了神圣人性允许的范围,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将立即消失,难以复得,个性就失去合理性与合法性。——被纵放的情欲所撕咬和损害的是他人的利益,但毁掉的却是一个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不在人格和尊严规约之下的个性,很容易成为私欲的代表和破坏正常的人际关系的根源。二是得始终努力代表事实和道理说话,得“帮理不帮亲”。一个人如果不能代表事实和道理说话,那么,他之言说,只能出于这样三个原因之一:第一,他代表自己的私欲说话或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为他的利益共同体说话;第二,他只是在用他的口不假思索地传达别人的话;第三,他只是在胡言乱语。如果一个人不代表事实和道理说话而“他代表自己的私欲说话或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为他的利益共同体说话”,说明他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已经把自己交付给了情欲——而任何人在情欲方面则完完全全是他人和世界的依附物,从而也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地位;如果一个人“只是在用他的口不假思索地传达别人的话”,那么,他只是他人的附属品,至少在他如此说话时,他根本不具备任何独立性意义;如果“他只是在胡言乱语”,那么,他只是一个妄人,一个病人,他的言论与“合理性”、“合法性”无关。

合理、合法的个性必须以独立人格的获得为前提,可是,我们这个世界恰恰缺乏的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个性与精神独立性无关,从而不可能是一个人精神上独立的标志,而不能标志独立精神的个性也有只能成为私欲的代表了。因此,作为个性标记的独特思考,在根本上也就是代表私欲的独自思考了。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那些独特思考者的胡言乱语当受到批评时他们为什么暴跳如雷,为什么像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人们的私利受到侵犯时,没有多少人不站起来拼命捍卫的。那么,一种思考或思想又是如何成为私利的呢?第一,很多人的思考本身就是从私欲出发的,如在中国比比皆是的为职称、为名声、为官位所进行的思考,大多都是以私利为出发点的,从而他们的思考所得也就必然地被认为是一个人私利的一部分;第二,在实用主义的功利意识影响下,人们把自己所拥有的时间和精力本身当成了财富、当成了私利,因此,既然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于是一切通过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产生的思想,也就必然地被当成是一个人私利的一部分。所谓“物以稀为贵”,那些通过独特思考而获得了独特思想的人们,自然会把自己独特的思考所得当成自己的一份无比珍贵的私利。那么,他们又怎么可能不与一切危及其“珍贵私利”的批评挺身而斗呢!

可是,无论是“独自思考”还是“独特思考”,作为从私利出发的思考,都不是独立思考。如果独立思考就是独自思考的话,那么,没有人会说我们中国人不善独立思考。因为,为了私利,不仅任何一个精神正常的人都在独自思考,而且如前所说,像狐狸那样具有一定的计划、盘算能力的动物也在独自思考。而且完全可以说我们中国人最善独自思考,比如为什么中国人之间难以团结和合作?原因就在于我们中国人最善独自思考,每个人的算盘打得都特别精特别细,每时每刻所关心的都不是共同的合作会带来多大的受益,而是怕因为少算一着而吃了蝇头小亏,为此提心吊胆、尽心竭力。

在当代中国,作为独自思考的独特思考之所以会有压倒之势和成为最为普遍的现象,还与两种错误的思想有关。“两种错误的思想”是:

第一,由于受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大多都普遍认为在不能进行实证的人文学科领域里并不存在真理,每个学者可以做任意的主张,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比如1999年9月在甘肃河西地区召开全国美学学术讨论会期间,一些青年学者围坐在一起闲聊,有人对我说:“从你的文章和发言来看,仿佛你相信在人文学科领域存在真理似的,你是这样认为的吗?”我回答说:“是呀!难道你们不相信在人文学科领域存在真理?”他很惊讶地说:“当然不相信!”其他的人有的说:“嗨,在人文学科领域里不存在真理,这已经是常识!”有的甚至很不屑地说:“切!是什么时代了,居然还有人相信在人文学科领域内存在真理!”同时大家的那种轻蔑、嘲笑的眼神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这些生活、工作在偏僻闭塞的边缘地区的所谓学者,真够落后,真够老土!”对这一切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笑着问他们:“你们不也是在努力撰写文章、出版著作吗?你们中的很多人不是天天在讲台上理直气壮地讲解自己的理论吗?如果你们不相信在人文科学有真理存在,那么你们所发表的、讲解的又是些什么东西呢?难道是在讲谬论?”他们解释说:“既然不存在真理,那么也就无所谓‘谬论’了,无论什么样的观点和主张,只要能自圆其说便行。”——这些青年学者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有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大的,他们后来都成了引领中国学术风潮的排头兵,他们很多人现在都已经是博导,都在给博士生们讲解着既不是真理也不是谬论的东西。

——中国的很多学者们既然所发表的观点、主张不代表真理,还能代表什么呢?只能代表私欲。他们努力地写文章、撰书稿,目的只有一个,只是为了保持住自己在学术界、教育界的优越地位,就是为了利益;他们让自己的观点、主张显示出合理性、合法性的方式,如果不是尽力涂抹上某些了不起的教条的色彩,就是在形式上努力显示出某些独特性或所谓“独创性”来。前面说过,独特如果不代表独立,便是代表私欲,从而他们的著书立说都是为获得利益、满足私欲而寻找理由和借口而已。

第二,即便中国人在其他方面“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但还有一个认识则是普遍统一的,即认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而既然认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那么,独立思考便无从谈起。原因有二:其一,只要人们认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那么,人们所有的思考都只能围绕着自己的生命进行,而在利益是维护生命的材料的意义上,围绕着生命的思考自然是围绕着利益或私欲的思考,从而只能是独自思考——充其量也只能是独特思考;其二,由于奴役别人、占有别人的工作和劳动始终是强权势力聚敛财富、增加经济实力的最佳手段之一,从而为了使他人成为自己会说话的工具,每个人难免要受到威逼利诱的影响,而既然“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那么只要事关生命和财产,人们就会随时随地改变自己原来的思考方式和具体主张,会按照强势者的要求进行思考和发言——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段严酷的专制统治时期、大行文字狱的时期,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几个人的思考不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

显而易见,一切以生命为最宝贵的事物的人们都是不能独立思考的。

在真理观上的虚无主义和人对于自己生命的无尚重视及理论创新的主张——这些错误的东西纠结在一起,带给当代中国的也就只有独特思考了。于是中国的学者们不再对各自学科领域里的基础性问题发生兴趣,而是着力于新名词、新概念、新主张、新观点的炮制和发布,都在冥思苦想着如何炮制一种新奇独特得会让全世界震惊得死去活来的理论主张。于是,拿美学为例,不仅早就有了“哲学美学”与“艺术美学”之分,而且现在则每一种艺术门类就被配备上一种美学——“诗歌美学”、“小说美学”、“散文美学”、“音乐美学”、“舞蹈美学”、“建筑美学”、“戏剧美学”、“电影美学”;甚至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就有一种美学,如“饮食美学”、“服饰美学”、“化妆美学”、“旅游美学”、纯粹作为性行为描写的“爱情美学”等;同时,如前所说,几乎每一种新奇的理论主张就会导致一种新美学的问世,如什么“实践论美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模糊美学”、“生态美学”等等。而令人咋舌的是:大家都认为美跟爱情、亲情、友情一样是超功利的同时,却同时又居然认可“实用美学”的存在!而与什么“暴力美学”、“肮脏美学”的存在相比,这“实用美学”则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