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7篇

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7篇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郑保卫李文竹【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发展的现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7篇,供大家参考。

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7篇

篇一: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郑保卫李文竹【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发展的现状,即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拉开帷幕、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优化管理机制、完善传播体系、增强传播效果、加强对外交流和队伍建设的发展对策。【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发展现状;对策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和睦和作用,作为自己的使命和任务②。相处,共同生活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共同创造从2010年起,论坛组委会组织论坛理事会成员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过程的数十名老师,用了两年多时问,完成了《中国少数中,信息是一个基础性的环境要素。信息传播提供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报告》( 1949—2010) 的撰写工作( 已于2012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这个报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和谐共存的基本条件。告全面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从20世纪中期开始,有关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传播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成就及经验,分析其之间的关系便已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2003存在困难及问题,探讨其发展趋势及策略,这对于我年联合国“ 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 大会通过的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业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过《原则宣言》提出:( 各国政府) 全力致力于将数字鸿沟转化为人人享有的数字机遇。特别是面临滞后和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新的发展道路将具有一定启示作用。更加边缘化危险的人们能享有的数字机遇。( 各国政随着研究视野与领域的开阔,人们进一步明确了府) 要坚定不移地赋予穷人,特别是生活在边远地新闻传播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存在必然的联系,区、农村和边缘化城区的穷人,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对新闻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通信技术的能力,使其借此摆脱贫困④。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日趋深入。本文将以《中国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经济落后地区信息传播的状况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报告》为依据,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作简要分析济社会发展对国家整体事业发展和国家形象建构的重和论述。要性日益凸显,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一、发展现状社会的关注,尽快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信息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传距和数字鸿沟成为政府及全社会的共识。播业经历了从无到有,自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200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自进入改革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全国十几家民族地区新闻院校,共同创立的“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开放新时期以来,更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 ,始终把关注和促进民族地区( 一) 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研究新闻与信息传播在促进民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关心和重视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方面的功能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现代传播2013年第5期( 总第2112期)31万方数据

 时期以来,国家制订了多项旨在缩小东西部地区信息与数字鸿沟的行动计划,以推进西部边远民族地区的国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政府网站少数民族文字版的建没力度。截止2010年5月,新疆各级信息传播硬件设施建设。政府通过“ 西新工程” ( 即维吾尔文版政府网站数量达到9个。其中省级维吾尔西藏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视建设工程) 、“ 村文版政府网站1个,18个地州市政府( 行署) 里有4村通” 工程等项目,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个政府建立了维吾尔文版,有3个自治区政府厅局部播业以有力支持。门维吾尔文版政府网站,另外有1个县级维吾尔文版政府网站@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近些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的硬件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播出政府网、部门网、新闻网等各种网站相互协作,语种、播出机构、播出时间、发射台及转播台不断增加,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有了极大提高,部分少数民形成链接,并通过及时发布信息,使过去信息不畅的民族地区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交流与沟通。少数民族地族地区已达到发达地区水平。区信息传播数字化建设的推进,扩大了网络媒体的影例如相对地域偏远、信息传播自然环境较差的西响力和传播力,有力地推动了新闻与信息传播从理藏自治区目前已拥有省级广播电台1座,4个频率,念、内容到方式、手段的革新与发展。其中3个卫星频率,节目播出语种3种( 藏语及藏语( 三) 产业化发展拉开帷幕康巴方言、汉语、英语) 。有地( 市) 级广播电视台3座,6个频道频率。全区有省级电视台1座,4个频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就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道,其中藏汉语卫视频道各1个,有地( 市) 级电视台4座,4个频道。全区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分别为播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决新闻媒体传播内容单一、传播方式单调、市场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尽快90.28%和91.41%。全区有100瓦以上调频广播转播台79座,50瓦以上中波转播台38座,电视专用上行提高媒体的新闻与信息传播能力,激发媒体自身的造血功能,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开始尝试产业卫星地球站1座,“ 村村通” 广播电视台( 站)化发展道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在都市报、晚9704座固。报、专业报刊、城市频道等媒体中,试行市场化机制,在保证主流媒体承担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使命的其他民族自治区的情况同样也得到明显改善,可以说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基础设施的改善,架起了前提下,开始跨媒体组建传媒集团,推进少数民族新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各级政府与少数民族闻传播业的产业化发展。群众之间的桥梁,为发挥新闻传媒在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为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行资源整合、集团化经营,2009年12月,广西壮族自( 二) 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治区组建了广西13报传媒集团和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近些年来,新媒体的出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与信息传播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限公司,至2010年,该集团旗下共有10报3刊4网站⋯ ,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2012年5随着“ 中国西藏新闻网” “ 西双版纳傣文新闻网” 等月,西藏传媒集团成立,这标志着西藏文化体制改革一批少数民族语言新闻网站的开办,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除了建立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也为我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新闻网站之外,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平面媒体同内地( 四) 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得到提升一样,也纷纷利用网络数字传播平台,来改进传播方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式,增强传播效果。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截至2010年底,全区已备案网站5930个,是2006年网站数的2.32倍,其中包含426个少数民族语种网站。重要地位,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的新闻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建设格外关注。以前,受新闻体制、传播观念和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新闻媒体往往反应比较全区网民总数达818.1万,普及率为37.9%@ 。可以说互联网正在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最具传播优势和影响力的薪媒体。迟钝,应对方式比较保守,造成了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上的滞后和被动,留下了许多深刻教训。为了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提高信息公开水平,我近些年来,随着媒体政策的调整和政府信息公32现代传播2013年第5期( 总第202期)万方数据

 开条例的执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新闻发布工作,针对媒体关注的政府重点工作和突发事件,都尽可能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加强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与此同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上也有了较大提升,其报道内容与报道方式都有了不少调整和进步。许多新闻媒体已经能够在把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大方向的同时,迅速对突发事件作出反应和报道,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的增强。总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背景下,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和政府长期关心、扶持和帮助的结果,是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不断改革创新和奋力进取的结果,它为我国民族地区新闻媒体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新闻传播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发展对策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其整体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从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体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其中北京和上海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在七成上下,达到了北美国家、大部分西欧国家以及日本和韩国等高普及率国家的水平;广东、福建、浙江和天津在60%左右,而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湖南、西藏、四川、安徽、甘肃、河南、贵州、云南、江西等省、自治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还不到40%,显示出我国不同地区互联网普及的程度存在着较大差距,町而在这些省份中多数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区域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⑧。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就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其中,对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和广播电视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重要部署唧。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新闻与信息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为此,少数民族地区一定要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从理念、制度、机制、人才等方面人手,坚持不断创新,借助国家深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推力,积极推进本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的繁荣与发展。( 一) 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实践说明,在现代社会,只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真正按照现代传播理念的要求进行新闻与信息传播,才能切实提高新闻与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促进新闻与信息传播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在政策和经济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民族地区一些新闻媒体习惯于“ 等米下锅” 的依赖思想。同时,一些民族地区的新闻机构没有处理好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产业属性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一味求稳,安于守成,缺乏应有的市场观念和创新意识,导致新闻与信息产品形式僵化、内容单一,无法满足民族地区受众对新闻与信息的多样化需求,更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新闻与信息的多元化需要。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应当注意既尊重宣传规律,又尊重新闻规律,要做到在坚守政治立场的同时,学习和掌握现代传播理念,熟悉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现代传播策略,驾驭现代传播方式,讲究现代传步,以及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对我国播技巧,摒弃简单说教和口号式的政治宣传方式,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来说也是个极好的发展契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坚持用事实说话,努力改进新闻传播的方式,提高新闻传播的艺术,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增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国家制定的( ( 2006—2020年国新闻传播的效果。现代传播2013年第5期( 总第202期)33万方数据

 ( 二) 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业来说,建立完善的、符合当代传播规律的媒体管理机制,是促使其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推因素。在媒体资源配置方面,要区分民族地区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重新布局新闻传媒市场,有效整合新闻传媒资源;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建立更为完善合理的业绩考核机制,引导和激励更多高素质的新闻与传播人才献身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与信息传播业。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发传媒活力,提升传媒品质,拓展媒体的发展空问。随着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在科技、文化、市场三股力量的推动下,各种新型传媒形态和传播手段相继出现,这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的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媒体管理机制上尚未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行政化、机关化的运行方式无法调动新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也限制了新闻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激发媒体发展活力,增强媒体发展动力,是摆在民族地区党和政府决策者,以及新闻媒体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 进一步完善传播体系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与信息传播业的数字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但是各地的发展很不均衡,一些民族地区的报刊、广播、电视还处于分化整合状态,新媒体建设还在进行之中,尚未...

篇二: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现状杨业科(作者单位: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融媒体中心)摘 要:中国少数民族新闻研究工作的开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研究的新兴领域,以民族视角切入,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作出了贡献。但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网络融合途径。希望在新的形势下,为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研究1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语言媒体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新闻事业也在不断更新发展。新媒体民族新闻的形式受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欢迎。然而,由于先天资源优势以及背景,汉语类新闻在各种语言类新闻中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远超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无法满足民族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目前,影响力较大的民族语言类新闻网站,还主要依托于传统的媒体形式。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民族节目中心为例,其开办有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等五个少数民族语言网站等。少数民族语言类新闻客户端,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至今没有形成垄断级别的客户端,而目前已有的客户端,日均活跃量也非常低。随着微信的普及,民族类新闻公众号发展比较迅猛,成为民族语言类新闻传播的主要方式。然而,随着 2017 年微信管理的不断加强,民族类新闻微信公众号门槛提高,给运营工作带来了挑战。现阶段,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日趋弱势,失去了传播力和有效的传播价值。2 民族新闻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民族类新闻主要面对生存与互联网技术的双重挑战。传统的民族类新闻在时代发展下,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急需扎根新鲜土壤迅猛发展。目前,许多民族新闻媒体均开启了新媒体之路,逐步形成了民族新闻网站以及“两微一端”。但是,总体发展之路相对粗犷且层次低,与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和传统媒体产业升级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2.1 发挥民族特色,突出服务意识社会信息化发展使新媒体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载体,民族新闻媒体只有坚持以实用为原则,树立服务意识,才能从本源上吸引少数民族的受众。民族新闻媒体网站除平时的日常工作以外,许多地区还自发承担起少数民族语言资讯服务工作。在一些拥有风景区的民族地区,会提供相关的旅游咨询;在以农牧畜牧业、养殖业为主的民族地区,会提供生产咨询和交易信息;还有不少地区会将国家最新的民族政策与语言读本全面贯彻落实。其行为原则都是要把一切先进,且有利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有效传递给民族地区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迅速传播给民族群体,以此来加强受众对少数民族事业的关心,动员其积极参与到民族事务管理中,从而推动民族事业全面发展。目前,许多地区的民族新闻媒体从业者,都是通过极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危机意识自发地吸引民族受众群体,使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传播效果。这样的方式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民族地区的受众认识新事物、新领域,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受众的青睐。2.2 改变机制体制,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内容生产及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相应变革。例如,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媒体就改变了现有内部机制与体制,完善了顶层设计,将内外流程打通甚至不断增加激励制度去吸引优秀的人才;对传统媒体采编发格局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从而建立起一套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贯穿于全业务的技术与保障制度体系作为长期稳定机制,以此来保证传统的民族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拥有新的生存空间。在长期稳定的发展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业态大体相同并处于固定模式。然而,在现有主营业务管理体系下,个别地区已经开始发现问题并尽力解决,建立新的媒体机构,以此来加快民族地区新闻媒体的融合。例如:大多数广播电台设立了与广播频率平行的新媒体机构部门,负责全台的互联网站和“两微一端”等具体

 ▲论 坛▲THE FORUM68业务,但最终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两张皮”:就传统业务而言,仍旧是依托其原有的模式,没有进行突破;就是将原有的业务负责以传统广播内容通过整理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来完成。在这样的模式运作下,新媒体仍然附属于传统的广播业务,没有完成新的突破。虽然这种目前存在的模式,已经作为传统地区民族新闻媒体融入互联网的一种便捷模式,但其并不是长久之计。这样的模式运作并不真正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因而所吸引的受众群体非常有限。2.3 加强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技术研发创新目前,少数民族新闻网络编辑从业人数较少,并且多集中于几家大的新闻单位且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因为行业的发展限制以及薪资问题,从业人数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同时,人才的匮乏也给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与传统的新闻工作者相比,对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应该更高。除了最基本的新闻从业人员所均具备的相关新闻专业素养以外,对于双语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熟练掌握民族语言与汉语。除了特别的语言要求以外,还需要民族新闻从业人员具备极高的党政敏感度,在政治素养方面,需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业务方面,能够把握住对民族新闻传播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其必须有相应的民族文化知识储备,熟知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其发展历史、特殊的民族习俗以及相关的宗教信仰禁忌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综合素质的高要求,也使得少数民族新闻从业人员的培养周期较长。许多地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新闻媒体人才匮乏的问题,大力加强在校园内提前进行储备生源的专业培训,增加民族类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机会,争取在校期间让其进行专业的工作实际训练,以极大缩短培养周期,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为其细化学习内容提供帮助。此外,课程安排上也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与推进。除传统的新闻类教学大纲中均具有的语言教学和新闻教学外,还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开设了与时俱进的新媒体专业课程,这为敦促学生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以及业务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技术创新方面,与汉语相比,少数民族语言存在极大的发展限制,使其新媒体的发展缓慢且落后于汉语。这主要是由于文字信息处理上存在较大难度,少数民族语言不能像汉语言一样被轻松用于技术平台。与汉语言的信息处理相比,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处理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标准与技术规范系统;语言资源十分困乏,这也给语料库开发与建设带来了极大障碍;甚至还没有建立起少数民族的多语种操作系统平台。无法与网络时代同步,给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新闻发展带来了极大阻力。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国家相关机构、民族新闻相关部门、社会科研力量的共同帮助,进而不断提升民族语言在新媒体上的话语地位。3 结语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媒体受传统发行渠道与传播方式的限制,主要的覆盖范围还是以本民族传统聚居地区为主。并且,以电视、报纸、杂志为主的传统媒体有较大的覆盖面积。这种传统媒体长期占据市场,会严重阻碍整体的良性发展形势。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早已使传播没有了地域限制。大多数地方民族语言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帮助下已经得到改善,与此同时,民族语言媒体机构也要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一些地方民族新闻媒体机构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尤为重要,急需新鲜血液的入驻,以此来激发活力。传统媒体的受众仅仅是指覆盖范围内的受众,但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下,覆盖范围俨然已经扩大至世界范围。这样的新形势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去探索如何延续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不可否认的是,移动互联网少数民族网络新闻媒体正处在急速膨胀的发展,现已渐渐获得受众的青睐和资本的眷顾,在未来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但其发展过于依赖传统新闻媒体,甚至缺乏原创性。作为处在新闻改革大潮中的民族新闻媒体从业者更要抓住机会,在行业重新调整的阶段,作好准备,充分利用好民族特色这张“王牌”,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之根,为少数民族网络新闻媒体传播事业探寻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参考文献:[1] 李世举 . 沟通 ? 和谐 ? 发展 : 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研究 [M]. 北京 :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5.[2] 韩 梅 . 浅 谈 如 何 发 展 少 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 [J]. 新闻传播 ,2012(1):103.[3] 陈峻俊 .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报道的民族特色 [J]. 逻辑学研究 ,2005,25(4):24-26.[4] 白润生 . 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史研究探微 [J]. 当代传播 ,2008(6):45-47.作者简介:杨业科(1981—),男,普米族,云南迪庆州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访与编辑。

篇三: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19.6NEWS TRIBUNENO.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舆论工作对于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比较缺乏。

 “尽管近些年来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专业人才得到一定补充,但总体看人才紧缺依然是新闻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一些地市州盟级媒体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不少媒体多年没有招聘到所需要的业务人才,给事业发展带来严重妨碍。”① 特别是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新媒体人才、融媒体人才、民语传播人才、对外传播人才等在边疆民族地区尤其缺乏,这非常不利于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舆论工作。因此,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为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一支合格的新闻传播人才队伍是当前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紧迫课题。一、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紧缺的新闻传播人才由于特殊的区位、民族、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加之目前在经济上大多相对不太发达,因此,目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普遍非常缺乏以下新闻传播人才:(一)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舆论工作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作,政治性、理论性、政策性、专业性强,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但目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大多还比较落后,能够考上大学,接受系统新闻传播教育的本土人才还不多;而边疆民族地区又大多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外地受过高等教育的新闻传播人才并不愿意到边疆民族地区来工作。因此,边疆民族地区受过系统新闻传播教育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比较缺乏。如在内蒙古省级广播媒体中, “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综合型高端人才,高学历人才比例小”, “新闻专业毕业生92人,只占总人数的15.65%”; “省级广播媒体尚且如此,盟市、旗县级广播这方面的情况更是严重失衡”; “旗县广播从业人员的学历大多为大专和中专,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整体人员综合素养比较弱。”② 云南省的情况同样如此。在玉溪广播电视台、昭通人民广播电台,至今本科以下学历人员占到员工总数的45%,有很大一部分职工不是相关专业毕业,文化素质不高,受过系统新闻传播理论教育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就更少。而边疆民族地区的县级媒体作为最基层的媒体,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紧缺现象更为严重。如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市全媒体中心,59名职工中只有25人专业对口,不到一半,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受过系统新闻传播教育的就更少。(二)新媒体人才、融媒体人才网站、手机报、 “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已成为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而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也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适应当今传播技术发展、新媒体崛起的必由之路,而新媒体的发展、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新媒体人才、融媒体人才。只有拥有足够懂得新媒体、融媒体业务和技术的人才,新媒体的发展、媒体融合发展才具有可能性和可持续性。但目前边疆民族地区普遍缺乏两类人才:一是能从事新媒体、融媒体维护、运营、□王 勇 宋 梅 刘 晗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内容提要】目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新媒体人才、融媒体人才、民语传播人才、对外传播人才非常缺乏。这非常不利于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舆论工作。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发挥边疆民族地区新闻院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要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 新闻舆论工作 新闻事业 新闻人才培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少数民族新闻传播Minority Nationality Journalism2019.637

 2019.6NEWS TRIBUNENO.研发的技术人才。如在云南省的地市级主流媒体中,大理日报社、普洱日报社的技术人才为0;丽江日报社、怒江广播电视台等9家媒体的技术人才也只有1-3人;二是能从事新媒体、融媒体采编播业务的专业人才。如云南网已经连续三年没有招到新媒体专业技术人员,相反从2012年至2018年却有80多名一线采编播骨干流失。特别是地市级、县区级媒体,新媒体人才、融媒体人才更缺。如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山南网,目前仅有 5人,实际在岗人员通常只能保持在3-4人, “人员总量严重不足”;尤其“缺少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而微山南、手机报等新媒体从业人员也仅有4人, “新媒体经营、策划媒体活动、整体节目包装与经营力量严重不足”③ ;同样,在云南省全省的34家地市媒体中,有19家即56%的媒体的新媒体人才占员工比不足10%,有9家即26%的媒体的新媒体人才占比低于或等于5%。怒江广播电视台、昭通日报社、丽江日报社等9家地市级媒体的新媒体人才都只有1-3人,另有12家地市级媒体的新媒体人才没有超过5人,甚至曲靖电视台的新媒体人才至今为0。在当前传播技术、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缺乏新媒体人才、融媒体人才严重制约了边疆民族地区的新媒体发展,以及传统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三)民语传播人才目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中老年群众,大多看不懂汉语报刊,也听不懂汉语广播,看不懂汉语电视,因此,民语报刊、民语广播电视、民语新媒体是克服语言障碍,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到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群众中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渠道。而对于发展民语报刊、民语广播电视、民语新媒体来说,合格的民语新闻传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但“现在会讲民语的高素质的年轻人太少,能将民语传播作为事业的人才更少。”④ 加之,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必须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且通常采用的是“第一轮文化笔试,第二轮专业面试”的招考程序,难以招到符合需要的民语新闻传播人才,导致目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普遍紧缺民语新闻传播人才。如一些边疆民族地区的电视媒体“民语人才面临新老交替”, “采编播人员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节目日常制作的需求。”⑤ 如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江州广播电视台,目前开办有《傈僳语怒广新闻》《傈僳语一周要闻》《傈僳语央广新闻联播》《傈僳语云广新闻》《傈僳语科技之窗》等民语广播节目和《傈僳语怒江新闻》《傈僳语一周要闻》《傈僳语央视新闻联播》《傈僳语云南新闻联播》等民语电视节目,但目前只有8名正式编制的傈僳语人才,人员非常紧张。(四)对外传播人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与毗邻国家及周边地区不但具有地缘优势,而且大多具有人缘、族缘、文缘、商缘等方面的优势,因此,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向接壤国家及周边地区传播中国声音, “讲述中国故事”具有很好的效果,对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交流合作,以及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提出来后,由于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大多处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地带或重要节点,需要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发挥新闻报道、宣传动员、舆论引导的功能,积极向毗邻国家及周边地区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实实在在的成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沟通、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人员交往、民心相通和政治互信,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顺利实施。

 ⑥ 因此,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还承担着对外传播的重任。2014年6月24日至27日,刘奇葆同志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时就指出:

 “特殊的地缘优势、文化优势,决定了内蒙古在周边外宣中肩负重要责任”, “希望内蒙古发挥优势,以国家站位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争取在对外传播方面有更大作为。”⑦然而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必须要有对外传播人才,但目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普遍缺乏对外传播人才,特别是掌握对外传播理论与技能的小语种人才。如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先后创办了4种小语种综合性月刊《吉祥》(缅文版)、《湄公河》(泰文版)、 《占芭》(老挝文版)、 《高棉》(柬文版)和多语种的外宣网站“云桥网”,但由于目前通晓小语种的人才比较缺乏,而接受过系统新闻传播教育,掌握对外传播理论和技能,又通晓小语种的人才更是可以用稀缺来形容,因此严重制约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对外传播工作。总之,对外传播人才、小语种人才紧缺,严重影响了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对外传播功能的发挥。二、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对策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 “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少数民族新闻传播Minority Nationality Journalism2019.638

 2019.6NEWS TRIBUNENO.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效果”。

 ⑧要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进一步做好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舆论工作,就必须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一)充分发挥边疆民族地区新闻院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边疆民族地区都已陆续建立起了专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闻院系,如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有的地区甚至建立起多所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闻院系,如云南省有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等。这些边疆民族地区新闻院系的办学宗旨是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因此应充分发挥边疆民族地区新闻院系在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也只有充分发挥边疆民族地区新闻院系的主力军作用,才能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和新闻舆论工作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新闻院系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新闻院系的办学历史大多比较短,办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办学条件与国内发达地区高校无法相比,因此,从中央到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软硬条件的改善、办学经费、教学科研项目等方面对边疆民族地区新闻院系给予重点扶持,不断扩大边疆民族地区新闻院系的办学规模,不断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新闻院系的办学水平。其次,要加大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招生力度。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地州市盟、县市区旗大多地处偏远,交通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生活待遇与发达地区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外地新闻传播人才大多不愿意留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即使留下来,也难以扎下根,而本土人才对本地情况比较熟悉,也大多愿意为建设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因此,要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边疆民族地区新闻院系要加大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招生力度,为边疆民族地区大量培养本地新闻传播人才。(二)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虽然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数量庞大的新闻院系,但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同质化, “千院(系)一面”。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教学内容上,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院系与内地发达地区的新闻院系没有什么区别,导致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院系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因此,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院系,很有必要根据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和需要,特别是目前紧缺的新闻传播人才,改革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习近平同志指出:

 “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素质。”他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 “新闻教学中去”, “使学新闻学的学生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

 ⑨ 由于地理、区位、民族、宗教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舆论工作环境相比内地更加复杂,舆论引导任务更加艰巨,有些地区还需要与“三股势力”、境外的政治渗透作斗争,因此,要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合格新闻传播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要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学生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使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同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2.重视优良作风的培养新闻舆论工作是一种非常艰辛的工作,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基层的新闻舆论工作尤其艰辛,看似平常的新闻报道,常常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心血、汗水和智慧,甚至伴随着危险和牺牲。因此,没有过硬的作风就无法胜任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舆论工作,也不会以饱满的热情从事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舆论工作,更难以长期坚守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舆论工作。因此,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就必须重视优良作风的培养。首先要培养热爱边疆、热爱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舆论工作献身的精神;其次,要培养心系群众、深入基层、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甘于奉献的精神。3.重视现代传播手段的训练和培养当今传播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强势崛起,传统媒体也走上了融合发展之路。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而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却紧缺新媒体人才、融媒体人才,因此,少数民族新闻传播Minority Nationality Journalism2019.639

 2019.6NEWS TRIBUNENO.在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现代传播手段的培养;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

篇四: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典型经验材料报送

 1 面向边疆民族地区 培养亟需的应用型人才 ——云南民族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002 年, 云南民族大学为深化管理体制、 培养体制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增强学校办学的市场适应性和服务社会能力,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成立了 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结合云南省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点, 学校围绕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体制对学院进行了 系统性的综合改革, 探索出了一条综合性大学面向边疆民族地区,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的迫切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了 云南民族大学的又一大办学特色和亮点。

 目前, 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省内已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已发挥着较大的引领示范作用。

 原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评价:

 “云南民族大学较好地处理了 多种办学类型协调发展的关系, 是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较有特色的院校之一”。

 一、 学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

 研究探索了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支撑体系 1、 提出了 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层级理论 学术型人才( 科学型、 理论型)工程型人才( 设计型、 规划型、 决策型)技术型人才( 工艺型、 施工型、 管理型)技能型人才( 操作型、 服务型)根据国际上通行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分析法,多数情况下将人群分为五大层次:技术劳动者( 工作型)层级式人才结构理论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典型经验材料报送

 2 2、 提出了 我国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框架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层级理论, 提出了应用性人才完整培养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应用性人才是指知识应用能力较强、 职业能力较突出的人才。

 应用性人才培养主要由职业教育体系来实现和完成, 其完整体系包括多个层次:

 初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初级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其中, 又包含三个层次: 高职专科——主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应用本科——主要培养技术开发应用型人才; 研究生——主要培养知识技术开发应用型人才。

 应用性人才知识技术开发应用型人才——研究生技术开发应用型人才——应用本科生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专科生初级技能型人才——中职生技术劳动者——初职生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3、 提出了 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方法和程序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典型经验材料报送

 3 4、 进行了 “三系统” 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探索 设计构建体现知识、 能力、 素质“三维一体” 有机融合的基础课程系统、 能力课程系统、 素质课程系统的“三系统” 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典型任务„„专业核心课程„„„„„„实用英语、 实用语文、 普通话、 应用写作„„„„„„1、 语言表达能力„„„„英语过级2、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 爱党爱国2、 了 解方针政策1、 身 体健康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等级„„„„„„„„„„„„“两课”„„„„„„形势与政策„„„„„„体育健康 „„„„体育达标2、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讲座、 咨询„„„„„„国防教育职业文化专题培训吃苦耐劳, 永不言败、 团队协作„„„„„„能力要求素质要求 身 心素质职业素质基本能力要求职业能力要求„„„„„„政治素质培养目标规格证书考核专业基础知识要求1.基本知识„„专业„„知识要求 (二)

 进行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 初步构建了 高职专科、 应用本科、 研究生等多个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技术学院现拥有职业技术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2 个硕士点, 设置有同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 9 个应用本科专业、 15 个高职专科专业。

 (三)

 创新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 三维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系统模式构建的理念:

 科学培养目标与规格+科学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制度)

 +精心育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典型经验材料报送

 4 人过程(培养过程)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培养评价)

 →“知识系统+能力突出+素质全面” →高创业率、 高就业率。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明确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 培养制度、 培养过程、 培养评价等基本要素。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须是围绕其基本要素的整体性、 系统性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的成果: 以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 围绕培养目标、 管理制度、 培养制度、 培养评价等基本要素,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探索与构建, 建立了 “知识+能力+素质” 三维一体的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

 以质量为核心, 实现了 规模、 质量的协调发展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 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达到 2500 多人, 其中硕士研究生 21 人、 本科生1700 多人、 专科生 800 多人。

 以质量工程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成果显著。

 5 类专业的实训教学案例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获得国家、 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7 项, 其中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1 个、 省级重点特色专业 3个、 省级精品课程 3 门、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个、 省级教学名师 1 名、 省级教学团队 1 个、 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2 个、 省级 “十二五” 规划教材 3 部、 省级优秀教材 2 部。

 建立了“多证书+多级化+多过程+多主体+多形式+多手段” 的 “六多” 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累计培养毕业生 3333 人, 历届毕业生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典型经验材料报送

 5 就业率保持在 95%以上。

 学生在“挑战杯” 创业大赛、 全国广告艺术大赛、 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

 大赛、 全国 ITAT 技能大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要竞赛中共获得全国性奖项 52 项、 全省性奖项 117 项。

 (五)建立了一支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高水平 “双师队伍”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 70 余人, 其中有教授 6 人、 副教授 10 人、讲师 12 人, 博士 8 人、 硕士 28 人, 有教育部评估专家、 质量工程项目评审专家 2 人、 省级教学名师 1 人、 省级优秀教师 1 人。

 同时建立了面向省内外行业、 企业公开招聘的一线任课教师师资库 500 余人。

 二、 改革发展的主要措施及做法 认真学习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刚要, 我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及做法:

 (一)

 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 类型定位:

 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将职业技术学院办成集教学、 科研、 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应用技术学院。

 层次定位:

 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类型, 重点发展应用本科, 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专业面向定位:

 重点围绕民族文化艺术、 经济、 涉外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 面向生产建设、 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设置专业。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典型经验材料报送

 6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主要培养生产建设、 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知识面较广, 专业知识较系统, 具有良好应用知识的方法, 具备充分扎实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云南, 面向西部, 服务边疆、 辐射东南亚, 为西部大开发、 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和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 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

 (二)

 深入推进管理和培养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 改革和完善涉及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 进一步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 初步形成了 职业技术学院依法管理、自主办学的现代管理和培养体制机制。

 1、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

 初步建立了 学院面向社会相对独立办学, 相对独立核算的管理体制, 学院院长及学院在教学、 科研等方面享有了更充分的自主权。

 吸引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学院办学的探索有了突破。

 招生体制机制改革:

 在各级招生委员会的支持下, 作为云南省专升本基地, 搭建了高职专科生考试升入应用本科的立交桥, 进行了从三校生中直接招收应用本科生的试点, 建立了 本科生面试推荐就读硕士生的制度。

 师资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

 实行自 主权更加充分的院长负责制, 在职业技术学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的制度, 淡化身份, 强化岗位, 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按“双师型” 和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的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典型经验材料报送

 7 要求, 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细则,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向社会公开招聘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 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兼职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 同时, 按不求所有, 但为我用的理念, 制订标准和条件, 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到学院担任兼职任课教师, 建立外聘兼职教师师资库。

 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按收支两条线的原则, 对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了经费包干、 相对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 确保了 学院各专业办学经费的投入。

 2、 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专业建设体制机制:

 在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多样性、 多变性与学院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关系的同时, 针对云南各地区、 各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围绕经济、 涉外、 民族文化艺术和信息等领域, 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体系。

 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由学院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独立制订实施教学计划; 完善了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 标要求自主选聘教师、 自主进行考核与评价的制度, 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上; 完善了 自主选择和组织使用教材、 大纲、 教案、 考试内容及形式的制度; 深化完善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由学院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相对独立的全过程管理。

 以人为本和依法治教相结合,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典型经验材料报送

 8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与服务能力 学校为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和规律, 为确保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办出水平、 办出品牌的目标, 专门成立了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云南职业教育技术研究中心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

 由于研究力量较强、 研究成果较丰富, 省教育厅先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基地和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所, 设置有职业教育技术学研究室、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室、 职业教育理论教学研究室、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室、 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研究室、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室, 有固定人员编制 9 人,有稳定经费来源。

 明确了服务于国家高等职业教育、 服务于西部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 服务于云南高等职业教育、 服务于云南民族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等功能。

 近年来, 为政府部门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100 多项; 公开发表教育学术论文 150 余篇, 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60 篇; 承担或参与省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及项目 110 余项, 其中主持省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 32 项; 出版教育研究著作和教材共 18 部, 其中有影响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等著作 12 部; 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或教学研究奖励共 33 项; 承办组织全国、 全省性学术会议 34 个, 做全国性、 全省性学术报告 49 场次,培训管理人员、 教学研究人员 7000 多人次; 为省内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教学管理和教学人员培训人数达到 3000 多人次; 对省内外 20 多所高职院校相关项目进行培训指导。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典型经验材料报送

 9 (三)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与传承创新 坚持“统领性、 指导性”,

 “具体化、 丰富化”,

 “特质性、 特色性” 的原则,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 将办学理念、 思路和职业素质培养融为一体构建学院文化, 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从文化的高度明确办学定位和学院改革发展目 标(愿景), 明确了开放、 合作、 创新、 品质的学院办学理念, 确立了 以大学为依托、 遵循职教规律、 引入企业机制、 借助政策力量、 整合优质资源、 办出品牌效益的办学思路, 凝练了“志远学高、 德...

篇五: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地区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研究——以藏族为例摘要自 2008 年以来, 在西藏以及新疆连续爆发的“3.14” 、 “7.5” 、 “7.18” 、“4.23” 等事件, 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创伤, 也是我国新闻传播的公共记忆。这种大小不等, 性质恶劣的事件从发展趋势来看, 似乎呈现出阶段性轮回发生的效应。

 民族新闻报道涉及少数民族的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要立足于推动民族团结, 准确把握少数民族新闻的“新奇性” 和“政治性” , 通过贴近民族地区的亲历新闻, 报到各民族团结进步的事迹。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文根据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 3 个相关理论, 对新闻媒体在西藏地区进行了现状分析, 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闻媒体在西藏地区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字:

 少数民族; 新闻报道; 媒体

 Abstract Since 2008, in Tibet and Xinjiang continuous outbreak of "3.14", "7.5", "7.18", "4.23" and so on, is not only the Chinese nation"s collective trauma, is also the public mem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This unequal in size, the nature of the bad events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to show period effects occur in cycles. National news reports relating to minority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life at all level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unity, accurately grasp the minority news "novelty" and "political", through close to the minority areas witnessed news report,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of the deeds. The promotion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3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minority news media, the news media were analyzed in Tibet area, the news media exists in the Tibet area the question put forward from four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 minority; news report; media

 目 录摘要 .............................................................................................................................................. 1Abstract....................................................................................................................................... 2目录 ......................................................................................................................................... 3前言 .............................................................................................................................................. 4一、 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相关理论 ................................................................................ 4(一)

 新媒体 ................................................................................................................. 4(三)

 少数民族的含义 .............................................................................................. 4(二)

 少数民族新闻的含义 ..................................................................................... 5二、 西部藏族新闻媒体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 5(一)

 藏族新闻媒体的现状 ..................................................................................... 51、 民族新闻报道事业的发展 ........................................................................ 52、 少数民族新闻的地位不断提升 ............................................................... 5(二)

 少数民族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 .................................................................. 61、 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理论、 政策缺乏应有的理解 .................... 62、 报道的时效性不强 ....................................................................................... 63、 新闻稿件质量不高, 记者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64、 新闻报道以通讯消息居多, 缺乏深度报道 ...................................... 7三、 完善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政策 ................................................................................ 7(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文化观是做好少数民族新闻工作的理论基础 .............................................................................................................................................. 7(二)

 提高民族新闻报道的质量 ......................................................................... 8(三)

 加强对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培养 ...................................................... 8(四)

 增强民族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8结论 .............................................................................................................................................. 9参考文献 .................................................................................................................................. 10

 前言由于近年来多元文化的兴起、 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等因素, 因此少数民族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发展壮大。首先, 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地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状态, 不仅为各民族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 而且让各民族同胞和谐相处, 互相理解; 其次, 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的存在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认同感,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最后, 少数民族新闻报道能起到宣传民族政策、 弘扬爱国主义、 加强民族团结的作用。

 因此, 研究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不仅可以扩大和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学科领域, 而且从发展传播学上来说可以增强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的理论和途径。

 本文就是根据少数民族的新闻媒体对藏族地区的新闻媒体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并提出了藏族地区新闻媒体的不足和相关建议, 使藏族地区的新闻媒体事业更好的发展, 更好的反应藏族地区的生活状况。

 一、 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相关理论(一)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民族新闻客体自我宣泄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平台, 新媒体平台强大而便捷的自我展示功能使得民族新闻客体完全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展示、 表达自己。利用新媒体这一互动交流平台就能够在民族新闻主客体之间搭建起一条快捷的信息渠道提升民族新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媒体也为民族新闻机构和主体掌握新闻客体舆情状况提供了监测窗口, 宣传和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对新媒体平台人数、 参与关注度、 舆论内容指向和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等指标的分析, 实现对新媒体的有效监测和预警, 及时把握客体舆情动态乃至危机先兆,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使民族地区新闻实现有的放矢。

 (三)

 少数民族的含义 西北少数民族是指在中国位置区域和行政区域的演进和发展中的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新疆五省(区)社会、 经济、 文化、 宗教发展相互联系并具有共同历史和地理特征的少数民族居住区, 西北五省(区)的国土面积约为 300 多万平方公里, 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 陕西因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以及

 社会经济文化特征不同, 具有内地特征的其他四省(区)的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四省(区)的 254 万平方公里的民族区域内, 居住着维吾尔、 藏、 回、 蒙、 土、满、 哈萨克、 柯尔克孜、 乌兹别克、 塔塔尔、 东乡 、 撒拉、 保安、 裕固、 锡伯、俄罗斯等 16 个主要少数民族的 1560 多万人口, 占西北地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少数民族居住相对集中, 在全国 56 个民族中, 西北地区拥有 40 多个少数民族, 占全国民族 5/7 左右。

 (二)

 少数民族新闻的含义 少数民族新闻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来界定, 从逻辑学上看, 少数民族新闻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 是属与种的关系, 新闻是属的概念, 少数民族新闻是种的概念。

 从社会学角度看, 少数民族新闻不仅是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民族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民族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媒体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少数民族新闻正是以其对少数民族的特殊了解, 来完成宣传民族政策、 交流民族工作经验等任务。

 因此, 少数民族新闻的含义是“新近发生的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 文化、 生活等方面的具有一定民族工作意义的事实的报道” 。

 二、 西部藏族新闻媒体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一)

 藏族新闻媒体的现状 1、 民族新闻报道事业的发展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 民族新闻报道事业的发展更是上了一个台阶。各大报刊根据自己所在地的特点进行了改良, 信息量逐步增大, 兼时效性和服务性于一体, 彻底深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去; 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也在逐步增加,受众范围不仅包括国内的各民族同胞, 同时也涉及了国外的少数民族群众, 进一步拓宽了传播的范围。

 与此同时, 关于民族新闻学的研究也正式兴起, 并且多年来得到了不少研究成果。

 总而言之, 我国少数民族的新闻报道事业逐渐壮大, 日趋成熟。

 2、 少数民族新闻的地位不断提升在报道数量上来看, 由于西藏地区连续发生重大事件,西藏 “3.14”事件、 “2·5”爆炸案等, 所以,在这样特殊的时期里, 保证民族团结安定,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而少数民族新闻报道毫无疑问就呈现上升的趋势了。

 在报道内容上来看, 过去少数民族新闻以宣传政策, 弘扬主旋律为主。

 现在少数民族新闻报道始向首先作为一篇新闻报道的价值本位的转变。

 过去少数民族新闻多以宣传民族村寨、 民族风情、 民族手工艺品等民族特色相关的新闻为主。新世纪以来经济生活不断变化,传媒业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少数民族新闻报道地位在党报中逐步得到提高。

 (二)

 少数民族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 1、 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理论、 政策缺乏应有的理解新闻传播媒介以及新闻采写人员不同程度地缺乏对于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因而缺乏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历史与现实的纵向审视, 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相互融合、 相互影响的横向把握. 每个少数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 民族文化传统、 民族文化意识、 民族文化心理等等, 决定着少数民族对一定新闻的基本选择. 新闻传播媒介与新闻采写人员如果不将这种纵向审视与横向把握作为采写少数民族新闻的基础, 呈现出一种深广报道而非一般性介绍的开放姿态, 少数民族新闻的题材便难以拓展和深化, 也难以准确深刻地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真实面貌。

 2、 报道的时效性不强关于西藏地区少数民族的新闻报道时效性不强的这个问题, 是在我国各大主流电视媒体都存在的问题。

 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地理环境的劣势。

 西藏地区地理位置并不优越, 而电视媒体又是一种传统的媒介平台, 它不能够像网络媒体平台那样, 随时随地的进行传播, 电视媒体的特性使得记者必须在采访、 拍摄和剪辑后传回电视台的播出部门才能被广大观众所看到的, 这样一来, 的确会花费不少的时间。

 虽然目前“SNG 卫星直播车” 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 但是由于康巴地区的地理环境, 如果不是重大事件发生, 很少会有电视媒体选择使用 “SNG卫星直播车” 对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新闻报道。

 涉及少数民族地区, 媒体需要考虑大局利益, 找寻合适的报道时机, 因此, 最终使得我国目前大多数的电视媒体在关于西藏地区的民族新闻报道上都显得时效性不够强。

 3、 新闻稿件质量不高, 记者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一篇好的新闻报道, 对记者的要求可谓是很高的。

 就拿消息这一类型的新闻报道来说, 它要求记者要做到及时迅速的发布新闻消息, 而且要求标题要“亮” 、

 内容要“简” 。

 电视类媒体和纸质媒体又有些许不同, 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由于有画面的帮助, 因此, 对于新闻稿件的要求略低于纸质媒体, 但同样也要求稿件必须介绍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

 4、 新闻报道以通讯消息居多, 缺乏深度报道 现在的新闻虽然已经融入了记者现场采访、 现场同期声, 但稿件大多还是停留在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同胞衣食住行等生活表层现象的关注上。

 笔者认为, 这些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的挖掘, 一方面是受到采访地区的各种条件限制, 另一方面则是记者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受众的知识...

篇六: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THE FRONT前 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研究——基于对西藏阿里地区的调研刘东升(作者单位:西藏阿里电视台)摘 要: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往往自然条件艰苦、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文化发展滞后,广播电视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远远滞后于发达地区,广播电视的传播范围、传播渠道、传播效果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本文以西藏阿里地区的广播电视发展为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科学对策。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问题研究;西藏阿里相比今天风起云涌的新媒体,广播电视作为有着一个多世纪发展历史的传统电子媒介,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促进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传播科技新闻信息,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西藏阿里这样的极具代表性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作为党的舆论宣传主阵地,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其战略地位具有特殊的意义。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发展现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往往自然条件艰苦、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文化发展滞后,广播电视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远远滞后于发达地区,广播电视的传播范围、传播渠道、传播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西藏阿里,地域面积 34.5 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 12.1 万,绝对意义的地广人稀。4 500 米的高海拔和严寒干燥的自然环境,使广播电视的传播范围、传播渠道、传播效果都受到了较大影响。但是,相对于传统纸媒、文字媒介而言,广播电视受观众、听众文化水平影响因素较少,尤其是用本民族语言开办的节目,大家都可以听懂、看懂,所以,将广播电视称作党的喉舌最恰当不过,用广播电视来引领导向、服务大局、鼓舞士气、沟通世界是最为有力和便捷。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实施“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村村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西新工程”“应急广播建设”“制播能力提升”等工程项目,使这些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面得到了大幅提高,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得到明显加强,设施和装备也越来越完善。地处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高寒缺氧,环境恶劣,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生命禁区”,通过实施“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广播电视西新工程”“制播能力提升”等工程,目前全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已分别达到了 89.98% 和 93.03%,拥有地、县级广播电视台 8 个,电视节目 8 套,其中县级广播电视台 7 个,每县开办电视节目一套,地区电视台电视节目 1 套;调频广播转播台 7 座,其中地级 1 座,县级 6 座,负责转播中央、西藏广播节目;广播电视发射台 11 座,村村通基站 770 座,向农牧区发放“户户通”设备 31 340 套,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18 337 户,其中县级有线数字用户 7 616 户,地区有线电视用户 10 721 户。近年来,西藏阿里地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尤以地区电视台为龙头代表,坚持以新闻宣传工作 48 字方针为指导,紧紧围绕阿里地委、行署中心工作,大力实施“新闻立台、专题强台、融合建台、创新兴台”四台战略,开办了《阿里新闻》《对话阿里》《阿里大讲堂》《清风阿里》《藏汉双语学》《鸟瞰阿里》等多档自办节目,年制作播出新闻 3 500 余条。近两年,先后投资 300 余万元,完成制作“天上阿里”系列电视纪录片,并荣获金熊猫国际纪录片奖等业内大奖。党的十八大以来,阿里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地区电视台发展建设,年均安排建设资金达五、六百万元,有效改善了地区电视台的硬件设施,为地区电视台创新发展、节目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通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工作者“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的坚守和奉献,广播电视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越发明显,拥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从而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政治思想、价值体系、。

 。. .。

 。

 19道德观念等进行了正确引导。西藏阿里地区电视台最近几年牢牢抓住“四讲四爱”“新旧对比”“藏西先锋·红色阿里”等主题教育宣传,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讲好阿里故事,不断加强边疆各族人民的“感党恩”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发展的瓶颈随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文化水平和现代意识逐年上升,广大受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主要目的由过去的偏重休闲娱乐逐步向寻求信息、了解政策、传播新闻转变,尤其是移动电子设备的出现和新媒体、自媒体兴起后,受众与媒体的互动与来越强,传统广播电视不再具有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其线性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相比的低互动性、低时效性,以及节目设置、栏目品位、创作风格、节目质量、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与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差甚远,使广播电视的发展面临很多瓶颈。一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多为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恶劣,社会和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广播电视起步晚、发展慢。西藏阿里地区有 34.5 万平方公里土地,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无论是有线传输还是无线传输难度都很大,增加信号覆盖面所需投入更大。因为人口基数少、市场经济不活跃,广播电视产业、广告等经营收入微乎其微。阿里的一地七县电视台无一例外都是靠财政吃饭。以阿里广播电视台为例,首府狮泉河市区高峰常驻人口仅有 3 万人左右,市场规模小。虽然近几年投入了一定资金,但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微薄的财政投入仍旧很难让广播电视事业与内地齐头并进,保障人员工资、维护正常运转成为重点任务。广播电视是个资金投入大、技术设备装备更新快的行业,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从高清到 4K,升级换代步伐越来越快,缺少资金、装备和技术的支持,无疑会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二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台的经营很难实现与市场接轨。阿里地区特殊的地域条件、人口基数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实现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一旦实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等内地改革模式,将很快“入不敷出”,陷入死亡深渊。而无法及时全方位与市场接轨,更加重了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运作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呆板、僵化,形成恶性循环,使很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台墨守成规,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发展活力。尤其在当前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受新媒体冲击,阿里地区的传统媒体发展更显举步维艰。三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生活、工作条件差,造成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匮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高寒缺氧、氧气含量不及内地平原地区40%,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维稳任务重,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偏低,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阿里广播电视台就有多名在编招录的大学毕业生放弃编制辞职,再加上人事制度在编制数量上的严格制约,无法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合理补充人员,广播电视人才严重不足,与当前的日益繁重的新闻宣传任务形成较大矛盾。四是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偏低。阿里地区广播电视系统一线采编人员仅 100 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仅 2 人,中级职称 20 余人。最近几年,阿里地区大力实施专业人才引进工程、专业对口招生,虽然引进了大批大学毕业生,但广播电视台属于事业单位,相比之下,大部分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到行政单位、党委政府部门工作,不愿意进入事业单位。新闻采编缺少记者,新闻宣传力度跟不上;开办节目缺少播音员主持人,屏幕失去色彩和形象;技术维护缺少工程技术人员,安全播出缺乏保障,受众收听收看节目受到影响。3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发展对策3.1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强装备建设、注重广电投入广播电视作为党委和政府的宣传喉舌,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自然要承担起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促进边疆地区“长足发展、长治久安”的光荣使命。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到广播电视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重要性,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广播电视”,履行好主体责任,主动作为,加强对广播电视工作的领导,增加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政策倾斜扶持力度和财政支持投入力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广播电视的投入就是对边疆地区改革发展的投入,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投入,其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的综合效益不可估量。特别是西藏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在全国战略大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加大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投入,增加发射功率,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加强宣传文化舆论阵地建设,进而达到强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法律法规、维护团结稳定大局的目的,与党中央始终保持同频共振、高度一致。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市场发育成熟度低,导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自主经营能力弱、资。

 。. .。

 。

 20▲THE FRONT前 沿金支撑不足,一下子将其全部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是不现实的。尤其像西藏阿里等偏远地区,根本不具备市场化条件,广播电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必须依靠财政投入发展。广播电视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先锋官、“先遣连”,政府定要大手笔谋划、长远规化、重点投入扶持。3.2 挖掘民族历史文化,找准宣传亮点、彰显边疆特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台每天播出的反映民族文化、历史、风情等内容的节目非常有限,节目构架单一,容易出现民族节目占比不足的现象。即使已经开办的民族节目也往往存在导向不准、质量不高的问题,仅仅停留在民风民俗、自然风光、歌舞表演等浅层面,没有深层次发掘民族文化的内涵,缺乏受众对象定位,容易造成受众流失,收听收看率下降,同时从节目传播角度看,这也恰恰失去了传播亮点和边疆地域特色这一重要看点。失去了独有的传播优势,与其他媒体大同小异,其自身发展和生存必然受限。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善于挖掘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找出与众不同的传播亮点,彰显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并将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西藏阿里广播电视台近几年在节目创作中,不断加强对吐蕃文化、象雄文化、古格文化等本土文化挖掘,牢牢把握住阿里一些独特的文化内容。将“藏西秘境·天上阿里”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如冈仁波齐神山、玛旁雍错圣湖、古格王国遗址等,在广播电视上予以展现,切实做到了挖掘民族历史文化,找准宣传亮点、彰显边疆特色,深受广大受众喜爱。3.3 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主动融入市场、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在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对广播电视工作的领导,增加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支持力度的前提下,作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打铁还需自生身硬,必须主动融入市场,强化市场化的经营和企业化的管理意识,提高生存和竞争本领,以此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在新媒体、自媒体大潮的强烈冲击下,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管理经验,还要发挥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比如,与发达地区广播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制作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影视剧、专题片、纪录片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投入市场既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丰富本台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优化节目配置,增加广告收入。另外,还可以联办频道、联办节目,解决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稀少等问题,实现互惠“双赢”。近几年,阿里广播电视台也充分发挥援藏渠道优势,不仅与援藏省市电视台开展节目合作、项目支持,还积极争取援藏人才开展“传帮带”,先后有河北、陕西 20 余名援藏干部来阿支援,制作了多部纪录片,得到了近千万元援藏项目资金支持。3.4 破除人财制度壁垒,增加人才配置、提高人员素质内地发达地区对广播电视的管理基本上都在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有了财经自主权,人力资源便可身份多种,唯才是用。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并不符合实际,尤其像西藏阿里这样特别偏远滞后的地区,市场发育不成熟,又处在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反境外思想蚕食渗透的最前端,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任务异常艰巨,绝不能为了市场化而动摇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喉舌的作用和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属性。政策性破除人事制度“三定方案”和财经制度“收支两条线”壁垒,增加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或政府财政直接出资聘用特殊岗位稀缺人才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目前,人力不足、人员素质低是制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关系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电事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果非要在资金和人才两方面选出一个最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就阿里地区来讲,增加人才配置、提高固有人员素质更为迫切和关键。解决对策:一是与有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等专业的高等院校合作,一方面,把学校建成人才培养和储备基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科研基地。另一方面,把广播电视台建成高校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并鼓励内地学生到边疆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接受锻炼,同时,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回乡工作。二是与发达地区、援藏省市的广播电视台结成对口支援单位,通过技术援藏、异地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台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不拘泥于人事制度“三定方案”,以合同聘用、政府购买等形式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快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发展。阿里广播电视台为破解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岗位人才空缺的难题,在地委行署支持下,曾从内地聘用了 7 名专业播音员主持人和编辑记者。实践证明,7 名...

篇七: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界面·基金项目课题融合背景下新疆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探析内容提要  新疆新闻传播教育必须调整原有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教育方式,积极培养既熟练掌握多种媒介技术又熟悉新疆独特区情的全媒体记者。作者从六个方面提出新疆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可能路径。关键词  新疆 新闻传播 人才培养 路径 模式□  文/李宏刚  史儒雄新疆处在反分裂和反渗透斗争前沿,独特的区情决定了在新疆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政治意义更为重大。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来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进而扩大主流新闻媒体在各族干部群众中的到达率、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传递给每一个人、影响到每一个人,以争取在反分裂和反渗透的舆论斗争中获取主动权。当前,除缺乏资金、新媒体原创内容生产能力不足、技术研发滞后等原因,新疆各主要媒体均反映制约新疆媒体融合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匮乏。以新疆日报社为例,目前数字传媒中心汉、维、哈、蒙全部人员仅仅24人,仅占报社本部采编人员的6%,现有传统媒体人才也需要更新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接受各类媒体融合技能培训。有鉴于此,新疆新闻传播教育必须调整原有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教育方式,积极培养既熟练掌握多种媒介技术又熟悉新疆独特区情的全媒体记者。一、改革课程设置,变单一媒体教育为全媒体教育根据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大胆建构以采、写、编、拍、摄、录等传媒技术为核心技能的、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的全媒体课程体系。全媒体课程体系可包含三个模块:一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模块,其中涵盖了传统新闻教学中的核心课程,既包含新闻传播学概论、新闻史、媒体公关、媒介经营管理等理论类课程,又包含新闻采访写作、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基本技能类课程;二是全媒体技能模块,既有以单一媒体技能为主的课程设置,也有融会贯通各媒体内容生产的全媒体新闻采写、新媒体编辑,还有以技术为主的图片处理、摄像剪辑、网页制作、数据分析等;三是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媒体实训和毕业综合训练课程,其中媒体实训以校内全媒体实践平台为依托,教师带领学生按照媒介传播的流程,进行全方位、全技能的实训。

 [1]二、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是因为在未来信息生产市场上,信息的“碎片化”重组与整合将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内容生产模式。对于纷繁复杂的“信息碎片”,作为未来的信息传播人才,梳理和利用这些信息既有必要也十分重要,对信息的处理、整合能力已成为新媒体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此外,在未来信息产品消费市场中,信息提供正在向真正“个性化”“量身定做”的方向发展,尽量减少用户获取信息所需成本,降低获取有效信息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量身定做的信息成为未来社会信息竞争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要实现精准地为用户推送其所需信息,就需要了解用户,也就需要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2]三、充分利用部校共建资源,重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平台2015年5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学者界面·基金项目课题 2017.10 CHINESE JOURNALIST

  61

 学者界面·基金项目课题区党委宣传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新疆大学共同签署三方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框架协议,分别在改善教学条件、共建精品课程、共建骨干队伍、共建实践基地、共建研究智库和实施卓越人才计划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未来的新疆新闻传播教育,可以充分利用部校共建资源,一方面积极邀请新疆各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走进新闻课堂开展实践教学指导或举办新闻业务专题讲座,另一方面让新闻学院的教师走进新闻媒体,让他们在新闻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与新闻媒体合作共建新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方位重构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平台。四、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创建全媒体实践平台早在1908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创始人沃尔特·威廉姆斯院长就曾提出“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就是动手实践”。

 [3]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资源,创建专属学生自己的实践教学平台,既可以在优酷、土豆网等视频网站上创建自己的视频专题网页,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创建自己的公众账号,甚至也可以尝试创办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新闻网站等。

 [4] 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打造了由《清新时报》、清新视界、清影工作室、清新网、清新时报官方微博账号和清新时报官方微信账号组成的清新传媒集团,不仅让学生在新闻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新闻采写编评等业务技能和全媒体运作技能,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媒体经营管理技能。五、着重培养具有跨文化传播思维的多语种全媒体人才首先,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形态,这就要求新疆新闻传播教育必须要把培养学生跨文化传播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重要目标。新疆新闻传播学教育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加关于满足风俗与禁忌的知识,以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理解与适应能力,进而让新疆各族学生树立起立足新疆、服务全国、放眼世界的现代传播观念。其次,新疆各级各类媒体都使用多种语言刊播发行,做好多种语言文字新闻传播工作不仅是新闻舆论工作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党和政府声音能否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到各族干部群众中的根本问题。新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必须积极探索多语种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各语种的新闻媒体同步融合发展,以全面提升少数民族语言新闻的到达率、覆盖面和影响力,以更好地完成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职责与使命。这就要求必须把培养精通汉语和各类少数民族语言的多语种人才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双语教学的内容,不仅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而且要让汉族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如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全方位提升各族学生的双语采编能力和翻译能力,为日后各族记者编辑联合采访、共同写稿、同步发稿、共同策划选题、共同策划报道、共同编排内容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六、重点培养既熟悉新疆区情又具有“五个认同”的全媒体人才新疆是一个地处中亚的边疆地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正因为如此,新疆的新闻传播事业不仅肩负着“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反动有害的声音压下去,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重任,而且肩负着反分裂、反渗透的职责,这就要求必须把培养既熟悉疆情又具有高度国家认同感的全媒体人才作为主要目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周边环境,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分化”与“西化”的严峻形势,新疆各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要始终把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祖国统一作为新疆新闻传播教育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同时,要在新闻传播教育的培养方案中增加民族学和宗教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并始终将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五个认同教育”贯穿在整个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全方位提升各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作者单位分别是: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注释】[1]郝红霞.媒介融合下的全媒体新闻实践教学探索.新闻大学.2015(6):130.[2]程忠良、王业明.媒介融合时代重塑新闻教育的几点思考.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4[3]夏冬梅.报业新媒体转型给新闻教学带来的启示.今传媒.2015(2):151.[4]郝红霞.媒介融合下的全媒体新闻实践教学探索.新闻大学.2015(6):130.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62

 2017.10 CHINESE JOURNALIST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