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金融稳定框架的建立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框架 稳定 建立 金融

摘要:近年来,许多国家相继出现金融不稳定状况,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许多国家中央银行也定期发布金融稳定报告。但学术界并未就金融稳定的内涵以及如何维护金融稳定等问题达成共识。根据系统论观点,某系统的稳定与否不仅取决于该系统内因素,也和系统外因素紧密相关。因此,文章认为金融体系稳定框架的构建应当审视影响金融体系运行的所有因素,在分析一国金融不稳定的来源后,将获知的有关指标同金融稳定指标相比较。如果不出现了一致,则需进一步预测它们对金融稳定所造成的影响,进而制定相应措施来维护金融稳定。

关键词:系统论;中央银行;金融稳定

自从20世纪以来金融危机频发,不少国家先后经历了金融动荡。尽管金融不稳定也引起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关注,但对于金融稳定框架建立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即使对于FSAP(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来说,也尚未编制出统一的金融稳定指数以资各国借鉴。然而,金融体系是以庞大体系,它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的稳定状况与否直接影响金融体系稳定,这样我们可以运用系统论来分析金融稳定框架的建立。

一、 系统论的主要观点

系统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先后得出了“系统是由一组相互联系或者相互依赖的事物组成的复杂整体”;“系统是有一个被计划控制、调节的总体”;“系统是由通讯的信息流所构成,通过信息的输入而产生相应输出”的概念,很明显系统概念提出经历了一个静态到动态的过程。20世纪贝塔朗菲延续了哲学上“整体大于部分”的朴素观点,将系统论科学化发展,现在已经为经济与管理所运用。

同系统论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偶尔片面夸大分析的作用,往往得出从A导出B就认为A是B的原因。其实,许多经济问题往往涉及到互为因果、多因一果、异果同因等。这就决定了在分析问题方式上必须转变,不仅需要关注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还必须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将系统内各部分与系统外因素联系起来,从而找出达到系统目标的最优方案。一般来说,运用系统论分析问题通常包括以下几步:第一,弄清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是系统论分析的基础;第二,明确系统目标与系统所存在的问题;第三,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系统特点,找出问题根源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第四,紧贴系统目标,对各可行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并选择出最优或者次优方案。最后是可行方案的执行,即通过对系统元素的协调与控制以达到系统目标。

很明显,金融体系是一大系统,它由一系列子系统构成。如果将系统论运用于分析金融稳定,则应包括以下几部分:(1)金融体系构成;(2)金融不稳定的来源;(3)金融体系的目标与衡量;(4)金融稳定维护。

二、 金融体系构成与金融稳定

1. 金融体系的构成。金融体系是一个整体,它由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子系统组成。具体来说,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等一系列中介机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等,金融基础设施则指一国的支付清算体系、监管制度等。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进行资金配置,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执行资金配置功能。不过,在以银行为主导的国家和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国家,银行与金融市场作用有别。以银行为主导的国家,商业银行尤为重要,其运营稳健与否直接决定了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目前,学者们大都以系统性重要银行(一般以该银行的资产份额,存贷款份额来确定)经营状况来衡量一国银行运营状况。而在以市场主导的国家,金融市场完善程度与运营效率则直接决定了该国资金配置效率。中央银行虽然不直接参与资金配置,但它发行货币、维护支付清算体系平稳运行、制定货币政策以进行宏观调控,其行为往往是储蓄向投资有效转化的前提。金融基础设施主要为储蓄向投资转化提供保障,维护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因此,一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基础设施等子系统的运行状况自然就决定了该国金融效率与经济发展。

2. 系统论视角的金融稳定。金融功能在于引导资金合理配置,其构成复杂性决定了金融体系内任何子系统不稳定都将影响其功能发挥。况且经济与金融联系紧密,实体经济不利变化也将影响其稳定。依照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从系统论角度来审视金融稳定,笔者认为金融稳定是金融子系统在面临系统内外风险时能够通过各种调节措施避免金融危机出现,实现金融平稳运行,从而将储蓄有效转化成投资。参照我国学者吴念鲁的观点,它涵盖了以下内容:(1)货币稳定;(2)关键金融机构稳定;(3)金融市场稳定;(4)在面对国外冲击(经济或者金融)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能正常发挥其功能,不至于出现汇率的大幅波动。

三、 金融不稳定的来源

按照系统论观点,金融体系不稳定不外乎来来源于系统内各子系统与系统外因素。在系统内,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进行资金配置,如果这些中介机构出现问题,投资向储蓄转化就难以实现,资金配置效率无从谈起。同时,如果一国金融监管框架适合于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则能促进金融稳定,反之则危害金融稳定,这一点对于金融制度不完善的国家尤为重要。另外,本国宏观经济政策也影响金融稳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稳定还同国外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状况相关,这两者的冲击同样可以引致本国金融不稳定,此即所谓的“传染效应”。

因此,按照西方经济学分析方式将经济分成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两部分,结合系统论观点,我们认为金融不稳定可以来源于本国实体经济与本国金融体系内部,来自本国实体经济冲击我们可以将其称作金融系统外源冲击,金融系统内部冲击称作系统内源冲击(内部冲击)。另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部冲击也不是来自本国金融体系,我们依然将其称作外源冲击。因此,一国金融不稳定主要受到本国与外国实体经济、本国与外国货币经济的影响,其具体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图表示:

四、 金融稳定影响因素分析

1. 币值与金融稳定。货币在一国经济中发挥着计价、支付、结算职能,币值稳定直接影响着其职能发挥。

理论与实务界大都倾向于选择通货膨胀率作为衡量币值稳定指标,这种衡量自然有其合理性。因为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往往会促使利率居高不下,利率上升不仅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也会通过托宾Q值影响经济主体可抵押资产价值。两者共同作用下,若企业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将直接受到影响,银行流动性与资本难免会出现问题,进而也就影响了银行稳定。另外,利率上升会使经济主体可抵押资产价值降低,这时银行基于风险考虑被迫紧缩信贷,信贷紧缩往往会使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从而影响银行稳定。再者,高通货膨胀时期,居民流动性需求会上升会导致存款来源减少,银行借短贷长的经营特点决定了这时存在挤兑可能,金融不稳定可能性增加。除此之外,中央银行在发觉通货膨胀后往往施以紧缩性货币政策。在由宽松性货币政策向紧缩性货币政策转变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往往也因为流动性所迫而濒临破产,进而严重影响金融稳定。不仅如此,货币政策骤然扭转也会往往使经济主体无所适从,经济主体预期不稳定同样影响着金融稳定。除此之外,币值不稳定时期,货币替代或者资本外逃现象一般较为严重,在本国货币基本职能都已经被替代或者受到影响情况下,金融稳定也就无从谈起。

2. 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稳定。金融机构稳定一般指关键性金融机构平稳运行,这对于银行为主导的国家尤为重要。这些国家的金融结构单一,融资出道狭窄、金融工具单一。一旦银行流动性出现问题,经济中融资机制基本中断,不仅存款人利益受到破坏,经济甚至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影响。

3. 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属正常现象,它能使资金在竞争性使用者手中更有效地配置,然而过度或者极端价格波动可能会损害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不过,金融市场影响金融稳定并非完全直接进行,它往往经过银行系统间接传导,因此在分析金融市场影响金融稳定的过程中难免要围绕银行体系进行。

首先,股票价格变化往往直接影响着经济主体可抵押资产价值,在资产价格大幅下降时期,经济主体可用于抵押资产数量会急剧减少,这往往导致贷款违约率上升,银行资产负债表可能因此恶化。银行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往往被迫出售资产,这进一步影响银行未来贷款能力扩张与盈利状况,严重时会导致银行倒闭。已经有研究发现,银行倒闭并非完全是盈利性差,而是资产价格变动导致银行的流动性危机损害了银行稳健性。其二,金融市场价格变化往往影响着经济预期,股票价格暴跌往往成为危机先兆。这条路径同样会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影响到银行体系,其过程和前面相似。另外,金融市场价格暴跌还会加剧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当道德风险集聚到一定程度,金融市场配置资金能力就会恶化,导致金融不稳定产生。

4. 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稳定。金融基础设施包括对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进行监管的法律、维护支付清算体系的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对威胁金融稳定相关机构救助、接管措施,在资本流动异常时期的管理政策等等。如果这些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金融部门运行,导致金融不稳定。

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产权制度不健全、缺乏存款保险制度与风险对冲机制),这正是引起金融不稳定的潜在原因之一。尤其在在麦金农金融自由化思想后,不少国家在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全情况下,盲目开放本国金融市场,结果在内外因素作用之下,危机如期而至。于是,在分析与度量金融稳定时需要考虑这些国家金融基础设施是否完善,能否适应该国经济结构变化。

5. 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对于实体经济与金融稳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体经济中非预期冲击与金融稳定的联系,以及重要资产价格对金融稳定影响方面。实体经济中诸如石油价格突然变动往往引起生产成本上升与利润下降,进而导致经济中可盈利性机会减少,银行损失贷款增加,稳健性下降;此外,实体经济还通过股市反应,进而影响金融系统稳定。

在实体经济中尤为值得关注的一领域是房地产,因为世界大部分国家几乎都将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况且房地产具有双重性质,它会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值效应以及资产负债表渠道影响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信贷供给和需求,而信贷供给波动又会反作用于房价。因此,信贷供给、房价之间往往存在正反馈机制。费雪1933年“债务通缩理论”与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学说”都阐述了这个过程,即当房地产繁荣时,一个“意外冲击”都可能导致价格暴跌,投资者此时为了偿还债务急于出售资产。投资者解困出售导致了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投资者净资产减少,银行资产负债表往往恶化,甚至由于不良贷款增加导致流动性不足,破产事件增加,金融不稳定出现。另外,除了房地产行业自身性质容易引起金融不稳定之外,房价“金融加速器”作用也在金融不稳定过程中推波助澜。

除此之外,一国宏观经济政策失当也往往引起金融不稳定。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经济发展推行赤字财政政策或者依靠引进外资弥补国内储蓄缺口。在中央银行独立性不高情况下,债务往往被迫以通货膨胀来解决,而严重的通货膨胀除了通过上述机理可以影响本国金融稳定外,还往往导致资本外逃甚至货币替代,金融稳定状况可想而知。20世纪80年代,南美各国金融不稳定出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6. 国外因素与金融稳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经济往往难以独善其身,外国经济状况的变化会很快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迅速波及到相关国家,即金融体系稳定往往也受到本国经济体系之外因素影响。1980年代南美危机发端于墨西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端于泰国,之后几乎能横扫整个东亚就和这些国家贸易结构有很大关系。

五、 金融稳定的维护

既然金融不稳定不利于储蓄向投资转化,难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因此,在找到影响金融稳定因素之后需要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

第一个问题是这个职责到底由谁承担,许多国家在事实上将金融稳定职能赋予中央银行。然而仅依靠中央银行来维护金融稳定是不够的,毕竟金融稳定维护过程中涉及到有关信息搜集与沟通。在分业经营的背景下,各国成立了不同监管部门对金融子系统予以监管。同时,在金融子系统超越稳定边界时往往涉及到救助问题,这自然涉及财政部门,况且财政政策也往往影响着金融稳定。因此,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不应仅仅包括中央银行,还应包括分业监管机构与财政部门。

至于为维护金融稳定而进行的监测过程,自然应当和系统目标、危害金融稳定的因素结合起来考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般来说严格参照下面程序:(1)中央银行等金融稳定维护机构须对有关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宏观经济状况有关指标做出监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否则将影响后面分析结果;(2)将得到的金融稳定指标与预期值相比,进而得出金融稳定状况具体判断。这个过程不免存在一些主观因素会影响分析结果,这也是在所难免;(3)做出相应决策,这是有关金融稳定机构需要审慎的一步。在关键指标符合中央银行等监管机构预期值情况下,中央银行尚需继续监测以维持金融稳定状态。倘若出现了金融稳定状态偏离预期值,但是这种状态不至于造成金融不稳定时,中央银行需要采取相应政策(货币政策、金融基础设施改进)对其发出警示信号,警示其关注金融稳定。但若关键性金融机构出现了不稳定状态,那么中央银行尚需根据不稳定机构或者市场对整个金融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不影响全局金融功能正常发挥时必须让相关部门关闭,如果情况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金融稳定则需采取接管或者救助措施。因此,这个过程尚需财政等部门配合,处理不当将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参考文献:

1. Sander Oosterlooa, Jakob de Haanb: Central banks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a survey,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2004:257-273.

2. 吴念鲁.吴念鲁金融文选.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240-288.

3. “三论”应用课题研究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70-113.

4. 张礼卿,李建军.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4-190.

5. 陈雨露,汪昌云.金融学文献通论(宏观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73-504.

6. 王广谦.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进展与评述(修订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451-462.

7. 吴念鲁,郧会梅.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再认识.金融研究,2005,(2):152-158.

8. 王长江.金融稳定研究:内涵及一个框架.上海金融,2006,(11):23-26.

9. 柯异沛,黄静,屠梅曾.房价波动、信贷扩张与金融稳定.上海管理科学,2011,(8):15-20.

10. 谭政勋,侯喆.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金融稳定及其传导机制述评.南方金融,2011,(9):33-35.

11. 王爱俭.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理论框架.财经科学2005,(6):22-28.

基金项目: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与我国金融安全研究”(项目号:10CJL041)。

作者简介:陈洋林,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黎杰生,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10-15。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