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文化多元化下的高校德育工作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浅析 多元化 德育工作 高校 文化

摘要: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以及高校自身存在的缺陷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高校必须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突破旧的思想观念,树立新的德育理念,长期、连续地崇尚求真、务实、创新精神,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多元文化;价值观;求真;务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大学生德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以及高校自身的问题,长期、连续地崇尚求真、务实、创新精神,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1.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1.1文化多元化及大学生价值观念多样化呼唤灵活、创新的德育理念及方法。从广义上看,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文化的实质是人化,它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1]。从狭义上看,文化特指以观念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还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本文从狭义上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所谓文化的多元化,是指在坚持社会主流文化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文化交织、兼容、发展的态势[2]。自中国社会对外开放以来,在对内对外的开放环境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多元文化必然导致多元价值观,大学生们在多元价值观面前无所适从,缺乏分析、判断和选择的统一标准,从而引起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混乱和错位,给他们的心理及社会化带来冲击。另外,多元文化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树立了多种价值标准,价值选择和价值比较的机会大大增多,使大学生们失去了一个明确的文化权威和价值评判标准。特别是当前多元文化中非常突出的个体本位思想,使得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削弱,从而在促使他们摆脱依附性、从众性、趋同性的同时,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日益强烈,整体和全局观念淡化,甚至导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生,表现为国家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3]。

1.2高校教育自身存在的缺陷

一是教育内容存在缺陷。对本地区高校德育教材进行满意度调查表明,近4成学生认为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近7成学生感到教材脱离学生实际,没有涉及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道德规范不能与道德理想协调发展,学生对道德理想容易形成虚假看法并产生道德价值失落,严重缺乏自主性和本真性的高教观念,又衍生出了我国目前高教活动中极为普遍的功利主义倾向。强烈的追求功利性目的的教育停留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层次,满足于对人的知识资格和技术水平造就的层次,淡化了对人本身精神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忽视了在人的本质层次上的精神追求和人格修养。二是教育方法缺乏创新。许多高校采取“高压式”教育形式,一味地灌输,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拒绝接受德育,德育成了“空洞的说教”。三是高校在德育工作指导思想上存在不足。高等教育指导思想以首先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充分考虑人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考虑人生命的意义和本质,以适合人生命意义和符合人生理、心理规律的形式进行教育活动,应该是高教在“质”方面的前进方向。而一直以来高教思想的显著特征是大力强调和张扬教育的工具价值,要求教育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虽然教育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人的发展,然而在高教的发展中,教育到底是以首先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还是以首先满足人的发展为目的,决定了教育的发展道路。

2.求真、务实,开创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化以及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亟待打破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开创灵活、创新、务实的德育理念及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心理素质。

2.1不断改进和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理念及机制

针对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及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多样化等新特点,不断改进和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理念、内容及方法,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一要由灌输式教育向辨析式教育转变;二要由权威主义的管制和强制性控制向“肯定重于否定”教育转变;三要由模本式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四要由校园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其次,要在内容上创新。在加快知识更新和加大信息量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伦理性、思想性与政治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历史性与发展性的结合,要把面向世界的科学创造与面向人类的伦理关怀相结合,使学生们找到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要在方法上创新。个性化的教育时代要求在施教过程中注重教育对象主体意识作用的发挥,实现德育工作方法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针对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状况复杂的情况,改经验型的德育工作方法为科学型的德育工作方法,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乃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引入德育工作领域,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知识含量[4]。变单向灌输型为互动交流型,激发受教育者参与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德育工作者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开拓新思维,占领新领域,贯彻四个基本点:即认识停靠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和心灵交流点,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实效。

2.2求真、务实,继续推进高校德育工作改革

求真、务实地推进高校德育工作改革需要落实好以下四个层面“实”的工作:一是德育工作的理念要符合实际,保证德育工作目标和行为的正确性;二是德育工作的内容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保证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三是德育工作的方法要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德育工作的可行性;四是德育工作要增加实际投入,多做实事、好事,给受教育者带来实利,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德育工作要树立符合实际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发展,这就需要改善学生的生存条件,公正地维护学生利益,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他们要有特殊的关爱和照料,从而使德育工作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其次,德育工作在内容上,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比如,就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做德育工作,不仅要从外部环境舒缓学生心理,而且还要从内部因素-学生自身探讨增强竞争意识及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必要性。再比如,针对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消极腐败现象和暂时困难等,要讲清楚,任何国家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和工业化过程中都难免出现社会阵痛和困难,我们绝不能因为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对改革开放产生怀疑,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对待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要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帮助失误者,鞭挞空谈者,惩治腐败者,从而解决学生信仰、信念、信任问题,强化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再次,德育工作在方法上要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厂,走向农村,走向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在改革的前线撷取智慧之花。最后,德育工作要通过做实事、好事给受教育者带来实利,解决实际问题。一是高校应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增加德育工作上人、财、物力的投入。二是要构建帮贫扶贫机制,实施温暖工程,确保无贫困生因贫困而失学。三是缓解就业压力,想方设法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尝试联合办学,增加就业的机会和可能。

总之,高校的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创新德育工作的理念、方法及机制,继续推进高校德育工作改革,使高校德育工作符合当前实际。

参考文献:

[1]陈建斌.德育的文化本性与文化选择[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3).

[2]王学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

[3]于海.价值观的多元化与道德教育的多层次[J].复旦教育论坛,2005(11).

[4]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