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运用传统文化培养中职护生的职业道德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职业道德 传统文化 中职 培养

【提 要】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基,其凝练出的“仁、爱、精、诚”的职业精神,为中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营养和重要资源。在开展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德育教育时,我校组织学生利用课上、课下及节假日有选择性地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中职护生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护生 职业道德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特别强调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护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看病需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中职护生的德育教育中,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则显得至关重要。

一、何谓护士职业道德

护士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的言行、调整与患者和集体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判断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爱岗敬业,关心病人;忠于职守,主动热情:周到服务,亲切温馨;勤学苦练,提高技能;谨言慎行,保守医密是护士职业道德规范。从其内容上看,护士职业是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职业,她融入了护理人员更多的思想情感和道德情感。

二、中职护理教育为何提倡职业道德教育

(一)护理模式的改变

自南丁格尔创建护理专业以来,护理学的变化和发展可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即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忽略了人的整体性;二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实施生理、心理及社会多方面的整体护理,护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患者;三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其特征是以人为本。目前从护理学的发展来看,护理学科已成为集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二)学校课程设置上存在缺陷

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到中职学校,由于教育者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或就业率,忽略了“人文精神”的教育,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而对于中职护生而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人为本),传统文化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看病需求不断提高

随着医学信息来源的广泛性,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对自己疾病状况了解较多,看病需求不断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已不是“言从计行”,医疗纠纷不断,甚至医护人员的安全都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护生未来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是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高度评价。护士是患者向疾病作斗争的最得力的助手,是患者心灵上最大的安慰者。护士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反映医院医疗水平和医疗作风。

三、如何培养中职护生的职业道德

(一)抄写和诵读《国学医学》《孟子》等经典读本,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1.树人先树德,成才先成人。做人就是做人品,做医就是做良心。要做一个好的医护工作者,首先应做个好人,即真诚、正直、谦虚、本分,关心病人胜过自己。如何做个好人,需认真聆听中华之国粹:《大学》中写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文中提到了上至国君,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治理好家庭、家族、国家和天下。本文阐述了修养品性的重要性。《丹溪翁传》中写道:翁简悫贞良,刚严介特,执心以正,立身以诚,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此处描述了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字丹溪)丹溪翁高尚的品德:丹溪翁为人简朴,诚实谨慎,品行坚贞、待人温和,刚毅庄严,清高不俗;以正直立志自勉,以诚信立身处世;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性,更是出于天性。《中庸》中写道: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本文的意思是指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时也是谨慎的,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遵循道德准则,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的要求。慎独是道德修养的一种较高的境界。

提高护生的慎独修养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因为护士的护理行为多数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的,如输液、无菌技术的操作、输血输液等,如果没有慎独的修养,工作马马虎虎,当时患者及家属很难发现,但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增加潜在性医疗纠纷的机会。因此,护士良好的慎独修养既对患者有益,又可自我保护。提高护生的慎独修养有助于医生对病情及时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如能及时发现和抢救就可挽回患者的生命,这需要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認真细致地观察患者基本的生命体征,譬如脉搏、心率、血压等,对异常情况能迅速判断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如果没有良好的慎独修养,很难达到这种要求。

2.救死扶伤,仁爱为念。《孟子 梁惠王上》:“医者,是乃仁术也。”即“医乃仁术”:医者,首先要有仁爱之心,对患者要有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也就是说只有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有仁爱之德,只有仁爱之德,才能修炼成仁爱之术。明·赵献可《医贯·伤饮食论》:“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其意义是:医生要有医术,有医道。医术可暂行一时,而医道则流芳千古;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为达到救人的目的,孙思邈从医德的角度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是治病必须具备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痛苦;二是治病不分亲疏贵贱,应一视同仁;三是治病应不辞艰辛,急病人之所急。从中华传统医德理念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了德与术的高度统一。儒家学说伦理观的核心是“仁”,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敬、爱护、推己及人,一视同仁,相互扶助。古代医学家受儒家思想特别是“仁学”思想的影响,实践着“医乃仁术”的仁爱之心,形成了仁者爱人的传统医学道德。仁爱之心是医护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

3.精益求精,技能超群。《黄帝内经.素问》写道: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徒见其飞,不知其谁。犹如横弩,起如发机。本文的意思是:针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光滑而匀称,平心静气,看适当的时间,好像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像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行迹的起落,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针刺,我们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本处却生动地描述了医者的神态、动作及要领。这就是传统医学文化的精髓所在。护生同样也学习了各种注射的方法,是否掌握了注射技术的要领,是否达到了天地合一的程度?护生通过课堂讨论、撰写心得体会,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二)编写校本教材,将传统文化进入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传统文化“再中国化”,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宣传和口号往往不如系统的学习来的深入。我校根据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大国工匠”及身边的优秀护士的先进事迹编辑成册,深入浅出地介绍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再到具体的活动和实践,使护生深深体会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今后护理工作的影响。课堂上,教师利用校本教材结合护理工作中具体事例,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完成课程的学习,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外因和内因共同影响的,而良好的育人环境的构建是教育的最重要外因。在中职学校如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呢?第一,要树立从教者的榜样形象。古语道“其身不正,虽令弗行;其身正,不令而行”。课堂上,教师在专业方面要体现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积极进取的大国工匠精神;在对学生的态度上要表现出“诲人不倦”“仁爱之心”。第二,利用班会时间学习讨论诸如《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古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利用国旗下讲话、举办经典诵读大赛、吟唱古训、诗歌及在班级板报、教学楼走廊、宿舍等处张贴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耳闻目染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提升护生的职业道德。

(四)在实践活动中促进职业道德的形成

志愿者服务是一项既苦又累的工作,同时还需要牺牲很多休息时间。只有心存仁爱之心、乐于奉献的人才能做好。我校从2015年10月份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周边村庄、社区进行免费刮痧、拔罐治疗,深受村民的欢迎。还定期和临床老师到人民广场义诊,为市民测量血压、宣传健康小知识。为了提高护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学校开展了“大嶺医院帮扶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在医院调查患者满意度,体验导医等。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团委老师组织志愿者为敬老院送去月饼、牛奶及鸡蛋等节日礼物。护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其思想境界;通过医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学生体会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医患沟通中的重要性。

四、结语

只有加强中职护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护生职业道德,才能使她们以一颗仁爱、真诚、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这将对缓解医患矛盾、防范医疗纠纷和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信地址:276000 山东临沂卫生学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