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古代书院与外国书院的比较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书院 中国古代 外国 研究

摘 要:中国古代书院历经千年发展,为儒家文化的传播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及不足,加上来自西方思想及教育体制的冲击和挑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此起彼伏,外国书院在近代及当代教育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教育理念和举措影响广泛。本文拟在两者成因、管理及不足的分析基础上,比较研究两者的相异点,以此助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

关键词:古代书院;外国书院;比较研究

一、中国古代书院概述

中国古代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文化传播、普及和宣扬教化的基地,为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中国古代书院的成因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书院的诞生,是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条件下,基于私学发展的衍生物。书院诞生之初是作为藏书或修书的场所,其形成的先导条件就是应当具备大量的书籍,而大量的藏书或修书工程,得益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和成熟为主因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大幅度地提高了书籍的生产能力,促使书籍得以广泛流传、收集和修订,为书院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私学发展的社会诉求促使了书院的发展,历经汉唐发展,书院已逐渐成为授徒讲学的主要场所,书院的教育活动日益频繁,以及广泛传播,使书院逐步具备了教育功能。

(二)中国古代书院的管理

1.学者治理模式。书院的院长(也称山长、洞主)主要负责教学和行政管理,他们大都是名师大儒,具备厚实的学术功底和崇高的社会威望,能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对书院的发展进行规划和设计。

2.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根,要求学生要修身养性,克己律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注重引导和互动,主张学生主动求知、自学。教学环境重视营造人文氛围,书院注重选址和建筑风格,追求人与建筑、环境的协调统一。

3.学生管理,以学规为主,重视德行和自理。书院主要通过各种学规(或学则、揭示),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后期随着书院事务的增多,学生逐渐参与书院管理,有一定的自理权力如负责学生的考勤、协助考试事务、发放膏火奖资等。

(三)中国古代书院的不足

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政治干预。首先,官学的兴衰程度影响书院的发展程度,官学盛,则书院寂。以北宋三次兴办官学活动为例,许多书院如白鹿洞书院要么被废弃,要么被改造为官学。其次,官府介入书院管理,弱化了书院的自主性。以元代书院为例,通过经费控制和院长指派,官府控制了书院的经济命脉和人事任命权,弱化了书院的自主性。

2.经济制约。书院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官府拨付、民间捐输、书院自主经营”三方面。如上所述,官府态度决定了书院的兴盛,因此“官府拨付”实际上很不稳定。“民间捐输”是书院经费的重要来源,但捐赠人范围窄,且其长期性和稳定性不能保证。而书院自身可通过出租学田或房屋获得收入,然而其自主经营所依赖的土地掌控在统治阶级手中,在经济方面受到极大的制约。

3.缺乏实学。古代书院的教育内容十分局限,缺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在鸦片战争后,许多开明人士已经意识到书院的弊端,并提出改革的号召。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则进一步刺激了国人思考书院的改革问题。缺乏实学,致使古代书院在近代教育的进程中无法适应,也无法在短期内达到近代教育的要求。

二、外国书院概述

外国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卓有成效,以最早实行书院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例,经过八百余年的发展,两校已成世界名校,硕果累累,仅两校就培养了近120名诺贝尔奖得主,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一)外国书院的形成及发展

中世纪大学的外国书院,又称住宿学院(或寄宿学院),要追溯到遥远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开放性和无产化,简言之就是“三无”—— 无生源限制,无教学场所,无学生住宿场所。在这种历史前提下,基于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慈善家或机构开始施以援手,对大学进行了捐赠。“教会势力(以教皇为代表)和世俗势力(以国王为代表)都认识到了大学对于维护其合法统治的极端重要性。结果,双方都从各自的权力范围对其进行了庇护,以求拉拢与控制,以特许状的方式授予了大学诸多特权。”在两大势力的共同扶持下,中世纪大学逐渐获得相当程度的自治权利,这是书院形成的基础。“1257年,当欧洲大陆最早的学院——法国索邦学院成立时,其蕴涵的学院制教育理念是:培育学生的社会性、协作性、道德感以及学术性。强调学院是一个在遵循既定道德准则的前提下,以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形式赖以生存的学习共同体。” 这种理念,成为住宿学院制的教育核心,一直延续至今,并逐渐发展至美国、德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

(二)外国书院的管理特色

外国书院注重隐性教育,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自由探讨的平台,其管理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注重隐性引导,育人氛围浓郁。外国高校住宿学院多以学院历史上有名的学者、地名、捐献者等命名,其内部遍布具有浓厚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如学者画像和格言等,使学生深感学院历史积淀之深厚,产生对学院的依附感和归属感。

2.指导体系完善,管理团队专业。住宿学院大都采取“导师制”,导师与学生共同生活,便于学生咨询,学院还会划分年级,分阶段为学生提供专业、生活方面的建议。此外,管理团队普遍学历高,专业技能强,事务经验丰富,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特点尤为明显。

3.学生构成多元,学院活动丰富。住宿学院采用学生混合交叉住宿制,既可促进学生建立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增进学术交流,也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交能力。学院还会举行如圆桌会议、周末名人茶会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提升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

4.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周到细致。住宿学院都建有配套的学习场所和生活设施,如耶鲁大学每个学院里都有——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和微机房、研讨室、洗衣房、音乐练习室、运动室、厨房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集社会型、学习型、生活型的环境。

(三)外国书院的不足之处

外国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以及大学与书院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也暴露出其不足之处。

1.制度引发的管理问题。从制度上看,大学实行的是由多个书院构成的联邦制,书院实行自治管理,相互之间互不干涉,但容易引发书院和大学之间的利益冲突。2005年牛津大学校务管理委员会治理工作组发表的《牛津大学治理结构绿皮书》中有所提及,“大学和学院双轨制的管理体制使得大学的决策过程缺乏民意和理解;校务管理委员会办事效率低,决策缺乏重点;委员会的成员未发挥应有作用。”可见,书院之间的利益之争,直接影响了整个学校的运作管理。

2.扩招引发的师资紧张。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在校学生人数激增。书院的精华在于导师制的实施,而导师制是建立在严格的师生比基础上的,在学生人数增多的情况下,如果保持原有的导师规模,势必增加导师的工作量,影响教育成效;扩大导师规模,又将增加学校的管理成本。此外,学生人数的增加,还会引发书院的管理问题,比如宿舍床位的提供,设施设备出现缺口等。

三、中外书院的对比研究

通过前述我们对于中国古代书院和外国书院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两者在教育史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提升。

(一)中外书院的共同点

中外书院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办学开放性、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三方面。

1.办学开放性一致。中国古代书院在生源方面没有特别限制,“无所谓等级贵贱、地域差别、年龄长少,均可以投奔书院,择师而学”。与此相同的是,外国书院自成立之初,对于学生来源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不分国籍,不分贫富,愿意求知问学即可,这种开放性是一致的。

2.教学方法相似度高。中国古代书院在教学方面,主要实行问难论辩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和解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外国书院推行导师制,通过密切交流和学业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析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两者的最大相似点在于通过论辩的方式,引起对问题的深度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提升。

3.育人氛围浓厚。在中国古代书院里,师生共同居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询问,老师也可以随时指点学生。外国书院推行导师制,导师与学生共同生活,便于学生咨询。两者虽形式不同,但实质成效相同,都创设了优良的育人环境。

(二)中外书院的不同处

中外书院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自治实质、经济条件和教学内容三方面。

1.自治实质不同。中国古代书院创建于封建王朝,统治阶级要求社会教化方面要政教合一,书院必须依附在中央政权之下,接受其管辖及监督。因此,中国古代书院只能拥有形式上的自治权力。与此相反,外国书院则是在“宗教势力和世俗权威的夹缝中通过回旋斗争取得了独立与自治”。自治权的掌控与否,实际上就是中外书院最根本的区分点。

2.经济条件不同。如前文所述,中国古代书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官府拨付、民间捐输、书院自主经营”三方面,其不足之处表现在稳定性不够,长期性得不到保证,虽然也能依靠自身经营承担部分开支,但大部分经费仍然依赖于外界接济;此外,“中国古代书院并不向学员收费,而且还要供应伙食、提供住宿。”无形中,增加了书院的管理成本。反观外国书院的经费,学生除了要缴纳学费之外,还要缴纳住宿费,与此同时,书院经常会受到捐赠,从捐赠数额以及群体来看都比较庞大,这是古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

3.教学内容不同。中国古代书院的教学内容局限于儒学方面,受到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书院教学内容进一步被压缩在四书五经之内,“教育内容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课程日益僵化”。外国书院自成立起,就以实学为目的,如最初的医学、法学等,都是直接服务于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科目越加细分。可以说,教学内容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两者的近代教育的适应强度。

中国古代书院和外国书院的发展历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中国古代书院,我们要吸取其深刻教训,继承其优良传统;对外国书院,我们要借鉴其先进做法,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