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传统文化的现代审视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审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族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的国魂,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概括,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学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笔者任职于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从日常人们对国学的探讨中发现,多数人沉迷于国学当中的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而忽略了被赋予新的含义的国学,造成了出口文言文,有时很迷信的情况。笔者认为,要学好国学,首先要端正对待国学的态度,取传统国学中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之精华,与现代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及西学等现代科学相结合。因为国学在数千年的延续继承当中,并不是完全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民情,可以说,并不是所有的现阶段事物都可以用国学精神作为指导思想。那么究竟要以一种什么态度来继承和发扬国学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深刻的理解国学的概念

笔者认为国学的针对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在整个历史中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其中有好的文化,也有坏的文化,而文化又沉积在历史当中,历史又是国学的最核心的东西。同时笔者认为,沉积在中国历史当中的中国文化,就是国学,就是国学的概念要义,虽说到现在大家也没有一种认同的说法,因此每个人对待国学的态度也不相同。近百年来,西方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传播,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的本土文化,因此也产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国人最初接触西方文化时是用新学和旧学、中学和西学这样不同的名字来区别的,延展今日。后来又提出国学的名词,其实也就是中学,也可以说是一种旧学,因为它是国产的,不是后来才来的。就如同中国的传统绘画称国画,中国的传统武术称国术,中国的传统戏剧称国剧,中医称国医。

要分清国学中需要继续发扬和摒弃的部分,就是分清哪一种文化是适用于现在的,哪一种文化已经不再适应于现在。在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之所以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讲究礼仪廉耻,最讲究孝义仁悌的民族,其实就是有一种深深的民族文化所制约着,这种文化其实就是国学当中的儒家思想,我们要继续保持这种思想的制约,甚至要努力的将这种思想传承下去,因为几千年的历史也证明了,讲究礼仪廉耻,讲究孝义仁悌没有错,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而我们要摒弃什么呢?国学当中的封建思想,这也是一种文化,至今依然有人被这种文化的封建思想所左右着,比如男尊女卑,比如官尊民卑,在一切讲究平等的现代社会,这种思想已经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不会被人民所接受。因此,我们在发扬和继承国学的同时,要坚决的将这些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文化思想摒弃。

传承国学的发展,继承国学的精粹,可以说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最初在我国,国学的继承就是从小学开始的,比如我国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就是以传统的小学作为国学的基础。小学是中国古代的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也就是阅读古籍基本的方法。从这里入手,再学经、史、子、集四部,章太炎认为这就是国学。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中国文化的传统,如果我们追根求源,都在这里。这都是传统的发展,到现代,有不少国学研究者,如北师大的于丹教授,就强调从国学的现代发展角度理解。这些都是不同的,所以说这些知名学者研究的路线、范围不一样,更重要的是研究的态度、目的也不一样。但是总体来说,国学的发展目的是弘扬传统文化,把优秀的成分传承下来,从这方面讲,每一个研究国学,传承国学,学习国学的人,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

虽然西方由于历史的发现在经济方面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的现代化进程要比我们来得早,但是不能以西方国家长期的文化积累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价值尺度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要求其他国家。德国学者黑格尔在他《历史哲学》一书中说了一段非常精辟的话:“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都比不上的”。也就是说发展中的中国历史悠久,有13亿以上人口大国,我们也应该在不断改革开发的同时,保持和发扬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从现代化的角度来审视传统文化,目的是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在全球的趋势当中、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民主进程各方面不断进行改革的同时,也要发挥民族的特点,以保证我们能够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点很重要,黑格尔还说:“中国人具有最准确的国史……中国凡是有所设施,都预备给历史上登载个仔细明白”。中国古代国学的发达,历史长期连续的传统和它们所具有顽强生命力,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注意国学与西学的区别,任何一种文化,无外乎“人”、“道”、“器”、“艺”的分别,但是每一种文化里面都凝聚着这个民族的、地区的、国家的一些最根本的东西。文化凝聚了这个民族、这个地区、这个国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样式、信仰习俗等。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风俗习惯都通过文化传达出来。而文化又是历史的载体。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我们把这个文化抽掉了,大家都不认同,我们哪有历史?所以,文化在整个历史中是非常重要的载体,而历史又是我们认同这个国家的最核心的东西。相比西学简单的数百年历史,我们应该比对西学中有用的东西,先进的东西,来挖掘我们国学当中有用的东西,从我们数千年的国学历史当中要有用的东西,先进的东西。

注意国学与西学的结合,西学代表着现代化,但现代化不是全盘西化,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一统天下”?从历史上看,中国在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落后了,于是大家就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作怪,把责任推到传统文化上面去。一个民族失去了自主性,盲目追求别人的东西,最终的结果就是成为别人的附庸,是可悲的,笔者认为,在中西文化的融汇中,各有好的坏的东西,在结合的过程中,坚持要好的,不管你是西学国学,我只要好的,只要有用的东西。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特点是“和而不同”?我们现在传统文化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吸收了外国文化而融入本土形成的,这样中国传统文化才会不断发展。“人文立本,成人之道;科技利用,强国之器”。笔者觉得国学教育要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而掌握知识技能是其次的。本和用要分清楚,道和器要摆正。

中国国学(历史、哲学、文化领域)每个时期都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但是各个时期又有各具独特时代特点的新创造,这是我国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在经学和哲学方面,有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等。在文化领域也是一样,有先秦的四言诗、楚辞、汉赋。贾谊、司马迁的散文杰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传奇小说,每个时期都有放出异彩的文学创造。我们今天出是这样,应该一方面发扬优良传统,一方面要有自

己的创造,包括要借鉴,吸收外国优秀的东西,使得我们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得到振兴,在文化上也要有更大的创造。

对于优良的东西如何给予正确评价,这对中华民族学术,文化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中华民族,应该珍惜、爱护、发扬而不应该随便地以无知的态度歪曲、丑化、自己民族优秀的东西,对于丑化入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作为讨好外国人的手段,或者当作卖点,这样的作为我们要给予严肃批评,不能让它蔓延开来!

要反思的继承国学,国学是精神产物,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积累。一开始我们否定自己的传统,决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要吸收西方的东西。现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了,就开始文化的反思,从反思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国家文化,酿成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族魂,中国人民的国魂。

国学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如今的国学归根到底都是东西文化的交流,是现代化的进程当中来思考如何正确对待本国已有的文化传统。文化交流是不可阻挡的,真正的交流并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双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对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没有了解的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没有自信心和尊重的人,就是一个没有真正的文化主体意识的人,这些人是不会充分的理解国学的,因此可以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在现代化交流中怎么样保持自己文化主体意识的问题。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样保持、树立自己文化主体意识。因为现在的文化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而且也很方便,人们的选择很多。但是在这个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该让大家有一种主体意识,笔者认为这一点最根本。就像上面提到的,没有主体意识,一交流你就变成了别人,还有什么可交流的?有了这样的主体意识,我们对其他的文化就有鉴别,才懂得要吸收什么,把它吸收进来之后融合在自己的主体里面,形成新时代的中国国学文化。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现阶段国际化进程中,全球化不等于在所有的领域一体化,全球化不等于西化,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国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说,取得了国学的精华,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一个对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没有了解的人,一个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没有自信心和尊重的人,一个不以端正的态度去接受国学的人,是很难让他生起爱国心的。笔者认为正确对待国学的态度就是正确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正确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就是以科学发展观来对待事物的爱国态度。我们如果用这种观点去观察和分析诸多问题,就能得到真实的、有理论价值的创造性见解。

作者简介

陈虹,女,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国家级就业指导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沈阳市大东区人大科教文卫委员;辽宁省职业教育研究协会理事;从事新闻学、美学、管理学教学与研究;主要讲授课程有语文、美学欣赏、管理学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批评报道应注意“三要素”》、《地市级党报提升影响力管见》等十余篇;编著《新闻作品评析概述》、《应用语文》等教材四部;参编两部;参与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高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