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民族文化对比下的英汉比喻差异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浅析 英汉 比喻 差异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不同语言中的比喻以不同的文化内涵。了解在民族文化差异下比喻的不同之处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国际语言学术交流等有重要作用。在此着重从三个方面介绍民族文化差异下比喻的不同。

关键词:比喻 文化 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G03 文献标识码:A

On Figures of Speech in Different Cultures

ZHU Ji-feng

(Ningbo Dahongying University Zhejiang•Ningbo 315100)

Abstr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lways influence the features of language. As significant parts of language, figures of speech have different connotations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social customs, manners, history and religious belief.

Key Words: Figures of speech; Culture; Differences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另一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格。用比喻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常见的比喻形式有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而比喻则是其中富有独特民族文化色彩的代表。不同的社会文化里,语言使用的比喻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此从以下三方面就民族文化对比下的英汉比喻差异作简要阐述。

一、思维方式和社会风俗习惯不同而引起的差异

一个中国青年到附近游泳池,一会儿就回来了。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早该换了,简直像麻酱煮饺子。”这个比喻很别致、很生动,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既没有吃过“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因此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难怪他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表情。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常说It was packed like sardines(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不堪)。这种比喻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能欣赏其妙处,因为见过打开的沙丁鱼罐头的人很少,看到一个又小又扁的罐头盒里,紧紧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的人不多。

比喻的心理基础是想象。由于英汉民族在思维方式、社会风俗习惯上的不同,对于相同喻义有时候会采用迥然不同的喻体。比如:as timid as hare, as timid as rabbit(胆小如鼠)。英语民族认为兔子是胆小的象征,而中国人却认为兔子代表敏捷。中国人认为胆小的是老鼠,故有“胆小如鼠” 之说;再比如,as mean as louse(铁公鸡一毛不拔)。Louse(虱子)是生长在人的毛发里或皮肤上的寄生体,以吮吸人的血液为生,所以英语民族认为虱子是守财奴似的动物;而中国人过去常用鸡毛掸子掸去家具上的尘土。鸡毛来自于公鸡,而铁公鸡是拔不下来一根毛的,所以就有了铁公鸡一毛不拔的说法。这种差别完全是由于人们的传统概念不同。类似的例子还有:You stubborn mule倔得像头驴,a red ray to a bull惹是生非,as cunning as a dead pig狡猾得像狐狸,as cool as cucumbers稳如泰山。

二、历史发展和文艺方面的不同而引起的差异

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学中的事件、人物也经常出现在比喻中。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发展至今拥有了无数的文化瑰宝,中国有“卧薪尝胆”“南柯一梦”“掩耳盗铃”“鸿门宴”……然而,英美国家就没有这个历史背景,所以也没有这些比喻。同样,英美国家常用的一些成语典故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找不到渊源:cat’s paw,字面意思“猫爪子”,出典为17世纪法国著名的寓言作家拉•封丹的《猴子与猫》。讲的是狡猾的猴子哄骗头脑简单的猫儿,替它从炉火中取出烤熟的栗子来。猫儿应命去做,结果猫爪子被火烧伤了,而取出的栗子却被猴子吃光了;a Shylock(夏洛克),指贪婪、残忍、追求钱财、不择手段的守财奴——这是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a Frankenstein(弗兰金斯坦;人们常说“制造一个弗兰金斯坦”),指杀伤原制造者的怪物或东西,也指制造这种东西的人以及可怕的怪物——这是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金斯坦》中的人物。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医学院的学生。他把尸体中的骨头取来,制造了一个似人的怪物,最后自己被这个怪物杀害;Odyssey(奥德赛)比喻艰难的旅程。但中国就没有这些文化渊源,因此也就没有这类的比喻。

三、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的不同而引起的差异

中国人受佛家思想影响较深,佛教对中国的习俗、思想的影响在比喻中也得到体现。英美和大多数西方人都信奉基督教,他们常用《圣经》中的人名和故事情节来做比喻的喻体。如中国人认为如来佛(Buddha)是万能的,而西方则认为上帝(God)是至高无上的;中国人的爱神是月老(The Moon Lord),英美人的爱神则是雅典娜(Athena);中国人死后要去见阎王(Yama),而西方人认为统治地狱的是撒旦(Satan)。又如Prometheus Unbound的原义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转义“释放出来的巨大力量”。把Prometheus喻为一种巨大的力量。英语中用这类宗教和神话作比喻的很多。用Tower of Babel(巴别通天塔)比喻语言障碍。用olive leaf来比喻和平。而人名Cain又是杀人犯的代名词,因为在《圣经》中,Cain因为嫉妒弟弟Abel得到了上帝的称赞而将其杀死。同样的Noah’ Ark则表示危险之中的安全之处,因为《圣经》中上帝为了惩罚那些邪恶的人们故意发了大水要将他们淹死,而只有诺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所以上帝用一只方舟挽救了他和家人的性命。此中的洪水Flood也就被比作成了一种严厉的惩罚工具,等等。在中国,佛教也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佛教对中国习俗、思想的影响在比喻中也得到反映。如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喻得过且过,胸无大志;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平时不努力,用时应付一下;用“八仙过海”比喻各有高招。还有“三个和尚没水吃”“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等,都无不与佛教影响有关。

总之,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各民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建立的独特文化体系造就了比喻的文化内涵的差异,使比喻本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英汉比喻对比,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英汉比喻性用语,恰当地把握深层次的民族特性,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对于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更多地了解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许.英汉比喻的民族特点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35-37.

[2] 邓言昌,刘润清.语言与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语音研究出版社,1989.

[3] 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

[5] 施亚波.英汉比喻中的文化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 (2).

[6] 孙丽元.从喻体看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7] 王桂兰.英汉习语比喻中的喻体比较与翻译[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3).

[8] 徐宏亮.英汉比喻喻体的国俗语言仪比较[J].广西社会学报.2003(9).

[9] 张韵斐.周锡卿.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琰 柽

相关文章:

上一篇:鲁迅,新文化的旗手
下一篇:爱屋不及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