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等理论影响下中医四字结构术语的英译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对等 术语 四字 中医 理论

摘 要: 中医是中华名族的瑰宝,不仅内涵丰富,其语言也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纵览中医经典文献不难发现 ,中医名词术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汉语中的四字结构组成的,这为中医术语的英译带来困难。本文将围绕这一重点,以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翻译这些术语的技巧,其中包括借用法、造词法、深人法、省略法、对应法、增改法等,目的在于更准确地将四字术语的内涵传达给异国读者。

关键词: 中医名词术语 四字结构 对等理论 英译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是中国人的骄傲。近年来因其对癌症的有效治疗和副作用小的特点,中医越来越受西方发达国家的青睐。于是中医的英译就成了在这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四字结构”在中医文献中所占比例甚重,它们结构严谨、蕴涵丰富、文字洗练、音韵和谐,具有强烈的中医特色。但同时由于受古代汉语追求结构对仗、修辞典雅的影响,也有添词加字,扩形凑四的倾向,给现今的中医英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恰当解决中医“四字结构”的翻译问题,译者众说纷纭。有些译者认为采取直译法以保留源语的语言特征,如罗磊,还有一些译者主张:由于其汉语结构通常是主+动+宾,故翻译时应译成名词性短语而非成句子。上述方法固然详细清晰,但在具体运用时,初学者往往由于缺乏理论指导,面对众多供选方案而不知所措。根据自身学习及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只有对翻译基本理论有了一定的掌握,才有可能在错综复杂的“四字结构”面前,作出正确的判断。笔者拟以翻译界影响较大的对等理论为基础,以在短语中及句子中出现的“四字结构”的翻译为例。

1.对等理论对中医翻译的影响

实现对等是翻译的最完美的目标,也就是说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达成一种合理的对应,使目的语的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也能像源语读者一样的清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不断丰富对等理论,其中的代表人物有Nida,Taber,Wilss和Newmark,而在他们中间又数以翻译《圣经》著称的美国翻译学家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最为醒目。在动态对等理论中,奈达提出,“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所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奈达后来用“功能对等”替换了“动态对等”,因为“功能”二字把翻译视为一种交际形式,着重于翻译的内容和结果,因而比“动态”更合理。翻译在这里被视作两种文化间的交际。中医是一门古老的生命科学,它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在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黄帝内经》问世到今天,两千多年过去了,中医语言几乎和过去没有什么两样,至今仍然是半文半古的风格。在对待中医翻译中语言的处理等方面,功能对等无疑给我们提供了珍贵的理论依据,在试图将中医的医学信息最大量地传递给西方读者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将中医中包含的文学、哲学、文化等方面因素尽可能地呈现出来。中医四字结构用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语义深厚。翻译时,应在注重简洁明了的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较准确地再现原文所含信息及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提高翻译质量,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

2.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四字结构

根据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分析,英语在行文用词上对逻辑关系的体现相当明了,汉语则习惯以上下文语义衔接,故应对四字结构之间暗含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以清晰的英语译出。

以“驱风清热”﹑“滋阴熄风”两个四字结构的翻译为例。从汉语的角度来分析,“驱风清热”与“滋阴熄风”都是并列短语,据此将它们翻译成“dispel wind and eliminate heat”和“nourish yin and subdue wind”是否恰当呢?“驱风清热”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治疗方法,“驱风”与“清热”其实是并行的,两者之间乃一种并列关系。故译为:dispel wind and eliminate heat。而“滋阴熄风”则是通过“滋阴”的手段来达到“熄风”的效果,两者之间是因果的关系,故译为:nourish yin to subdue wind。此翻译在结构上基本符合英语语言的习惯,然而对于缺乏中医背景知识的外国人来说,此处的“风”无疑会给他们带来疑惑。熟悉中医的人都知道两个短语中的“风”所指是有差别的。后一个“风”指“肝风”,为给译文读者如原文读者一样清晰的概念,“滋阴熄风”就译为nourish yin to subdue liver wind。这样也无形中给译文读者传达了中医文化。对于其他的一些四字结构,仅对其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尚不足以得到最适合的译语,应对深层结构进行挖掘后准确传译。

另一个例子是“阴平阳秘”的翻译。按字面翻译则得到如下译文:Yin is even and well while yang is firm.笨拙且词不达意。考虑到“翻译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将此四字结构译为:yin flourishing smoothly and yang vivified steadily。既传达了短语的意思,保持了源语的简练风格,又便于目的语读者对中医内涵的了解。

3.中医四字短语翻译的方法

(1)借用法

借用法就是运用西医语言中的对应词来翻译与之含义相同或近似的中医概念。虽然中西医在理论和治疗方法上径渭分明,但在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描述上,却有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一般都有客观的外在表现,易于认识和描述。因此,一些用以描述人体病理变化和疾病名称的中医四字结构的用语,与西医相应的用语在语义内容上相同或相近,翻译时可采用借用手法进行对等翻译。例如:

月经不调 menoxenia 月经不调

子宫脱出 hysteroptosis 子宫脱垂

听力不佳 dysacousis 听力不良

恶露不下 lochiostasis 恶露潴留

倒睫拳毛 trichiasis 倒睫

雨白虫病 taeniasis绦虫病

下利清谷 diarrhea腹泻

吸而微数 tachypnea 呼吸急促

圆给内障 cataract白内障

小便淋沥 strangury 痛性尿淋沥

里急后重 tenesmus 下坠

英文读者通过西医的概念了解中医的知识,这是对等理论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2)造词法

中医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学科,难免会出现一些中医不同于西医的概念。当有些四字中医术语无法以简洁、准确的形式呈现的时候,造词法可以填补这个缺陷。造词法也可称作“词素层翻译”法。它是根据现代翻译学中有关“翻译单位”的理论,结合科技英语的构词规律,运用拼构词的方法来翻译中医的一些四字结构用语(参见《中医翻译导论》李照国著,西天出版社出版)。例如,“心火上炎”一词,是指心阴不定,虚火上升的病理。如果照字面译作flaming up of heart fire不但不符合科技用语的要求,而且失去了中医名词术语简明扼要的特性。那么,按照医学英语构词法,用cardio-表示“心”,用词缀 hyper-,pyro-和 -sis 分别表示“过多”、“火”和“病态”,就可仿造出“hypercardiopyrosis这一中医所特有、外国人又能看得懂的英语词汇,既避免了译语过于冗长,不符合医学用语要求,同时又使得源语意义完整体现。这样翻译的中医四字结构主要是一部分表示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及个别治疗方法的用语。例如:

胃热奎盛 supergastropyria

大肠温热 colohygropyrosis

行经泄泻 menodiarrhea

肾阳衰弱 hyponephroyang

(3)省略法

由于中医语言受古汉语影响比较推崇“抑扬顿挫,四六成句”。相当一部分四字中医术语在语义上相互重叠。有的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相同,有的是其中的两个字词同义。例如:“软坚散结”和“清热解毒”,从含义上讲“软坚”就是“散结”,“清”就是“解”。由于这类四字用语的两部分或其中的语义相同或相近,所以翻译时译者不必拘泥于中医用语的原有结构形式,只须译出其中具有实际意义的一部分即可。这样可避免译语概念重复、繁琐冗长之弊。上面的两个中医术语似应译作:

Diminishing mass

Expelling heat and toxic pathogens

(4)增改法

在翻译一些中医四字结构术语的过程中,为了在准确的基础上传递原文所含信息,有的用语在翻译时须增加词语,有的须改动句法结构,故称为增改法。增改的原因,一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不至于使他们在阅读时产生困难和误解,二是为了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实现功能对等。例如:

1)增字法

以毒攻毒——Toxic agents for viral disease

亢害承制——Suppressing method for hyperactivity of wu xing(five elements)

(2)改动法

四时之脉(偏正结构)——pulse variation in four seasons

脾主运化(主谓结构)——spleen’s digestion and transportation function

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注意译文的简洁性,不应盲目加词,二是应尽量将其翻译成名词术语,最起码也应将其译成词组型的用语,而不要译成句子,以免影响其实用性。

4.结语

翻译实质上是语际转换,是在两种不同语言对比中进行的。缺乏对两种语言基本差异的理解就不可能作出符合要求的传译。除了从语言本身角度去比较,在翻译过程中还应考虑到语言外的对语言有影响的因素。汉语文化属于强交际文化,其深层含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强,英语则属于弱交际文化,交际中的大部分信息由显性语码承载。如果翻译时不将隐性语义译出的话,对深层结构的传译势必不完全,那么就不可能实现翻译中对等的目标,这种翻译出来的文字也只是空壳。只有充分注意到这些语言上及语言背后的差异,并结合中医专业知识挖掘源语言(本文中指汉语)的深层含义,才可能胜任中医“四字结构”的翻译,为中医的进一步走向世界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罗磊.现代中医药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114-117.

[2]方廷钰.中医翻译探讨[J].中医教育,2005,(7):35.

[3]罗磊.医学英汉互译技巧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22-324.

[4]罗磊.中医英语的模糊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939.

[5]扈李娟.中医“四字结构”的英译技巧[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8):266-268.

[6]张登峰.中医学四字结构术语的英译法[J].陕西中医函授,1995,(3):44-46.

[7]李照国.中医翻译导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