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如何理解马克思经济学:本色、现状及发展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马克思 本色 现状及 经济学 理解

[摘要]马克思经济学的精髓和生命力集中体现在社会哲学观和分析思维上,尤其体现在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洞察上,而不足之处则主要体现在其具体观点的时代性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细节措施上。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完善也可以且应该从马克思经济学中汲取营养,尤其是承袭其研究思维。不幸的是,马克思经济学在中国社会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研究思维的逐渐式微和具体观点的日益僵化。从而蜕变成了一种教条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边缘化 范式

[中图分类号]FO-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4)02-0078-10

一、引言:如何对待马克思学说

布劳格在其《经济理论的回顾》一书的“绪论”中写道:“在评价过去的学者的著作时总是存在两类危险:一方面,只看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没有意识到他们所继承的分析方法的局限和他们写作的历史条件的局限;另一方面,夸大他们的优点,渴望发现一种对他们那个时代来说是超前的观点,而这常常是评论者自己的想法。换一种方式说:既存在用现代理论的规范去判断较早作者的错误,也存在像萨缪尔森所说的‘不能识别较早作者真实愿意而掺假的错误;因为他们不适用现代的专门术语和符号’。”显然,这两类错误也体现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认识和理解中,从而应该尽量避免。针对马克思经济学说,布劳格同样作了声情并茂的描述:“没有任何一个作者被人们这样长久地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这个经济学家在今天仍然是备受关注和有重要意义的。马克思被一再评价和修正,并被驳斥和埋葬了数千次,但他没有被埋没于理性历史。不论其境遇变好还是变坏,他的观点已成为我们所研究的所有观点思潮的一部分。现今没有一个人向斯密或李嘉图挑战,但一涉及马克思,人们就要热血沸腾……马克思创立了一个体系,它包括所有社会科学,我们只能在其自身基础上考虑他的经济学,而不能全面考察他的哲学、社会学和他的历史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同样的问题在讨论亚当·斯密时也存在——但只是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主义的所有方面都存在一种始终一贯性,远高于亚当·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理解的努力。”

然而,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当前中国社会,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各界,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经济学都处于严重且还在继续被边缘化的地位。而且,一谈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大众往往就会将它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控制联系起来;一谈到马克思经济学,一些经济学人就开始批判那种“宁可全部饿死也不应允许一人先富”的共同生产和共同消费模式。显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经济学的极大误解,也抹杀了其为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例如,加尔布雷斯就指出。“马克思预见了资本主义集中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趋势:对社会资源和资本的控制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掌握之中……正是马克思,至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成了反托拉斯法的实行。”事实上,目前就连梵蒂冈也开始称赞马克思,认为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为什么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经济学却存在如此糟糕的误解呢?一些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倾向于将之归咎于西方帝国主义精心制造的阴谋,西方敌对势力努力通过舆论以及派遣代理人的方式来诋毁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成就。问题是。作为现场者的社会大众为何会这么容易地被千里之外的觊觎者蒙上双眼呢?为何又有如此多的经济学人甘愿充当西方利益的代言者呢?其实,这更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物极必反”效应的作用结果:马克思主义原先被过分地赞扬了。阿伦特就曾写道:“近年来已经能频繁地看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这并不是因为放弃了他的思想及其导人的方法,而是因为人们认为它已经被过分权威化了,成了公式化的东西。”

同时,现代主流经济学人以及其他一些新自由主义者往往宣称,苏联的解体和柏林墙的倒塌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失败。但马克思主义者同样也宣称,前苏联为代表的集权体制并不是马克思学说的后果,更不是马克思学说的实现,相反是对马克思学说的扭曲;因此,前苏联解体之初在两方社会兴起的所谓的“历史的终结”只不过一种过于自信的幻想,它最终将会变成噩梦。很大程度上,2007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提供了一个绝佳例子。例如,德赛就认为,苏联革命并没有实践马克思的思想,而只是借用了马克思的名义,因此,自由市场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主导地位以及苏联、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不仅不能被看成是马克思的灭亡,恰恰相反,可以理解为马克思的复仇。相应地,阿伦特强调,“迄今为止对马克思主义的强硬批判中,把集权主义视为由马克思主义直接发展而来的观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为严重的指责。”问题是,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无论在理论逻辑上还是当下实践中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但为何广大经济学子和社会大众并不能认同这些马克思主义者所宣称的那种“极有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经济学,并因而转向马克思主义学说呢?很大程度上在于当前那些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做得更好。宾默尔写道:“在所有的研究领域,学术活动不过是绝大多数的活跃在其中的研究者,自己扬起尘土,却还争执不休地抱怨说他们看不了太远。”显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实处境就依赖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展示出的面貌,而这种面貌又源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行为和工作。

那么,现代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这就需要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学说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辨识不同的看法。一般地,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要将马克思经济学与其社会学和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门有关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学说。古尔德就强调:“马克思把他的哲学体系发展为具体社会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个框架……马克思的著作是对传统哲学的一个根本转换。而这一转换是通过马克思将体系哲学与社会理论的引人注目的综合而实现的。”(2)要将马克思经济学置于历史背景中进行剖解,从经济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历程中揭示马克思经济学的本来面目;同时,基于短期的局势和特定的事件来分析马克思经济学的现实表现,从而可以真正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本色和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马克思学说之所以引起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就在于凡勃伦很早指出的:“马克思的(怀有敌意的)批评者们,没有能够充分意识到他在理论前提和目的上与众不同所具有的激进特征。因此,这些人通常会在那些推理上的深奥细节中纠缠不清:而那些赞成他的学说的作者们往往又过于像信徒那样专心于注释他的理论,专心于巩固他们的门徒的信仰。”(3)要灵活运用马克思学说的分析思维来剖析当前的社会现实问题,这不仅需要从学术上来审视马克思学说,更要运用当前的学术语言和概念;尤其是,由于马克思学说是为适应于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和政治革命的需要,因而在分析现实时要运用现代分析手段来剖析其逻辑前提和逻辑关系。克拉克就指出,马克思学说“最根本的问题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因为现代经济学仍然保留了其先辈留下的思想基础”,但是,“对马克思的危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动力理论的探索,不仅应当在古典经济学的语境中进行,而且应当在对待经济学的语境中进行。”显然,这些都为我们在从事马克思经济学的学术研究中提出了新的高要求,正如阿伦特指出的,“与当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困难相比,我们今天面临的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困难,更是颇具学术性的工作。”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