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土木建筑专业环境与节能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土木 创新能力 构建 节能 培养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当前节能环保建筑发展的迫切需要及土木建筑环境与节能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特殊需

求,系统论述了土木建筑类专业环境与节能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地方高校环境与节能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想,旨在为我国土木建筑专业特色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土木建筑;环境与节能;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9-0064-03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实践”(BKYB201108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一、环境与节能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国家发展低碳节能环保建筑的必然要求

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以来,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1-3],在建筑节能环保关键技术研发以及高层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外,建筑行业发展先后经历了解决人的住房需求、关注建筑性能与质量以及注重建筑节能、生态与环保三个阶段,在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行老建筑现代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全面推广和应用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着力解决建筑与全人类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建筑业快速发展期,既有建筑面积与新建建筑面积均名列世界之首。每年我国城乡新增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建筑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等均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改善人民工作生活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同时,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每年消耗各种矿物资源约35亿吨,仅生产黏土砖每年就消耗7000多万吨标准煤,产生各类工业固体废物1亿多吨,其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着周围的土壤、水质和大气环境。因此,加速发展与大力推广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已经成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逐步突显。国家对节约能源、改善人民居住条件等问题非常重视,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大力推广建筑行业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节能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初步的探索[4-6],但实施的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部分地区主管部门领导建筑节能与环保意识缺乏,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二是有关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大部分设计、施工人员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三是部分开发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愿保证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二)契合我国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的战略需求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关于如何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学校作为国家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理应主动承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因此,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以及为创新型人才提供重要基础实验平台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随着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重点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作为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将近30%的建筑业成为节能减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此国家与地方对土木建筑行业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8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各地区也结合本地区特殊气候条件,相继出台了适用于本地区建筑节能需要的地方性法规与技术细则。广东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发展低碳建筑,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根据本地区夏热冬暖的气候特点,先后出台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广东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计分标准》等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以此大力推动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方面尚存在忽视地区差异等重大问题,华南地区建筑节能受北方地区的影响太大,北方地区建筑节能技术与概念常常被套用到南方地区,适用于北方地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技术等技术被生搬硬套用于南方建筑,导致南方建筑节能工作收效甚微。由于南方特别是岭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千篇一律的北方地区现代建筑节能设计理念扼杀了岭南地区特有的建筑环境与条件。趋同化的现代建筑模式冲淡了岭南优秀建筑文化的传承。认真研究岭南建筑特点,结合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和居民生活的特点,更新建筑设计观念,研究开发和推广适用于岭南地区建筑特有的节能与环保新技术,对解决当前岭南地区建筑节能设计误区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土木建筑行业面临的被动局面,急需从培养土木建筑专业技术人才节能环保意识与专业技能入手,造就一批懂专业、善管理的土木建筑行业复合型人才。珠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城市化进程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紧密结合华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土木建筑特点,开发与应用建筑节能新技术具有广泛而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培养具有岭南特色、引领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土木建筑专业技术人才,造就一大批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设计师与土木工程师,对实现岭南地区建筑节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围绕建设低碳广东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广东将加大建筑节能工作的力度,切实降低建筑能耗。到了2015年,广东省新建建筑也将开始执行节能60%以上的新标准,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并完成75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为了顺利完成广东省“十二五”建筑节能的战略目标,必须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与先进技术作为强有力支撑。土木工程与建筑学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执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保护理念与基本的建筑节能技能。广东地处岭南亚热带湿热气候区,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其建筑节能环保技术要求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差异迥然[7-8]。针对岭南建筑节能环保的特殊需求,培养具有岭南特色、引领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建筑学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必要。

二、环境与节能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与节能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实例还很少,没有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作为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充分利用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资金项目——岭南地区土木建筑环境与节能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的有利时机,创新性地提出并率先实施了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与节能创新能力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预期的培养效果。以下主要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分析探讨土木建筑类大学生环境与节能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方法。

(一)完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土木建筑类专业技术人才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理念与技术能力培养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土木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行和强化大学生环境与节能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开放性实验项目研究。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主持的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科学研究与工程创新实践活动。同时,通过举办环境与节能学术讲座、大学生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节能环保学术氛围,开阔土木建筑专业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点针对如何培养大学生建筑节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建筑环境影响意识和处置水平,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有针对性地增设了建筑节能、建筑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理等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借助学术讲座与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平台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的理念,组织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佛山市建筑业协会、佛山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召开的有关建筑节能新技术推广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岭南地区建筑节能的特殊性和必要性,提高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建筑节能知识水平与环境保护与节能意识。

(二)构建校企产学研合作环境与节能创新实践教育平台

充分利用本专业与佛山市以及珠三角相关企事业单位广泛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基础,紧密围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佛山以及广东省土木建筑行业对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特殊需求,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与广东省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交流,构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大学生环境与节能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依托广东省第六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翔顺集团有限公司等岭南土木建筑业骨干企业,特别是全国建筑节能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先进单位广东省南海国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入开展土木建筑环境与节能领域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共同构建集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新材料、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岭南土木建筑环境与节能校企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践教育平台,为土木建筑专业大学生开展新型节能建筑结构研发以及建筑节能新技术应用提供工程实践平台。

(三)搭建土木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创新实验平台

依托岭南地区土木建筑环境与节能创新实践基地、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广东土建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紧密围绕节能建筑结构、新型节能建筑新材料与新技术研发与推广需要,搭建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实验平台。先后组建了新型节能土木建筑材料与结构物理性能检测实验室、新型节能环保建筑设计与模型创作实验室、土木建筑环境自动监测与分析实验室,为土建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条件。

三、实施效果与经验

2010年以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执行了融合环境与节能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先后有315名本专业大学生接受了环境与节能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先后到佛山市相关节能与环保骨干企业实习,参与建筑节能技术设计与工程实践,2013届毕业生大部分被大型建筑设计院以及施工骨干企业录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可供借鉴的人才培养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专业人才培养充分体现了专业办学的地方特色。紧密结合佛山市乃至珠三角城市现代化建设对绿色建筑与节能人才的特殊需求,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适用地方经济建设与城市发展变化需要,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和专业课程模块,及时优化专业知识结构。第二,注重大学生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实践创新能力实践平台建设,确保项目研究的可持续性。通过整合学院内部各学科实验条件,利用岭南地区土木建筑环境与节能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难得机会,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实践平台,为增设建筑节能与环保保护创新实验项目和开放性实验提供重要保障。第三,充分整合社会实践资源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实现项目研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与本地区企事业单位联系紧密的有利条件,共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充分利用校企公共平台,训练和培养学生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相关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特殊的需求,实现校企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提高全民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意识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强化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就目前我国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的现状而言,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本文关于土建类专业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的初步探索,是基于当前紧迫现状在土建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性实践,是打破传统专业知识结构的大胆探索,尽管只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意义却十分重要,希望会对推动我国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干学宏,刘世美,江晨晖.地球危机背景下的建筑节能意义的进一步探究[J].建筑节能,2012,(2).

[2]慎保平.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

[3]张海军.建筑节能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J].中国建设信息,2010,(19).

[4]李林.建筑节能在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B6).

[5]余晓平,付祥钊,李文杰.浅析建筑节能工程专业专门人才的系统意识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6]张亚英,欧诗.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建筑节能应用型人才[J].山西建筑,2008,(7).

[7]王灏.建筑节能紧迫性及南方建筑节能措施[J].能源与环境,2006,(4).

[8]仇保兴.南方建筑节能的特点与重点[J].建设科技,2011,(2).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