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不同种植密度与采收时间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采收 烟叶 密度 种植 质量

摘 要:为确定会理县烤烟适宜的种植密度和采收时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烟叶采收时间对烤烟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烤烟的大田生育期逐渐延长,株高、有效叶数、茎围、节距、腰叶长、腰叶宽、气候性斑点病发病率、产量、产值等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种植密度相同时,大田生育期、烟株平均自然株高、茎叶角度、赤星病发病率与采收时间呈正相关,烟叶的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指标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总体上,种植密度为1 100株/667m2时,烟叶中部和上部叶延迟7 d采收,烟株的各项指标均表现为最优。

关键词:烤烟;种植密度;采收时间;农艺性状;产量;产值;会理

中图分类号:S57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4)23-0024-04

会理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攀西种植烤烟的主要地区,也是国内多家卷烟加工企业的重要原料供应地[1-2]。烤烟生产不仅要求高产,更要求优质[3]。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对作物的有效截光叶面积、群体光合效能和田间气象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4],进而影响烟田群体与个体的生理生态特征,特别是对烟株生长需要的光温水等小气候环境影响较大,是影响烟叶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5]。烟草移栽时,种植过稀,虽然个体发育较好,但群体效应不显著,不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经济效益不高;种植过密,则内部小气候环境恶化,个体发育不正常,叶片较薄,内在品质较差[6-7]。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对烟叶的产质量非常重要[8]。宫长荣[9]认为烟叶采收成熟度是烤烟的第一品质因素。在烤烟常规栽培管理和生长正常的条件下,烟叶正常采收叶龄为下部叶50~70 d,中部叶60~80 d,上部叶80~90 d。延迟采收是在正常采收的基础上推迟采收时间,使烟叶充分成熟,提高烟叶的质量。目前关于烤烟种植密度、采收时间和留叶数等因素对烤烟产质量影响的研究已有许多[10-16],但将种植密度和成熟采收延长时间相结合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试验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和采收时间对会理县烟草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为确定当地最适宜移栽密度和采收时间提供理论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试验在凉山州会理县关河镇官村进行,海拔1 832 m,土壤类型为紫色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小麦,供试品种为云烟87。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栽烟900、1 100、1 300株/667m2;设3个采收时间,即正常采收,中、上部叶分别延迟7 d采收,中、上部叶分别延迟14 d采收,共计9个处理组合(见表1),每个处理组合重复3次,共27个区,四周设保护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施纯氮6 kg/667m2,氮磷钾肥按N︰P2O5︰K2O=1︰1.5︰3的比例施用,基追肥比5︰5,追肥分两次对水浇施。烤烟各生产环节严格按照《凉山州2013年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方案》进行管理。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生育期记录 按照《YCT 138-1998 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进行生育期调查,记录移栽期、50%还苗、团棵、现蕾时间,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开始采摘和采收结束时间,计算大田生长时间。

1.3.2 农艺性状测定及方法 按照《YCT 142-1998 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进行农艺性状的调查,测定并记录烟株的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腰叶长和腰叶宽。

1.3.3 植物学性状测定 按照《YCT 142-1998 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进行植物学性状的调查,测定烟株的平均自然株高、平均自然叶数、株形、叶形、叶色、茎叶角度、主脉粗细、田间整齐度、成熟特性和移栽后50 d的大田生长势。

1.3.4 抗病性测定 按照《GB/T 23222-2008 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进行田间病害调查,记录各种病害发病率。

1.3.5 经济性状测定 各处理的初烤后中部和上部烟叶按照42级国标进行分级,单独统计各等级烟叶的重量,以2013年凉山州的烟叶收购价格进行产值计算,统计各处理各等级烟叶比例,级外烟不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烤烟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田生育期以T1处理(种植密度900株/667m2,采收时间延迟0 d)最短,为122 d;T9处理(种植密度1300株/667m2,采收时间延迟14 d)最长,为138 d。总体来讲,各处理生育期差异较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烤烟的生育期逐渐延长,这可能与种植密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烟田小气候有一定关系。种植密度相同时,烤烟生育期与采收时间呈正相关。

2.2 各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总体上,各处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有效叶数、茎围、节距、腰叶长、腰叶宽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除T3处理(种植密度900株/667m2,采收时间延迟14 d)以外,其他处理烤烟的株高都在120 cm以上,其中以T5处理(种植密度1 100株/667m2,采收时间延迟7 d)的最高,为127.53 cm。各处理的有效叶片数在19.39~20.23片之间,其中叶数最多的是T4处理,为20.23片。各处理茎围的差距不大,均在10.5 cm左右,种植密度为1 100株/667m2时,烟株茎围较粗。各处理节距的差异也不明显,在5.10 cm左右。各处理的腰叶长和宽分别在68.17~70.24 cm和34.27~36.21 cm之间,其中以T5处理的腰叶最长最宽,分别为70.24 和36.21 cm。

当种植密度在1 100株/667m2以上时,烟株的株高、有效叶数、茎围、节距、腰叶长、腰叶宽呈现减少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田间烟株单株的有效截光叶面积减少,导致烟株生长量降低。由此可知,种植密度为1 100株/667m2时,株高、有效叶数、茎围、节距、腰叶长、腰叶宽均达到最大值。而各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烟叶采收时间没有明显关系。

2.3 各处理对烤烟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从表4中可以看出,各处理平均自然株高由高到低依次为T6>T5>T3>T4>T2>T9>T1>T8>T7。相同密度的处理,烟株平均自然株高表现为采收时间延迟14 d>采收时间延迟7 d>采收时间延迟0 d,这可能与烟株生育期延长有一定关系。T6处理的平均自然叶数最多,为24.73片。种植密度为1 100株/667m2时,烟株的平均自然株高和平均自然叶数较其他处理要好。各处理株型均为塔形,叶形均为椭圆形。T3、T6、T9处理的叶色为黄绿色,这可能是由于烟株生育期延长14 d,叶片充分成熟,从而使叶色呈现黄绿色;T2、T5、T8的叶色为浅绿色,这可能是由于烟株延长7 d采收,叶片充分成熟,从而使叶色呈现浅绿色;T1、T4、T7的的叶色为绿色。T2、T3、T5、T6、T8、T9的茎叶角度大,这可能是由于采收时间延迟,叶片充分成熟,从而使茎叶角度增大,而T1、T4、T7的茎叶角度为中。T3、T6、T9的主脉粗细均为粗,其他处理为中等。各处理田间整齐度均为整齐,成熟特性均为成熟,移栽后50 d的生长势均表现为强。

2.4 各处理对主要病害田间自然发病率的影响

主要病害田间自然发病率的调查结果显示,各处理对不同病害的抗性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各处理均未发生黑胫病、青枯病、根黑腐病、野火病、角斑病、根结线虫病、烟草马铃薯 Y病毒病(PVY)和白粉病等病害,赤星病、气候性斑点病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病情也较轻微(表5)。

相同密度的处理,烟株赤星病发病率表现为采收时间延迟14 d>采收时间延迟7 d>采收时间延迟0 d,随着上部叶成熟度的提高,烟株赤星病的发生几率增大。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各处理气候性斑点病的发生几率逐渐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种植密度较大,加之处于雨水季节,土壤和空气湿度大,导致了病原菌的滋生。各处理TMV轻微发生,PVY未发生,并且各处理TMV的发病率和种植密度、采收时间没有明显关系,这可能是因为TMV的高发期主要是在旺长期,所以与采收时间关系不大。

综上所述,各处理的综合抗病性表现均较好,其中T1、T2、T3处理(种植密度900株/667m2)的气候性斑点病的发病率低于其他处理,而T3、T6、T9(采收时间延迟14 d)的赤星病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处理。

2.5 各处理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6中可以看出,各处理的各项经济性状指标有显著差异。从产量来看,以T5处理的最高,为159.67 kg/667m2;其次是T6和T4处理,分别为157.09和158.68 kg/667m2;T1处理的最低,仅128.33 kg/667m2。各处理的产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T5>T6>T4>T8>T9>T7>T2>T3>T1,最高产值比最低产值高837.74元/667m2。各处理的上等烟比例均在40%以上,中上等烟比例均在90%以上,都达到了优质烟的生产要求。各处理的单叶重均在8 g以上,在适宜范围内。

不同种植密度的处理对烟叶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指标影响不同,T4、T5、T6的产值、产量和单叶重均高于其他处理,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烟叶的产量、产值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这表明,在种植密度比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密度的增加,烟株整体生长量增加,产值、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当密度达到一定水平,烟株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生态环境条件,如果再增大密度,烟田内部小气候恶化,导致叶片变薄,品质变差,产值、产量等也会随之下降。

种植密度相同时,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烟叶的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指标,表现为T5>T6>T4,T8>T9>T7,T2>T3>T1,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烟株的生育期,能够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产值,但是当超过这个时间时,烟叶的内含物质会部分降解,从而影响烟叶的产量和产值。

总体上,以T5处理的烟叶各项经济性状指标表现为最优,其次是T6和T4处理;T1处理的烟叶经济性状指标最差。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烤烟的生育期逐渐延长;而相同种植密度时,大田生育期与烟叶采收时间呈正相关。各处理的株高、有效叶数、茎围、节距、腰叶长、腰叶宽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当种植密度为1 100株/667m2时,株高、有效叶数、茎围、节距、腰叶长、腰叶宽均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烟叶采收时间没有明显关系。相同种植密度时,随着烟叶采收时间的延长,株高逐渐增加;而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叶色由绿变为浅绿,再变为黄绿,茎叶角度由中变大。各处理均未感染黑胫病、青枯病、根黑腐病、野火病、角斑病、根结线虫病、PVY和白粉病等病害,赤星病、气候性斑点病和TMV的发病程度也较轻微。各处理气候性斑点病的发病率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相同密度的处理,烟株赤星病发病率与采收时间成正比。各处理普通花叶病的发病率和种植密度、成熟期采收延长时间没有明显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烟叶的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植密度相同时,随着成熟采收期的延长,烟叶的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指标,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综上所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大田生育期逐渐延长,株高、有效叶数、茎围、节距、腰叶长、腰叶宽、气候性斑点病的发病率、产量、产值等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植密度相同时,大田生育期、株高、茎叶角度、烟株赤星病发病率与采收时间呈正相关,烟叶的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指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上,种植密度为1 100株/667m2时,烟叶中部和上部叶推迟7 d采收,烟株的各项指标均表现为最优,比较适合会理县烤烟的优质生产。

参考文献:

[1] 于建军,王改丽,叶贤文,等. 四川会理烟区烤烟质量综合评价[J]. 湖南农业科学,2010,(3):90-94.

[2] 吴俊龙,闫凯龙,李佳颖,等. 凉山州烤烟特色品种的比较筛选[J]. 山西农业科学,2013,41(1):15-19.

[3] 刘国顺. 烟草栽培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许大全,张玉忠,张荣跣.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28(4):23.

[5] 汪耀富,孙德梅,韩富根,等. 密度和地膜覆盖对烟田冠层生理特征和土壤水分利用率影响[J]. 烟草科技,2003,(12):27-30.

[6] 郭月清. 烤烟栽培技术[M]. 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

[7] 韩锦峰. 烟草栽培生理[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8] 李海平,朱列书,黄魏魏,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填充型烟叶烟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08,(3):34-35,38.

[9] 宫长荣,杨焕文,王能如,等. 烟草调制学[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17-124.

[10] 孟 焕,涂永高,袁有波,等. 种植密度、施氮量对有机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 作物研究,2012,26(7):47-51.

[11] 王付锋,赵铭钦,张学杰,等. 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0,26(3):487-492.

[12] 计 玉,袁有波,涂永高,等.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有机烟叶农艺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1):55-59.

[13] 孙敬国,项波卡,孙光伟,等. 不同采收期对烤烟上部烟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5):3572-3575.

[14] 王伦梅,潘 锋,王定斌,等. 不同移栽密度对云烟85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2010,16(6):33-35.

[15] 张喜峰,张立新,高 梅,等. 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烤烟圆顶期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12,33(5):36-41.

[16] 罗定棋,谢云波,张永辉,等. 不同移栽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15146-15149.

(责任编辑:成 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