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植物造景》课程教与学的改革探讨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造景 教与学 探讨 植物 课程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对环境美化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同时,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而逐渐恶化的人居环境也引起学者、专家、环保人士及政府的关注,倡导园林设计须以生态、可持续、节约为主导进行,《植物造景》课程在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也因此日益突显。所以教好、学好这门课,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发展、人性化、生态美观的园林。为此,笔者从课程名称、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教与学的改革探讨,经过试行、检测,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和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植物造景;教与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0)23-0097-03

《植物造景》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也是特色课,主要研究:在观赏植物学的基础上,掌握植物造景的基本理论、合理运用一般技法及绘图能力,绘制空间合理、景观合宜的植物配置类型。

一、《植物造景》课程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的问题

(1)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认为该课程以植物为主,只是属于园林设计中的一个步骤而已,无关紧要,学的是园林专业,只要做好园林设计就可以了。

(2)综合应用能力差。此前,学生已学过《观赏植物学》、《植物栽培养护》等相关课程,但不能综合应用。如学习《观赏植物学》时,只满足于植物识认书面知识,但对于植物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地理分布以及文化涵义等方面的知识却了解不足,不能按照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等要求进行设计,以至于每年总有学生选择君子兰、蝴蝶兰、非洲菊、蒲葵等做华北地区的种植设计。

(3)图纸表现和空间想象等能力欠佳,出现了“有好的想法,但无法表达出来”的现象。比如树池坐凳,总是有坐凳尺寸大过树冠尺寸等不切实际的设计出现在图纸上,而且图上大都是树林式灌下空间,缺少封闭空间、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竖向空间、隧道空间等各式各样的空间类型。

2.“教”的问题

(1)“满堂灌”式、教师为主角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

(2)重复性教学。如《观赏植物学》、《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规划设计》都讲到植物的种植方式,造成内容交叉和重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二、教学内容修改

1.教学目标实用化

园林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大地化、节约化、经济化和生态化。本专业培养具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和林业部门、园林公司、花卉企业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黄淮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将园林专业的《植物造景》的教学目标定位于:①能进行不同种植类型的安排:如园路树、园景树、树丛、树林、花坛、花丛,等等;②以植物材料为主的专类园设计:如月季园、牡丹、芳香园、鸢尾、水生,等等;③园林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配置设计:如植物与建筑、植物与水体、植物与山体、植物与园路,等等。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习教学及课程设计等途径来完成。

2.优化并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为此,我院对园林专业《植物造景》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以下改革。

(1)适应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完善教学大纲。①更改课程名称,《植物造景》修改为《植物种植设计》。参照兄弟院校的培养方案,一般把《植物造景》设置为研究生课程,针对本科学生则主要是模拟本地植被规律进行种植设计。同时,学生从课程名字上也易接受,因其成为设计课程而提升了重视程度。原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易将其理解为植物修剪、整型课程(为《植物栽培养护》的一章或一节而已)——植物蟠扎成龙、凤、大象、植物亭子、花拱门、花架等内容;②学时调整:在园林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植物种植设计》课程安排为理论34+实践34。植物种植设计的程序与内容安排34学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包括承接任务、分析任务书、现状踏查并对照资料分析周围环境、听取使用人员的意见等材料分析,并在教师的理论讲授和技巧指导下,完成种植规划设计及后期服务在内的主要步骤,重点是能够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知识完成一个中型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见下表。

(2)结合新大纲,编写《植物种植设计》讲义。我国大部分高等农林业院校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的教材多使用《植物造景》。[1]该教材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对指导学生有关植物造景的理论与实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对本科学生来说,该教材操作性不强。针对这种情况,我院结合课程特点,参考《植物种植设计》、《城市公园植物造景》、《城市道路、广场植物造景》、《花园设计》、《植物园规划与设计》、《屋顶花园》、《花卉应用设计》、《水生植物造景艺术》等相关书籍,编写了《植物种植设计》课程讲义,讲义紧扣园林专业的需要,充分反映了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比如新增加了“种植设计的一般步骤”这一新的章节,让“有法无式”的种植设计变得“有法可循”。

三、教会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1.指定讨论题目查资料,写植物应用论文

根据课上提出问题并推荐有关书籍、期刊、网站等,让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学术论文作为作业上交。

2.指定绿地类型,要求学生5人一组调查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绿地,5人一组到现场,通过拍照、手绘和记录的形式,对绿地中的植物景观类型进行收集、设计分析并制作PPT课件,课上集中讲评并打分记入成绩。

四、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

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是课程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CAI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群落及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的配置等内容,可以达到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教学效果。

2.案例分析

在教学中,选择较典型的案例,同时将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总结要点,启发学生。这样,可以避免空谈设计理念的现象,还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避免今后在植物种植设计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3.现场分析教学

通过组织学生到不同类型的绿地对植物群落或植物配置进行实地测量、评价与现场绘图,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分析能力、手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式教学

采用“参与式”教学,每次下课前教师提出下一节课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寻找答案,并利用课堂开展相关内容的讨论、分析,此项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

5.“一对一”式指导修改种植设计图

教师帮学生看图时,先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构思:为什么这样做?理论支撑在哪里?设计目标是什么?……然后教师再分析学生各自的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图、设计说明书等作业中出现的严重错误,以及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和必须改的地方,等等。这样,学生便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种植设计步骤的关键和要点。经过一遍一遍改图,学生慢慢把理论“融”进去、“串”进去,从而做出“有法无式”的园林种植设计。

6.其它形式的教学

除了以上教学形式以外,还可以运用其它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如在“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步骤”这一章,让学生亲自进行场地现状踏勘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实景照片与文字分析)。举办设计竞赛或快题设计,模拟设计方案的评审会,组织学生进行方案的汇报与点评。在课程设计阶段,实施微机实训教学,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制图软件进行植物种植设计。

五、加强实习教学环节

“植物造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不仅要有课堂讲授,还需要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教学实习

我院北区、南区、中区、市政府办公区、天方药业、烟厂、骏马化工、专医院、市医院等作为单位附属绿化实习;天中广场、新世纪广场、文明路北段、开源路、107国道等作为道路、广场绿化实习;南海公园、儿童公园、森林公园、街道40多个小游园作为公园绿地实习;驿城新村、飞龙小区、森林半岛、翡翠城、尚城华府、通达公务员小区等作为居住区绿化实习,等等。通过对这些教学实习基地的现场分组实测、空间分析及速写实景,达到以下目的:

(1)在现场看哪些植物可成为园景树(孤植树)?布置位置?效果如何?行道树、对植、树丛、树阵、花坛、花境、树林、花丛等种植形式的景观效果、布置位置、植物是否合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

(2)不同专类园是如何设计的?如梅园、竹林、曲径通幽路、桃园、桂花园等种植间距、景观效果、欣赏视距等分析评价;

(3)在现场观察建筑四周植物如何配置,主路、次路、小路、广场是如何种植植物的,水面上是不是种植植物,为什么有的种有的不种?园林中的假山与真山的植物设计有什么不同?等等,进行分析评价。

2.课程设计

教师提供一份已进行到种植设计这一步的园林基地设计,并提出种植设计任务书——必须有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园(以便锻炼学生充分利用植物);上交作业包含四部分(种植设计方案图、种植设计施工图、种植设计正式图和设计说明书)。其中,重要的难点如下:

(1)设计前的读图。据图纸分析基地所处的方位、图纸比例、周边边界、总面积、出入口、道路系统、竖向地形、山水、建筑等要素与周围关系,用学过的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分析哪些要种植、哪些可种可不种、哪些肯定不能种,等等,并把必须种植部分涂上绿色表示整体绿化面积。

(2)踏查并修正现状图。了解周围环境,调查访问(项目包括周围工厂区,污染源,交通状况,周围人员组成,了解不同知识结构的职业棚户区拆迁的人员与高级知识分子、艺术界人士的不同要求)。并召开居民代表(也可请老人、小孩参加,因其到园林中的几率几乎占90%以上)座谈会,让主要使用这一绿地的人员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想,才能设计出甲乙双方都满意的园林来。

(3)种植设计一草(种植方案,也叫种植规划)。在进行种植设计前,必须做好方案设计。思考成熟后,与同组人员讨论,问题基本解决且甲方也予认可后再进行下一步。一草包含四步:第一步,做好立意——“意在笔先”;第二步,功能及景观分区;第三步,视线分析、空间类型、制高点、视线走向分析,确保大多数人呆的地方要有景可赏,视线的终点要有景可看;第四步,确定基调树种(1~2种)及各分区骨干树(6~12种)。

(4)种植设计施工图(二草)。原则是:要熟读一草,在一草基础上作二草。熟读一草方案,要加强骨干树,加大植物材料后作图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景,要考虑整体——局部、近期——远期、树木规格、冠幅、常绿落叶1:4(均匀分布)、乔灌比、快生树与慢长树比——填充与保留树(填充树比保留树稍多)。

(5)种植设计正式图(10~20年后的种植设计效果图)。关键把握以下几点:①去掉填充树,加大种植树的冠幅。种植树冠幅采用如下标准:乔木(10~12M、7~8M、4~5M);灌木(3~4M、2~2.5M、1~1.5M);②灌木栽植长大后不能占路,乔木冠幅可占路,灌木应离路牙更远一点;③二草与正式图种植点是不变的,最终达到疏密有致,疏可走马,密不透针。

(6)设计说明书:①自然条件及周边用地概况;②种植设计构思:立意、设计原则;③功能及景观分区介绍;④附属建筑、道路、广场、水体、绿地占总面积比例,绿地保证大于65~75%;⑤附录:植物名录(编号、中名、拉丁学名、苗木规格、数量及观赏特性)。

六、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植物造景”课程的效果,应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评价。在课程考核内容设计上,应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方法的能力。同时,重视参考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如出勤率,迟到、早退现象,课堂答问情况,以及学生平时作业的质量。因此而确定的“植物造景”课程考核标准为:考勤分占总评成绩的10%,平时课堂答问情况占10%,平时作业质量占10%,期末课程设计占40%,期末考试占30%。这种考核评价标准,综合考察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全过程中的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陈晓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08,28(2).

[3]柏玉平.园林观赏植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1).

[4]周蕴薇.高职“观赏树木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7,25(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