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阳光没有能量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能量 阳光

摘要:通过论证阳光和电磁波是没有质量和能量的非物质存在,证实精神和物质同样都是客观存在的,揭示了精神是物质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和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其为解决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学中长期以来一些无法解决的矛盾提供一种可能,为人类进一步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关键词:阳光;电磁波;粒子;光子;能量;质量;精神;物质

中图分类号:O41; O44; N0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6.0016

数年前,我在研读《道德经》并分析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时,发现阳光不是物质,应该没有能量,这让我莫名惊诧。因为现代很多重要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阳光是物质这个基础之上的,如“相对论”、“宇宙大爆炸理论”、“量子理论”等等,如果我证明阳光不是物质,就等于证明这些科学理论是伪科学,那还了得!我重新研读相关的科学理论,居然发现这些科学理论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争议很大的、难以自圆其说的猜想。而且,我发现阳光不是物质、没有能量是科学已经证明了的,只不过是没人敢于承认的事实。我既惊讶又疑惑,因为在我心中科学家都是非常聪明的人,他们不应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当我读完西方人类发展历史之后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长期以来,认为阳光有能量是人类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认为阳光有能量。现代物理学界也认为阳光有能量,而且还在努力证明阳光有质量。很显然,人们之所以认定阳光有能量,是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阳光的话,地球上的生命将不复存在。这就是人们认为阳光有能量的原因。

我们知道,人类认识的结果不一定是真相。认为阳光有能量,这显然是人类的认为,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正如最初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地心说),后来又说太阳是宇宙中心(日心说),如今又说宇宙是大爆炸产生的一样,都是人类自己的认为。

而真相是,相对于地球而言,太阳有巨大能量,阳光没有任何能量。阳光仅仅是作用传递者,类似于“传动机构”。如水车磨坊,水车及其关联的传动机构把水的动能传递给磨辊,磨辊获得的能量源于流动的水,而不是水车本身。阳光和水车有点类似,是阳光把太阳内部剧烈的电子运动通过电磁感应方式传递给地球上物体内部的电子,使地球上物体内部的电子运动加剧,温度上升,产生能量。简而言之,阳光不是物质、没有能量,但阳光能通过无形的电磁作用而传递。

为了让人们彻底明白阳光没有能量,必须阐明阳光是什么?能量是什么?在阐述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明确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目前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是建立在“定义”、“定理”和“定律”之上的。定义就是给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用人类的语言文字或语言符号起个名字,并说明其含义。把事物之间数量上存在的固有关系,用文字或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就是定理,如勾股定理。把事物之间存在的必然因果关系,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定律,如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类似于《道德经》里的“名”,定律和定理类似于《道德经》中的“道”即规律。明确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人们必须对这个概念的含义认识相同,这才是人类认识世界、研究问题的基础。试想,如果人类对同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能确定,那就形成不了共识,更谈不上科学。

一、阳光是什么?

阳光是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可见光的频率在3.9×1014~8.6×1014Hz之间。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震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电磁波伴随的电场方向、磁场方向、传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电磁波是横波。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即光速C,大约每秒30万千米[1]。简单地说,阳光就是速率(不是速度)恒定为C的、人眼可识别的高频电磁波。电场、磁场、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率都是C。

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这句话很有意思。不管是速度还是速率,都是单位时间内空间距离变化多少。速度是以它物为参照来度量此物的运动快慢,是相对的;速率是以该事物自身的起点为参照点来计算单位时间内其移动的距离多少,是绝对的。这或许是人们区分速度和速率的原因。光的速度可以是0,可以是两倍的C,但速率永远是C。我们很清楚,物体的运动速率不一定是固定的,因为物体可以在力的作用下被加速或减速。例如一个铁球从高空落下,其速率是越来越大的,直至落地。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的核心意思是,在真空中任何外力不能改变其速率,即电磁波从出现开始到被吸收为止,整个过程中速率永远是不变的,不能被加速,也不能被减速。

二、能量是什么?

人类如何定义能量的呢?“能量”是对物质(包括宏观和微观物质)运动状态的描述,是度量物质运动状态的一个物理量。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可分为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2]。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是焦耳(J),也叫牛顿米(Nm)。这就是人类对“能量”这个概念的公认定义和解释。

简单地说,能量就是度量物质运动程度的量。如果把能量的单位用最基本的物理量来描述,我们就更容易明白。因为不管是动能、势能、电能、内能还是原子能,它们的单位都是焦耳,所以不管是用最简单的动能或势能公式,还是用所谓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都能找出能量单位的基本描述。动能公式:E=mv2/2,势能公式:E=mgh,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公式中英文字母含義如下:E代表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v是速度,h是高度,g是地球引力常数即重力加速度。能量的单位应该是kgm2/s2(千克×米2/秒2),就是物质的质量乘以此物质运动速度的平方。 力的单位是N,N就是kgm/s2,所以能量单位也可以叫Nm。由此可见,能量必然和质量关联,有能量就必须有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能量。这是科学界定义的,也是科学界公认的。(注:所谓的引力常数g不是常数,距离地心越近g的数值越大。)

能量是相对的。从能量的定义和单位可以看出,一个物体拥有多少能量,不仅和质量有关,而且还和它的运动速度有关;即该物体相对于其参照物而言,其拥有的能量E和mv2成正比,m是物体的质量,v是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速度。例如,甲物体的质量是m,其相对于乙物体的运动速度是v, v越大则相对能量越大,v=0则相对能量为0。机械能、内能、核能等等,不管什么能量都是相对的,不管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物体,其所谓的能量都是相对的。

能量概念的本质。所谓物体的做功能力,就是指此物体对它物体的作用能力。其本质是为了度量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只有物体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才有所谓的能量。如果物体之间不能相互作用,则毫无能量可言。要想获得能量必须建立相互作用关系。水车磨坊是水车把水的运动和磨辊关联起来,风车磨坊是风车把风的运动和磨辊关联起来。水力发电是通过电磁作用关系把水的运动和用电设备关联起来,非用电设备是不能使用所谓电能的。因此,能量的本质是度量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这也充分证明了能量是相对的。可惜的是,目前科学界似乎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总之,根据人类对能量这个概念所形成的共识,能量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相对运动状态的相对物理量,不是绝对的。科学界并不明白能量产生的原因。

三、阳光没有质量,当然就没有能量

当我们明确了阳光和能量这两个概念之后,发现质量是个关键概念。根据能量定义,有能量就必须有质量。我们知道阳光是电磁波,如果能证明电磁波有质量,那电磁波就有能量;反之亦然。如果证明电磁波没有质量,但还要坚持认为阳光有能量,这显然和能量的定义是矛盾的,那就必须否定能量定义,即否定过去有关能量的科学知识。这就是科学家为什么要努力证明阳光有质量的原因。所谓质量就是表示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2]。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和它获得的加速度的比值。质量即惯性是物体拥有的一种天然属性。

(一)电磁波没有质量的直接证据

电磁波是否有质量呢?答案是:肯定没有。其原因如下:

第一,电磁波从产生到被吸收之前始终以恒定不变的速率C在运动。如果电磁波有质量,那就不可能在其产生的瞬间就达到光速C,必须有一个加速过程。但事实表明,任何电磁波从产生开始就是以光速C在传播,没有那个加速过程。电磁波既不能被加速,也不能被减速,即不会在外力作用下改变速率。这些足以说明电磁波不具有惯性特征,即没有质量。

第二,电磁波是交变电磁场感应激发出来的,科学界已经证明电场和磁场是没有质量的,电磁波仅是周期变化的电磁场,显然不可能有质量。否则静电场和磁场也应该有质量。

第三,质量守恒定律从另一方面证明电磁波没有质量。质量守恒定律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于1756年最早发现的。拉瓦锡通过大量的定量试验,发现了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会释放或吸收大量的“能量”(其实不是能量而是电磁波),如果这些“能量”是物质,那就不可能存在质量守恒。显然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所谓“能量”和物质无关,即没有物质转化为能量,也没有能量转化为物质。核反应也是如此。不管是核反应还是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所谓“能量”都是强度和频率不同的电磁波,其反应前后都遵循质量守恒。简单的说手榴弹爆炸(化学反应)和原子弹爆炸(核反应)其本质相同,爆炸前后遵循质量守恒。

第四,电磁波和电磁场的矢量属性,也证明电磁波没有质量。我们知道质量没有方向,是不能矢量叠加,但电磁场和电磁波可以矢量叠加。例如,两条电磁波,其频率相同,振幅相同,相序相反,方向相对(相同也一样),当它们相遇的时候会矢量叠加,叠加的结果是两条电磁波都消失了,如果其中一条电磁波停止发射,另外一条电磁波又出现了。这和西方科学界最早发现光有波动性的“杨氏实验”[3]本质一致。再如,两台功率相同的柴油发电机,它们都能发送交流电压220V、频率50Hz的交流电,但相序相反。如果它们单独给负载供电,都能让负载做功。如果把它们并网供电,则不能传递任何“能量”。这些事实都证明电磁场和电磁波没有质量属性。

(二)电磁波没有质量的反面证据

科学家应该都明白上述道理,但为什么还坚持认为阳光有能量呢?原因之一是传统观念的禁锢。既然科学界们无法想象或者不愿意承认阳光没有能量,那就必须证明阳光有质量。我们知道科学家都是很聪明的人,绝对不能容忍这种自相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他们想出了量子理论,光量子概念产生了。只要到“百度”上搜索“光子”两个字,就能找到光量子的定义。所谓 “光量子”,简称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一种规范玻色子。光子是电磁辐射的载体,而在量子场论中光子被认为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与大多数基本粒子(如电子和夸克)相比,光子没有静止质量。因为根据爱因斯坦的运动质量公式m=m0/sqr[1-(v2/c2)]1/2计算,光子的v=c,使得公式分母为0,但光子的运动质量m具有有限值,故光子的静止质量必须为零[4]。科学家们不仅定义了光量子,而且给质量起了两个新名词,即“静止质量”和“运动质量”,并给出了静止质量和运动质量之间的换算公式。他们承认光子的静止质量是0,同时又“规定”光子的运动质量0/0是有限值。这个有限值到底是多少,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告诉你,只有天知道。原来科学也是可以规定的,就像西方人规定宇宙万物是“上帝”创造一样。我们知道,定义必须有事实对象,科学不是规定,必须有事实依据,至少要符合逻辑。

电磁场和电磁波不是物质。科学家们证实了电磁场和电磁波没有“静止质量”,又无法证明其有“運动质量”,只好规定光子有“运动质量”。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使阳光有能量可以符合逻辑。这实际就是强词夺理。其实没那么玄乎,光子就是光波中的一个波长。因为光的频率很高,这个波长极小,像一个粒子。光不是物质,没有什么运动质量或静止质量。非要说没有质量的东西有质量,还说是什么特殊物质,就好像说水是特殊的火一样,实属无奈。因为他们宁愿相信“上帝”,也不愿意相信还有非物质存在。当他们发现电磁和电磁波不具有物质属性的时候,开始乱了。如果他们能够承认电磁不是物质,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科学界证明了电磁场和电磁波既没有质量属性也没有能量属性,阳光也是如此。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或无法想象它们不是物质罢了。至此,如果还认为阳光是物质、有能量,也就实在无可理喻了。

四、电磁是精神

电磁是没有物质属性的客观存在,和物质属性相反,又和物质关联并控制物质运动变化。电磁如果不是物质,那是什么呢?这让我们想起了哲学里的一对矛盾即物质和精神。以前人们弄不清精神是否是客观存在,为此争论不休,出现了各种主义,最典型的就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知道了人的精神活动本质是电磁运动。根据电磁的特征,把电磁称之为精神,至少是精神的一种,是合乎哲学逻辑的,也是事实。

物质和精神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的“有”和“无”。有无相生,相克相成,造就了宇宙万物。从微观原子到宏观的太阳系,都是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子是靠其内部的电磁相互作用形成。太阳系是靠“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形成。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精神决定的。精神和物质都是客观存在,人的意识和思维也是客观存在。在无限的宇宙当中,原子和太阳系并无区别,都是无穷小。这就是宇宙的真相。

精神是产生力的原因,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根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但不明白万有引力的来源,据说晚年去研究上帝了。科学界至今都没有找出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其实宇宙一切力量都来源于精神。这种事实太多了,我们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两块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把两块质量和形状相同的磁铁用两根细线悬挂在相同高度。调整两块磁铁之间的水平距离,使它们N极和S极相对,当距离足够近的时候,它们之间立即产生相互吸引的运动,如果距离足够近,它們会吸合到一起。原本相对静止的两块磁铁,为什么距离较近的时候就会吸合到一起呢?使磁铁产生这种运动的力从哪里来的呢?这是因为磁铁有磁场(即精神),一块磁铁的S极发射的磁场被另外一块磁场的N极吸收,使发射和吸收精神的物质之间产生了吸引力。当它们相距较远的时候,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精神较弱,即发射和吸收的磁力线不够多,产生的作用力较弱,无法克服磁铁自身的惯性,不能改变各自的运动状态。把它们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它们之间发射和吸收的磁力线逐渐增多,产生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直到力的强度足以克服它们自身的惯性,相互吸引的运动发生了。质子和电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也是因为质子发射的电场被电子吸收引起的。磁场如此,电场也是如此,电磁波也是如此。万有引力或许就是宏观的电磁引力。只要两种物体之间一个能发射精神另一个能吸收精神,它们之间必然会产生相互吸引;当吸引力能够克服物体自身的惯性(质量),吸引运动就产生了。宇宙中的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如此,都是精神所为。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是精神所为。如氢气和氧气在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磁波的作用下可以化合成水即燃烧;水在一定强度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用微波炉加热食物和用火加热食物本质相同,都是电磁作用。总之,精神是产生力的原因,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根源。我称之为宇宙第一定律。

那么到底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精神?目前为止,人类对物质和精神的定义并没有形成共识,这正是导致混乱的根源。人的精神或者意识只不过是复杂的电磁运动,现代科学实验已经证明了人脑的思维是电磁运动。至此,我们可以给物质和精神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了。物质和精神是存在的两种属性,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对存在属性的区分比较形成的判断。物质就是存在有质量(即惯性)、有形状的那一部分,老子称之为“有”。精神就是存在没有质量又联系并控制着物质的、无形无状的那一部分,老子叫它“无”。简单地说,物质和精神是存在的性质不同的两个方面,是人类把这个方面叫物质,把那个方面叫精神。存在就是宇宙。物质和精神是构成宇宙的两个基本要素,宇宙是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产生的。

五、天然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人类很早就发现了电磁现象,直到近现代,经过很多科学家的努力才逐步揭示电磁的本质。如一个质子辐射的电场只能被一个电子吸收,一个质子没有能力吸引第二个电子。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率先总结了电学和磁学方面的知识,包括静电学的库仑定律、涉及磁性的定律、电流磁性的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把这四个定律予以综合,导出了四个麦克斯韦方程,并给出了电磁理论的核心内容: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激发涡旋磁场;电场和磁场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激发组成一个统一的电磁场。变化的电磁场以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1]。补充一句,恒定电场必然伴随着恒定磁场,反之亦然。这就是现代人类广泛应用电磁波传输运动、传递信息的基础。

电子绕核运动产生电磁波的过程。人类对电磁波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发明了很多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装置。如电灯、电报、雷达、广播电视等等。那么天然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很难查到相关的知识。下面以一个氢原子为例简单地描述天然电磁波产生的过程。

在氢原子内部,只有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根据电磁理论的核心内容,电子的绕核运动过程应该如下:当电子远离质子向外运动的时候,受电场引力作用,电子径向远离质子的运动速度开始衰减,运动电子所产生的磁场也随之减弱。磁场减弱的变化立即产生感应电场,感应电场试图阻碍磁场的减弱,这时感应电场的作用方向和质子和电子之间电场方向一致,进一步加强质子对电子的引力,使电子径向远离质子的速度减弱更快,直至远离质子的相对速度为零。当电子径向远离质子的相对速度达到零时,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远核点”。此时的质子和电子之间的电场吸引力反而达到最强,电子停止远离,反过来开始逐渐加速向质子的方向运动。当电子从远核点向质子运动时,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电场作用力使电子运动速度逐渐加快。加速运动的电子产生的磁场强度同时逐渐增强。逐渐增强的磁场立即产生感应电场,力图阻止电子的加速运动,这时感应电场的作用方向和质子和电子之间电场方向相反。当电子运动速度达到最快时,这个点我们叫做“近核点”,磁场和感应电场都达到最强,此时的感应电场排斥力可以完全抵消原始电场的吸引力,质子和电子之间的电场作用力反而为零,无力使电子继续接近质子。有质量的电子在惯性作用下又开始做远离质子的运动。电子就这样围绕着质子做类似于椭圆形的轨迹绕核振荡运动,同时引发电磁场周期变化。根据电磁理论,周期变化的电磁场必然向外辐射电磁波。这就是天然电磁波产生的机理之一。

物质和物体差异。科学事实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在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波,唯一的差异是不同物体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和强度不同。我们可以把辐射电磁波频率为0的物体定义为基本物体即物质,如质子和电子,一个自由质子只能辐射静电场,一个自由电子只能吸收静电场。

可以推测,地球围绕太阳的绕核运动和电子围绕质子的绕核运动过程和原理应该相同。只不过相对于人类而言,一个是宏观、一个是微观。电子绕核运动辐射电磁波,地球绕核运动可能辐射“引力波”。引力波是否是宏观电磁波有待考证。根据麦克斯韦方程,地球拥有的巨大磁场在围绕太阳运动过程中,应该辐射巨大的电磁波。只不过人类目前还没有发明这样的儀器来检测这种巨大电磁波。万有引力应该也是电磁引力,这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去验证。

六、精神在解释自然现象上的巨大优势及其意义

(一)为什么物体的运动速率永远达不到光速C?

物体运动速率真的不能达到光速吗?是的,这是真实的。为什么?

现代物理学是这样解释的:他们认为物体的惯性即质量会随着运动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于是发明了“静止质量”和“运动质量”,并规定了运动质量和静止质量之间的关系,即m=m0/sqr[1-(v2/c2)]1/2。根据这个公式,当物体运动速率无限接近光速时,物体的运动质量是无穷大,故物体运动速率永远达不到光速。[4]

而真相是:精神是产生力的原因,是运动变化的根源,即是精神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速率。当物体的运动速率逐渐接近于光速时,精神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力会逐渐减小,直至精神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力无法克服物体自身惯性,加速停止。因为精神的运动速率是恒定的光速,故物体的运动速率永远达不到光速,就好像让速率为V的风,去吹同向运动速率为V物体一样,风无法对物体施加作用力。

(二)太空为什么极度寒冷?

就拿太阳系来说,整个太阳系里充满着阳光,越是靠近太阳,阳光的密度越大。如果阳光有能量,那么太空中应该是温暖的。事实上,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太空极度寒冷。为什么?因为阳光没有能量,太空中接近真空,阳光没有作用的物质对象,没有温度。温度的准确含义应该是度量物体电子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因为原子核相对于电子而言质量巨大,一般情况下电磁波是难以改变其运动状态;当物体内部的原子核被迫参与运动的时候,物体性质就要改变,如熔化、气化、甚至发生化学反应或核反应。事实上,阳光和电磁波是没有温度的。如果用目前的测温仪器检测阳光温度,那只是阳光作用在传感器上产生的。

(三)为什么地球在太阳长期辐射下温度没有明显改变?

据一些科学家测算,地球寿命已经有几十亿年(这个测算是否是真相,我们暂且不论)。人类在地球上至少已经存在上百万年,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已经有数千年。如果阳光有能量,地球应该不断地获得能量,质量应该不断增加,温度应该不断上升。这是因为科学家用实验告诉我们,热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保温瓶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发明的。可是数千年来地球温度似乎没有如此变化,那又是为什么?因为阳光没有能量,而且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在白天被阳光辐射的物质内部电子运动加剧,温度上升。到晚上,阳光作用停止,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只要阳光停止作用,物质内部会立即感应出逆向作用的电磁场,使电子运动逐步恢复到被阳光辐射前的状态,温度又降下来了。这就是地球温度不会明显改变的原因。同理,夏天热而冬天冷,这是因为夏天阳光作用时间长,即白天长夜晚短,电子运动还来不及恢复,温度还不能降低到原来的水平,经过不断积累温度才逐渐上升。冬天则相反,阳光作用时间短,白天短而夜晚长,有足够的时间让电子运动得以恢复。如果一直没有阳光作用,则物体内部电子运动始终保持在其自身精神体系所决定的运动状态。

用精神和物质来解释自然,似乎没有解释不了的问题。回顾人类历史,从蒙古铁骑踏碎西方“上帝”建立的秩序开始,西方人开始研究物质世界,达芬奇开始解剖人体,慢慢地建立起西方现代科学体系。虽然中国明朝在科技领域依然领先世界,但到清朝在满族人的统治下中国落后了。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因科技落后被西方欺凌了100多年,几近灭亡。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拯救了中国,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数百年时间才能建立起来的科研体系和工业体系,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西方科技进步的“惯性”和掠夺世界获得的巨大财富迷惑了很多中国人,崇洋媚外之风至今不止。自毛泽东时代粉碎了西方殖民中国的美梦之后,西方人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殖民、技术殖民和精神殖民,试图用“软刀子”彻底摧毁人类现存的唯一古老智慧文明。如今,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始终不屈不挠,智慧复苏、精神觉醒。中华民族若要真正崛起,必须先在精神领域崛起。正如习主席所言,我们必须建立新的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才能引领世界。

精神和物质是存在的基本属性,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这是中国古代智者的发现(《易经》和《道德经》里有同样的论述),又被现代科学证实的事实,重新打开了“众妙之门”。籍此,我们发现了争论不休、矛盾重重的现代西方科学神话许多都是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伪科学。沉寂了100多年的物理学应该开始“惊蛰”了。中国的科学家们应该率先打破西方的禁地与禁锢,因为中国的科学家本来就是我们这个智慧民族中的精英与精华。

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分析“解剖”基础上的。他们只知道把物体层层分解,试图找出宇宙万物的真相。这种思维方式使他们找到了原子核,找到了自我毁灭的核武器。殊不知,真正的精华不是分解后的结果,而是能分解的原因。似乎他们只有线性思维能力而没有环式思维的能力,只会分解而后继续分解,不知道回过头来归纳总结。从上帝造人,到宇宙大爆炸理论,他们总是想找个永恒的起点而后再找个绝对的终点,没有循环往复的概念。总之一句话,西方人似乎只有智力而无智慧,只有文化而无文明。中华民族应该彻底觉醒,重建民族自信,真正做到“思想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斯·波恩,埃米尔·沃尔夫.光学原理[M].杨葭荪,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约翰·波尔金霍恩.量子理论[M].张用友,何玉红,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4]爱因斯坦.相对论[M].易洪波,李智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文格)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