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综合性 思考 地方 文化

摘 要: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地方综合性大学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应切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本文认为,可从提高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第二课堂建设、社会实践组织、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等多个途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 地方 综合性大学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78-02

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是基础性的素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地方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重新认识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文化素质教育的育人功能决定。教育的主旨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得到良好的后天培育,成为社会人和文明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则是通过开辟一种渠道,使大学生在后天的培养中,得到文学、史学、哲学等基础人文学科的若干知识、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粹的熏陶,从而成为具有优良品质和素养的人。这种内在的品质和素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点,是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立足点,也是实现教育功能的必备条件。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人文素质的关键是情感和责任感,责任感的实质就是人生价值取向。杨叔子院士指出,人文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退、人格的高低、思维的智愚、言行的文野和事业的成败。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人的内化机制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为科学指明方向,是形成全面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和育人功能决定地方综合性大学必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2.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大学面临着全球文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文化多元化除了能带来广泛、有益的文化交流外,也会带来不利的文化渗透与颠覆。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各种不利的文化渗透变得更为便捷。这就急需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学习、吸收人类的优秀文化,抵制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颠覆。

3.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以高科技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为发展的动力。高技术的发展需要人文作为向导,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养。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带了许多负面影响,产生了新的人文问题,如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高技术运用于军事,也使人类面临着毁灭性的灾难。要解决这些问题,仅凭科技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高科技以人文为向导。要加强对掌握高科技的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技术产业真正服务于人,而不至于偏离本来的方向。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养。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存储和使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背景下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人才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培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不同时代对于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因而不同时代的教育应具有不同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文化素质教育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基础。文化素质教育能够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使理工科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科学生通过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及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文化素质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文学、艺术教育对完善人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文化素质教育还能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地方综合性大学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4.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基本职能和培养目标决定。地方综合性大学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其基本职能。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地方综合性大学必须由此入手,才能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人文素养关系密切,这些人文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因此,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重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二、地方综合性大学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大致包括文、史、哲、艺术及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做到“三结合”,即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应积极建立、创新适应本校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而言,地方综合性大学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1.进一步提高、深化对文化素质教育重要性及文化素质教育思想的认识。地方综合性大学应通过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思想研讨等方式,使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认识到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是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学校领导真正转变观念,才能有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坚强决心,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只有全体师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领会文化素质教育思想的内涵,才能在自觉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切实予以贯彻,在教学工作中予以落实。总之,学校应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文化素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教师是主力。地方综合性大学应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各专业教师的整体人文素养,以适应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设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如在教学酬金的计算上给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一定的系数,对积极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进修、培训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以充分调动他们深入研究文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广大教师的整体文化素养。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文化素养。通过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教学工作中自觉融入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民族感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正确思维方法;言传身教,注重养成教育,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真正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崇高职责。

3.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程建设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地方综合性大学应把文化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计划,创新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鼓励开设各种门类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以必修课、选修课等不同形式,要求理工科学生学习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求文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课程。鼓励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扩大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拓展文化素质教育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人文讲座和自然科学讲座、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会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4.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应覆盖到社会实践环节,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使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得到锻炼。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外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

5.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与内容,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是使文化素质教育得以持续、深化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学生不仅能得到具体的科学知识,也能受到高尚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地方综合性大学应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的教授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具体而言,教师应在科学知识的传授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科学求真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教会学生交流合作的方法;充分运用伟大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史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自由进行辩论,帮助学生树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总之,人文精神是专业课教学中的应有之义,应加强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其中。

总之,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为切实发挥文化素质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地方综合性大学应从多方面积极入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优良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汪青松,查昌国,张国定.杨叔子院士文化素质教育演讲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周远清,阎志坚.论文化素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周远清,刘凤泰,阎志坚.从“三注”、“三提高”到“三结合”[J].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看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5(22):3-5

[4]张岂之.纪念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十周年[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6):1-3

相关文章:

Top